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句读窥文”探索文言文教学中的师生合作学习市光学校 钱淑君初中文言文虽然多数篇幅短小,内容简洁,但是在表达上却与现代汉语有着极大的差异,所以还是给初中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相对于现代文来说,学生学习文言文,很多时候并不理解文章的意思,更不懂得理解与品味文字的精妙,只是死记硬背一些让他们感到佶屈聱牙的句子。这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文言文成了晦涩难懂的代名词。 1同时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先嚼,嚼烂了再给学生,学生只是拾取牙慧,就更加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参与其中。因此,有必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入合作教学的模式,课堂还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这样会有事半功倍
2、的效果。而如何引入这一模式呢?笔者探索使用了“句读窥文”的方法。我们知道文言的原始文本是没有断句的,为了方便后人阅读,专家在自身研读的基础上加上了标点符号,我们阅读时,只要根据标点停顿就能基本明白内容。这就启发了笔者思考能不能反过来,用钻研句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这就是所谓的“句读窥文” 。也就是请同学面对一篇全部没有标点的文章,借助教师事先下发的学习单,以解决教师提问为抓手,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理解文本,梳理文意。与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比较,课堂由教师的学习单为主导,生生合作,在标点的框架下,整体通读文本的基础上,找答案通文意,化被动为主动。“句读窥文”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帮助学生
3、的文言文学习。一、文本的理解1、对于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如伤仲永 黔之驴 ,可以用“句读窥文”的方法,帮助同学理清思路,整体阅读。比如伤仲永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学习单主要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借助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点出句读。在学习单的引领下,学生面对无标点符号的文本,马上就能够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仲永生五年” “十二三矣” “又七年” 。可以看出这是仲永的成长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仲永五岁的时候,才华初现,这阶段的文字都在描写仲永的才华;第二阶段是仲永十二三岁,才能有所衰退;第三阶段,是又过了七年,仲永已经和普通人差不多了。第二第三阶段其实着墨不多,只是描写了一个结果,至
4、于具体造成才华衰退的原因,同学们很自然就会回到第一阶段,在着墨多的地方去找,自然会找到是其父“不使学” ,文章的思路就可以理清。1 王万飞.浅谈初中文言文学习J.学周刊,2018(24):58-59.再比如黔之驴 ,这篇文章多用动词,同学们拿到文章之后,教师通过学习单请大家用不同颜色圈划出描写驴和虎的短语,通过生生合作,互相修改,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两者表现及对各自的看法的变化,分别归纳驴和老虎的形象从而得出文章的中心。对于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在教师学习单的前提下,同学们可以以生生合作的形式通过寻找时间词、人物描写等语句,研读文章情节,完成整篇文章的串联,进而读懂全文。2、对于议论性的文章,
5、如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教师学习单请同学在点句读的过程中,寻找文章中的小故事。面对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通过生生合作,研读了全文之后,第一时间他们能把第三小节的“且过目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这句承上启下的过渡找到,找到这句之后,同学们能够很清楚地知道这句话之前都在讲一个“过目成诵”的问题,框定了范围之后,又看到了孔子和苏轼的事实论据,读懂了孔子和苏轼的故事,那么文章的前段部分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二、加点字的积累解决了文本的理解,字词的积累就更容易解决了。文言文中有些词语在句中出现的位置比较固定,特别是一些语气词,或在句末,或在句首。正如唐人刘知几在其史通浮词中所说:“夫人枢机之发,亹亹不穷
6、,必有余音足句,为其始末,是以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去之则言语不足,加之则章句获全。 ”2这样一些词语出现在没有断句标点的文言文之中,往往意味着在它们的后面或前面是文意的断绝或停顿之处,故可把它们视为文句断、顿之处的标志性词语。从表现形式上看, “也” 、 “矣” 、 “耳” 、 “焉” 、 “而已”等语气词经常用于陈述句的末尾;“乎” 、 “邪” 、 “耶” 、 “与(欤) ”等语气词经常用于疑问句的末尾;“哉” 、“兮”等语气词经常用于感叹句的末尾的;“唯” 、 “夫” 、 “若夫” 、 “且夫” 、“是故” 、 “然而” 、 “然则” 、 “至于” 、
7、“至若”等词则经常出现于句首。因此,出现在文言文中的这些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便是该断句标点的地方,在表达语气和结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文本中的大多数字词,又都可以在已经掌握字词的常见意义基础上进行判断。如对“全石以为底”和“卷石底以出”中的“以”的意思理解。如果学生已经积累了“以”字的几种用法:动词“以为” “认为” ;介词“把,拿,2 刘知几.史通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15:146.3 叶方石.文言文断句标点的方法与技巧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9(01):75-77.用”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介词“凭借,依靠,按照”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方式;介
8、词“因为” ,表动作行为的原因;介词表比较;连词,连接两个动作,相当于“而” ,表示转折、修饰、递进等关系。学生可以联系句子通过比较,选用一种代入,推测出“全石以为底”中“以”是“用,把”的意思;“卷石底以出”中的“以”是连词,相当于“而” 。这是语法辨析勾连猜读的方法。也就是要首先分析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如所做的成分,与其他词的搭配关系、修饰关系等,再推测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也就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在分析“策之不以其道”和“执策而临之”两句中“策”的意思时, “
9、策之”中“策”用在代词“之”的前面,可以推测出“策”在这里作动词,与“之”组成动宾短语,解释为“用鞭子打” ;而“执策”中“策”用在动词“执”的后面,可以推测出“策”在这里作名词,与“执”组成动宾短语,解释为“鞭子” 。这两个“策”因为在句中的成分不同,用法也不相同。还可以利用标志确认勾连猜读。文言文中有些词是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标志,阅读时可以迅速勾连出曾经积累的知识,推测出句子的句式。如“莲,花之君子也” ,由“也”字可以推测猜想这是个判断句;“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由“为”字可以推测猜想出这是个被动句;“马之千里者”中“之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4在“句读窥文”的学习中,有师生合作:教
10、师在课前的备课中,寻找文章的线索,脉络,以学习单的形式把大问题交给学生;有生生合作:学生在点句读的过程中,以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的学习单。通过对“句读窥文”的教学方法的实践,笔者觉得有此法有以下好处:1、帮助学生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句读窥文”的方法与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区别就是从大处着手,从整体出发,不纠结于字、句,养成整体阅读的思维方式并形成习惯。2、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思路。有些同学碰到全新的文言文会有惧怕心理,但是经过“句读窥文”的训练之后,会增强读懂的自信。3、有助于字词的积累。可以学会在不同的语境带入不同的词语解释,在反复运用下便可熟能生巧。总之,这种方法有其价值,值得研究与推广。4 邹宁秀.猜读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