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60783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在我国现阶段,随着以人为本理念以及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改善民生,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构建和谐社会,改善民生始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一、改善民生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加强社会建设。这一重大战略

2、,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改善民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之必需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依据来源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中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的基础。胡锦涛同志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执政和建设时期,中2国共产党必须大幅度的改善民生。只有这样,我们党赖以执政的基

3、础才能够得到保持和增强。 (二)改善民生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之必需 重视并改善民生问题,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一种最有效的动力。民生具体状况如何,对于一个社会的内需拉动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就高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和中等收入人群比较而言,高收入群体的购买能力最强,但其边际消费倾向却是最低的;低收入群体的情况则恰恰相反,其边际消费倾向最强,要高于高收入人群,但其购买能力却是最低的;中等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购买能力均比较强。显然,一个中等收入人群占主导位置的社会结构,对于内需的拉动力是最强的;相反,在一个以低收入群体占据主导位置的社会中,其内需拉动力是最弱的。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可以减少贫困人口数

4、量并使低收入者的收入普遍提高,可以增大中等收入者比例。这样一来,更多社会成员的购买力就会明显提升,我们国家的经济就会得到有效持续的拉动。 (三)改善民生是实现社会安全运行之必需 随着改革发展进程的深入,我国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的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由于一些民生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对于社会的安全运行造成了有害的影响。显然,为了保证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必须高度重视并改善民生问题,并把它放到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上。 3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的思路与

5、措施 (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需理清以下思路 1、将民生问题归属于社会公正问题。民生不是一个独立的事情,而是从属于社会公正的问题。改善民生,是社会公正第一个价值取向亦即“共享”所关注的基本内容,是历史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还可以看到,民生问题不是社会公正的全部内容,民生问题虽然十分重要,但是,在改善民生问题时,不仅不能妨碍、而且还应鼓励和推动人们差异化的自由发展,否则社会便会陷入平均主义,进而会缺乏活力和创造力。 2、 将藏富于民作为重要国策。藏富于民其要旨在于:消除或缓解过大的贫富差别现象,防止公共权力“与民争利”现象的出现,鼓励民众积累财富,让财富向民众倾斜,使中等收入者成为主要

6、人群。 3、建立一个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初级民生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是要初步做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 4、注重“加法”慎用“减法” 。对于民众来说,如果普遍地增加了一些利益,自然是皆大欢喜。但是,如果对一些已经实施的民生政策,发现不合理而试图矫正的话,那么就往往会引发民众的广泛抵触,甚至会引发某些社会不稳定现象的出现。 (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的对策性建议 1、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

7、4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 2、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

8、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

9、度,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证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5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发展慈善事业。 5、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 6、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能、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从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