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学科活动化教学研究题库.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63915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学科活动化教学研究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品德学科活动化教学研究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品德学科活动化教学研究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品德学科活动化教学研究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品德学科活动化教学研究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品德学科活动化教学研究结题报告作者:周献英 质量推进年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957 更新时间:2006-12-13 在新课程背景下,审视我们的传统品德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品德课教改实际,我们提出品德学科活动化教学研究的课题。本着“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勤奋工作,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在品德教学中努力探索并创建能体现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的学生主体活动性教育新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品德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2、。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圆满完成了该课题研究方案所确立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课题的提出1、研究的背景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 ”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课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体性活动为载体,积极地引导儿

3、童的发展。2、研究的意义(1)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将道德知识看作为一般学科知识,只进行简单的灌输和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品质在道德内化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应付考试,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开展活动化教学,就是要变学科中心为儿童生活经验中心,变传授性教学为体验性教学,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2)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需要思想品德课开展活动化教学能使课堂与社会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良好品德。教学所用的教材是相对静止的,往往滞后与社会的发展,而生活是动

4、态的、复杂多变的,活动化教学使课堂更贴近生活,使学生更能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养成道德行为。(3)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需要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 ”而“内外相互作用的中介即是主体在生活中所参与的各种各样的活动。 ”所以说,活动总是与人的能动性、积极性相联系的。爱好活动是儿童的天性,碰上有趣的活动,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就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1、概念界定现代社会要求我们的教育着眼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能注重形成学生独立的人格,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创造性,关注学生

5、的精神生活,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所研究的品德学科活动化教学,是指在品德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的,以教材和学生及生活社区特点相结合为载体的,以主动探索、变革活动对象为特征的,以实现道德素质不断完善为目的的主体性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2、基本理论(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新课程的核心新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儿童的生活是新课程的载体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

6、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新课程以儿童生活为载体,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新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新课程的追求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三、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7、1、研究目标通过品德学科活动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高效的品德课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操作策略,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及健康积极个性的养成,增强品德课的教育实效性。2、研究内容(1)活动策略的研究。活动的策略要接受教学原则的指导和制约,我们要探讨如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具有一定差异性的学生,恰当而又科学地选择活动的时机、环境、内容、确定活动的人员等,从而向教学目标层层逼进。(2)学习方式的研究。探讨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主动探究发现,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3)实效性的研究。探讨如何针对具

8、体的教学需求和条件,对构成教学策略的几种要素(教材结构、师生关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技术) 进行综合考虑,形成切合实际的最有效的活动方案。(4)教师作用的研究。活动化教学突出的是教学过程的活动性, 它不同与以往由教师直接向学生灌输道德知识。因此,要加强对活动型品德课中教师作用的研究,进一步增强品德课的教育实效性。四、研究的原则教师要改变过去传授者和训导者的角色,充分认识活动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以达到思品学科活动的目标要求。为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活动目的性原则品德学科活动化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以活动促发展,因此设计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充分

9、考虑到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使进行的活动成为教育中必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活动过程正是学生情感、行为能力发展的过程。因此必须关注思想品德课活动过程本身对于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价值。2、自主参与性原则第斯多杰认为:“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 ”因此,在这一课堂模式中,让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组织、协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发现榜样人物的真善美和辨别社会上的假恶丑现象,联系自己的实际和社会实际进行自我教育。3、开放性原则品德活动教学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时空开放,即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室内,根据

10、教育需要可延伸到课外校外;(2)内容开放,即注意及时吸收新信息和新观点,并提供可供选择的活动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3)教师思想开放, 即教师应较少干预,使学生的活动过程具有较大的开放度;(4)活动结果开放,即答案应具有多样性,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3、知情意行相结合原则遵循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客观规律,做到情理交融,知行统一,把思想教育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进而指导行为。4、整体优化原则以系统论为指导,坚持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全面发展;坚持小学阶段低、中、高年段思想品德教育的分层要求和相互衔接;坚持小学德育教育主渠道和课内外、校内外的主体化、网络化体系。5、教师指导性原则在指

11、导和组织学生的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真正接受道德观念,并体现到行动上。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说心里话。教师应改变“道德判官”的形象,不简单地以课文的“标准答案”对学生的观点作对与错的判断,多一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五、实施活动化教学的策略1、围绕教材内容,确立教育专题品德课的教材内容,每一课书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课与课之间没有严密的逻辑性。因此,教师可每月制定一个系列教育中心,将原有的授课顺序进行调整,形成系列。例如四年级下册教材,因为二月份刚开学,对学生要进行勤学守纪教育。于是,教师把第 5 课自觉遵守纪律 ,第 6 课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第 8 课虚心好学这三课调

12、整到二月份开学上,并围绕勤学守纪这个教育中心上来。同时,还组织学生开展了阅读邱少云的故事参观东航警卫连等活动,教师教育目标明确,行动指导到位,产生的德育效应也较好。2、打破教学常规,拓宽教育时空为了使每一堂品德课收到一定的成效,教师还可打破教学常规,把每周一节的班队课和思想品德课合起来上,这样就增加了教学时间,就可以多搞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体验生活,去巩固道德认识。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来拓宽活动的空间。3、活动设计多样化,丰富教育内容由于思想品德课中的知、情、意、行,既具有独立性,又相互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各种活动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

13、,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从中得到感悟,以实现品德的不断完善。就活动化教学的形式而言,主要有操作、表演、交流、实践、游戏等类型。4、整合教育体系,形成教育合力品德课活动化教学最具有“开放性”特征的。教学中,教师将品德课教学与其它各种教学、班队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课堂体系,建立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实效,使思想品德活动化教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六、研究成果的阐述 通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本课题组的教师对新形势下的品德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教育科研的综合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方案,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撰写

14、心得体会、实验小结,取得了一些成果。 1、教师教育思想的更新(1)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素质教育的价值观重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活动化教学顺应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让学生通过主体性活动,实现学习目标,充分体现了当代教育的人文主义精神。首先是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和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情感因素,注重其健康心理品质的培育;其次是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发展的快慢之差,不可忽视任何学生的存在。活动化教学认为,教师的本质任务就是为学生服务,千方百计地帮助

15、学生发挥潜能,发展个性,实现价值,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天赋和环境所允许达到的最佳水平。(2)确立了“在活动中体验”的思想引导和组织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活动化教学重要的教育思想。根据课程知识的不同特点,一般将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系统知识,如理论形态的概念、原理、命题、公式、定理及其内在的理论体系;一类是技能操作性、情感体验性、问题解决性知识。道德知识主要属于后一类知识,具有较强的个体性和活动性,其教学应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活动、操作、实践、体验为主。体验正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这种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活动的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基础。同时,也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实

16、现体验。因此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真实感受,对学生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体验不能仅停留在活动的过程中,它也应伴随活动的结果,但过程和结果又是不可分割的,这使得思品学科活动化教学能把过程和目标更好地统一起来,更注重教育的实效。因此,强调并突出体验教育思想,能够将活动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3)确立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以活动促发展”是活动化教学的又一基本指导思想。早在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指出:“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 ”活动化教学同样认为,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

17、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实现的,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教育要改变学生,就必须首先让学生作为主体者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实现主动发展。也就是说, “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由此看来,教育教学的关键或直接任务是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活动方法和活动条件。2、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在思品课中,教师仅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教师仅从自己的教学

18、经验出发把书本上的道德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一定程度上学生成为了接受道德知识的“容器” ,从而造成了学生知行脱节,以至出现“学归学,做归做”的现象。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活动,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转变道德灌输者的角色的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因此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是体现本次课研努力的方向之一。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再也不能固守原有的“道德灌输者”的形象,必须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而组织活动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尤其是要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2

19、)教师成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引导者这次课题研究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针对传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的弊端而提出来的。本次课题研究要求改变学生像羔羊、像鸭子一样无趣、无奈地接受说教式的教育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活动、勤于实践的活动体验方式,并在课程形态上提供了转变学习方式的课程载体,如活动体验性学习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参与活动、体验内化的教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转变,由单纯的道德灌输者改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教育活动,不但要让学生参与所设计的活动,还

20、要让学生参与活动内容、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教育的主人,使他们在自觉、自愿的乐学活动中接受教育、认知与明理,形成各种好品德、好习惯。(3)教师成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实践证明,如果教师一味地死守教科书,机械地、单向地向照本宣科,学生只能无奈地成为道德的接受器,德育的实效将等于零。本课题组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思品课程标准 ,领会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育内容上,进行大胆、有效的创新与整合,科学地使用教材及其他教育资源、使给定的课程内容不断转化为适合自己的“课程” 。例如:教学五年级父母我特别的朋友这一课,由于这里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都在国外,他们与父母

21、的沟通几乎很少,更别说与父母成为朋友,而且在家里又是祖父母的小心肝,要什么有什么,根本不能体谅家人,也不懂得家庭的亲情与温馨。如何让学生体会祖辈与父辈对他们的爱。在这里我们对本课进行大胆的整合,设计了两个活动专题:“与远在国外的父母两地书”书信活动;“我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朋友”的活动。通过两个活动的开展,学生体验了父母在国外的 艰辛,祖辈对自己深深的爱。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受到诸多的限制、支配、束缚、控制、压郁,因而变得唯唯诺诺,亦步亦趋。而在开展活动化教学中,学生拥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的权利。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1)自主探究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存

22、疑、探究、创造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讨论、辨析等活动方式去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例如,教学四年级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一课,对于要求端坐在教室里的学生研究公共秩序问题,兴趣并不是很浓。于是,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先让学生看课题提问题,学生问:“什么是公共秩序?公共场所为什么要守秩序?”接着,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不同的公共场所有哪些不同的秩序和规则要求。然后,又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一个场景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明白,人人都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因学生列举、表演的都是亲身的经历,真实可信

23、,贴近了他们的生活实际,因而学生学习起来主动性、积极性较高。(2)合作学习 在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对学生没有提出而本课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师可再一次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认识产生不平衡,从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展开充分的讨论,给他们充足的交流时间和空间,合作机制,把教学过程创设成个性发展、合作交流的过程。例如教学六年级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一课时,当学生明白了毒品的危害后,教师又抛出了一问:“既然大家知道毒品的危害,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去吸毒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了讨论,但还是不能让大家信服。于是,教师就布置学生课外通过多种渠道,学生间合

24、作学习去解决问题。通过上网查询、寻找身边人的事例,观看录像带片断等多种形式,用铁的事实证明了毒品的危害,上瘾后让人难以解脱,从而告诉每一个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从整个活动教学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做人。(3)角色体验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充当特别角色,模仿练习,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学三年级节约水电一课,当学生了解水电的重要作用,懂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离不开它们后,教师就让学生人人争当“水厂检查员” ,别好标志,去校园内检查自来水有否漏水?哪些同学没有节约用水?如碰到问题就要求自行解决。

25、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得了真实的体验,也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建立了几种常用的活动型教学模式一年多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充分体会到必须把课堂看成是儿童学习的过程,牢固树立了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我们潜心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努力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精心组织学生最感兴趣的主体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摸索出以下几种常用的活动型思品课堂教学模式:(1)游戏表演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书本上的知识与自己日

26、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小学生天真活泼,好玩好动,因此,思品课教学常采用表演、游戏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道德观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摸索出“创设情景,激趣设疑分工合作,共商角色小品表演,集体评价”的游戏表演活动模式。 创设情景,激趣设疑教师可通过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将课文内容改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课堂上放完一段后定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生活实际,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给课文故事情节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分工合作,共商角色先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每个角色的特点,然后分角色尝试表演。分组准备时,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尽情投入到角色表演中去

27、,由于每个小组人数较少,学生可以人人参与。 小品表演,集体评价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上台把本小组排好的节目表演给全班同学看,而其他同学则要求边观看、边思考,然后集体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评价小演员表演得如何,更重要的是评价表演者对题目的理解是否到位,认识是否全面、准确。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展示学生的真实想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如教学不上当受骗一课时,教师一开始就播放由课文内容改编的录像片,当播放到年轻人骗王涛说爸爸要给他买学习机,让他赶快跟着走时让画面暂停,让学生想象故事发展的结局,并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分角色表演,续编故事结尾,同时教师巡回指导

28、。然后,教师按了解到的情况,有目的地安排 2-3 组同学到台前表演,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学生独特的想法,教师再相机因势利导,使学生进一步明辨是非,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导行的环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有人让带路” , “爸爸住院,要其回家取钱”两个情境,让学生联系实际,同桌自编自演,并提供给学生电话等道具。小学生如临其境,精心编排,上演一幕幕精彩的小品。结合表演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师巧妙点拨,使学生进一步明白:问路人不一定都是坏人,遇到真正问路的人,应礼貌回答别人的问题;确实遇到坏人时,应机智地想办法脱身,跑到人多的地方想办法拨打110 报警等。 教学中,我们发现品德与生活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可以使

29、用这种活动方式。例如一年级的美丽的校园 、 我爸爸和妈妈 、 亲亲热热一家人 、 欢天喜地过大年 、 和小树一起长大 、 上超市 、 你帮我,我帮你 ;二年级的我就是我、 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 、 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等等。采用这种形式教学,学生能够自由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角色体验型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 ,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思品课活动化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导行” ,而要“行动”必先“心动” ,体验是促使“心动”的催化剂,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思考、感悟,进而明白做人做事

30、的基本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针对教材中出现的那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社会角色及社会问题,构建了“浏览课文,初步感知创设情境,模拟体验交流感受,强化认知课后延伸,形成习惯”的活动模式,通过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引导孩子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他人的处境和内心感受,从而加深对自己行为方式的道德价值的判断,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感。如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我们先组织学生观看残疾人运动会的录像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残疾人的特殊与艰辛,对残疾人产生同情。再通过创设情境,开展“走进聋哑人(用手势传悄悄话) ” 、 “走进盲人” (蒙上眼睛从书包里拿出语文书)和“

31、走进残臂人” (单手穿衣服)的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残疾人生活的酸与苦,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油然而生,溢于言表。再如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中过去的故事 ,二年级下册中的我会打电话,看电视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中父母的疼爱 ,三年级下册中有多少人为了我 、 不给邻居添麻烦 ,四年级上册中的面对欺负和威胁、 擦亮眼睛 ,四年级下册中想想他们的难处等课文都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模拟体验,增强学生的道德感悟。模拟体验活动的开展,缩短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缩短了学校与社会以及家庭的距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意识。(3)明理思辨型苏霍姆林斯基

32、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勿庸置疑,学生有自行讨论的强烈内驱力,让这种内驱力爆发并加速,则是教师的职责。小学生具有具体的道德概念水平,对道德概念的认识总是与具体的道德行为、道德形象结合在一起的。在生活中,学生往往知道与之水平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比如应该爱护公共设施,讲文明礼貌等,但为什么要这样?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什么样的行为才叫做有礼貌?不讲文明礼貌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等等,才是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加以理解和掌握的。所以,在道德认识中,最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而不是机械地背诵一些道德规范条文。课堂中

33、,我们根据课文内容,从孩子们的世界出发,选择与现实生活或学校生活有关的道德两难问题,选择有针对性的事例,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含有道德主题的问题情境(图画、图像、文字材料、表演等等) ,让学生充分参与社会道德问题的讨论或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而不是将单一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强加给学生。通过“提供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激活思维小组讨论,阐述观点(分组辩论,阐述观点)全班交流,明确观点”的活动模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展示自己的成果,在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感悟社会的活动中,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领悟道德知识,并在活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行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得出有

34、价值的观点或结论,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如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勤俭节约的含义,我们在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个讨论内容:“近几年来,小华爸爸公司经营情况越来越好,不仅安排了一批下岗工人重新旧业,还向国家交纳了足额的税金。自家的条件也变了,添置了整套家电,还买了手机、电脑,连小华也有了好几件名牌服装。 ”问:小华一家是不是太浪费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迅速分成两派,一派认为不浪费,一派认为浪费,说不浪费的理由是:辛勤劳动的目的就是要改善生活,这是一种正当享受、合理消费,正说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认为浪费的同学说:小学生不一定要穿名牌,整洁美观就行,手机、电脑是高消费,小华爸爸应该多投资办好公司最终老师评

35、点,阐明自己也认为这不是浪费,但同时也肯定持“浪费”观点的同学善于思考,不无道理。这种思辨式学习完全从道德现象出发,从学生的认识出发,不带任何灌输的色彩,不要求有完全统一的答案。 可以使用明理思辨型活动模式的课文非常多,例如盼盼迟到了 、 学习真有趣 、 在餐桌上 、 我不胆小 、 我不耍赖皮 、 他为什么学得这么好 、我想要我能要 、 有多少人为了我 、 真正的友谊 、 抄袭害了谁 、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 我们赢了等。(4)成果展示型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

36、都是无济于事。 ”尝试成功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呀。成功的机会既要自己去把握,而更多的,是要靠老师去创设。实验中,我们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学秋游回味 、巧手剪秋天 、 送给新年的礼物 、 过好暑假 、 走进聪明屋 、 生活中的小创造 、让校园更美好 、 我心中的春天 , 我最爱读的书 , 做事不拖拉 、 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 、 成长记录袋 、 更上一层楼 、 办一张自己的报纸等课文时,构建了“课前布置,准备用具明确目标,分工协作展示成果,分享快乐集体评比,总结延伸”的成果展示型活动模式。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7、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欣赏,学会了选择,学会了创造,学会了安排生活,学会了热爱自然 (5)探究实践型意大利教育蒙台梭利早在 19 世纪就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是的,对于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新教材密切联系孩子的生活,把大量的生活资料编入教材,作为孩子的学习资源。为此,教师则要引导孩子以教材为蓝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拓展教材空间,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绿色小卫士 、 我们的民风民俗 、 家乡的

38、变化 、 媒体连着我和你 、 从一滴说起 、 我和春天一起玩 、 我与小动物 、 逛商场 、 衣食的来源 、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等课文的教学仅靠课堂说说、议议、演演是不能达到预设的道德教育目标的,于是我们将课堂搬出教室、搬上社会、搬进图书馆、搬进商场,广泛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多种实践活动构建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形成成果”的探究实践活动模式。如我们曾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动物的生存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开展“濒临灭绝的动物调查”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相关资料,通过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最后做出一份内容完整、论据充分的调查报告。(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该阶段

39、,由教师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主题。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濒临灭绝的动物种类” ,学生根据自己对各种生活媒体的接触,说出并写下他们自己认为将要灭绝的动物的种类名称,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这些动物的生存现状及其灭绝原因。(2)分析问题,提出方案该阶段涉及三个方面内容:把握问题,一旦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将问题变成一种可解决的形式。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列出的所有动物名称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再通过小组讨论,列出具有代表性的动物的种类名称,从中选出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种作为进一步探究的主题。收集资料。学生明确要探究的主题之后,下一步就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来论证主题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