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祁东聋哑人违法犯罪情况及对策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聋哑人犯罪呈上升趋势,而聋哑人犯罪案件的打击处理率却降低了,这给社会、家庭均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严重地危害了社会治安,本文结合办案实践,提出一些打击处理、预防此类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 聋哑人犯罪特点 存在问题 综合管理 作者简介:文秋菊,祁东县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089-02 2012 年以来,祁东县检察院共受理审查逮捕案件 605 件 824 人,涉及聋哑人案件 13 件 18 人,因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不捕 6 件 8 人,存疑不捕率达
2、44%。2012 年 4 件 6 人,存疑不捕 2 件 2 人,存疑不捕率达33%;2013 年 7 件 9 人,存疑不捕 3 件 4 人,存疑不捕率达 44%;2014年 1 月至今 2 件 3 人,存疑不捕 1 件 2 人,存疑不捕率达 67%。从案件数量来看,聋哑人犯罪案件不断上升;从不捕人数来看,存疑不捕率逐年递增。虽然聋哑人涉案总数并不是很多,但是对一个占人口极少数的弱势群体来说,这个数字已令人触目惊心。而且许多案件由于取证难等原因在初查阶段即告终止,而没有进入立案程序或者报捕程序,实际上聋哑人犯罪远不止这个数。聋哑人是社会上相对弱势的群体,然而由于多次作案未得到有效惩罚后,疯狂作案
3、,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处理值得我们深思。 一、聋哑人犯罪特点明显 (一)团伙作案为主,趋向专业化 一是以团伙作案为主,他们当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外地人、也有本地人,作案时分工明确,手段娴熟,密切配合;二是以偷盗为生,频繁作案,再次犯罪率高,祁东县院受理的 18 人中 8 人有前科;三是他们对抗侦查,逃避打击经验丰富,一旦被抓获,都保持沉默,连基本情况都拒绝交代,主体都无法查清;四是流窜作案,机动性大,调查取证难度大。 (二)犯罪手段简单,作案地点相对固定 犯罪嫌疑人通常采用一人踩点或者望风,一人拍车门、扔零钱或小物品等极具诱惑性和迷惑性的简单手段,引开被害人的注意,另外的人伺机作案。作案地点多
4、选择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如网吧、商场和公交车等,因为这些地方人流量大,人多拥挤,甚至不少犯罪嫌疑人有意将商场、网吧、公交车等场所作为长期犯罪地。 (三)从犯罪类型来看,多以侵财犯罪为主 虽然侵财性犯罪突出是近年来刑事案件的共同特点, 但聋哑人由于生理缺陷的制约,其犯罪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主要实施盗窃、抢夺等财产性犯罪,即采取直接的、隐蔽或暴力的方式在人流较多的公交车、商场内乘人不备拎包、扒窃或在路上飞车抢夺,祁东县院受理的13 件 18 人,全部为侵财性犯罪。 (四)从侵害对象来看,被害人均为女性 首先女性喜欢使用挎包、手提包,且包内多数装有现金、手机等贵重物品;其次
5、女性警惕性差,防范意识较弱;再次女性反抗能力较差,选择孤立无援的女性作案,一旦被发现容易逃脱,祁东受理审查的案件被害人皆为女性。 (五)文化程度低 ,法制意识不强 由于基层教育资源有限,加之农村对聋哑人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大多数聋哑人文化水平低,加之缺乏职业技能,为聋哑人犯罪埋下了隐患。涉案的聋哑人基本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低,无固定职业和收入。由于没有接受好的教育,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也没有培养正确的法制意识,致使一些为生活所迫,意志不坚定的聋哑人就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六)打击不到位,更助长了其嚣张气焰 一方面取证难,如有的聋哑人在作案得手后往往将赃物迅速转
6、移;有的聋哑人被失主当场抓住,失主一看是个聋哑人,认为自己也没受损失,当场就把他放了,导致很难固定证据。另一方面处理落实难,有的聋哑人在审讯过程中拒绝配合侦查,从而无法给予其相应的法律制裁,拘留到期释放后又重新回到社会继续犯罪,有的仍然在同一地区连续作案,更有甚者被发现后竟敢殴打发现者。 二、当前打击处理聋哑人犯罪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犯罪嫌疑人均具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 大多数犯罪嫌疑人拒绝如实供述主体身份和涉案事实,被抓获者不但对自已的作案经过守口如瓶,对其他同案犯的情况更是拒绝回答,而今涉案聋哑人到案后拒绝与侦查人员(翻译人员)交流,使侦查工作陷入僵局。 (二)基层技术手段有限, 难以对视频
7、作高清处理 犯罪嫌疑人虽然选择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公共场所作案,如网吧、公交车、肯德基、商场等,却巧妙地选择角落或者人多拥挤的地方,导致提取监控视频不能确定作案的具体嫌疑人或者不能看清作案细节,而目前基层的技侦技术有限,难以对视频作高清处理,以查实具体作案人,因此该类案件的调查取证陷入了困境。 (三)犯罪嫌疑人结伙作案,转移财物迅速 犯罪嫌疑人往往将现金、钱包、手机等作为主要窃取物,现金一旦被转移或从钱包中取出就很难作为认定的证据;由于一般多人配合作案,赃物转移迅速,即使案发后将其抓获但由于没有缴回赃物,一方面缺少了定案证据,另一方面很难确定犯罪的数额,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认定其犯罪的难度。
8、(四)犯罪数额难以达到入刑标准 无法定罪 聋哑人主要从事盗窃、抢夺等非暴力性犯罪活动,这就牵涉到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问题,很多时候聋哑人一次实施犯罪所获得的财物价值达不到这相关数额标准,因此就算当场抓获,也无法对其定罪量刑。 (五)收集其他直接证据难,证据难成锁链 实践中不少失主遭窃后没有当场发现就自认倒霉不去报案, 有的失主即使当场抓住犯罪嫌疑人,但是一看对方是个聋哑人,当场就放了,导致很难固定证据。加之公交车、网吧等公共场所人员流动性较强,导致寻找当事人和证人困难重重。即使有证人,也可能因为害怕打击报复或事不关己不愿作证,导致证人证言匮乏。 三、打击处理、预防此类违法犯罪的对策建议 聋哑人目
9、前频繁进行盗窃、抢夺等违法犯罪活动, 如果打击不力、处理不当,将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笔者认为打击处理此类犯罪,应该坚持惩防并举,综合治理。 (一)利用信息化机制,加强综合管理 首先建议县城内主要路口、公共交通工具、超市、网吧等大型公共场所安装高清摄像头,全县视频监控并网;其次完善聋哑人犯罪数据库,定期与警务平台相连接,对聋哑人进行集中登记备案,为更加快捷的侦破案件提供信息;再次建立专门的聋哑人档案管理资料,在抓到聋哑人犯罪嫌疑人后,对其进行拍照及制作指纹卡,同时将抓获的聋哑人的有关资料特别是指纹输入电脑,专门存档,以便于办案。 (二)要加强队伍建设,正确处理此类犯罪 对聋哑人
10、犯罪尤其是团伙犯罪行为, 除了加大抓捕力度外,要加强侦破、审查力度, 灵活采取特情、卧底、跟踪、窃听等多种侦查手段,力求深挖犯罪源头。如成立一支专门的便衣巡逻队。主要任务是在易发案的区域进行蹲坑守候,架网布控,为了便于准确锁定证据,巡逻队员可带上录像机,一旦发现类似犯罪行为对作案过程进行全程拍摄录像跟踪,有效打击此类犯罪行为并着力摧毁该团伙的销赃渠道。 (三)应争取上级支持,克服技术难题 犯罪嫌疑人选择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公共场所作案,如网吧、公交车等,有的场所虽然有监控视频,但是这些场所大多属于私营性质,经营者为了节约成本,没有安装高清摄像头,因此监控视频大多比较模糊,不能确定作案的具体嫌疑人或
11、者不能看清具体细节,而如果能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将视频清晰度调高,看清视频照片中涉案人员的面貌特征或细节,将能有效打击上述涉案人员。 (四)加大宣传力度,预防违法犯罪 在公交车、农贸市场、商场外围等繁华复杂场所利用广播宣传栏、民警提示牌等进行宣传, 随时提醒群众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财物; 对典型案件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及时曝光, 有的可利用法制宣传栏进行专题分析, 以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号召广大市民提供线索, 检举或扭送聋哑人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 (五)公民个人提高警惕 ,培养自我防范意识 一方面要提高警惕,随时观察周围是否有可疑人员;另一方面要保管好随身携带物品,如乘坐公交车时应将手提包抱在胸前,拉好
12、拉链,或者用手提着背包,将背包放在大腿上;如在网吧、肯德基等公共场所应将手机、钱包等财物处于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 (六)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搞好综合治理工作。 一是坚持严打侵财犯罪,对聋哑人再次犯罪从重处理。二是对聋哑人设置专门的改造场所或者学校,配备通晓手语和聋哑人心理学的民警,专门对着一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三是公安机关应积极主动与聋哑人家属以及居住地政府、工商、残联、民政等部门联系沟通,教育、感化、挽救犯罪的聋哑人, 落实帮教措施,积极预防聋哑人重新犯罪。 (七)加强聋哑人教育,培养职业技能 国家应加快对聋哑学校建设,提高聋哑教育层次,改革聋哑教育现状,为聋哑人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提高聋哑人的思想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在学习阶段,针对聋哑人的不同状况,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帮助其自主创业,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聋哑人生活有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从而减少犯罪发生率。 聋哑人是我们社会大家庭的一员,他们的发展情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治安、人类的文明。聋哑人犯罪率的不断上升,这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杜绝和减少聋哑人犯罪,需要社会各界共同作出努力。如果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力量都来关爱聋哑人,那么聋哑人刑事犯罪这一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地遏制并将逐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