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区景观营造的若干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73135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水区景观营造的若干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滨水区景观营造的若干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滨水区景观营造的若干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滨水区景观营造的若干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滨水区景观营造的若干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滨水区景观营造的若干思考【摘 要】滨水区是城市的重要一环,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居民生活空间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充分认识目前滨水区景观的现状基础上,介绍了滨水区景观营造原则,并从景观营造的特色化、多样性的布置手法营造景观环境方面,谈谈笔者对滨水区景观营造的几点看法和思考。 【关键词】滨水区;景观营造;原则;植物造景;特色化;多样化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加快,开发与建设城市滨水区域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滨水区是一个特殊的水陆交界地区,具有物质、能量交换频繁,生物多样性丰富,环境生产力高等特点,滨水区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居民生活空间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滨水区的

2、景观营造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滨水区景观营造不是一个单一性质的规划设计,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营造,如果只注重功能性,就不足以成为优秀的城市景观。下面,就滨水区景观营造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1、滨水区的现状分析 滨水区作为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居民生活空间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并掀起了滨水区的开发与再开发活动。但是在滨水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滨水区面积的不断缩小、生态退化、生态平衡受到威胁等不良现2象。 2、滨水区营造原则 2.1 “以人为本”原则 在具体布置时,要适当增加硬质铺地面积、亲水设施,增设建筑小品、环境小品及健身休闲设施,完善

3、景观设施,使居民增强对空间的认同感,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同时也突出“以人为本”的公益理念。 2.2 “安全性”原则 作为城市滨水区,经过城市的河流是城市新陈代谢最重要的生态廊道之一,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同时还应具备排涝泄洪等功能。城市堤岸的首要职责是确保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不受水灾的侵扰,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中必须遵循“安全性”的基本设计原则,确保城市堤防的稳固,防止因绿化植被或其他景观设施破坏大堤结构,从而导致堤防在洪水来临时发生管涌、溃堤等事故。 2.3 “亲水性”原则 所谓“亲水性” ,是指人能够触摸到水的一种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很容易就能达到的物理现象。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环境中最具生命力的场所,

4、水的特性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生机与诗意,人对于水的依赖、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城市滨水区设计中最重要的基本设计原则之一就是要能够满足人们亲水的愿望,能否满足人们的“亲水性”几乎是滨水区规划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3、滨水区景观营造的特色化 3.1 利用现有文化元素营造特色文化景观 3挖掘、深化沿岸的文化素材,打造特色文化景观是城市滨水区景观营造的重点之一。文化元素是园林景观营造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用好、用足文化元素,对城市滨水区景观的提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营造文化元素,可在景观规划建设中贯穿“凸显自然生态,挖掘民俗文化,实施精品战略”的理念,营造一批景观精品,在设计中注重文化的体现。同时

5、可加强现状调查,对一些文物古迹、古树名木或富有特色的山头、水体、石体、树林进行合理利用,使之融入公共绿地和广场等园林景观之中。 3.2 园林建筑、小品特色化 按照“色彩更明快、造型更别致、使用更便捷、内涵更广泛”的宗旨创造特色的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重点把握与相邻区域、相邻建筑的关系,把新设计的园林建筑、小品融入其特定环境中,做到风格统一、整体协调、过渡自然;同时要精雕细刻,整体把握园林建筑、小品造型,重点刻画建筑细部,把一些具有民居特色的符号灵活运用于建筑设计中。在研究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民俗的过程中,创造出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相结合、地方建筑与外来建筑相结合的有地域特色的建筑

6、景观,彰显园林建筑、小品的民族味、地方味。 3.3 滨水区景观功能划区特色化 景观功能分区是将各功能部分的特性和其他部分的关系进行深入、细致、合理、有效的分析,最终决定各自的位置、大致范围和相互关系。许多滨水区景观在一种盲目的环境改造和片面的景观视觉效果下设计修建,忽略了周边环境和使用对象,使得整个滨河景观出现景点与景点脱4节、不与人的行为活动严格一致等问题,致使整个功能分区不能相互协调,造成滨水区景观不合理。滨水区景观的使用对象是城市居民,作为设计师,为了给城市居民营造一个休闲游玩的场所,在设计中可以利用功能分区的动静、公私、开闭原则进行切合实际的分区,进而调节人与环境的尺度与比例,将滨水区

7、景观划分成一些小空间,这样可以使整个滨水区景观具有大众性、可观性,同时又不显得压抑或离散。例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功能可以划分为生态园区(或湿地水源保护区,园区内含隔离林带、湿地水生植物区、水源涵养林区、生态水体、疏林观光区和生态休闲综合区) 、民俗文化博览区(园区内含民俗文化街区、民俗风情休闲度假区和民俗文化博览园) 、公园园区(园区内含主入口绿化广场休闲区、观光游湖区、人文休闲区、沿江休闲带和休闲娱乐区)等功能区,突出生态完善、齐全、多样的功能特性。 4、滨水区景观营造的多样性 4.1 绿化植物造景的布置手法 植物造景首先可以通过种植大树、密林、造型植物等手法营造植物景观轮廓,打造植物景观线

8、。其次充分利用植物的季相、花相、色相等特性营造特色植物景观。艺术手法布置上可以巧妙而充分地利用构景要素,即植物的形貌、色彩、线条和质感来进行构图,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使人们在欣赏时感受到意境美,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使其成为一幅活的动态图画,突显植物造景的艺术性;也可以利用植物材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和季相变化中所呈现的不同外观,发挥植物个体及群体的自然美,并结合顺应时代变化发展的造园手法,5创造富于变化的植物景观;还可以在某区域内将植物的某些特性结合传统诗画艺术及当地人文背景,运用特定的植物进行造景活动,注重挖掘文化内涵,把植物性格拟人化,体现出植物造景的人文意境美。最后是

9、发挥植物配置的立体构架,利用植物自身的生态净化功能,改善空气环境。 4.2 景观亮化美化的布置手法 在滨河景观设计过程中,亮化美化设计、绿化设计和水景设计之间的关系互相协调、互为依托。亮化美化可遵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布置手法设置,考虑从沿岸建筑物立面亮化、树木亮化、河岸亮化等几个方面展开。沿河两岸的建筑在灯光的照射下,高低错落,明暗相间,呈现出建筑的艺术美,增强河岸的纵深感;河边的树木、花草、小品、庭院灯烘托出河岸的恬静、温馨。在具体规划中可通过按照沿河两岸被亮化对象的特征、功能、风格、社会历史背景及环境等因素来设计亮化工程,并将植物水岸生长的自然选择规律融入其中,塑造 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景观

10、。亮化后的河岸、乔木、灌木极富层次感和美感,亮化后的草坪在两岸绿树的映衬和河水的倒映下,可以产生交相辉映、水天一色的效果。另外,可不时变换灯光,与水平的、静静的河岸形成强烈的动静对比,使得整个河岸的空间活了起来,充满生气。 4.3 生态水景的布置手法 在滨河景观布置中,生态水景具有改善水质、营造优美河道景观等作用,对滨水区园林景观的营造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一些滨水区存在的湿地功能和生态功能退化、水质恶化等问题,可以通过种植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挺水植物和布置人工浮岛等技术措施来实现生态自净化,改6善提升水质。沉水植物和湖底水生植被可阻止上层水体动力扰乱湿地底部,有效地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体释放。沉

11、水植物是决定水体磷营养状态的重要因素,它通过与浮游植物竞争养分、植化相克等作用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一般水生植物能吸附、富集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人工浮岛则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可在水位波动大的水面或因波浪的原因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在有景观要求的池塘等闭锁性水域进行广泛应用。人工浮岛的水质净化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氮、磷的含量。人工浮岛本身具有适当的遮蔽、涡流、饲料等效果,为鱼类、鸟类生息提供有利条件。 5、结语 总之,滨水区将成为了城市今后表现的焦点,人们可以从它的景观表达中感受城市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为此,应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认真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水为空间载体,巧妙地把水景融入滨水区的景观中去,同时在设计中追求特色化、多样化。这样才能为把滨水区景观营造成为舒适、优美而富有城市特色的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彤阳.浅析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J.工程与建设.2005 年第 05期 2章志琴;徐卫红;杜佳朋;马丽娜.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J.林业实用技术.2010 年第 05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