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摘 要】党的十七大报告表明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大意义。在新媒体语境下,培养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公民意识,有利于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和接班人。公民意识是在主体意识与公共精神、个人利益与国家观念、权利与义务的相对关系中彰显意义。新媒体的发展是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语境,必须充分利用这一语境资源。加强新媒体的建设健全和服务监管,优化并充分利用校园新媒体语境,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养,是新媒体语境下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必然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公民意识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
2、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表明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大意义。奠定公民教育基础,推进民主公平等理念,将会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新媒体语境下,培养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公民意识,激发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有利于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和接班人。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于自身在国家中的地位的自我认识,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和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1公民意识是在主体意识与公共精神、个人利益与国家观念、权利与义务的相对关系中彰显意义。 (一)主体意识与公共精神。公
3、民是国家民主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作为个体公民,要有对自身主体意识的确认与实践。大学生更应改善主体意识缺乏、参与政治生活热情较低的现状,通过权利意识、公平意识、参与意识等各个方面来培育和贯彻主体意识,提高公民素养。但是相反,对主体意识的扭曲则会导致自我意识过强、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自私自利。而真正的主体意识只有在与客体生活相融时才能显现,自我价值只有参与社会公共政治经济才能体现。公共精神即是对公共生活规范的遵守、对公共整体利益的维护。因此,要在主体意识与公共精神的关系中正确认识公民意识。 (二)个人利益与国家观念。现代国家是公民身份依赖的基础和前提。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密不可分。国家观念、国家意识
4、是公民意识的首要内容。培养大学生对国家政治社会制度的认同和信仰,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国家荣誉、国家安全等,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题中之义。而近年来,大学生普遍缺乏深厚的认同感,作为公民的国家意识相对薄弱,参与国家政治民主生活的热情也较低。只有把公民个体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才是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基础。 (三)权利与义务。权利与义务观念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也在本质上体现着公民的主体属性和国家观念。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在现代社会中,公民既享受着国家赋予的权利,又承担着相应的义务,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公民权利和义务观念的认识发展和践行。具备健全的权利义务观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必备的政治心理素质。在大学
5、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权利义务观念的教育也是至关重要。在当下市场经济的利益驱使下,部分大学生形成了权利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而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则出现了缺位现象,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更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在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中,必须强化义务观念的教育。 因此,应在主体意识与公共精神、个人利益与国家观念、权利与义务的相对关系中理解公民意识,从知、情、意、行等多方面去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从而确实提高青年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和政治行为能力。 90 后大学生是在网络里成长的一代。网络化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物理空间概念,更从本质上改变了信息传播和接受的方式,甚至影响着
6、人的思维方式和理念。网络虚拟时空拓展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现实场景,迅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新媒体的发展是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语境。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必须充分利用这一语境资源。 “新媒体信息传播时代,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模式,对文化信息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2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信息以一种无比开放的姿态,实现着传播和接受的自由平等和交互性。新媒体为大学生建立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迅速成为大学生交往沟通的主要渠道。新媒体“吻合了大学生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的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促进了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变革”
7、3,从而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新媒体更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一个资源丰富、充满创新精神的社会语境。 新媒体的发展对于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是挑战和考验,更是机遇和契机。首先,新媒体语境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触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在网络空间里建构自身价值。而个体公民对自身主体意识的确认与实践,正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重要素质。新媒体语境对精英偶像的解构和祛魅,去中心化、草根化和个性化的叙事方式,给所有人平等的话语权,使得青年学生更勇于表达自我,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例如近来当红的微博,就以一种碎片化的“短片叙事”方式,很大程度上取消了网络表达的门槛,充分调动了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
8、次,新媒体信息的开放,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迅捷,使得许多政治生活话题处于舆论的风口。青年学生得以通过新媒体途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发出自己的声音。而这种公共精神的贯彻,正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 新媒体以“新”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式改变着媒介传播环境,改变着人生活和思想的语境,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媒体语境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也会使得部分大学生伦理道德感弱化、责任感降低、自我中心和价值取向功利化。新媒体使青年学生乐于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发出自己的声音,有利于公共精神的贯彻,但精英意识模糊化和去中心化也使得大学生思想多元化,甚至信仰虚无、迷茫。新媒体语境对大学
9、生价值观念、公民意识养成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有效筛除消极影响,构建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培养合格的青年公民,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加强新媒体的建设健全和服务监管,优化并充分利用校园新媒体语境,引导大学生甄别和筛选信息,正确表达自我、参与公共生活,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养,是新媒体语境下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必然策略。 首先,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与校园新媒体环境的建设相结合,优化新媒体语境,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养成提供成长空间和必要条件。从国家社会的层面,新媒体的建设与利用已经成为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具有战略地位的时代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新媒体语境的营造,科学
10、发挥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和积极效应。要利用新媒体技术主导社会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公民观念的大众化、普及化,通过网络“意见领袖” 、公共知识分子等来正面引导大学生,使大学生见贤思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公民意识。从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校园新媒体层面,更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校园新媒体平台建设,与时俱进,通过对校园网的引领监管、易班等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新”文化环境。既要加强监管和引导,做好校园信息传播的“把关人” ,也要满足学生的情感和求知要求,通过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贴近学生、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有效地对学生的喜好取向、价值观念等进
11、行及时掌握和顺势引导。 其次,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式手段走上了多样化、现代化发展之路。即时通讯、BBS 论坛、博客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依赖的生存环境,要通过对这些方式手段的渗透“各个击破” ,营造适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新媒体语境。例如,运用 QQ、MSN 等即时通讯手段,教育者和大学生可以即时通讯交流,传道解惑。BBS 论坛则可以聚焦社会政治热点,给大学生表达见解的自由空间。博客微博有助于教育者全景式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利用教育博客和微博的发布,来形成第二课堂的教育力量。要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新媒体教育手段资源,使得公民意识教育更加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 总而言之,在新
12、媒体语境下,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有利于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新媒体的发展是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语境,必须充分利用这一语境资源,优化校园新媒体语境,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探析J.中国产业,2010,12(总第119 期). 2钱文彬.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J.新闻界,2010,6(3). 3张兆文,陈清波.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机遇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6,27(3). 作者简介:戴娜(1986-) ,女,江苏扬州人,文学硕士,上海师范大学辅导员,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