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56308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但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向前发展的迫切需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中学化学教学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创新能力在中学生学习中就是要创造性地学习。多动脑,多思考,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正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所在。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气氛,指导学生克服四大思想障碍(思维定势障碍、从众心理障碍、信息饱和障碍、过分严谨障碍) ,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想象力,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使创新思维成为一种习惯,进而升华为一种创新人格。到时候,就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想障碍创新

2、人格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创造发明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途径。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创造发明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当前,国内外的教育正在改革过去的传统教育观,把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改革为着重培养人的素质的教育,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之成为创造型的人才。日本著名的教育家川上正先教授明确指出:“独创能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 ”“为创造性而教” ,是当前教育界的共同目标。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中职化学教学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同于科学家或发明家的创造能力。这种创造

3、能力对社会或他人来说并不一定是新的,而对中职生自己来说是新的,是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事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职生的化学学习可具有创造性,或者叫创新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是把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设计成创造性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 许多学生在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时,经常遇到一些不知不觉的思想障碍。往往在同样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下,不能创造性地学习,依然墨守成规。这些思想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思维定势障碍 思维定势是指思考问题时一种思想惯性,人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依靠已有知识按固定思路去考虑问题。在记忆中寻找答案,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思维障碍在创造能力中起着消极作用,它限制

4、形成创造性设想和方案的范围,并使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定型化。 二、从众心理障碍 从众心理是指考虑问题时屈从于大多数人的见解,不敢坚持自己的独到见解。具有从众心理的人往往自己磨灭自己的独创精神。 三、信息饱和障碍 信息饱和是指思考问题时头脑中已经装了许多的信息。信息饱和使人对各种设想都有一个现成的规则和评价标准,觉得这也不用做,那也不用做,或者怎样做都是一样,似乎没有创新的必要性。这样,前进的步伐就会嗄然而止。 四、过分严谨障碍 过分严谨指在思考问题时只习惯于非常严格确定的思路,不敢有任何想象和自由发挥。具有这种思想特点的人,往往会一切从课本出发,“死读书,读死书” ,对于一些延伸的内容则一无所知

5、。这样的学生基础貌似比较扎实,但在成绩方面则不甚理想。 所以要培养创造能力必须克服上述的思想障碍。要多动脑,多思考。“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正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所在。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宽松气氛,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无论是对教科书的内容或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做法。指导学生不要过于严谨,更要跳出思维定势的圈子。例如:学习燃烧这一知识点时,在做完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必要条件后,教师进一步设问,水下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如何才能燃烧?对

6、铜片上的红磷,学生很快就会解答,而对于水中的白磷,学生因受到思维障碍的影响,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学生会勤于在书上找答案;第二种学生则回答将其拿出水面。对于第一种“过分严谨”的学生,老师应加以适当的引导,鼓励其勇于走出书本,积极自由地思考问题。第二种学生的回答是属于思维定势,老师加以肯定后再问:“如果说不拿出水面能否燃烧?”让学生积极思考,踊跃讨论,然后再用实验加以验证。学生经过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分析,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学生勇于质疑,不但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缩短师生之间感情的距离,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从中学到活的知识和方法。 教师必须爱护

7、勇于质疑学生的自尊心。不要因为学生想法怪异或答案错得离谱而感到惊讶(尤其是后进生) ;也不要因为学生的问题显浅而不耐烦,同时还要引导其他学生给予支持;更不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看法,对学生提出的见解(可能是正确)则不屑一顾。总之,我们要努力营造宽松的环境,保护活跃的气氛,驾驭其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不断增长。 二、鼓励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培养直觉思维,增强想象力 直觉思维总是以熟悉的有关知识为根据的。直觉实际上是一种再认识,一个人只有对非常熟悉的东西才会有直觉,才会有想象力。例如学生在掌握了镁、铁能与氧气反应,就会觉得铜、铝甚至其它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然后通过阅读或提问的方法找出其反应的方程

8、式及反应现象。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探索知识的创造性学习过程。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发散性。所谓发散性就是求异,是从多方面推测、假设。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发散性思维的流畅度(发展量) ,变通度(灵活性)和独创度(新奇成分)三个维度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学生一题多解,并评价最佳解题方案,进而把评价过程变成提高解题能力、发展高层次思维的过程。这些都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又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该用什么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而是让学生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分析比较制取氧气、氢气等仪

9、器装置,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提出制取二氧化碳的仪器装置,并总结出装置的特点。讨论的过程就是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过程。 此外,还要解决学生接受信息的多渠道性和学校教学单一性的矛盾。信息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媒体非常广阔,像电视、报纸、杂志、VCD、录像、互联网等,而学校的学科教学往往比较单一,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学生学会信息处理的本领,排除干扰信息。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科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可以为学生思维的发散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给学生创造机会,善于点拨思维火花的“闪光点” ,也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关键。从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给学生传授“双基” ,更要使这些“双基”转化成为学生创造的

10、动力资源。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给学生创造机会,把学生的创造能量释放出来,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显露和表现的机会。可以在教学中尽量设置问题情景,将这些问题分划为具有不同难度阶梯的形式,提示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思考,寻找答案,并由教师给予评价、引导和鼓励。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遇事多思考,多探索,使创新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并逐渐升华为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坚定意志,这就是一种创新人格。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呢?首先在教学中根据课本的相关内容设置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引进化学今天的新发现、新发明、新进展,介绍当今世界化学科学研究前沿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化学在工业、国际、医疗、环保日常生活等的应

11、用。另外,可创设要求高、难度大的习题和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勤奋、百折不挠的勇创精神。 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上述几个环节以外,适宜的环境(社会、家庭和学校) ,以及教师本身的水平对于创新能力的养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我,才能符合社会在不断发展中所提出的各种要求;才能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起到引导和决定性作用。 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思维是一个时代的课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大课题。以教书育人为出发点,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到时候,就一定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多霞、钱扬义, 化学教学论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陈欢庆, 创造力开发教程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3)沈兆良, 落实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思维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第 200 期 (4)陈立云, 启迪思维 培养创新精神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第200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