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涉警网络舆论事件的应对策略.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6196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涉警网络舆论事件的应对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涉警网络舆论事件的应对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涉警网络舆论事件的应对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涉警网络舆论事件的应对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涉警网络舆论事件的应对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一 、引言 中国网络在 2008 年 开始 获得快速发展, 截至 到 2011 年 3 月 , 中国网民人数达 4.0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 2.33 亿人 。 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重要舆论渠道。 针对舆论事件说 ,公安机关在网络虚拟空间中更容易成为大众的看点、新闻的卖点和炒作的热点,处于舆 论事件 的风口浪 尖。如何提高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舆 论事件 应对能力,如何积极利用涉警网络 舆 论事件 正面影响、合理引导负面影响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二、 涉警网络 舆 论事件 的概念 所谓舆

2、 论 , 即 公众的意见或言论。 李普曼 在其 舆论学 中 给出了舆论 的界定 : 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 范围 内, 消除 个人意见 差异 ,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 网络 舆 论事件 , 就是 指 在网络中, 公众的意见或言论 事件 。 涉警网络舆论事件则是指 在网络中, 与警察或警务活动有关的公众 发表 的意见或言论 事件。 借互联网信息传播平台,广大网民能够利用博客、网络论坛 (BBS) 、聊天室(Chat room) 、即时网络寻呼 (MSN、 ICQ、 OICQ 等 ) 、电子邮件 (E mail) 、留言板 (Message board) 等方式充分发表个人观点

3、和意见,对警察执法公正性、规范性等有关警务活动进行议论与评价,以此来影 响公安机关和当地政府的思想与行为,并对公安队伍的行为实施舆论监督 ,因此公安机关必须运用合理的策略来应对涉警网络舆论事件 。 三 、 涉警网络 舆 论事件 的特征 经 研究近年来影响全国的重大涉警 网络 舆 论事件 ,发现涉警网络 舆 论事件 中涉警信息具有 以下特征: (一 ) 涉警信息传播的迅速广泛性 涉警信息一旦发出,任何网民在任意时间和地点,运用手机、电脑等工具经过网上转载转发,就迅速扩散,广为传播。 例如 2009 年发生的“ 湖北巴东邓玉 美 李普曼 .舆论学 .林珊等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89(7)

4、:109. 2 娇 案” 发生后短短几个小时,迅速传遍全国,网上新闻点击率之高、传播速度之快、覆盖面之广超乎想象 。另外,网络信息的 传布具有交互性的特点。 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常常有许多网民参与讨论,网民之间经常形成互动,赞成方的观点和反对方的观点同时出现,相互探讨、争论,相互交汇、碰撞,甚至出现意见交锋。这种网民之间的互动性实时交流,使各种观点和意见能够快速地表达出来,讨论更广泛更深入,网络舆 论事件 能够得到更加集中的反映。 以邓玉娇案为例,案发后一周内,全国各大网站都相继开始跟踪报道。在搜狐网上,每条消息的点击量至少数十万计,后面还跟有成千上万条留言。网络虽是

5、虚拟空间,却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当前 一些人不仅热衷于在网上发表意见,而且开始 “ 从网上走到网下 ” ,从虚拟空间走向现实社会,将舆论风暴演变成现实的公共危机事件。 所以,涉警信息一旦传布就容易成为新闻爆料和炒作的热点,若被别有用心的人借机发难、发泄,进行恶炒热炒,就会形成不利于公安机关的社会舆论,进而引发警民关系危机事件,甚至转化为实际警民冲突。 (二 ) 涉警信息传布与影响的强烈长久性 网络对于涉警事件的敏锐反映能力,持续关注能力远远超过传统媒体。 2009年 2 月 12 日最先被报道出来 的“躲猫猫”事件 ,官方的事件结束时间是在 2 月27 日,即当地政府召开新 闻发布会公布事件调查

6、的最后官方答案,从信息传布形成舆 论事件 到最终得到公众的接受、 事件的平息,持续半个月。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随着社会进步,民众的诉求与素质有了很大的变迁,愈发追求公平公正,追求自己利益的实现和发展,对公安机关和民警的服务职能及质量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以致于事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网民,也对事件给以高度关注,参与到事件信息传布和评论当中,因而使涉警事件具有传布和影响的强烈长久性。 (三 ) 涉警信息性质上的客观实在性和主体倾向性 就涉警信息本身来说,不管是网站、网民发布的信息还是网民转发、评论的信息,都 有实 际发生的涉警事件作为 背景或根据,所以 、 网络 涉警 信息都一定具有客观实在性。既然是

7、一种客观实在,就一定发生客观影响,对其认真研判,可以准确把握网络涉警信息的特点和趋势。而网上也有一些误发或虚假的涉警信息,但很难持久存在,迟早会被揭破,因而,网络涉警信息本性上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特点。 其次 受网民的思维水平、社会背景、生活阅历、当下心境和意愿诉求等的影响,网民在发布和转帖涉警信息时可能会偏离事件真相。不同网民对涉警信息的关注程度和关注点不同,网民会把自己的意愿诉求或情感因素掺杂到信息中表达出来,因而使涉警信息带有网 民的主体倾向性。无论是客观实在性和主体倾向性,都是必然存在无法消除的,因此我们应尽力做到 保持 涉警信息的真实、公正 ,合理的引导涉警 网络 舆 论事件 。 (四

8、) 涉警信息内容负多正少的不对称性 在 2008 年网络舆情排行榜 中,前 20 事件中有 3 起是有关涉警舆论 事件,并且其中 “杨佳袭警”、 “哈尔滨六警察打死人”、“瓮安事件” 都对警方有着不小的负面影响;在 2009 年网络舆情排行榜 中,前 20 事件中有 4 起是有关涉警舆论 事 刘毅 .网络舆情研究概论 M.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53-54. 3 件, 其中“湖北巴东县邓玉娇案”、“重庆打黑风暴”、云南晋宁县“躲猫猫”事件是在排行榜中排名前 3 的事件,这愈显 了 涉警 网络 舆论 事件的关注度及其重要性的提高,而这 4 起 涉警网络舆论事件 中“湖北巴东县邓玉娇案

9、”、 云南晋宁县“躲猫猫”事件、“杭州市飙车案”(即“欺实马事件”,音同 70 码)更是给警方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 而在 2010 年, 随着 中国互联网舆论继续保持 着 高速发展的态势,在网民数量持续攀升、权利意识不断提高、热点话题层出不穷 、 微博客等新兴网络平台发展迅猛 的背景下, 也有着 4 起网络涉警事件, “李刚之子校园撞人致死”、北京查封“天上人间”、 “各地校园袭童案”、“商丘赵作海冤 案”,其中“李刚案”、“各地校园袭童案”、“商丘 赵作海冤案”也 给警方带来了 很大 的负面影响。根据以上数据统计,从 2008 年至 2010 年间, 涉警 网络舆 论事件 在中国互联网舆情

10、中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越发显示出广大人民对于警方的关注强度,而这些涉警事件中,涉警负面信息在所有涉警信息中占了百分之七十,甚至更高的比例。 我们从中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 当前互联网上对警察形象的整体评价负面多于正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一是当前少数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仍存在不负责任、不作为、执法不公、漠视办案程序、甚至放任违法行为的现象,这不仅凭空增加了执法成本,而且在网民心目中造 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 二是个别公安部门无视群众合法权益和诉求,故意隐瞒事实真相,包庇违法犯罪行为,事件在网络中被曝光,甚至被炒作放大,使得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性和公正性受到严重质疑和挑战 ; 三是当前个

11、别公安部门和部分民警 个体 存在执法为民思想不牢、工作方法欠缺、态度恶劣粗暴 或思想觉悟低下等 问题。 由于任 何 个体行为都可能影响民众对警察群体的整体印象和评价,若不能合理地加以引导和处置,经由互联网传布和扩大,就会产生难以想象的结果。 四 、涉警网络舆论事件的影响 及 公安机关正确应对涉警网络舆论事件的意义 (一) 涉警网络舆论 事件的影响 正面的涉警网络舆情有助于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促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使公众更加信任和了解公安机关。而负面的涉警网络舆情对公安机关的影响是双重的、双面性的: 1、 正面影响 涉警网络舆情负多正少,影响范围广,民众关注度高,决定了它对政府和公安机关确定

12、改革和工作方针的重要性。那些内容真实、确实因警务部门过错引起事件发生或促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升级的涉警网络信息,上级公安机关和政府部门更应高度关注,追根溯源,由点及面,调查研究,提出可行性的改革举措和应对 乔智 .信息化社会与警队形象 DBOL.深圳警察网 :http:/ 4 对策。有利于上级公安机关和政府部门掌握公安机关现 状,确定正确的改革方略或指导方针。 同时涉警网络舆情在网上热议的过程,也是公安机关自我反省,查出自身存在问题,找准努力的方向。涉警网络舆论事件的发生对公安机关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形成严峻考验,预防措施不科学、判断错误以及不合理的决策处置都会导致严重后果。通过正确分析和引导涉

13、警网络舆论,可以及时预判危机,化解矛盾,这样可以提高办案水平和工作效率。 2、 负面效应 网上不实涉警信息传播,容易给警务部门形成强大舆论压力,造成话语权丢失。网上传言如果得到传统媒体的证实,网上观点就会得到传统媒体的声援。在网络媒体和传 统媒体的交互作用下,会促使舆情汹涌,形成强大的舆论声浪,对 警务部门和警察形成舆论压力。 网上不实涉警信息传播和事态蔓延扩大,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酿成群体性事件,增加警务工作难度。一些别有用心人裁编的所谓的“舆情”,其真实性却难以确认,不明真相的网民 (民众 )很容易受其诱惑,参与其中,使事态蔓延扩大。而警务部门如果简单地对信息进行“删”、“封”、“堵”等,

14、就更会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更激起群众不满,酿成聚集性群众事件,使公安工作陷入被动。 网上不实、虚假涉警信息传播和蔓延散布,也会损害公安机关的形象,降低公安队伍 威信,涣散民警斗志,影响公安工作。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如果警务部门控制不力,放任负面涉警信息在网上滋生蔓延,会严重影响公安队伍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国家的法律尊严和权威,影响警民关系,影响警务部门人员的心态和工作情绪,更会影响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使公安建设受到损害和阻碍。 (二) 公安机关正确应对涉警网络舆论事件的意义 相对于传统的信息渠道,网络中的民意由于没有被提炼加工和限

15、制,表达更为透明开放和快捷,反映出的民意具有纯朴、自然、真实的特征。如果 公安机关与网民平等交流沟通,及时解答网民的疑问、诉求和愿望,就可以深刻了解社情民意,提高警务工作与民众诉求的符合度。公安机关正确应对涉警网络舆论,有利于掌握公安机关现状,确定正确的改革方略或指导方针;有助于推动警察素质和警务工作水平的提高,促使警察公平、公正、严格、和谐、文明执法;有助于促进公安机关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更对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着重大的意义。 五 、涉警网络舆 论事件 的应对策略 近几年来,公安机关对 涉警 网络舆 论 事件的重视不断加强,并逐步提高网络舆论危机信息处理水平,有效推动 了

16、我国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能力,但是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客观现实需求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 由上述涉 5 警网络 舆 论事件 的特征和影响,不难知道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 ) 增强“三个意识” 1、危机意识 由于 警察工作的特殊性,警务各部门处在各种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涉警网络 舆 论 频发,警务部门随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冲击,作为警察和警务部门,必须树立危机意识, 敢于披露事实真相,与网民和其他社会大众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增强人民警察应对危机的能力,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冲击或危机,推动危机事件的妥善解决。 但 目前,我们的警察和警务部门危机意识普遍不强,尤其对涉警网络 舆 论

17、 或网络群体性事件,总想掩盖真相,逃避事实推阻拖延,躲避指责,不会应变,没有应对措施。为适应新的网络环境,警务执勤工作必须加强危机意识,做好应对预案。 2、自我宣传意识 由于对外宣传和社会沟通不够,公安机关为维护社会安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付出的艰辛乃至流血牺牲不为公众所了解,群众间流传的多为涉警负面消息。为扭转这种局面,公安机关需通过网络加大自身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公安机关在做什么、做了什么,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 方针,理直气壮地宣传公安队伍的主流,树立公安队伍的良好形象。 3、服务意识 树立以人为本的公安服务理念,把群众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作为工作的落脚点,

18、倾听民情、服务民生,通过强化社区警务工作、完善大走访等机制建设,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坚持理性、平和、规范执法,最大限度取得群众的信任和理解,最大限度获得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二 )树立尊重网民的平等沟通理念 尊重是沟通的基础。在公安机关处置网络舆论危机过程中,要保证沟通的效果,就必须尊重网民的主体地位,使网民对公安机关所采取的措施产生“心理认同”,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必 须树立尊重网民的沟通理念。 公安机关应当充分尊重网民的个性和主体地位,网民等社会大众也有权参与公安机关管理网络舆论危机。沟通的过程不仅是传递网络舆论热议的涉警危机信息,它往往是信息、思想与情感的融合。如果公安机关在传达信息的同时,

19、能够表达出对网民的重视与尊重,就可以赢得网民和社会公众的共鸣与理解。因此,要实现有效沟通,公安机关应当扭转以往忽视或排斥网民参与的心理,牢固树立起充分尊重网民的理念, 在思想上真正将网民视为与自己同等重要的沟通主体。同 时公安机关应当保障网民知情权得以实现。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尊重网民的知情权是政府的理性选择。如果公安机关封锁信息会导致谣言四起,而公安机关如果发布不真实信息一旦被网民“证伪”,就会因此丧失公信力。在沟通中要遵守道德准则、要诚实。这种道义上的责任感是进行公开、诚实沟通的保证。因此,公安机关在 陈飞 .佛山市公安局探索实行网络新闻官工作制度 EB/OL.佛山兼政网 200

20、9-09-28:http:/fslzfo 刘建明 .关于公众知情权的深度分析 J.新闻 界 ,2005(5). 6 处置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应当真实、准确、及时地向网民和其他社会公众公开危机管理中的行政信息,而不能借维护国家安全之名,限制公开危机管理中的有关信息。 (三 ) 坚持“四个原则” 1、“第一时间”发布信息 原则 一旦有涉警事件发生,要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优先占领传播高地,让各网站及传统媒体以警务部门发布的内容为基调,掌握舆论主动权,避免谣言。第一时间发布的信息可以不全面,甚至不精确,这是可以被公众理解和接受的,最重要是公众第一时间获得公安 机关的信息,能给公众带来安全感

21、,并树立公安机关负责任的形象。 2、公开透明、开诚布公原则 涉警事件发生后,公众可能有各种猜测和怀疑,新闻媒体为追求新闻效应可能会炒作,因而可能会有与事实不符或以臆测为内容的报道。把事件公开透明就可以遏止不实信息的传布,消弭和化解民众的猜测、 怀疑和不实信息传布的影响。当涉警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时,要本着开诚 布公的心态、公开透明的形象,以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来化解危机。 3、有理有利、正面回应原则 构建对网上社情民意反应敏捷、渠道畅通、直接开放的回应机制,实现公安机关和民众的互信、互动。应根据事件及民众对其的关注度,适时适度地做好动态披露,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及时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最大限度地压

22、缩负面信息、不实信息的传播空间。 4、分阶段、分层次报道原则 涉警事件发生后,短时间内很难搞清楚其全部的来龙去脉,对其全面认知有一个过程。因此,可以分阶段,分 层次发布,不应等到事件处理完后再一次性地发布新闻。通常可分为事件本身情况、事件原因、事件应对与处理、善后处理与受害人意见等层次来进行,跟进报道,使民众随时、及时地了解事件信息,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四 ) 建立“五个机制” 1、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制订详细而周密的预案,可以保证在危机发生时有条不紊地应对,获得最大程度的主动权。 涉警 网络事件发生后,立即成立领导机构,实行有效的指挥和协调,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并及时将情况报告上级,通报

23、各相关业务单位,取得上级和相关单位的理解、支持、配合,平息事态,化解危机。 2、建立信息发布机制 只有及时、公开、透明地提供权威信息,才能真正遏制谣言的散播,才能争取工作的主动。公开、快速、畅通的信息渠道是引导网络舆情的重要法宝。 涉警事件发生后,应组织新闻发言人及时发布信息,表明公安机关立场,代表公众利益诉求。这样可以先声夺人、抢占舆论和道义的制高点,使公众和公安机关站 唐铁汉 .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 J,中国行政管理 ,2005(3). 7 在同一战线上。对情况属实、严重影响公安队伍形象的负面舆情,要及时向新闻媒体表明严肃查处、绝不护短的决心,争取各界理解,把负面舆情处理在萌芽状态,

24、表明公安机关的态度。 3、建立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机制 网上舆论热点的出 现是有规律的,也是能够预测和把握的。凡是网上出现热点敏感问题,首先是有突发事件发生,然后由媒体介入,才有了网络的放大和二次传播。因此,建立健全网上涉警舆情的分析研判机制很有必要,这样才能确保事件发生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网络舆情汇集分析工作,为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第一时间掌握民情、果断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4、建立舆论引导机制 “防民之 口,甚于防川”。舆情处置的关键在于引导,在涉警事件发生后,网上 出现大量的虚假信息和极端言论,从而导致众多网民无所适从。此时,网民对于评论权威的依赖会更强,迫切需要“意见领袖”为 自己排疑解惑

25、。在这个关键时刻,公安机关一定要重视与这些“意见领袖”的沟通,尊重他们为民代言的权利,尽量引导他们成为和谐网络环境建设的中坚力量,以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同时,公安机关还应在宣传队伍中积极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经常以发言或跟帖的形式参与在各大网站的信息传布和论坛,对涉警事件中的一些敏感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梳理 和引导,逐渐形成倾向于警方的正面舆论力量,从而确保涉警网络舆论事件 向有利于公安工作和建设的方向发展。 5、建立信息监控机制 公安机关必须吸纳网络专业人才为我所用,研发高效实用的点信息 监控、舆情判断,通过浏览和查找海量的网络信息,包括网络新闻报道、相关评论、网络论坛等,从中提取

26、与涉警事件相关的舆情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辅助人工分析,将数量计算和社会因素解读相结合,从而实现热点舆 论 的日常监测和涉警事件的危机管理。 (五 )增强公安机关管理网络危机的沟通技能 公安机关掌握高超娴熟的危机沟通技能是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保障,也是当代公共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的危机沟通能力的提高不是虚幻的,必须依赖于专门沟通机构的完善和全体警察沟通能力的提升。 所以应 设置科学的危机沟通管理机 构 。 涉警危机事件的有关信息是极其纷繁复杂的,零散的个人和部门对处理如此庞大的信息群均无法胜任。因此,需要设置一个科学的危机沟通管理机构,对社会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发布

27、、反馈,同时这一机构应当具有协调其他各子系统、监测社会信息环境、决策咨询和传播策划、解释宣传法规政策、动员教育公众、协调关系和整合资源、塑造公安机关形象的重要功能 。 (六 )加强网民教育,促使网络舆论从不理性到理性回归 在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论危机过程中,网民是其中一方沟通主体,其沟通能力的高低也会影响到沟通效果的好坏。然而当前网民的沟通能力普遍较 低的现状,影响到其沟通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提高网民的沟通能力也应当成为公安机关改善危机沟通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就提高网民的沟通能力而言,第一,要 8 正视网民的文化素质 ; 第二,在网络空 间倡导社会责任感 ; 第三,加强网民教育。例如公 安机关

28、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如:建警务网站、开通 QQ 群或者警务博客等。有意识地、艺术性地加强网民教育,以便正面引导网民和舆论。 (七 ) 培植网络危机沟通的中介力量 沟通就是由一个人或团体,即传送者( Sender)利用各种可行的媒体( Media),将信息( Messages)传送给另一个人或团体 ,即接受者( Receiver)的过程。可见,在公安机关网络舆论危机应对中运用沟通,除了公安机关和网民是沟通的双方主体外,中间的媒介力量的作用的发挥程度,也将直接影响到沟通的效果。因此, 培育作为沟通媒介的社会力量也是提升沟通效果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 基于现状,当前迫切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引导意

29、见领袖成为危机沟通中的建设性力量。所谓“意见领袖”,通常是指那些在论坛中经常发表言论、在网民中有较高威信的人,向站务组提出申请后,经过一定的资格认定成为版主的权威网民。“意见领袖”所起的作用,对许多人来说,“是在大 众传播信息和个人对信息作出反应这两者之间的一个重要的中介过程”。 “意见领袖”对于舆论引导起着相当大的左右, 广大民众们在特定的时刻 对于权威意见的依赖往往变得非常强烈。这就为意见领袖发挥作用提供了现 实舞台。因此,公安机关在网络舆论危机管理中,应该注重与这些“意见领袖”的沟通,尊重他们为民代言、批评现实、监督公安机关部门的权力,引导他们成为网络舆论危机沟通中的建设性的力量。 2、

30、 引导媒体成为危机沟通中公安机关的代言人。公安机关网络舆论危机发生后,媒体的合理报道,可以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提供准确信息,有助于避 免公众因信息的缺乏而导致恐慌,从而为公安机关处理网络舆论危机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在网络舆论危机的治理过程中,公安机关不应当将媒体视为敌对力量,而应当主动与媒体沟通,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形式,及时将有关危机的真实信息向媒体发布。媒体将自己接收的相关信息,运用自身的报道技巧向公众予以报道,这对于澄清相关事实、修复公安机关的形象大有裨益。另一方面,媒体凭自身在社会上涉足广阔,较容易收集到社会公众的看法和意见,这些信息如果能及时反馈到公安机关

31、,则会对公安机关的科学决策发挥重要功效。因此, 公安机关应当为媒体的合理报道提供更多自由的空间和帮助,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危机沟通中公安机关的代言人。 结论 进入 21 世纪以来,互联网、流媒体、电子论坛以及手机网络等特殊的传播媒介在人们生活中普遍被运用,标志着我们已经步入了崭新的网络时代。在网络时代,公安机关由于本身职能的特殊性,受到网络社会关注的程度也在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利用网络自由表达意见和进行心理宣泄,由此产生的网络舆论也就容易促使涉警网络舆论事件转变为涉警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公安机关如果还 9 是照搬过去的做法,对涉警危机信息进行封堵,不主动与 网民等社会大众进行有效沟通,将会损害

32、公安机关的形象和执法权威。公安机关应当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与网民进行沟通,接受网民的监督,取信于民,从而使网络舆情成为一种网络民主的动力而不是破坏力。通过梳理公安网络舆情工作中的沟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及时捕捉舆论热点,把社会公众的诉求转化为行政决策,提高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舆情应对能力,积极利用涉警网络舆情正面影响、合理引导负面影响,将有利于巩固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重塑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提升公安机关的社会公信力。 10 致 谢 本 论文的完成是在我们的导师杜晋丰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论文顺利的进行。从论文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论文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杜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没有导师的帮助我不可能这样顺利地结稿,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