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场域与惯习: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一种路径【摘要】少数民族教育是中华民族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少数民族教育现状的正确研究是我们了解少数民族发展状况的有效途径,而如何通过有效的理论框架或是经验手段来理解当前发生在少数民族教育场域中的运作机制是我们理解少数民族教育的一个前提。借鉴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惯习与场域理论,试图找到理解当前少数民族教育的新路径。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场域;惯习 一、文献综述 纵观近年来关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采取何种形式的探讨,以双语教育为例。重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双语教育的开展建议(如授课语
2、言、讲授形式) ;或是当前少数族群地区的双语教育开展中遇到的普遍困难,如师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这些研究没有涉及到少数民族学生所处场域的特殊性,双语教育对于他们文化资本积累的影响。只是简单的停留在肤浅的现象呈述。二是,关于民族教育公平的研究。这方面研究集中于探讨对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平等权利的保障,主张通过国家及地方层面的优惠政策来保障少数民族的教育平等。这一类的研究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于教育机会平等,即入学机会的平等,但忽视了对教育过程或结果公平的研究。Taweny 曾说过:“让每只蝌蚪都变成青蛙是不可能的”不是说机会平等,就能保证结果的平等,对少数民族教育公平的完整研究,要保证涉及到机会、过
3、程、和结果。三是,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补偿性政策的研究,如少数民族预科制度的探讨。此类研究的风格依续第二种类型的研究,主要探讨政策与其执行机制的良性运行状态间或探讨目前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以上关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研究,虽然有助于我们了解少数民族教育的现状,但是都没有涉及到中心问题,即沉淀着一定特殊民族文化的、有着独特惯习倾向的少数民族学生如何能在高等院校这个竞争激烈的场域中习得技能,顺利实现资本的转化。这些关于现象的研究也无法对少数民族教育目前遇到的囹圄做出解释。只有理解了问题的产生的机制以及行动主体的特点,我们才能够找到合适的途径来处理这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合适的解释路径,而法国社会学家布
4、迪厄充满关系意味的理论“惯习场域”有利于我们较为历史的、全面的、内外结合的、关系互构的理解发生在学校场域内的少数民族教育互动机制。而不单单停留在对某一项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或是教育形式的探讨。 二、场域与惯习的概念意涵 场域与惯习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重要的社会理论工具,突破了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虚假二元对立,提出了一种互构的、关系的、历史建构的解释路径。布迪厄的学术风格深深的印上了历史与关系的烙印,渴望突破单向的、共时的简单封闭的社会解释。他十分注重对社会行动者的历史文化脉络的考察,解构客观主义的绝对预设,凸显社会行动者的实践感。场域和惯习则是这一理论风格的核心成分,场域和惯习的观念摒弃了个人自发
5、性和社会约束、自由和必然、选择和责任之类的虚假问题,从而避免了个人与结构、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之间进行人们所熟知的那种抉择。 布迪厄认为“社会”这一概念太过虚无空洞而用社会空间和场域来代替。首先,在布迪厄看来现代社会并非是浑然一体的状态,而是各个相对自主的“游戏领域”的集合且每个场域都有各自特有的价值观,拥有各自的游戏原则。行动者根据他们在空间中所占据的位置进行着争夺。此外每个场域的形态并非封闭定型,而是充满着历史性的动态和变化。惯习更多的是历史建构的一种结构形塑机制(structuring mechanism) ,惯习脱胎于一整套历史,它就和这整套历史在一起,筛选着各种可能有的各种反应,并强化
6、了其中的某些反应并由此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认知图式。布迪厄惯习理论的独特之处体现在惯习的“具体” (embody) ,即惯习的身体体现,其言外之意要求我们注意惯习独特的历史文化沉淀。自然的,这就需要我们理解惯习与场域之间的关联。一方面,体现为制约关系。场域形塑着惯习,惯习成了某个场域固有的必然属性体现在身体上的产物。另一方面,体现为认知建构关系。惯习有助于把场域建构成为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一个被赋予了感觉和价值,值得你去投入,去尽力的世界。 三、惯习场域双向解释路径 布迪厄的场域和惯习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现实的双重历史生成性,一条路径是社会行动者惯习的个体生成,另一条路径来源于场域结构的系统生成。这也
7、就是告诉我们在考虑社会行动者或社会现实时我们需要以关系的视角,一方面要理解社会行动者独特的认知图式形式。另外一方面,要将行动者置于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脉络中进行考察。布迪厄这一充满关系意味的社会实践理论,即对社会事实的双向解释的逻辑同样适用于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研究。这样的解释逻辑其实更有利于我们兼顾到历史与现实、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也有助于融贯少数民族教育机会、过程与结果三个阶段的关系。 惯习的倾向代表了行为的主导模式,这个主导模式贯穿了人类行为的认知、规范、与身体的方面,它们存在语言非语言的交往、趣味以及价值、知觉与推理模式等方面。从惯习的个体生成路径出发,对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研究我们首先要了
8、解的就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惯习倾向” 。惯习或是性情倾向的研究涉及到态度、价值等方面不好把握测量的内容,但是不要忘记惯习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具体性”即惯习是具备身体的,可以体现为个人的行为活动。对于处在高等教育这一场域中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他们体现的最为明显的惯习就是“民族语言” 。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生活在有着独特的文化脉络中,习得并不断的强化着本民族的语言惯习,不论是社会交往还是文化学习都带有着独特的文化符码,而他们也可以很好的适应当地对于他们行为规范或是旨趣的要求。这种适应性出现的原因就在于另一条解释路径,即场域的系统生成。系统生成其实是历史沉淀的结果,在行动者之前就有很多人践行着相似
9、的规范或是标准,久而久之成为一套共享的制度或规范。行动者便成长与这一积淀着独特历史文化的场域当中,个人的性情倾向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场域的影响。在场域成长的过程中,个人也积累了独特文化资本,比如说是民族语言。 在布迪厄看来“场域界定社会背景的结构,惯习就在这个背景结构下运作”即在暗示着场域与惯习在运作中存在一定的契合性。而这样的契合或许会让行动者的行为有如鱼得水的感受,一切的行为、观念、态度看起来是如此行云流水。上文中我们分别从惯习个体生成与场域系统生成,双向解释了某一认知图式的产生。认知图式如果被少数民族学生运用于产生这一认知图式的场域中,如家中、当地的院校或是亲密的朋友圈中,他们会感到恰当合理
10、,但如果是一个全新的不同的场域时,会产生何种影响呢? 对于带有本民族独特文化惯习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讲,高等院校是一个全新的不同场域。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讲,沉淀着民族历史文化的惯习显然不同于在高校教学场域中的其它带有不同惯习的大部分学生。而认知图式的区别势必会对不同群体的社会交往造成区隔。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讲,能够进入大学场域意味着他们都经过了一种符合高校场域运作规则的筛选,拥有着能够顺利在这一场域“如鱼得水”的资本形式。就像布迪厄所言, “当惯习遇到了产生它的那个世界时,正像是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他感觉不到世间阻力与重负、理所当然地把世界看成是属于自己的世界” 。他们能很快的发现高校场域中存在的
11、种种“利益”(interests)所在,并凭借自己累积的资本通过竞争的方式获取。这些利益存在于场域中的各个角落,它可以是学业成绩、人际关联、自我管理、师生关系、教学资源,分布在教室中、图书馆、学生会、自习室、篮球场等等有形场所或者更多的是我们无法察觉的无形场地中。而大多数学生能够适应,就在于他们的惯习或认知图式与高校场域中生产和再生产的逻辑是一致的,不管体现在知识的生产还是对思想、行为的要求。这也是他们可以进入这里必须要提交的一笔“入场费” 。 但是,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讲,进入高等院校所要提交的“入场费”与大多数的学生存在不同。在这一方面,国家为保证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公平通过教育政策来调控这笔“
12、入场费”确保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够进入高校场域当中。而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出现在这里,独特“具体”的惯习在短时间内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可能无法适应高校场域的运作逻辑,也缺少长期浸淫在此的大多数学生对场域中“利益”的敏感度,而之前积累的部分资本也许也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如在高校场域中的主要教学语言以汉语为主,而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接受的是双语教育,学习本民族语言的同时也要辅以汉语教学,对于他们来讲用汉语讲授的较为复杂的内容往往要经历一个“转码翻译”的过程。种种因素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很难在时刻充满竞争的,到处都是竞争高手的高校场域中处于有利位置。而致使一部分人将少数民族学业成就归因于他们的智力水平、学习动
13、机、学习态度等方面,而忽视深层惯习场域作用的机制。 惯习场域双向解释路径也在告诉我们,对于少数民族教育公平的保证,不仅停留在教育机会上,如对“入场费”的保证,还要考虑的是进入高校场域中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保证上。即如何积累相当数量和质量的资本。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独特的历史文化脉络,如何在提倡兼容并包的高校场域中找到适合少数民族学生认知图式的积累文化资本的教学方式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美戴维?斯沃茨著.陶东风译.文化与权力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5 2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著.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3美詹姆斯?科尔曼著.何瑾,张人杰译.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A.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苏德.以多语教育促进和谐社会与文化建设J.民族教育研究,2013, (3) 5宝乐日.民族地区高校蒙汉双语授课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3, (3) 6王柱国.教育优惠政策与少数民族的平等保障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7黄利红.宪法视野下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与受教育权的平等保护J.民族教育研究,2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