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摘要】职业能力培养是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核心。本文从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产教结合、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七个方面阐述了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市场营销 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培养 综合素质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就是为企业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劳动者的教育。所以,作为企业急需人才的市场营销人员,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则成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核心。 一、细化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根据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方针确定培养目标。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能力包括贯穿于
2、营销人员职业生涯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它既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也将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和行为评价等考量在内。具体地讲,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十大类:即交流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运算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市场调研、分析、开发能力商品推销能力、自我提高能力。这十大模块构成了一个整体,为营销人员实现工作目标和职业技能的开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职业素质背景。在教学中细化培养目标,使每一次教学活动都有具体、明确的方向,有2利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二、重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为
3、了实现培养目标,本着职业性、实践性、超前性、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原则,构建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一)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即:按照专业基础理论“够用” 、 “必须”的原则,优化课程内容,构建新的综合课程;根据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构建相应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模块;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构建毕业实习方案。 (二)构建与理论教学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核心技能要素的要求,加大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课时比重,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要求,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中心,建立课堂教学、实验室仿真模拟训练、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子系统。 1.课堂教学子系统。通过多种
4、形式,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包括案例分析、课堂习题训练、模拟业务会议讨论、辩论会、课程论文写作等环节。 2.实验室仿真模拟训练子系统。建立商品经营模拟室、进入Internet 国际互联网、安装市场信息的接收与技术分析软件(自动接收、生成图形) 、常用经济分析模型,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环境。 3.社会实践子系统。一是开展社会调查。由专业教师带领并指导学生深入到经营者和消费者中间,开展市场需求、经营技巧、消费心理等方面的调查。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回校后开展交流、讨论,对质量3高的文章进行表彰。二是本着“顶岗实践,
5、产教结合”的原则,组织学生到与学校签有合作协议的企业去锻炼。一方面可使学生比较深入地明确企业的工作实际,通过去工作一线的切身体验,培养商品推销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向在职人员学习,树立协作意识。 4.毕业实习(设计)子系统。 (1)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考评其所学的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2)时间安排。毕业实习从第四个学期开始前半个学期进行前期准备,后半期和在接下来的一个学期进行为期一年的具体实习。 (3)内容。结合实践项目,对市场主体、客体和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针对市场出现的供需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4)运作方式。由教师指导,集中与分散
6、实习相结合。 (三)教材的选择要有利于培养专业核心技能。同时,可根据学需要开发校本教材。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建立一支一专多能、素质优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基本保障 (一)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水平。 每位教师都要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改善知识结构。同时学校,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攻读硕士等学位。 (二)培养与中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能力。 (1)重组与更新现有知识的能力;(2)实际专业操作能力;(3)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4)心理调控能力;(5)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能力。 (三
7、)鼓励教师既参加中职教师系列的职称评审,又参加所在专业的职业资格的考试,如营销师资格考试等,取得双职称。 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营造仿真职业环境 为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高素质的营销人员,加大校内外实验、学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刻不容缓。一是增加校内实验室、实习场所投资,购进实验设备、实习物品,充实模拟实训室装备,加强校内实验基地建设。二是在稳定原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想方设法筹建新的实训基地。为了缩短课堂与实际工作、理论与实际的差距,缩短学生的社会适应期,充分利用实训基地,使学生在进一步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中明确自己的优势和知识缺陷,进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后续课程,同时利用毕业前的
8、时间补充知识和调整技能结构。 五、产教研结合,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增强专业发展后劲 教学和生产、科研、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基本途径。 (一)在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开辟实习实训空间的基础上,成立由企业专家、教学骨干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为职业能力培养和专业发展出谋献计。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合作。 1、工学交替形式。这种形式是将每一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学段和第三学段学习理论,第二学段到企业顶岗实践。 52、就业的“321”形式。这种形式上是将就业和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学生入学后,前三个学期在校进行理论教学,从第四个学期开始,根据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实习(预就
9、业)单位,学生到实习(预就业)单位实际工作两个学期(一年)后,返回学校进行为时一学期的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并进行毕业设计。 3、校企结合形式。这种形式是将学生在校期间分为两部分前 期先学习理论知识,后期安排为实践教学活动。要求在国家规定的学制内完成教学任务,不延长学制,这是它与“321”模式的区别。 (三)以协议合作形式,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办学。即采用“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的方式,走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行“案例式” 、 “模块式” 、 “导学式“与“学导式” 、 “项目式” 、 “讨论
10、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按照分层教学的理念,采用“导学式” 与“学导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具体做法式:首先,分类。将教学内容按专业培养目标分类,然后进行分类要求;将学生按其程度分类,并提出不同要求。其次,因材施教。因为,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入校时,其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只有因材施教,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才能真正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课堂分为6普通的基础教学和个别的提高教学两个阶段,课堂上基础教学占 60%的时间,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练习
11、、提高,教师做巡回个别指导式答疑,以便解决基础不同学生分别提出的个别问题。最后,促使基础较好的学生进步更快,从而带动中间,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顺利实现学习目标。 (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具体实施时,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即通过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其次,准备好的案例。一是本着源于实践,真正达到模拟效果和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典型性,真正提高学生能力的原则,选择内容相对集中,信息容量相对大的案例;二是除经济法律课程以外的案例,一般没有唯一或固定的答案;三是具有角色的对抗性。 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是给予每一个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二是以小组
12、为单位,明确内部分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三是从课堂表现、分析报告、团队组织等方面,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 (三)模块式教学法,突破学科教学的框架,实现以人为本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即按照职业或岗位的要求,把相关课程组织成为一种模块,再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七、改革考核方式,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 (一)采取多种考试形式。理论知识的主干课程实行闭卷考试,操作技能考核则在模拟实训室,让学生扮演销售者和消费者等不同角色,通过模拟来进行。 7(二)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就业的“敲门砖” 。所以,在学生毕业前组织其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这是使学生得到社会承认,能够充分就业一个前提。这也是中职教育应充分考虑如何为就业服务,如何为企业服务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