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浙江省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研究与思考2012 年 7 月 4 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 90 号文件,从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以推动山区加快走上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新路子。与此同时, 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7 年) 发布,以衢州、丽水、湖州三大省级发展试验区为重点,对包括 53 个县的 8.58万平方公里山区进行科学谋划。浙江省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进入新一轮又好又快增长,必须依赖于加快山区经济发展。 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要以技术突破和质量提升为基础,发展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技术含量高、综合效益
2、好的产业。山区项目的选择: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能带动一批人员就业和拉动产业发展。 一、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是实现山区人民共享改革成果。近几年来,浙江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生态文明为主题,以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为主线,以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为前提,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 ,不断优化发展结构,增强发展活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确保山区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2二是建设美丽浙江
3、,实现全省人民共同富裕。建设美丽浙江是顺应全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美丽浙江核心的是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它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既要保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注重先富带后富,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积极探索促进居民财产增值保值方式,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改善低收入群众生活,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最终实现物质上共同富裕;切实保障山区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最终实现共同富有。 三是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山区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多数为资源初加工产品,技术
4、含量低,缺乏竞争力。山区的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应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山区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统筹山区产业发展,优化山区产业结构,发展山区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山区流动。 二、山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是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增收难。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山区农民增收基础不稳固、渠道不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山区
5、农民组织化和农业工业化、集3约化程度低,第二、第三产业对农业的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规模小,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发展滞后,新型的现代营销体系仍不完善;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应用科技研发滞后,创新能力较弱,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防灾减灾能力不强。 二是产业规模小,层次低。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山区工业主导产业加工度不高,装备制造业落后,产业总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配套能力较弱。大多数山区产业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企业规模普遍不大,普遍存在小而散的问题,且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不
6、高,缺乏在产业链上占据有利位置的大型龙头企业。山区产业表现出明显的“复制”特征,许多产业都是“粘贴”品牌的,难以形成持续竞争力。同时,与该省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科教水平相对不高,在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科技领域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高水平的领军人才更是严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浙江省山区经济的发展。 三是综合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山区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大,农村环境日常管理不到位,有的流于形式,部分地方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财政增长跟不上民生投入刚性增长的需求,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在新增项目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各个项目的制度性协调成为了新的制度性问题,需要
7、构建新的制度。山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的市场意识不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业效益不高,特别是高效农业产业特色还不明显。4三、加快发展农民受益持久的产业 一是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农家乐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不仅丰富了城乡居民生活,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而且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农家乐休闲旅游还受到经营模式单调、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为了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突破发展的制约,走健康持续的发展之路,政府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农家乐主丰富经营模式,大力培育农家乐精品项目。 二是农村来料加工业。发展农村来料加工业是推进创业创新、促进农村
8、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来料加工业对于就地转移农民、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来料加工的主要产品有五类:一是农特产品加工;二是手工编织,如家庭作坊式丝绸、围巾、窗帘加工,手工编织围巾、帽子等;三是工艺品加工,如对来料进行扎花、串珠、搓线、染色等处理;四是小五金加工,如对五金产品、节能灯等进行组件;五是套笔加工等。来料加工业主要发展类型有三类:一是企业加工型;二是综合类加工点;三是散户加工型。 三是农业食品加工业。农业食品加厂是农产品增值的重要手段。农业食品市场需求强烈,山区环境保护较好,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食品加工业。山区本身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绿色产品
9、。衢州龙游的莲子加工成莲子酒;衢州柑生产柑酒、饮料等;天台的小黄牛加工成牛肉干;茶叶加工成茶粉;安吉竹笋加工成熟食品;长兴县银杏、永康的柿子,金东区的桃子,新昌的花生等均具有较大知名度,为发展农业食品业提5供了充足的资源。 四是药材产业和无公害农产品。浙江省山区是天然药物资源与中药材资源的宝库,也已逐步形成了以红豆杉、铁皮石斛等植物药用成分提取及下游产品开发的山区药材产业。山区地区要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药材原料开发为切入点,大力引进有较强实力的国内外制药企业,培育龙头企业,使山区在较短时期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天然药物生产基地。生态农业是山区农业的根本出路,也是山区农业可
10、持续发展的一种成功模式。这种模式在继承传统耕作方法的基础上,应用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和新型农业耕作技术,适合在深山区推广。培育一批生态农业生产基地,控制和削减农药、化肥的使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五是现代农业服务业。现代农业服务业是农业生产链中不可少的一环。培育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通过投资或特许加盟的方式将现代流通方式由城市延伸到农村,建立起既能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交易服务,又能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信息平台。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检验检测系统、仓储和运输等设施建设和改造,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安全卫生的区域
11、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交易方式、服务功能、管理制度、经营技术创新,全面推进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生活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 六是农村社区服务业。农村社区服务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是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6也是促进就业、拓展第三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伴随浙江省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及人口流动的频繁化,社区服务业的供给方式和对象、服务内容和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条件的农村可创建“社区服务业示范一条街” ,使社区服务功能相对集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社区
12、居民多种需求。社区服务业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政领域,社会服务业的各种细分产业在社区层面上都有所体现,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四、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有关建议 一是加强金融扶持,完善贴息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提供差异化的直接融资策略,围绕山区产业集群内各行业的发展特征,探索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完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丰富担保机构种类,引导信用担保机构发挥好在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上的作用。重视发挥民间资金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和正面引导,使民间资金能够更多地流向需要发展的产业,流向科技型、成长型、管理型企业,与宏观调控方向保持一致。 二是加强财政扶持,落实
13、税收减免。对欠发达山区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免 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完善山区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实行统一的税收待遇,保证中小企业能够机会均等地参与竞争。逐步建立起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目标的、系统的、完整的税收政策体系,积极改革、完善现行税制,实施税收鼓励,优化税收服务,大力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空间。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为中小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创7造优质的服务环境。 三是加强科技教育,扶持人才落户。健全山区有关科技教育扶持政策,加快山区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山区工作或服务,实施人才、智力支持和人才培训行动计划,每年选派各类优秀人才和欠发达地区急需的人才,通过挂职、任职、智力服务等形式,到欠发达地区帮助工作。每年从欠发达地区选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党政干部和其他人才到省直单位和结对的省、县、乡镇挂职锻炼或培训。健全完善户籍、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相关政策,降低人才的居住和生活成本,真正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安心创业。 (作者单位:吕月珍,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孔朝阳,浙江省“三改一拆”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