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娃哈哈的“商业地产梦”近日,娃哈哈宣布正式进军商业地产。在市场激烈的竞争格局下,以娃哈哈为代表的品牌商、零售商正试图打破原有的商业模式,进行多元化发展。无独有偶,本刊 2012 年 9 月刊餐饮业逆袭商业地产一文,就曾报道过海底捞进军商业地产的事件。当从事矿业、餐饮、服装等的企业试水商业地产的消息不断传来的时候,让人不禁想问:商业地产真的是一座产量无穷的金矿? 拓展全新产业链?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果奶、可乐、碳酸饮料、八宝粥食品、茶饮料,乃至激活、启力等功能性饮料,到今天的格瓦斯,遵循着宗庆后所提出的“一、二、四、八”的产品开发模式,娃哈哈不断研发出新的产品。这些相继研发出的新品都借助了娃哈哈
2、原有的产业和营销渠道优势,在果奶上的模式被成功复制。 但身为娃哈哈掌门人的中国首富宗庆后或许不愿意外界将其仅仅定义为饮料业霸主,面对饮料行业日趋微薄的利润,他一直在为娃哈哈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娃哈哈在近年来先后进入了童装、奶粉等儿童产品相关的领域,并在澳大利亚投资了养牛场,一直在致力于拓展产业链。 娃哈哈做商业地产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 90 年代,当时娃哈哈拟在杭州成立一个“娃哈哈美食城”的项目,但该项目最终因民间集资等一些敏感问题未获更大进展。在 2010 年,宗庆后提出进军商业地产的计划在全国开 100 家购物广场。 在中国消费品行业,有一句话叫“渠道为王” ,谁掌握了渠道,谁就是市场的胜利
3、者。宗庆后说过:“当前商业零售业挤压利润的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大的商超集团,垄断了大城市的大卖场,不断巧立名目,对制造商进行盘剥。 ”正是因为希望娃哈哈掌控渠道、发展自己的零售网络,2010 年娃哈哈即与河南商丘市签署了投资总额约 5 亿元人民币建设娃哈哈交易大厦、娃哈哈生产基地的协议,欲通过自营超市或者“做业主”的方式,提高自己在商超渠道上的话语权。 当时,对于商业零售能否复制娃哈哈的成功的疑问,宗庆后曾信心十足地表示,商业零售的经营思路可以借鉴娃哈哈的经验, “靠缩短通路、节省每道环节打拼” 。 商业地产再定位 两年多前,宗庆后高调宣布要在全国建 100 家购物中心。而如今,其运作策略已悄
4、然变为“3-5 年内开设 100 家精品商场” 。有分析认为,在宗庆后最新的商业地产战略中,拿地自建正逐渐淡出,后期商业资源的整合和运营成为了娃哈哈商业地产的重头戏。 2012 年 6 月,宗庆后率队远赴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招商,从300 多家服装、箱包、鞋子、童装、化妆品、首饰等企业中反复挑选,成为 200 多个欧洲品牌的中国总代理。 “通过这次考察,宗庆后坚定了自己的商业模式思路,即以引入欧洲二、三线品牌为主,辅以部分一线品牌。”娃哈哈高层人士曾透露。 2012 年 11 月底,娃哈哈第一家欧洲精品商场娃欧商场正式开业。按照宗庆后的设想,未来将通过两种业态经营零售业:一种是在中国各主要
5、城市开设娃哈哈欧洲精品商场,吸引欧洲厂商直接进驻开设专卖店;另一种是由娃哈哈作为欧洲品牌在华的总代理,吸引全国范围内的加盟商在各个城市设立加盟店。 据宗庆后介绍,娃哈哈开设娃欧商场的目的是希望扭转国内奢侈品价格奇高的消费现状,让大众也可以买到时尚的平价国外精品。 但娃欧商场开业后,却遭到消费者诸如“一个纯欧血统的商场,包括招牌、LOGO 等所有的表现形象居然会这么土,比中国土著还要土” 、“娃欧商场虽然声称销售的是欧洲精品,但整个商城档次并不高端,没有出彩之处;消费配套方面,餐饮和健身游玩的地方很少,消费体验不如前者” 、 “钱江新城就像一个孤岛,娃欧的位置更是孤岛中的孤岛”的种种质疑,并得到
6、“中国首富做商场,你饮料卖得好,不等于商场做得好”的评价。 “起初可能不完美,但生意一旦做好了,滚雪球效应就会开始。第一家商城开出来后,渐渐形成规模,有了议价能力,这样就会形成规模优势,商品价格自然也会降下来。我们会逐步加大投入,资金并不是问题。 ”在娃哈哈公开的资料上,其对欧洲精品商场的风险有过这样的判断。宗庆后在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论坛的发言稿中也声称:“进入一个新领域,交一点学费是应该的,新的业务和市场需要时间培育。 ” 娃欧商场(WAOW PLAZA)是娃哈哈的一个法国顾问取的名字,它的灵感来自于娃哈哈和欧洲的首个单字,寓意有快乐惊喜的意思。但是,娃欧商场真的能在娃哈哈和欧洲市场之间搭建起桥梁吗?娃欧商场所采用的“买手”模式,需要组建采购、营销能力较强的商城管理团队,娃哈哈旗下是否聚集了此类人才?而从供应商转变为零售商,在经营理念、组织架构等方面,娃哈哈是否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