毛特概论815章题库及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4606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特概论815章题库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毛特概论815章题库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毛特概论815章题库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毛特概论815章题库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毛特概论815章题库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如何确定,只能根据 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进程 C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D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 2,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 A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D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是 C A优美的环境文化 B.良好的生态文明 C遵循自然规律 D.人与人和睦相处 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是 A l A环境承载能力 B.人与自然和谐 c.优秀环

2、境文化建构 D.生态文明 5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 A A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B保护好自然生态 C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D.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 6 2008 年 7月 9日,胡锦涛在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会议上发表讲话 ,指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出发点是 D A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B加强生态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C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D.处理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保护环境三者关系 7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因为 A A改革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B. 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c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D商品经济发展

3、的需要 8.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上层建筑领域的相应改革是 D A.建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B打破垄断,疏通商品流通渠道 c.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D实行党政分开,转变政府职能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A A.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 B完全由市场调节的体制 c.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D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0.党的十七大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础是 A A.现代产权制度 B公有制 C非公有制 D国有 11我国对所有制结构进行调整的前提和根本出发点是 D A坚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

4、康发展 D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2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 A A.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 、 C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是 D A我国生产力落后和商品经济不发达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建立 C承认并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 D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4.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 B A.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2 c.存在旧的社会分

5、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 15培育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是 B A-规范和完善企业法人制度 B进一步改革商品流通体系 c.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 D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 16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 A A.有限责任制度 B权责明确 c.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 D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17.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要求中,“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 A A.目的 B中心环节 c政治保障 D条件 18.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体制基础是 A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

6、系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1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提出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改善民生、增加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C A实现共同富裕 B.发展马克思主义 C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0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改善民生、增加社会福利等政策,其着眼点是 B A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B最广大人民 C共同富裕 D发展社会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创新理论是指哪些方面的创新 ABCD 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就是 ABD A.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7、同发展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D. 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3.新型工业化道路较之传统工业化道路“新”在 ABD A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B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C坚持效率优先,注重公平 D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合 4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 ABC 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B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 C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D提高经济增长效益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是 ABC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8、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 处 D政府职能发生转变,政企分开 6 党的十七大提出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那就要 ABCD A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B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C完善国家规划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 D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有(此题有误) BC A股份制经济 (主要实现形式) B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存在形 式

9、) C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存在形式) 3 D混合所有制经济 8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就必须建立 ABCD A归属清晰 B权责明确 C保护严格,流转通畅 D现代产权制度 9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BC A在社会总资产中公有资产在数量、规模和比重上占优势 B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 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10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加快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是 ABCD A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B活跃市场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 C有利于投融资体制由

10、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化投资主体的转化 D.促进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 11.将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制成分纳入公有制经济的范围,有利于 ABC A正确判断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B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D有利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2坚持按劳 分配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是 ABD A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B保证人们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 c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D,保证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经

11、济宏观调控,在模式上的转变是 ABC A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手段为主 B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主 C由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 D由指导性计划转向市 场调节 14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是核心,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为此要 ABCD A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 B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C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 D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 1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 AB A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B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C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D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1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依靠

12、的是 BCD A增加物质 资源的投入 B依靠科技进步 C依靠管理创新转变 D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17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着眼于抓紧解决我 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就必须要 ACD A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B由主要依靠指令性计划向指导性计划为主转变 C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劳动转变 D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8 建设创新型国家 ACD A科技是关键 B民族精神是动力 C人才是核心 D教育是基础 19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表现在它 B

13、CD A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增大 B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C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 D为轻工业提供重要原料 20“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它关系到 BCD A城乡差别的消除 B农业丰则基础强 c。农民富则国家盛 D。农村稳则社会安 21.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指出新形势下要 ABC 4 A。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B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C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D指导思想多元化 22进入新世纪,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 ABCD A.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B促进中部

14、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C分工合理、特色明显 D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23 资 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 ABC A节约使用并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为核心 B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 C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D尽可能多的资源投入,获得社会财富持续增长 24环境友好型社会,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 ABD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B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C坚持发展优先,扩大开发,后治理、修整 D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经济、社会、环境协

15、调发展 25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当前应当做好如下工作: ABCD A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发展节约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C加大节能环保投入 D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 三、分析题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种种迹象表明,当中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后,我国主要能源和初级产品的供求格局发 生了较大变化,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开始显现,且差距呈越来越大之势。从长三角的“电荒”到涉及东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的“煤荒”与“缺油”,已经成为中国能源危机的信号。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

16、得多。 2001 年,中国终端能源用户用在能源消费的支出为 1 25 万元,占 GDP 总量的比例为 13,而美国仅为 7。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我国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较高,目前 8 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 47,而这 8 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 73。按此推算,与国际先进水平 相比,中国的工业部门每年多用能源约 2.3 亿吨标准煤。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很突出,第一,不转变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支撑。第二,不转

17、变增长方式,环境将难以承受。第三,不转变增长方式,国际竞争力将难以提升。进入新世纪,国际竞争争趋激烈,不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我国面临着被发达国家越拉越远的可能。 (2)从我国国情出发,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答: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 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l 收入分配体制 30 年的改革再一次证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

18、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收入分配体制的社会发展规律。所有制结构由单一公有制变为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前提下发展商品经济、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演进过程决定了收入分配体制必然随之经历单一按劳分配到打破平均主义,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多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进过程。 l 资料来源:发展和改革蓝皮书 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 (1978 2008) I 材料 2 l 近日有报道称,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的 2 3 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 55 10 倍之间。

19、此外, 2000 年 我国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人均工资水平的 2 63 倍,到 2005 年这一比例已增至 4 88 倍,而国际上公认行业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在 3 倍左右,超过 3 倍则需要加以调控。这些数据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收入分配公平的讨论。 资料来源:北京日报 2009 年 5 月 26 日 1 材料 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 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

20、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请回答: (1)结合材料 l,分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主要依据为: 一方面,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决定了在分配制度上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21、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重要原因。 (2)结合材料 l 和 2,说明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出现的问题。 答 : 从资料来看,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的差距却不断扩大,导致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合理因素,又有不合理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 的必然结果。第二,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的必然结果。第三,我国地域差别、行业差别、城乡差别的存在。第四,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第五,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够完善,监管制度不健全,出现相当数量的非法收入,远远高于劳动者的合

22、法收入水平,也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拉大。 (3)结合材料 3,分析当前进行收入分配调节和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措施。 答:针对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 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

23、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四、简答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 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4、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 一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 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要求。 二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三是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异,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其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答 : 一是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二是实行

25、多 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是具有不同竞争力的人在富裕程度6 上必然出现差距。 四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存在差异,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答: 一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 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是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是统筹区域发展 六是建设资

26、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 1954 年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确立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出国家的性质是 A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C工农民主专政 D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D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广大劳动群众 D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A A.人民当家作主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4 1956 年,毛泽东

27、提出处理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 A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政治协商,参政议政 D积极参与,民主监督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C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列宁说“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 家”。这句话表明 A A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指的是一种国家制度 B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 c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 D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 A A人民当家作主 B.保障人民一切权益 c健全民主制度 D拓宽民主渠道 8社会

28、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是 B A社会主义法治 B社会主义民主 C人民当家作主 D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主党派是 C A.在野党 B执政党 c.参政党 D.议政党 lO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 C A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B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C.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D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1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团结 C民族平等 D各民族共同繁荣 12 2008 年 3月 10-14 日西藏拉萨市发生了极少数人打、砸、

29、抢、烧等破坏活动,拉萨事件表明,我们和达赖集团的矛盾是 D A宗教问题 B民族问题 c人权问题 D维护祖国统一还是分裂祖国的问题 13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A 7 A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 盾 B. 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 c. 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的矛盾 D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的阶级矛盾和冲突 14社会主义民主在实践中广泛的体现在 D A自我监督 B政治协商 C自我管理 D基层民主 15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A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 .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B各民族共同繁荣 C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D.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16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30、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应始终坚持的方针是 C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团结、批评、团结”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策是 ABC A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那就是 ABC A.健全民主和法制 B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C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 D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3中国共产

31、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这种领导是政治领导,即 ACD A政治原则的领导 8组织建设的领导 C政治方向的领导 D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BCD A权力制衡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政治协商 5.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权利主要有 ABCD A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B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C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D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 6目前,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ABC A农村村民委员会 B 城市居民委员会 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D社会团体组织 7实行村民自治,是推进农

32、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 ABC A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B。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实现形式 C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D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 9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做到 ABCD A建设服务型政府 B.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 C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 D执行顺畅、监督有力 10邓小平指出:“西方世界的所谓人权和我们讲的人权,本质上是两回事,观点不同。” 我们强调的人权 ABC A不仅包括个人权利,还包括集体权利 B不仅包括政治权 利,还包括经济

33、、社会、文化、公民权利 C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D是抽象的,绝对的 1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当家作主,其途径是 ABCD A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B.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C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D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12.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是 ABC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C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D.参与中国共产党纲领和章程的制定 1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性,主要体现在 BD A这一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B这一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C这一制

34、度是我国各种国家制度的基础 8 D.这一制度是我国各种国家制度的源泉 14.同西方议会制相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重要优势是 BCD A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工作正常运转 B.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c有利于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 D有利于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团结、稳定和统一 15.一个国家建立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实行什么样的政治模式,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具体说来 ABD A不是人们主观设定的,而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B是特定的政治力量对比、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 C同国家疆域的大小、人口多少、气候状况相联系 D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三、简答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35、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是人民民主专政。 三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五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六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实行依法治国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一是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二是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三是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四是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 .单选 1、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思想,作为文化建设指导方针的是( A ) A

36、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提出“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是( B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3、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 B ) A.智力支持问题 B.精神支柱,精神动力问题 C.生产力问题 D.科技问题 4、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 D ) A.举什么旗的问题 B.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 C.具备什么样的精神面貌的问题 D.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5、中华民族精 神的核心是( B )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二、多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7、的根本任务是( ABCD )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C.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D.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于( ABC ) A. 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C.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D.可以弥补生产力发展的 落后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本方针的是( ABCD)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社会主义服务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D.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38、ABCD )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为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简答题 9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答: 1)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宏伟目 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答:建设中国特

39、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 科学文化素质。 四、论述题 1、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的关系 答: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其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

40、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 4)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 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的问题 5)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6)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条件,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 单选题 1、 首次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具体目标的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C ) A 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41、社会必须( A)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集体主义为指导 C.以民主主义为指导 D.以儒家思想为指导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发展点和落脚点是( A )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 C .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治 二、多选题 1、 和谐社会就是( ABCD) A.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商发展 B.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C.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商发展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要理论意义是( A BC ) A.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B.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

42、和发展 C. 是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D.是提示科学技术的重要措施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意义是( ABCD ) A. 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C.有利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 4、 下列选项中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有( ABC )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 学发展 C.坚持民主法治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三、简答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 答: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3、的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答 :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2)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要要求 3)是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危险的必然要求 10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答: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必须坚民主 法治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试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答: 1)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的直接关系人

44、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面对目前教育领域的存在问题,必须通过优化教育结构,推 广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就业形势严峻将是目前和今后长期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规范和协商劳动关系来解决就业问题 4)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我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显示出了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

45、必须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的格局,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致富 5)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为此必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解决好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和住房问题等 6)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针对社会中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等 7)完善社会管理,维护安定团结。空前的社会变革带来活力也带来许多矛盾和问题,为此必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社会组织,消除防控,安全生产管理,以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十 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