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章 绪论*1. 什么是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大陆地壳 大洋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幔(上地幔 下地幔) 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一个巨厚圈层。地核(液态外核 固态内核)古登堡面以下地心的一个球体。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 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2. 海底有哪些特征地形,并进行简述?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脊、海山大陆架:与陆地连接的浅海平台。大陆坡:大陆架外缘的斜坡。海山:大洋底孤立的隆起高地。洋脊:贯穿大
2、洋中部的巨大喝底山脉。海沟:大洋边缘紧邻大陆的长条形洼地。3. 什么是海洋地质学?它的研究内容涉及哪些方面?海洋科学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与开发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研究对象是占地球表面 71%的海洋,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海洋中的生物、海底沉积和海底岩石圈,以及海面上的大气边界层和河口海岸带等。主要内容包括对海洋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的基础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上军事活动等的应用研究。第 2 章 海水的基本性质及其起源1. 海水的盐度的表层分布和垂向分布各有何特点?1) 全球海洋表层盐度分布:随纬度变化,赤道-南北纬 20-30-两极:低-
3、高-低2) 孤立的海盆区盐度分布特征:盐度较高3) 大洋边缘海区: 盐度较低4) 在海洋垂向上,表层或上层盐度高,随着深度的增加,盐度将逐渐降低。2. 影响海水温度表层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海水的盐度受蒸发、降雨、海流、海水混合、结冰、融冰等因素影响。3. 海水温度在垂向上有何规律?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不均匀向深处递减4. 什么是大洋暖池?大洋暖池又称大洋热库,一般指热带西太平洋至印度洋东北的一片海域(海面表层水温平均值28)5. 暖池形成有哪些原因?由于 太阳辐射 、 热量交换 ,及 赤道区自东向西信风吹送 等作用,使大量温暖的海水逐渐积蓄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北部,致使该海区表层水温比邻区海
4、域高出 3 -96. 海水密度的表层分布和垂向分布有何特征?赤道区:温度高、盐度低,密度低,如大西洋的几内亚湾;表层分布 两极海域:温度低、海水密度高,如太平洋的白令海;亚热带区:蒸发量大、盐度高、温度高,密度也低。垂向分布 海面至 1500m 深度,海水密度梯度大;1500m 以下,海水密度递增慢,密度梯度小。7. 什么是水的聚集事件?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宇宙物质通过涡流和凝集作用聚集起来,地球在不断运转中使得重原属 Fe、Ni 等组成的物质向地心下沉,形成地核,另一些轻元素形成的硅酸盐等分别组成地幔和地壳,水的密度为 1,小于岩石圈物质密度,这样水势必集中在地壳之上,凝集作用对水圈形成意义
5、更大。至于地球水圈中液态水,取决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即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使地球获得的温度正好是液态水存在的温度,因而形成水圈。第 3 章 海水的运动及其能源1. 波浪的分类有哪些?按波浪形成的动力:风浪、地震波、潮波、涌浪、内浪按波浪断面的几何形态: 正弦波:波形曲线近似正弦曲线。 摆线波: 波形曲线近似摆线。按波浪传播方式: 进行波:波浪在传播过程中,波峰和波谷次第前进,如风浪和涌浪等。 驻波:波浪无前进迹象,波峰与波谷在同一位置交替出现。两个方向相反的进行波相遇便形成驻波。2. 深水波的水质点运动有何特征?运动轨迹:以二分之一波高为半径的圆周运动。 运动周期:水分子运动周期与波浪周
6、期相等。运动方向与水平运动速度:随位置不同而有规律变化。重力方向上,随着水深增加,波高迅速减小,即水深以算术级数递增,波高则以几何级数递减深水波前进速度与波长和重力间:3. 浅水波的水质点运动有何特征?由于底摩擦作用,随着水深的减小,波速将迅速减小,但能量保持不变。浅水波随着波长的缩短,波高将增大。4. 试对比深水波和浅水波?1) 波速比较深水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波长, 而与深度无关, 即浅水波传播速度取决于水深,即2)水质点运动轨迹比较深水波的水质点运动轨道呈圆形,从海面向深处,水深以算术级数增加,圆形轨道的半径以几何级数减小。浅水波的水质点运动轨道为椭圆形,随着接近海底,椭圆轨道的水平不变,
7、垂直半径则迅速减小,在海底水质点变为往返运动。3)波浪稳定性比较深水波在传播过程中比较稳定;浅水波随着水深变浅,波长缩短,波高变大,最后形成破浪。第 5 章大洋地壳的构造与岩石组成*1. 大洋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哪 4 层?层 1沉积层厚度 02km 均, 平度厚度约 0.5km,主要有陆源碎屑、火山碎屑、生物碎屑及一些自生矿物等,通常在大洋中脊部缺失这一沉积层或极薄,随着远离中脊而逐渐加厚,洋盆边缘处最厚可达 2km。层 2基底层又称火山岩层,火山岩以玄武岩为主,夹有固结的沉积岩混合层,该层极不平坦,厚度变化大,平均约 1.5km,性岩为大洋拉斑玄武岩。层 3大洋层是大洋地壳的主体层,该层的物质
8、很可能是由辉长岩、闪长岩为主,近莫霍面处由含蛇纹石化橄榄岩组成。 平均厚度为 4.9km,占平均大洋地壳厚 8km 的一半以上。层 4上地幔层:莫霍面以下的层位,非大洋地壳的组成,一般认为是地幔最上部物质。2. 大陆漂移说的基本思想?在古生代末期以前,地球上的大陆曾经是一个统一的、巨大的陆块,称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位于地球的南极附近,在其周围是一个辽阔的大洋称为泛大洋。后来,特别是屮生代末期,在天体引潮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作用下,联合古陆开始分裂成欧亚、北美、南美、非洲、澳洲和南极等六个大陆块在泛大洋中漂移。这样分离出来的大陆块逐渐漂移到目前位置,其间形成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原泛大洋缩小成目前的太
9、平洋。3. 支持大陆漂移的主要证据有哪些? 大陆轮廓的对应性,特别是大西洋两岸非洲与南美洲的岸线十分吻合; 地层和褶皱山系的延续性,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构造可以彼此相联; 生物的亲缘性,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曾为一体的大西洋两岸生存着相同的动植物种属。印度和南半球各大陆地块上晚古生代地层中广泛分布着相同的舌羊齿植物化石,是南方古大陆存在的有力证据; 古冰川存在的广泛性,石炭、二叠系地层中,有大量的冰川遗迹。4. 海底扩张说的基本思想?大洋中脊是热流上升而使海底裂开的地方,熔融岩浆从这里喷出,推开两边的岩石形成新的海底。赫斯认为大陆是被动地受到地壳下部对流作用的推动,好像被放置在一条活动
10、传送带上运动。5. 海底扩张说如何解释新生大洋地壳的形成及其运动? 大洋中脊是热流上升而使海底裂开的地方,熔融岩浆从这里喷出,推开两边的岩石形成新的海底。6.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两个圈层,即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部的塑性软流圈;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运动;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的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7. 什么是转换断层?它和平移断层有什么区别?大洋
11、中脊被一系列垂直其轴线的断层切割,使洋中脊被水平错开,这些断层看似平移断层,其实它不是一般的平移断层,它是洋中脊向两侧扩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断层.1) 平移断层的活动沿整个断裂带平移,转换断层的错动仅发生在脊轴之间或脊弧之问,断层与脊轴相交处,错动骤然终止。 (断层错动范围)2) 换转断层与平移断层错动方向恰好相反,若转换断层为右旋错动,平移断层则为左旋错动。 (错动方向)3) 平移断层持续活动使断层两侧的脊轴距离越来越大,转换断层的活动不能使断层两侧的脊轴距离加大。 (错动距离)4) 地震活动仅局限在转换断层段,脊轴以外的断裂带中无地震活动,而平移断层整个断层断裂带都可能发生地震。 (地震区域
12、)8. 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是什么?主要是地幔深处的热对流作用。地球深部的核心称地核,它是高温熔融的。它使地核外围的地幔加温,地幔温度很高,靠近地核的岩层也熔化。地幔下部的导热性不能有效地将地核的热量散发出去,使热量积聚,致使地幔逐渐升高温度,地幔物质成为塑性状态,形成对流形式的运动。地幔的热对流是在大洋中的海底山脉(又称洋中脊)处上升。沿着海底水平运动,到大洋边缘的海沟岛弧带,随着水平长距离运动而冷却,而沿海沟带下沉,又回到高温的地幔层中消失。9. 如何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造山运动?由于地幔的对流运动,使得漂浮在它上面的板块也被带动做水平运动。板块从大洋中脊两侧各自做分离的运动。这运动的板块最
13、终总会有相遇的,相遇相互碰撞,当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大洋板块密度大而重,就插到大陆板块之下,在碰撞向下插入处就形成大洋边缘的深海沟。假使是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则互相挤压,使两个板块的接触带挤压变形,形成巨大的山系。第 7 章 海岸带*1. 什么是沉积环境?沉积物(岩)形成时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的区域。2. 什么是沉积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即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物质表现。3. 海岸带的定义及其分带?海岸是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但不是一条简单的海水和陆地的接触线,而是波浪和潮汐有显著作用的沿岸地带,是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相互接触的地带。4. 海岸带的动
14、力因素有哪些?如何理解? 波浪、潮汐、海流:波浪搬运泥沙塑造海滩和潮坪的平衡剖面,潮汐作用的潮差对海岸形态和结构有较大影响,海流对流经沿岸的气候产生较大的影响,往往与潮流叠加,使泥沙定向输移,形成沉积体。 河流与冰的作用: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河口歪扩散并沉积,使海岸线向海推进,河流还给海岸带来大量的淡水,降低了岸外海水的盐度,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有絮凝作用,加速泥沙的沉积。有冰的作用形成特有的冰蚀、冰碛海岸,海岸上的泥沙和岩块固结在冰中,随冰漂流入海,形成冰筏沉积。 地壳运动:基岩下沉海岸多形成狭港型海岸,断层形成的海岸,则岸线平直,岸外水深浪急。 生物作用:珊瑚礁海岸、生物砂海岸、贝壳堤海岸。5
15、. 海岸带的分类有哪些?1) 按海岸物质组成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2)按海岸构造运动的方向上升海岸下沉海岸中性海岸复式海岸3)按板块构造理论划分板块前缘碰撞海岸板块后缘拖曳海岸陆缘海海岸4)按形成海岸的主导因素及该因素的主要作用过程原生海岸次生海岸6. 中立线的概念,影响中立线位置的因素有哪些?泥沙在浅水波作用下,垂直岸线来回运动一周期后,仍然回到原来位置,这一位置被称为中立点, 把岸坡上的中立点连接起来,便称为中立线。 沉积物颗粒大小颗粒增大,中立线向海移动;颗粒减小,中立线向岸移动; 岸坡坡度坡度增大,中立线向岸移动;坡度减小,中立线向海移动; 波浪强弱波能增强,中立线向
16、海移动;波能减弱,中立线向岸移动;7. 什么是沉积相横向运移模式?在水下岸坡上,若岸坡上分布着相同粒径和成分的砂粒,在垂直岸线的波浪作用下,当波峰来到时,砂粒在波浪的推动下,发生向岸移动,当波谷来到时,颗粒发生反方向的离岸运动,由于该处是浅水波,它的向岸速度大于向海的回流速度,但由于回流时有重力作用,向岸时要克服重力作用,所以在岸坡上存在波浪一周期运动后,又回到原来位置的中立点,该点处于侵蚀和堆积作用的平衡位置。8. 什么是均衡剖面?在中立线两侧形成两个侵蚀区,使中立线向陆侧的岸坡先变缓再变陡,而中立线向海侧 的岸坡先变陡再变缓,这样,中立线上、下侧都出现颗粒运动的均衡位置,形成中立带,中立带
17、上的颗粒都处于均衡位置,这便完成了均衡剖面。9. 什么是泥沙的横向运移和纵向运移? 在水下岸坡上,每一泥沙颗粒的运动均受两种力的作用,即波力和重力分力,若波向线与海岸线正交,波浪作用力和重力同处于岸线的法线方向,这时若海岸带泥沙发生运动,仅仅在垂直于海岸方向上进行,称为泥沙横向运动。 当波浪从外海进入浅水区到达海岸时,它的传播方向和海岸线往往是斜交,则波浪作用力与重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形成垂直海岸和平行海岸的两个分力,当通过一个波后,泥沙颗粒在垂直海岸和平行海岸方向上都有了位移,这种运动称为泥沙纵向移动。第 8 章 海洋地球化学1. 海洋地球化学的概念?海洋地球化学是研究海洋中化学物质的含量
18、、分布、形态、转移和通量的学科。2. 了解海洋中的 CO2 系统。3. 影响海水中微量元素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理解?4. 海水中的有机物有哪些类型?1. 类脂化合物 2. 烃类 3. 卤代烃 4. 碳水化合物 5. 氨基酸 6. 维生素 7. 腐殖质第 9 章 三角洲*1. 什么是三角洲?河流携带丰富的泥沙,在河口区入海,由于这里河面拓宽、流速降低和坡度变缓,会以河口为顶点,向海堆积起平缓的三角地和扇形地,便称为三角洲。2. 三角洲的纵剖面构造是怎样的?如何形成的?三角洲内部从纵剖面上看常具有三层构造,即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前积层是河水到达河口后,最先在汇水盆地边缘沉积的较粗泥、砂沉积物
19、,它向海洋(或湖泊)方向倾斜,近岸处较陡,随着离岸渐远而逐渐变缓。底积层是河流带来的悬浮物,在前积层的前方形成的水平沉积层,由粉砂和粘土组成,粒细、层薄。顶积层是前积层增长到河底高度时,随着三角洲向海推进,在前积层之上沉积的、近水平的冲积物。3. 三角洲的沉积相有哪些?特征如何? 三角洲平原相 主要为陆上沉积,包括潮间带部分,沉积类型有废弃分河道,砂坝一泻湖沉积体系,河口砂坝和叉道河床等沉积,沉积物以沙、泥互层沉积。 三角洲前缘相 主要为水下部分。下界为浪基面。沉积物以砂为主,主要有水下砂堤、水下砂坝等,沉积体经海洋改造作用明显,有丰富的生物碎屑。 前三角洲相 浪基面以下的沉积。泥质为主,是河
20、流带来的细粒悬移组分的物质。4. 按基本水动力,三角洲可分为哪些类型?各自有何特点? 河控三角洲 汇水盆地内波浪和潮汐作用较弱,河流输沙量大,水流较强,河口沙坝在河道延伸方向上生长较快,呈鸟足状向海伸出 潮控三角洲 汇水盆地大潮差、强潮流,沉积物反复被潮流搬运和再沉积,形成一系列与潮流方向平行的线状沙体。 浪控三角洲 河口的波浪作用很强,形成了一系列与波浪方向平行的沙坝,浪控三角洲的沙体往往与海岸平行或小角度相交。 综合控制三角洲 大部分三角洲都同时受到两个或三个基本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各端元之问的过渡类型。第 10 章 大陆边缘*1. 海底可分为哪几级地貌单元?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2.
21、 什么是大陆边缘?可分为哪些类型?具有何特征? 大陆边缘是大陆基面和大洋底面之间的过渡地带,也是陆壳与洋壳之间的接触过渡地带。 稳定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 根据大陆边缘地壳活动性的强弱3. 陆架浅海有哪 3 种沉积物,各有什么特点? 残留沉积:残留沉积指沉积物的属性与目前所处环境不相适应的那些沉积物。全球陆架面积的 50%左右为残留沉积物所覆盖,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含钙质结核,还往往有许多指示原沉积环境的生物化石。残留沉积主要分布于外陆架。 现代沉积:现代沉积物的属性与目前所处陆架环境一致,现代沉积物主要分布于内陆架,少数分布于外陆架,沉积物主要为陆源碎屑。 变余沉积:原为残留沉积物,受到现在所
22、处的浅海环境的改造,沉积物的属性一部分与现代沉积环境一致,另一部分仍属残留沉积物的属性,分布在残留沉积和现代沉积之间的接触范围。4. 根据现代水动力,大陆架可分为哪些类型?潮控陆架、风暴控制陆架、洋流入侵陆架、上升流作用陆架、冰川控制陆架。5. 了解大陆坡的分类。 正常陆坡以建设作用为主的平滑陆坡以削蚀(破坏)作用为主的不规则陆坡 断裂陆坡该陆坡上有同沉积正断层活动,形成阶梯状,断层持续下降,在坡麓形成楔状沉积体,大量小沉积扇和舌状体堆积于缓坡上,这类陆坡发育于几内亚东坡和红海等海域。第 11 章 现代浅海碳酸盐沉积与珊瑚礁1. 现代海洋中形成碳酸盐沉积占优势的海域必须具备哪 2 个基本条件?
23、1) 陆架区陆源硅质碎屑沉积物相对较少;2) 生物生产量高,或生物活动的间接副产品多2. 浅海碳酸盐沉积的环境控制因素有哪些?如何理解?海区的海水温度、盐度、水深、区域海流、底质、透光性与浑浊度等 温度1)骨骼碳酸盐沉积与温度的关系海水表层最低温度一般不得低于 1415存在“温水”型碳酸盐沉积,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温度与盐度间有互补关系2)非骨骼碳酸盐颗粒沉积与温度的关系往往在“暖水”型绿藻珊瑚碳酸盐沉积温度范围发育,但主要集中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在温度低于 15时,将受到抑制。 海水盐度一般盐度在 3242 最适合底栖的、浮游的和游泳的各种动、植物大量生长 海水深度海洋中碳酸盐沉积的下限是 CC
24、D 面 区域海流全球性或区域性暖流为碳酸盐沉积捉供了优越的环境和营养物质。3. 珊瑚礁的分类?A. 达尔文的分类(根据他的“礁基沉降说” ): 岸礁 堡礁 环礁B. Hezkel 的分类(根据抗浪性强弱): 生物骨架礁 即顿哈姆的生态礁,有造架生物、包覆生物和被包覆的生物碎屑。 非生物联结骨架礁 或称亮晶胶结的骨架礁,即生物碎屑由亮晶方解石胶结的碳酸盐沉积体。 叠层石礁 即礁的角砾块体由叠层石组成。 灰泥格架礁 砾块由灰泥组成,缺乏生物碎屑的礁。第 12 章 大洋沉积作用和沉积物性质*1. 大洋沉积物有哪几种来源?(1)陆源碎屑(2)海洋生物(3)海底风化产物(4)海底火山物质(5)宇宙物质2. 大洋沉积物的组分有哪几种?1)大洋黏土2)钙质软泥3)硅质软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