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和谐党群关系的实现路径提要 我们党一贯的宗旨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受国内外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党群关系并不十分和谐,以致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构建和谐党群关系刻不容缓。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视角下,分析当前存在于党群关系中的主要矛盾以及不和谐的因素,努力探索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党群关系;路径 中图分类号:D296.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 年 4 月 21 日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所在。当前的中国站在转型的关键路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变化,各
2、种利益和矛盾冲突日益加剧,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要更加关注维护群众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使党无往而不胜。 一、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重要性 90 多年来,得益于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才促使党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从中国革命建设以及发展的各个时期的实践证明:“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 。党群关系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和谐关系,和谐的党群关系,不仅对维护党的执政地位,而且2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得到巩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实现,是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
3、这是缘于党始终坚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政之道,以民为先”的民本政治理念,由党中央所倡导,同时党中央所推行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都充分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实现。 (二)科学发展观得到贯彻落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要不断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所坚持的政治立场,即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群众,明确目标是人民群众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如此才能使党群关系日趋和谐。 (三)社会和谐发展得到更好地推动。当前的中国,
4、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从而更容易被引发,社会上出现为数不少的脱离群众,以权谋私、腐败现象以及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客观上造成党群关系紧张。基于此,本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党群关系现状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我们党在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的情况总的来说是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遇到了3新情况、新问题,造成党群关系紧张。 (一)群众观点呈现淡漠化。为数不少的
5、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各种物质利益的诱惑,发生了变化,群众观点有所淡化,开始背离党的宗旨,把个人利益凌驾在人民利益之上,信奉金钱至上、手中的权力成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工具。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已经变为一句空话,不愿意真正深入群众当中,导致不知道“群众在想什么,要什么” ,对群众的态度也越来越差。遇到问题“一人独大” ,不相信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不采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更不向人民群众学习。 (二)腐败问题比较严重。腐败问题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最不满的。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一些党员干部过不了“糖衣炮弹”的诱惑关,层出不穷的是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把“血肉联系”抛之脑
6、后,对个人名利斤斤计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待群众麻木不仁,遇到问题互相推诿。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的崇高威望和伟大形象,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离心力”乃至“破坏力” 。 (三)群众利益实现难。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种不协调阻碍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实现。政治权利边缘化、经济发展阶级化、文化利益单向化、教育费用高如天,就业压力大如山、 “看病贵、看病难” 、房价持续上涨,社会治安问题突出,贫富差距扩大化等出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不到维护。 (四)沟通机制不完备。党群沟通机制弊端丛生,较为棘手。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党与群众的心越
7、离越远。现存的党群沟通渠道过窄过4长,现代的信访沟通工具(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不被重视,信息的传递需要通过层层递进,很容易造成信息延误、丢失、搁置,不对称的党群信息沟通,导致群众向上级反映的“急、难、愁”等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其结果是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下滑,群众被迫采用一种极端的自我方式去解决。 三、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实现党群关系和谐的有效路径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引导全党。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教育活动。着重解决党员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群众观念淡薄、宗旨意识不强、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群众、宗旨、大局、忧患和责任意识;二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
8、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教育活动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单位、进头脑,使其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广泛的精神需求和精神家园。以此夯实主流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建立意识形态之间的对话机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是加强对社会意识形态的调控和引导。加强和改进党对主流媒体的领导方式,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重视对虚拟阵地的占领,不断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注意社会发展中利益曲线下降群体等的社会心态调适工作。 (二)坚持推进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提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
9、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一是深入推5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改革的推动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教育的说服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整体推进改革、教育、制度、监督、纠风、惩处各项工作,增强反腐倡廉综合效能;二是实行权力分解制度和公正的审计制度。把权力分解下去,破除过度集权的权力结构,打破一些地方和班子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潜规则” ,以减少发生腐败现象的机会;三是采用公开、独立的审计制度定时审查在任领导干部、争议部门的财务报告。 (三)坚持调整利益格局以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是政策法规的制定以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
10、原则,健全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同时,应把维护社会公平加以突出,从法律、制度和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应始终坚持首先受益的是最大多数劳动群众原则,保证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等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群在现代化过程中得到实际利益,保证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二是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先富、带动后富等一系列方针和原则。加强收入分配中的宏观调控,努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稳步扩大全国城乡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完善扶
11、持以公益性文化事业、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解决群众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贫困线和其他保障水平,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底线。认真解决好扶贫开发、农民工工资清欠、困6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等一系列问题,推动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使那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能够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四)创建党群沟通机制,巩固好党群关系。一是建立“上下贯通、布局合理、灵敏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尽可能运用各种现代化的通讯方式,做到“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 。比如善用网络平台,开
12、通公众微信、微博等,党员干部可以定时去专用微博、微信上看看群众的留言,并且及时给予解答。总之,使人民群众有足够的“渠道”进行利益表达,从而缩短沟通渠道,确保群众意愿和呼声可以及时传递反馈;群众“急、难、愁”问题可以保证迅速、准确、及时地收集,解决;二是完善信访制度。 “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因此,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出办公室,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零距离接受人民群众投诉,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拉近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对和谐党群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蒋维兵.党群关系研究中的群众概念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11.9. 2习近平.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