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辩证法新教学大纲(09)编号:21000001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英文名称:Dialectics of Nature一、课内学时:48 学分:3 开课学期:秋二、预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然科学基础(高等物理、高等数学、高等生物学等)三、教学目的:自然辩证法是理、工、农、部分社科类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课。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研究生不但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广阔的人文和科学技术视野。作为理、工科研究生的一门集知识、研究和教育于一体、贯穿科学与人文两大领域的课程,必须能够担当起 培养具有想象力丰富、视野广阔、创新意识浓厚、思维缜密、实验
2、动手能力较强的人才这一艰巨任务。自然辩证法,现在通用名称是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是人类认识自然、了解科学、技术演化历程,以及人文与自然科学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课程内容分为五大部分:一是本体论,探讨人类认知自然的思想史、自然观,尤其是各门自然科学基础理论部分所包含的自然观思想;二是科学方法论,主要探讨科学认识方法;三是科学制度;四是科学与文化,包括科学与宗教、科学与艺术、科学与意识形态三者的关系;五是技术哲学思想。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第一,培养学生对各门科学理论中的哲学思想的认知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第二,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尤其是增强跨学科的思维能力,为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奠
3、定理论基础;第四,加深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文化,包括技术与社会之相互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在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灵感思维能力。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专题讲座、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同时要求学生选择与自己硕士专业方向一致的名著阅读,以加深学生对科学方法论的认识。同时开展学生论文讲评,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增强教学效果。教学特色:(一)方法论特色,高度强调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重视对技术发明和创新的动力研究;(二)文化特色,强调对科学发现、理论创新的文化传统研究;(三)案例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对科学史、技术史案例研究,并以此启迪研究生灵感和创新思路。四、教学内容:导论第一节、西
4、方学者对科学的反思与中国科学的困惑第二节、科学技术哲学的论域第三节、科学技术哲学的地位和作用第一章、物质与实在第一节、物质第二节、实在及其类别第三节、实在论、物质论、唯物论在科学研究中的本体论地位第四节、何为客观性第二章、科学认识何以可能第一节、自然物象与描述第二节、从差异比较到分类理念第三节、逻辑在先的认识论第四节、数学、实验与测量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第三章、因果关系、归纳与演绎第一节、因果关系第二节、归纳第三节、演绎第四节、超越归纳与演绎第四章、相互作用:自然界的复杂性第一节、万物相生相克第二节、系统论与复杂性第五章、科学的边界第一节、人类智慧的特质第二节、科学划界的标准第六章、怀疑论、科学
5、与形而上学第一节、怀疑论第二节、科学的特质第三节、科学与形而上学第七章、科学发展的模式第一节、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第二节、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第三节、伊姆雷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观第四节、拉里劳丹的科学进步观第五节、多元研究传统与多元理论竞争第八章、科学与文化第一节、古希腊文化的起源第二节、古希腊文化与近代科学第三节、科学与文化第九章、科学制度第一节、科学制度第二节、科学研究制度第十章、技术哲学导论第一节、西方技术哲学视角述评第二节、技术动力学探微第十一章、科学伦理与技术伦理第一节、科学伦理第二节、技术伦理第十二章、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第一节、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关键第二节、现代科学技术
6、革命与中国发展道路第三节、中国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选择五、课时分配:章节名称 学时分配 授课方式 备注导论 4 学时 讲授第一章物质与实在 4 学时 讲授与讨论第二章科学认识何以可能 4 学时 讲授与讨论第三章因果关系、归纳与演绎 4 学时 讲授第四章相互作用:自然界的复杂性 2 学时 讲授和讨论第五章科学的边界 2 学时 讲授和讨论第六章怀疑论、科学与形而上学 4 学时 讲授和讨论第七章科学发展的模式 6 学时 讲授和讨论第八章科学与文化 6 学时 讲授第九章科学制度 4 学时 讲授第十章技术哲学导论 4 学时 讲授和讨论第十一章科学伦理与技术伦理 2 学时 讲授和讨论第十二章科学技术和中国现
7、代化 2 学时 自学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邓周平著, 科学技术哲学新论 (待出)1.安德鲁皮克林(Andrew Pickering)编著, 作为实践和文化的科学 M,柯文、伊梅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2.诺里塔克瑞杰(Noretta Koretge)主编,保罗A玻古西安著, “索卡尔诈文教会了我们什么?后现代相对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有害结论” , 沙滩上的房子后现代主义者的科学神话曝光 ,蔡 仲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3.美奥利卡舍格斯特尔(Ullica Segerstrale)编, 超越科学大战科学与社会关系中迷失了的话语 ,黄颖、赵玉娇 译,蔡仲校,中国人民大
8、学出版社,2006 年版。4.S温伯格著, 终极理论之梦M ,李 泳 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年版。5.埃德加莫兰, 自觉的科学 ,陈一仕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6.台湾学者张灏所著的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一书第 25-72 页,新星出版社,2006 年版。7.英阿克顿(John Acton)勋爵, 自由史论 ,胡传胜、陈刚、李滨、胡发贵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年版。8.邓小平文选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9.舒炜光、邱仁宗主编,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 (第 2 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10.马里奥邦格(Mario Bunge)著,科
9、学的唯物主义,张相轮、郑毓信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年版11.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的法哲学原理 “序言” ,范 扬、张企泰 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61 年版,12.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60 年版13.张华夏著, 实在与过程本体论哲学的探索与反思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14.德W.海森伯, 物理学和哲学 ,范岱年译,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15.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七卷, “形而上学” ,苗力田主编,颜一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年版。16.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 ,张竹明 译,商务印书馆, 198
10、2 年版,17.德W.海森伯著, 物理学家的自然观 ,吴 忠 译,范岱年 校,商务印书馆,1990 年版。18.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J,郭英译,商务印书馆, 1962 年版。19.罗嘉昌著, 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年版。20.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王炳文译,商务印书馆, 2001 年版。21.卡尔波普尔, 客观知识 ,舒伟光、卓如飞、周柏乔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年版。22.BC范弗拉森, 科学的形象 ,郑福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年版23.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邓晓芒 译,杨祖陶 校,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2
11、4.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著, 感觉的分析 ,洪 谦、唐 钺、梁志学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25.让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原理 ,王宪钿 等 译,胡世襄 等 校,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26.公孙龙子悬解 ,中华书局出版社,1992 年版。27.索尔克里普克(Soul Kripke)著, 命名与必然性M,梅 文 译,涂纪亮校,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年版。28.柏拉图全集第二卷“克拉底鲁篇” ,王晓朝 译,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29.昂利彭加勒著, 科学与方法 ,李醒民 译,商务印书馆出版,2006 年版。30.法列维斯特劳斯著, 野性的思维M,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
12、,1987 年版。31.法列维布留尔著, 原始思维M,丁由译,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32.法皮埃尔迪昂著, 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M,李醒民译,华夏出版社,1999 年版。33.德康德, “导言” , 逻辑学讲义M,许景行译,杨一之校,商务印书馆,1991 年版。34.德康德, “前言” ,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 1978 年版。35.英伯特兰罗素, 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哲学上科学方法应用的一个领域 M,陈启伟 译,上海译者文出版社,1990 年版。36.英J.F.斯科特(J. F. ScoTT) , 数学史M ,侯德润、张 兰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3、年版。37.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著, 希腊哲学史M,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38.W.C.丹皮尔,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上,李 珩 译,张 今 校,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39.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 ,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 M ,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1 年版。40.A.N.怀特海, 科学与近代世界M,何 钦 译,商务印书馆,1959 年版,41.伊萨克.牛顿著,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王克迪译,袁江洋校,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武汉出版社,2001 年版42.大卫休谟著, 人性论 (上册) ,关文运 译,郑之骧 校,
14、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0 年版,43.美欧内斯特内格尔, 科学的结构科学说明的逻辑问题 M,徐向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年版。44.德H.赖欣巴哈, 科学哲学的兴起 M,伯 尼 译,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45.R.卡尔纳普, 科学哲学导论 M,张华夏,李 平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46.美 M.W.瓦托夫斯基(Marx WWartofsky) , 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M ,范岱年、吴忠、林夏水、金吾伦等 译,求实出版社,1982 年版。47.郭奕玲、沈慧君编著, 物理学史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48.法彭加勒(Jules Henri
15、 Poincar) ,导言, 最后的沉思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5 年 8 月第 1 版。49.英卡尔波普尔, 科学知识进化论 ,纪树立编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年版。50.洪谦主编,H.赖欣巴哈,概率概念的逻辑基础, 逻辑经验主义 (上卷) ,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51.美卡尔G亨普尔, 自然科学的哲学M,张华夏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52.匈拉卡托斯, 数学、科学和认识论M,林夏水、薛迪群、范建年译,范岱年、赵立中校,商务印书馆,1993 年版。53.林定夷, 问题与科学研究问题学之探究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54.法彭加勒, “导言” ,
16、科学与假设M,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0 年版。55.J丹西, 当代认识论M,周文彰、何包钢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56.郝柏林, 从抛物线谈起混沌动力学引论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3 年版。57.【美】约翰H霍兰, 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 ,周晓牧、韩晖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58.周守仁, 复杂性研究与混沌控及其哲学阐析M,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59.许国志主编, 系统科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年 9 月第 1 版。60.美约翰塔巴克(John Tabak) , 数学和自然法则科学语言的发展史M,王 辉、胡云志 译,胡作玄 校
17、,商务印书馆出版,2007 年版。61.奥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 一般系统论M,秋同、袁嘉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年版。62.英卡尔皮尔逊, 科学的规范M,李醒民 译,华夏出版社,1999 年版。63.美保罗费耶阿本德, 知识、科学和相对主义M,陈 健 等 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64.德马克斯韦伯, 社会科学方法论杨富斌译,华厦出版社, 1999 年版。65.亚里士多德,苗力田主编,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66.英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 理性滥用之研究M ,冯克利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年版。67.美詹姆斯A.古尔德
18、(James A.Gould) 、文森特V.瑟斯比(Vincent V.thursby)编,杨淮生、王缉思,周 琪等 译, 现代政治思想M,商务印书馆, 1985 年版。68.中国 金观涛、樊洪业、刘青峰, 问题与方法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69.普特南, 理性、真理与历史M,李小兵、杨 莘 译,陆荣杰 校,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 年版。70.约翰沃特金斯, 科学与怀疑论M,邱仁宗、范瑞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1 年版。71.中国 老子, 道德经第三章、十九章、二十章。72.卡尔波普尔, 猜想与反驳 ,傅季重、纪树立、周昌忠、蒋弋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年版。7
19、3.英拉卡托斯,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兰 征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年版。74.英保罗费耶阿本德, 自由社会中的科学M,兰 征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年版。75.英保罗费耶阿本德, 告别理性M,陈 健、柯 哲、陆 明 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76.约翰齐曼, 可靠的知识对科学信仰中的原因的探索 ,赵振江 译,商务印书馆,2003 年版。77.美托马斯S库恩, 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 ,纪树立、范岱年、罗慧生等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78.美托马斯S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 ,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79.美 拉里劳丹,
20、 进步及其问题科学增长理论刍议 ,方在庆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年版。80.英亚沃尔夫,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上、下) ,周昌忠、苗以顺等译,周昌忠校,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81.利昂莱德曼(Leon Lederman) 、迪克泰雷西(Dick Teresi)著, 上帝粒子M ,米绪军、古宏伟、赵建辉、陈宏伟译,尹传红校,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82.杨建邺著, 光怪陆离的物质世界诺贝尔奖和基本粒子 ,商务印书馆,2008 年版。83.英泰勒(C.C.W.Taylor)主编, 从开端到柏拉图M,韩东晖、聂敏里、冯 俊、程 鑫 译,冯 俊 校,中国人民大学
21、出版社,2003 年版。84.林德宏, 科学思想史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年版。85.W.V.奎因, “经验论的两个教条” , 逻辑经验主义 (下) ,洪 谦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5 月第 1 版。86.李创同, 论库恩沉浮兼论悟与不可通约性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87.美弗卡约里, 物理学史 ,戴念祖 译,范岱年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88.陈恒, 希腊化研究 ,商务印书馆,2006 年版。89.英阿诺尔德汤因比(ARNOLD J.TOYNBEE) , 历史研究 (上册) ,曹未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 年版。90.英纳撒尼尔哈里
22、斯(Harris,N.) , 古希腊生活 ,李广琴 译,广州:希望出版社,2006 年版。91.英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上下) ,何兆武、李约瑟 译,商务印书馆,1963 年版。92.英伯特兰罗素, 西方的智慧 ,马家驹、贺 霖 译,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2 年版。93.柏拉图全集第二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94.德文德尔班(Wilhelm Windelband) , 哲学史教程 (上册) ,罗达仁 译,商务印书馆,1987 年版。95.希罗多德(Herodotus) , 希罗多德历史 (上册) ,王以铸 译,商务印书馆,1959 年版。96.修昔底德(Thucydi
23、des)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上册) ,谢德凤 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84 年版。97.叶秀山, 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 ,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98.美M.克莱因, 古今数学思想 (第一册) ,张理京、张锦炎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年版。99.塔西佗(Tacitus) , 编年史 (上) ,王以铸、崔妙因译,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100.赵敦华, 基督教哲学 1500 年 ,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101.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于 晓、陈维纲 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年版。102.李文林, 数学史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24、103.席泽宗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史 ,科学出版社,2001 年版。104.德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 康德论上帝与宗教 ,李秋零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105.英 阿诺德汤因比, 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 ,晏可佳、张龙华 译,刘建荣 校,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106.R.K.默顿, 科学社会学 ,鲁旭东、林聚任 译,商务印书馆,2003 年版。107.美 查尔斯皮尔森, “神在科学推理中的作用” , 基督教学术 (第三辑)C ,张庆熊、徐以骅主编,古籍出版社,2005 年版。108.庄子, “齐物论第二” , 庄子集释 (第一册) ,清 郭庆
25、藩 撰,王孝鱼 点校,中华书局,1961年版。109.美 约瑟夫阿伽西, 科学与文化 ,邬晓燕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110.德 恩斯特卡西尔, 人论 ,甘 阳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 年版。111.德 恩斯特卡西尔, 人论 ,甘 阳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 年版。112.美 苏珊朗格, 情感与形式 ,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年版。113.美 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 ,滕守尧、朱疆源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年版。114.德 马丁海德格尔, 演讲与论文集 ,孙周兴 译,北京三联书店, 2005 年版。115
26、.英 约翰B.汤普森, 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 ,高 铦 等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年版。116.大卫麦克里兰, 意识形态 ,孔兆政、蒋龙翔 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117.德 卡尔曼海姆,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黎 鸣、李书崇 译,周纪荣、周 琪 校,商务印书馆出版,2000 年版。118.美 罗纳德德沃金, 自由的法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 ,刘丽君译,林燕平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119.英 约翰齐曼, 元科学导论 ,刘珺珺、张 平、孟建伟等 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120.杰里加斯顿, 科学的社会运行 ,顾 昕 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年版,第
27、 21 页。121.美约翰布鲁贝克著, 高等教育哲学 ,王承绪等 译,浙江教育出版社,年版。122.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 , 现代大学论 美英德大学研究 ,徐 辉、陈晓菲 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23.马丁海德格尔, 林中路M,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年版。124.贝尔纳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失 ,裴 程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125.柏拉图全集第一卷,王晓朝 译,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126.唐伊德, 让事物“说话”后现象学与技术科学 ,韩连庆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127.刘则渊、王续琨主编, 工程技术
28、哲学中国技术哲学研究年鉴 2002 年卷C,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128.赫伯特马尔库塞, 爱欲与文明 ,黄 勇、薛 民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年版。129.李宏伟, 科学技术哲学的文化转型 ,商务印书馆,2008 年版。130.爱德华特纳(Edward Tenner) , 技术的报复墨菲法则和事与愿违 ,徐俊培、钟季康、姚时宗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131.美 丹尼斯古莱特(Denis Goulet)著, 靠不住的承诺技术迁移中的价值冲突 ,邾立志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年版。132.美 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周琪、刘绯等
29、译,新华出版社,1998 年版。主要参考文献1.邢冬梅, “科学大战”之根源 ,自然辩证法研究J, 2003.5458。2.邓周平,论政治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政治哲学的关系, 浙江学刊J,2009.1.104110。3.约瑟夫本戴维著,不同政治意识形态背景下的科学精神和变化中的科学观,郝刘祥、陈朝勇译, 科学文化评论J2004.7093.4.李醒民,就科学主义及反科学主义答客问, 科学文化评论J,2004.4.9410.。5.涂又光, “论人文精神” , 高等教育研究 (武汉)1996.5.6-10。6.邓周平,论“科研漂移”对我国大学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上、下)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J,2008 年第 1、2 期。7.贾泽林著, “斯大林 1930 年 12 月 9 日谈话与苏联哲学和苏联意识形态的政治化” ,哲学译丛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