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代数字影像视觉传达 袁静中国影像艺术 1988-2011展览国际影像的发展分析数字影像的前景展望 “ 中国影像艺术 1988-2011”第一次完整呈现2011年 9月 8日, 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之 中国影像艺术(1988-2011) 伴随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同期开幕。民生现代美术馆继 2010年成功举办三十年系列展览的绘画篇后,历时一年时间准备和收集资料,对中国当代重要影像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研究与整理,展出了 1980 年代末以来活跃的 50 余位艺术家的 70 余组影像作品。可以说,展览是对中国二十年来影像艺术脉络、史实与创作和思潮的一次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并且首次建立了国内关于影像艺术的讨
2、论平台。此次展览共分四个时间段来向观众分类呈现:1988-1993,媒体批判与生命政治思考;1994-1999,录像媒体语法辨析及构建;2000-2005,意识、诗学、感性交互的 新媒体实践;20062011 ,边界 :多样化的影像。 参展艺术家张培力 1957年生于杭州, 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院油画系, 1984-2001年就职于杭州工艺美术学校,现为中国美院教授。上世纪 80年代中期参与组建强调艺术体验的 “ 池社 ” ,为杭州 85新空间展的主要人物之一 。作品 30 30 这件作品除了有中国艺术历史上最早的影像作品展示记录 ,也第一次 “ 提出 ” 了影像与其他艺术媒介所不同的表现与
3、接受的美学过程。张培力在 85 美术运动时就表现出抑制 “ 非理性表现 ” ,这种 “ 冷漠的激情 ” 使他不光对使用摄像机去诠释特定的对象感兴趣,也最早开始注意到录像这种媒体的冷漠特质和实录性对自我课题进行的推动,也从此开始其坚持至今的影像艺术的创作。参展艺术家1971年出生于北京 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现居上海 杨福东是中国当代最受国际瞩目的影像艺术家之一,其作品优美而伤感,以古典文人气质与现代场景对接,模糊了历史感与现实性,拓宽了影像叙事的方式,反映着新一代年轻知识分子在富裕的物质生活与日益匮乏的精神世界之间的妥协、困惑和无力感,同时也暗含了被现代化狂潮践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无奈。 杨福东 作品 陌生天堂杨福东对自己对黑白胶片和自己梦质风格的选择,做了如下解释: 我喜欢胶片,因为胶片有人性, DV比较冷。所以不太喜欢用 DV。至于喜欢黑白胶片,和个人经验有关。黑白胶片的颗粒感非常迷人,调子很丰富,那种美,就像在心里面显影的感觉。像王家卫的 春光乍现 里面就用了几个黑白镜头,很成功。黑白用得好的话,完全可以拍摄出非常灿烂的效果。虽然我也会考虑在局部使用彩色胶片,但是我的新电影 80%还是黑白。 ” 国际影像的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