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雕梁画栋.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56626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砖黛瓦、雕梁画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砖黛瓦、雕梁画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砖黛瓦、雕梁画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砖黛瓦、雕梁画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砖黛瓦、雕梁画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青砖黛瓦、雕梁画栋今年夏天,陪同老父回了一趟阔别已久的故乡浙江义乌吴店。走在故乡熟悉的村巷乡道,仿佛回到了儿时的生活,而让我感到惊喜的是那些熟悉的老宅祠堂依旧风韵犹存,残破的屋脊修旧如旧,斑驳的墙体粉饰一新,环境大有改观(图 1) ,有的还成了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椒山吴氏始祖碑、老宅与吴家祠堂 义乌位于浙江中部,吴店又处于义乌的西部,与金华相邻。据族谱记载,吴店椒山吴氏始祖名福字伯源,原籍苏州吴县,于南宋绍兴己未年(公元 1139 年)2 月 13 日西迁椒山(即现吴店镇)开基发祥,至今800 多年。在当年曾经痛歼日寇的通济桥(又称塘西桥)桥头山岗上,设有吴氏始祖碑(图 2) ,其侧

2、就是著名的义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一塘西桥抗日战斗纪念碑和吴店烈士陵园(图 3、4) 。儿时曾多次聆听老新四军战士讲述他们的抗日故事,对于一次歼灭 30 多名日寇的塘西桥更是情有独钟,曾在此励志武术,尽管一无所得,却也留下了不少美好的记忆(图 5) 。 老宅位于小镇的西边,坐北朝南(图 6) 。最南面是庭院,通过大门,直接进入天井(图 7) ,五开问的楼房围绕其中;楼房中间是堂屋,两侧是卧室,再两侧是楼梯过道,东厢设厨房;穿过堂屋,是一近似过道的窄院,连接北面的杂屋,是典型的浙中传统民居。老宅青砖黛瓦,甚是亲切,只是久未人居,年久失修,室内已破烂不堪了,又甚是可惜。 在老宅东面 200 多米处,

3、有一池塘叫神台塘,因义和团曾在此设神台而得名。吴家祠堂就在池塘北岸一角,俗称塘角厅(图 8) 。祠堂是一三开间的二层楼房(图) ,外表朴素,其内部的装饰也早已荡然无存,但屋檐下残留的雕梁画栋却依稀显露了昔日的昌盛和豪华,现在看来也不失艺术气质(图 10、11、12) 。 2、吴晗故居 吴晗,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吴晗故居(图 13)位于苦竹塘村,距离我的祖屋不到 2 公里的路程,系 1924 年建造的院落式

4、民居建筑,2005 年 3 月 1 6 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进五开间,左右厢房各一问,东厢房是旧时吴晗父亲的书斋,西厢房曾是吴晗的卧室兼书房,房前是天井。整个故居朴实无华,是这一带民居的典型范例。吴晗在这儿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故居大门上方“吴晗同志故居”青石匾额由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亲笔题写;大门墙内壁左右分别嵌有原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彭真同志亲笔题词和吴晗同志生平简介的青石碑。故居中堂(图 14)上悬挂着吴晗的油画像和一组生平照片,画像两旁的木板上刻着廖沫沙悼念吴晗的题词:“文章憎命达,魈魅喜人过” ,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不对称的提联倒也是第一次实见。说到吴晗,还有一则与建筑相关

5、的轶事。1953 年 5 月,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主持北京建设工作,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在这个城市蔓延。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梁思成、林徽因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而最终他们三人都因不同的原因却下场悲惨唉,历史总是留给人们这样那样的遗憾! 3、黄山八面厅 黄山八面厅(图 15)位于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的义乌上溪镇黄山村,距吴店 13 公里,儿时因爷爷借调黄村供销社工作经常此玩耍。八面厅原名振声堂,房主陈伯寅,为当时义乌西乡有名的富户,经营火腿生意,八面厅于嘉庆元年开始建造,历时 18 年方始竣工,成为村中规模最大、工艺最为精致的宅第。2001 年,八面厅已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

6、物保护单位了,现在的环境大有改观。 黄山八面厅结构布局独特,坐西南朝东北,以一条中轴线和两条横轴线相交构成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整体平面近长方“回”字形(图 16) ,占地近 3000 平方米,现存建筑 3 路 6 院,共 64 间,建筑面积 2500 平方米。建筑整体布局严谨、规整、对称,尊卑有序,功能明确;外观典雅庄重,内部雕刻精致绝伦,为浙中地区典型的清中后期民居建筑。 八面厅沿中轴线上依次分布为花厅、门厅、大厅、堂楼;中轴线上的建筑为陈氏家族接待宾客、处理家务和长辈们的住处,建筑尤显宏伟。中轴线南北两侧分别有两个三合院,4 座厢厅,共 8 座厅堂;每座院落都有正厅、厢房、走廊、天井,自成

7、系统(图 17) ,其建筑为后辈居住之处,各厅与厅之间两相对称,厅内部有走廊小道(图 18) ,廊廊相连,从任何一处门进入,都可走遍所有的厅堂院落。 八面厅用材硕大考究,雕刻工艺精湛,以木雕、砖雕、石雕艺术闻名遐迩,尤以木雕工艺最为精致。构思立意娴熟,充分考虑建筑物结构和雕刻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主次地选取多种表现技法,采用减地浅浮雕、高浮雕、镂空雕、圆雕、半圆雕、镂空双面雕、锯空雕、平雕、线刻等技法,进行恰到好处的雕饰,使整个画面显得完整、和谐、统一(图 19) 。雕刻刀法简练娴熟,线条自然流畅,画面立体感强,形象生动逼真,充分展现了东阳木雕精湛的雕刻技法和艺术成就,可以说黄山八面厅的木雕工艺是

8、东阳木雕最为精致的典范之作。 八面厅正立面砖雕多采用平雕手法,题材丰富设计娴熟,产生了构图别致、结构完整、布局缜密的艺术效果,总体上具有徽州门头的装饰风格。八面厅门厅明间开正门,门额中间为字牌,字牌两端置两块砖雕装饰,门额上枋均雕各类吉祥花草纹和蝙蝠如意纹;下枋主要雕戏曲人物故事及福寿双全并饰以夔龙纹、如意纹和折枝花卉纹等,图案以翎毛花卉、山水人物、水族走兽为主(图 20) 。正门门枕石上雕麒麟回首图案,柱础上雕绶带如意纹、夔龙纹。南、北次间地袱主要雕刻葡萄、枇杷、寿桃、佛手、石榴等折枝瓜果图案;南、北侧门的门枕石、柱础及地袱上雕刻有鹿衔灵芝;鹤立石上观日图意为一品当朝;再就是龙纹、凤纹和柳、

9、松、梅、兰、竹、菊、荷花等图案,寓寿献兰孙、品性高洁之意。八面厅的木雕工艺堪称一绝,无论从雕刻的艺术手法,还是从内容的广泛取材,都可代表当时东阳木雕的最高成就。三架梁、五架梁和月梁为承重梁,只在梁头两端采用线刻手法,雕两条简简单单的腮形梁须,刀工圆熟锋利,恰到好处(图 21) ;檩、轩等部位较高,需仰视,雕刻时多采用形体简明,线条粗壮、镂空玲珑的高浮雕(图 22) ;琴枋、牛腿雕刻主要分布在主体建筑的前、后檐和转角部位,采用透空双面雕、线刻和减地浅浮雕、深浮雕等工艺,从正、反和侧面多视角反映图案的变化(图 23) ;梁下雀替正、反面图案多为戏曲、人物、花草、动物等,形象刻画栩栩如生(图 24)

10、 ;门窗雕刻以戏曲人物故事为主,有天波府杨家将、隋唐演义薛家将、张良捧靴、太白醉酒、姜子牙垂钓以及薛宝钗扑蝶、王母拜寿、五凤楼、渔家乐、七星坛、孔明借东风等,人物众多,刻画细致,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图 25) 。 4、浙中民居的文化渊源 受古人“天人合一” 、 “万物一体”思想的影响,浙中民居十分讲究从风水的角度来选择村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讲究山水聚合,藏风得水。氏族村落多以血缘为纽带,构成团块式的空间结构:团块核心是一个房派的宗祠,两侧是这房派的住宅,十几个团块形成整个血缘聚落,以宗祠居中,成为同宗血缘联系的纽带。 根据气候特点和生产、生活的需要,普遍采用合院、敞厅、天井、通廊等形式

11、,使内外空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构成开敞通透的布局;形体上合理运用材料、结构以及一些艺术加工手法,给人一种朴素自然的感觉;在一幢独立住宅中, “堂前”的正房明间必作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堂前内通常供奉祖宗神像牌位,平日在此祭祖、宴宾、会聚。 浙中民居注重人伦,特别强调教育环境的营造。村落十分重视读书环境的营造,厅堂命名、题匾、撰联、题刻,无不体现对诗书传家、耕读为业的生活样式的讴歌;祠堂常常是学生的开蒙之处,同姓子弟不论富贵贫贱,都同样享有读书的权利;民居建造最注重礼制,以此影响族人守规矩、有分寸,遵守社会准则,以达到修身、立族、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体现了传统文化观念通过人们的行为在民居中的演绎、传承和表现。 建筑装饰用料简朴而做工精细,充分体现了吴越文化细腻、恬淡、婉转、雅致、清新、精细的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