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2 课 清末民初的新景观夯实基础典型题1、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你认为可能被称呼为( )A老爷 B先生 C大人 D陛下2、中山装和西服取代翎顶补服成为官员的礼服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C 辛丑条约签订后 D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3、中国近代开始改变愚 昧落后的社会习俗是在( )A洋务运动后 B新文化运动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4、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他会要求别人称呼自己为( )A老爷 B大人 C先生 D陛下5、民国初年,最具特色的服装是( )A西服 B旗袍 C中山装 D唐装6、下列行为违反了民国规定的是( )A禁止缠足 B两人见面互相称君C两人见
2、面握手问好 D见面时行跪拜礼7、 “留头不留发”和“留发不留头”的斗争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民国时期8、照相术传入中国是在( )A19 世纪 30 年代后 B19 世纪 40 年代后C19 世纪 50 年代后 D19 世纪 60 年代后9、电影传入中国是在( )A1895 年 B1896 年 C1905 年 D1906 年10、近代文化生活的变化是由于的传入( )照相 电视 电影 报纸的传入A B C D能力提高典型题11、孙中山主张革除清朝“老爷” “大人”之类的官场称呼,主要是因为它( )A不符合民主共和制度下人人平等的要求B不能真实地反映官员的职务C不利于中
3、外文化的交流D “先生” 、 “君”是我国固有的称呼12、长期在中国流行的跪拜礼被废除,因为这种礼仪( )A野蛮粗暴 B复杂繁琐C与西方差别太大 D有损人格13、下列哪种情况在民国成立后不会发生( )A人们已经开始在电影院里看电影 B一些妇女开始穿高领服装C青年在照相馆照相留念D人民抵制政府剪辫子,男子依然普遍留长辫14、以下关于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到照相馆照相 B在家中看电视 C到电影院看电影 D聚会时男士着西装15、20 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 )坐轮船、火车 使用洗衣机 照相、看电影 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A B C D16、要准备一期“近代中国摄影作品展”
4、,你认为不可能收集到的历史照片是( )A慈禧太后的生活照 B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的留影C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留影 D重庆谈判时国共双方的合影17、诊断题小刚写了一篇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出现了下列的情景:这是 1915 年的一个相当富裕的家庭,男主人留着长辫,身着笔挺的中山装。他正在收听广播,广播中正在报道当时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的情况和五四运动的情况。女主人身着旗袍,穿着高跟鞋,正在沙发上打有线电话,约朋友下午一起去看获奖影片渔光曲 。小天看过这篇文章后说小刚写错了。请你帮助小刚找出文章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1)错 误( ) 理由 (2)错误( ) 理由 (3)错误(
5、) 理由 (4)错误( ) 理由 (5)错误( ) 理由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民国肇兴,五族共和, 老爷 大人之称久经淘汰,乃不谓公堂会审之时,就口口声声以老爷 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曾无一言相告诫。 ”无独有偶,家中雇佣的佣人仍然以“少爷” “老爷” “老太爷”称呼主人。回答:(1)材料中的“民国”建立于哪一年?属于什么性质的政权?最后结果怎样?(2) “五族共和”的最主要的表现是什么?“大人” “老爷”的称呼最为流行是在哪个朝代?(3)你认为上述材料说明了称谓改革中的什么问题?19、阅读下列材料:民国初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了“剪辫令” ,规定所有男子自法令颁布之日起
6、20 天内一律剪去辫子,逾期不执行者,以违法论罪,于是革命军走上街头为群众剪辫子,全国立即掀起一股剪辫热潮,但也有一些守旧分子不愿剪辫,并扬言:“身体、头发、肌肤都是父母给的。头可断,发辫绝不可剪。 ”请回答:(1)孙中山下令剪辫对不对?为什么?(2)那些不剪辫人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3)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受?20、阅读下列材料: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有一位八十多岁的盐商,专程从外地赶到南京,想看一看大总统的风采。见面的时候,孙中山正准备和他握手,他已放下手杖,跪下去恭恭敬敬地行起了三跪九叩大礼。孙中山先生连忙拉他起来,请他坐下,亲切地和他谈话盐商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7、 。 ”请回答:(1)孙中山对盐商的态度表明中国近代社会习俗有了很大变化。你知道这种变化的原因吗?(2)孙中山领导的国民政府是怎样改变愚昧落后的中国社会习俗的?拓展探究典型题21、下列社会习俗在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有( )女子缠足 男子剪掉辫子 穿翎顶补服 跪拜礼 鞠躬、握手礼 “老爷” “大人”等称呼 “先生” “君”等称呼A B C D 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断发易服到 20 世纪初随着清王朝的倒台,形成自发的群众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有的报纸指出,民国建立后政体、国体、官制、礼仪、历法、刑名、娱乐、住所的诸多变化,以服装的变化最迅速、最广泛。一时间“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8、盘云警兴,堕马警灭,爱国唱兴,瓜子帽灭,爱华见兴,女儿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 ”穿着打扮焕然一新。剪辫易服是在反封建思想指导下的风俗改良,不同于历代改元易服之举。历史上的变衣冠所变的是形制,不变的是伦理性和等级性,即使起自下层的农民起义也不例外,太平天国的“蓄发易服 ,从衣冠上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之别,与清政府并无二致。材料二: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用以维系封建等级制度的衣冠之治,由于它的不平等性也遭到取缔。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此种服制打破等级界限,不分尊卑贵贱,所以虽是官员的制服,但对生活权利的平等却
9、起了表率的作用。真正 结束衣冠伦理政治化观念的,是孙中山提出的服装制作的四条原则,其要点在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这就使得人人须臾不可离身的服装,摆脱等级制度和政治伦理的干预,使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衣冠之治彻底解体,使着装与现代文明接轨,这是中国服装更的重大变革。材料三:自 1840 年美国殖民者用大炮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以后,在很长的时间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人们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中国男子脑后拖着的那根长长的发辫,感觉令人费解。一位亲身参加过中国太平天国革命的英国人伶俐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许多年里,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的剃发、蓄辫、斜眼睛、奇装异服以
10、及女人的毁形的脚,长期供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 ”以至于在历史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漫长时间之后,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一些欧洲国家的人还把梳辫子、穿古怪服装当成中国 人的固有形象,到处张贴,作为去中国旅游的广告。材料四:在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很难发现辫子的坏处。但自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古老中国的大门在强力下被打开,由于中西方交通的发展,有了中西风俗的比较,最早开始与外国人接触或最早触及近代工业文明的某些中国人开始意识到蓄辫是一种陋俗。男人脑后的这根大辫子犹如绳索捆绑了中国封建社会 200 多年,在世纪之交剪与不剪又成了革命与否的标志。请回答:(1)描述一下辛亥革命前后官员的形象(包括着装、发式等
11、) ,或画一幅形象图。(2)和历史上的衣冠变化不同,辛亥革命后的服装,摆脱了“等级制度和政治伦理的干预”,谈谈你对这话的理解。(3)为什么说“在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很难发现辫子的坏处” ,在近代工业文明时代, “蓄辫是一种陋俗”(4)你喜欢什么样的服饰?说出理由。23、清宣统帝溥仪退位后,住在紫禁城内,遗老遗少们仍然向他行跪拜礼。1913 年元旦,袁世凯派大礼官朱启铃向溥仪拜年,溥仪身穿龙袍端坐中央,朱启铃走进殿门,遥遥向溥仪鞠了一躬,向前几步站定,再鞠一躬,走到溥仪宝座前,第三次鞠躬。然后,直立向溥仪致新年贺词。贺毕,清宫内务府大臣绍英走上台,在溥仪面前跪下,溥仪取出一份写好的答辞交给绍英,绍
12、英站起来,向朱启铃宣读,读毕交给溥仪,朱启铃再鞠躬,然后离开。(1)结合材料,描绘一下,此时清末小朝廷内和民国政府内官员的不同形象(包括着装、发式、礼节等)或画一幅形象图。(2)结合民国初年礼制改革的史实,分析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旧事物转变中的什么问题?类似的现象,在改革开放中是不是也存在? 请举例说明。24、照相技术是 19 世纪 30 年代在西方诞生,40 年代以后传入中国的。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你能说说原因吗?聚焦中考典型题25、 (2006 年,唐山)有一部电影片断,以 1872 年的上海为拍摄背景,在这个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 )A在火车上看申报 B在轮船上看由
13、商务印书馆印制的申报C在飞机上阅读申报上的新闻 D在家中阅读申报26、 (2006 年,石家庄)下列关于清末民初社会生活变迁的叙述,错误的是( )A19 世纪 40 年代以后照相术传入我国 B1905 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C革除了官场中的“大人” “老爷”称呼,规定民间普通称呼为“先生” “君”D穿西装的人遍及城乡各地27、 (2005 年,山西)以下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没有关系的是( )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颁布剪辫令 C倡导穿中山服 D戊戌变法28、 (2005 年,河南)阅读下列材料:乘火车,坐飞机外出旅游,照上几张彩照,已经不再是稀奇事了;用电话、电脑交流信息、联系友谊
14、也已成为“家常便饭” ;爸爸的书柜上摆满了各类图书杂志,还有各家报纸妈妈还带我去逛超市,看电影呢!请回答:(1)这段话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 的哪些重要内容?又有哪些是在近代社会生活中发展而来的?(2)你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说明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举出三种以上)(3)电信部门经常打出“千里音缘一线牵”的广告,请你作一项调查:当今人们快速传递信息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并举出各自的利弊。开放研究典型题 29、 (结论开放题)近代中国的移风易俗改变了人民的生活状况,这是历史的进步,也给了我们以启示,请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说明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急需改进的不良习俗、风气。参考答案:1-5 BDCCC 6-10DDB
15、BC11、A 点拨:资产阶级共和国倡导民主平等。12、D13、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国成立后出现的新景观的判断能力。A、B、C 三项符合史实,D 项与史实相悖。故应选 D 项。14、B 点拨:清末民初中国没电视。15、D 点拨:20 世纪初洗衣机还没有出现。16、B 点拨:虎门销烟时,照相技术还没有传入中国。17、 (1)错误(留着长辫) 理由(辛亥革命后都剪掉了辫子)(2)错误(身着笔挺的中山装) 理由(中山装发明于 1923 年) (3)错误(正在收听广播) 理由(中国最早的广播电台产生于 1922 年) (4)错误(甲午中日战争) 理由(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 18941895 年)
16、(5)错误(获奖影片渔光曲) 理由(渔光曲创作于 1934 年)18、 (1)1912 年 性质:资产阶级政权。结果:被袁世凯窃取。 (2)表现: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朝代:清朝。 (3)问题: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并没有完全从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消除。19、 (1)对。因为清洗不及 时的发辫不卫生,是传播疾病的温床,剪辫是为了除旧布新,消除晚清遗风,避免被洋人笑话,又能讲卫生防疾病。 (2)不正确。因为他们的观点太落后,太保守了,留着辫子,清洗、梳理、生活都不方便,且又不卫生,也是洋人嘲笑的把柄,更是社会落后象征。落后的东西,我们不应该坚持。 (3)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总要受到旧事物的阻挠和破坏。剪
17、掉男人的辫子实际上是与旧思想的一次交锋,是与保守思想的一场斗争,是对中国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是历史进步的表现,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是值得提倡的。20、 (1)1911 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资产阶级在对旧的社会制度加以改造的同时,也对与封建专制制度相伴随的陈规陋习加以改造,荡涤着封建制度的污泥浊水。 (2)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 , “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君”等平等的称呼。21、B 点拨:本题属于组
18、合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 历史事件的综合判断能力。是封建时代的习俗,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是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新景观。故选 B 项。22、 (1)不求完整,能够表达出某一点特征即可。 (2)基本表达出以下部分内容的含义即可:剪辫易服是在反封建思想指导下的风俗改良,不同于历代改元易服之举。历史上的变衣冠的是形制,不变的是伦理性和等级性,从衣冠上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之别。辛亥革命使作为封建主义规章的礼制也随之瓦解。用以维系封建等级制度的衣冠之治,由于它的不平等性也遭到取缔。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打破等级界限,不分尊卑贵贱,所以虽是官员的制服,但对生活权利的平等却起了表率的作用。孙中山提出要用卫生、实用、经济
19、、美观的思想来制作和选择服装,使着装与现代文明接轨,这是中国服装史的重大变革。(3)不求完整,表达出二点以上认识即可。辫发不雅观;辫发久而不洗臭秽难闻;机器房中工人如果一时不慎,容易为机器所掣,有性命之忧;辫发若被车轮牵扯,有生命危险等。(4)略23、 (1)清末小朝廷官员形象:顶戴花翎,长袍马褂,不同级别的官员穿不同官服,留大辫子,行跪拜礼。民国政府内:中山装,西装,短发,行鞠躬礼、握手礼等。 (2)民国建立后,宣统皇帝仍在紫禁城内,继续维持着他的小朝廷。因此,虽然政府已经禁止了跪拜,紫禁城内仍然照跪不误。这一事例想借以说明:旧风俗、旧礼节的废除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们是与旧社会的势力、旧社会
20、的观念相联系的,总有曲折和反复。类似的现象在改革开放中也存在,如:改革开放之初,人们仍有吃大锅饭的心理,行政官长作风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等。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运用的问题 。作此题首先认真细读材料,然后结合基础知识,认真作答。24、政治上,中国在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下,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科技发展滞后;以教育制度看,八股取士引导知识分子硬背四书五经,不注重发明创造,所以近代中国的科技落后了,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点拨:本题为探究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近代社会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阻碍中国的近代科技发展的主
21、要原因是封建制度的阻碍。25、D 点拨:此题用排除法较好。1876 年英商才在上海至吴淞口铺设了铁路;1873 车轮船招商局才成立;1903 年飞机才发明,所以此 B、C 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26、D 点拨: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西方的物质文明生活方式传入我国。19 世纪 40 年代照相术传入,渐渐被人们接受和喜爱;电影传入中国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着手拍摄中国人自己的电影,1905 年定军山摄制成功;辛亥革命后改称谓,实现了人格的平等,但西装只是当时男式礼服,不会遍及城乡各地。27、D28、 (l)坐火车、乘飞机、旅游、照相、打电话、用电脑、读书、看报、逛超市、看电影等。其中,乘火车、照相
22、、读书、看报、看电影等属于从近代社会生活中发展而来的。(2)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还有:使用各种电器、到银行存(贷)款,预防各种疾病等。(3)人们快速传递信息的方式有打电话、网络通讯等;其中电话又有固定电话、无线市话(小灵通) 、手机等。其中固定电话很便宜,但无法携带;无线市话便宜且可携带,但信号覆盖范围小;手机最方便。几乎到处都可接打,但双向收费和漫游费用较大;电脑网络快捷而且使用十分便宜,但还不普及;所以也不很方便。点 拨: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29、如:环境污染、封建迷信、法轮功、破坏公物、不遵守交通规则。点拨:本题是开放型自由发挥题,史事联系,映射现实,答题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