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职教师经济学基础课程定位与教学改革探索摘 要:经济学基础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习兴趣、用经济学原理指导营销工作、提高工作生活幸福指数。翻转课堂、辩论式教学法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教学手段。 关键词:经济学;课程定位;翻转课堂;辩论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089-02 经济学基础已被教育部列为高职高专经贸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其他课程的先行课程。但是其教学效果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定位不准确,学生感觉学习困难且用处不大。 一、高职营销专业经济学基础的定位设计 (一)激发学生对经济现象的兴趣是首
2、要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堂课都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第一次课讲经济学的两个假设: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的理性假设。资源的稀缺性可以从俗话“物以稀为贵”谈起,然后让学生发掘身边的稀缺资源,最后深入地讨论如何让自己毕业时成为“稀缺性资源” ,如观看士兵突击 ,就许三多任务性格展开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向他学习成为企业老板喜欢的稀缺人才。人的理性假设可以从食堂排队打饭到马路交通秩序的例子谈起,认识人的理性特征。通过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分析引导,用学生熟悉的事例来学习经济学知识与原理,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感受经济学的用处与乐趣,从而激发自己分析经济现象的兴趣。 (二)联系专业学以致用是关键 1.用经济
3、学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每学一项经济学原理或常识都要用相应的日常生活现象来解释,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加具体直观,便于理解与记忆。比如学习成本理论时,可以从以下经济现象引入:为什么旅游淡季旅游区的餐馆还在营业?为什么飞机票提前预定能便宜很多?你上大学的成本又哪些?如果你不上大学你能赚多少钱?如果你花钱买了电影票中途发现电影不好看你该不该继续看完?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理解了各种成本的概念,并且理解了企业家进行生产决策主要考虑边际成本。 2.用经济学原理指导市场营销工作 经济学原理要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学习,要指导营销专业学生用经济学原理指导市场营销工作。比如在学习影响需
4、求的因素时,要着重探讨如何利用商品价格、替代品价格、收入、偏好、预期等影响因素提高产品需求量;比如针对消费者收入这个因素,我们首先要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的收入及花费在某类商品上的金额,了解不同收入消费者的需求量和需求特征,然后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针对消费者偏好这一因素,要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的偏好情况及偏好形成的机制,通过广告、人员推销等方式可以影响消费者的偏好从而影响需求量;针对消费者的预期,也要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并采用相应策略进行干预,提高需求量。 3.用经济学思维方式提高幸福指数 著名作家萧伯纳说“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 ,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能应用经济学思维方
5、式来思考问题,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我们的人生幸福指数将大大提高。对于高职生而言,经济理论知识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通常给不出现实的结论,重要的是理论知识背后的思维方式,以及一些有助于思维的工具。经济学思维的主要内涵是:任何选择都是有成本的,通俗一点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一点对于人们的决策非常重要。人们的选择是在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如果约束条件改变,选择也就会相应改变。权利是社会行为,它们取决于拥有相应责任的他人的认同,因此,权利总是相对的。政府并不总是代表公共利益,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有着自己的利益和目标。 二、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实践 (一)翻转课堂教
6、学法 翻转课堂教学法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当做主线,学生是学习主体,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和锻炼思维模式。下面以弹性理论学习为例设计翻转课堂流程。 1.课下。教师首先通过“世界大学城”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包括教案 PPT 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测试题库等,其中 PPT 课件包含弹性的概念、计算公式、例题、经济意义、类型、影响弹性的因素、基本的应用等内容,教学视频时对 PPT 的讲解录屏,学习学习完成后,通过测试题库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测试后才能进入课中环节。 2.课上。教师首先以学生熟知的“谷贱伤农”和“薄利多销”的经济现象创设情境,提出“为什么有些商品价格低总收益也低,有些商品价格
7、低但总收益高”的问题,让学生发言开展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展开。原因是各类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需要分析影响不同商品的弹性因素。在完成知识的内化的基础上,提出“假如你是化妆品厂的营销经理该提高价格还是降低价格来增加收益呢?假如你是药厂的呢?”通过理论应用于实践来内化知识训练思维方式。通过课上教师和学生的协作,学生可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思维的创新。 (二)辩论式教学法 1.教学设计。首先要在课程教学进度计划中安排 1-2 次辩论赛,确定好辩题。在具体实施前告知学生辩题、辩论时间、辩论规则和考核方式等教学过程设计,并将辩论赛具体安排发到学生手中。如在学习完微观经济学后可以安排一
8、次“垄断好还是竞争好?”的辩论赛,学习完宏观经济学之后可以安排一次“失业率低好还是通货膨胀率低好?”的辩论赛。 2.教学过程。辩论式教学是一个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总结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过程,具体包括“相关理论的学习辩论赛的布置和准备开展课堂辩论赛裁判评分辩论赛后的总结”这样一个基本的教学过程。辩论赛之前学生最好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辩论赛的布置主要是老师选好辩题,按辩论赛的规则进行分组、抽签,安排好各类人员。辩论赛的准备主要是各小组搜集资料,分工协作,模拟辩论。开展课堂辩论赛前由学生布置好会场,然后按程序进行第一回合、第二回合的辩论、自由辩论及总结陈词。裁判评分由教师担任主裁判,可
9、以选两名学生担任副裁判,根据小组的表现给出分数,计入考核。辩论赛的总结包括教师的点评和学生写赛后心得两个部分。 3.注意事项。首先应选择好辩题,辩题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要贴近工作及生活实际,不要选择空洞的辩题。其次要做好辩论过程的控制、赛后的评价和总结工作。辩论赛事先要做好准备,赛中严格遵守规则和时间限制,控制跑题、情绪化、不尊重对方甚至吵架的现象,赛后要做好评价和总结,重点指出本次辩论赛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为下次活动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文良.辩论式教学方法在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 (9). 2 刘敏.公共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9). 责任编辑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