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述五个平菇种的特性及产量研究摘 要 菇种是菇农门生产的重要源头,本文是我县农技推广站为了更好地发展食用菌产业,进一步促进我县菇农业再创丰收,近几年来进行了几个平菇品种的反复比较研究。 关键词 五个平菇种;比较;研究 平菇是侧耳属生物学立种的统称,而每一个生物学的种又有若干品种,一个好的品种可使菇农们获得丰收,因此,在商业生产意义上,对于任何一个使用的菇类品种,包括野生分离和引进的品种都得进行比较试验后,再使用和推广,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结合龙川气候特点,把几个菌种进行试验,现将比较研究结果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母种 热抗王(从华中农大引进) 、沙白、太白平菇 201(广州市微生物
2、研究所引进) 、茶平 39 号、侧 5(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引进) 。 2.培养基 母种:种培养基:PDA、马铃薯 20%、葡萄糖 2%、琼脂 2%、培养基其中加入 0.1%KH2PO4、0.1%MgsO4。 (1)原种与栽培种用小麦 87%、木屑 10%、石膏粉、磷肥、碳酸钙各 1%。小麦先用水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再用清水浸 12h,第二天捞起滴干水,再拌入木屑以及碳酸钙等,料水比以 1:1.2,PH 值为 7,再进行2装瓶。 (2)栽培料为木屑 39kg、麦皮 7.5kg、玉米粉 2.5kg,石膏粉、磷肥各 0.5kg。 3.具体方法 原种与栽培种装瓶后,再用棉花塞紧瓶口,再扎上牛皮纸,放入1
3、.5Kg/cm2 灭菌锅内灭菌 2h,第二天下锅,待温度降至 25左右时,再放入无菌箱用紫外线灭菌 30min 后再接入菌种,接完种后放在 25室内培养,各种品种分别观察记录,待菌丝长满瓶后再接在菌筒料内。菌筒袋采用 2240cm 聚丙稀料筒,采用两头扎口,每袋装大约干料重 1Kg,采用常压灭菌方法,让温度达到 100之后持续 12h,再焖一夜,第二天下锅,冷却至自然温度时,两头进行开放式接种,接种量为 1 瓶种接 10筒菌筒,每类品种分别接 200 筒,接完种后,放到培养室,分别标上品种代号,3d 后每天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杂菌时用生石灰或克霉灵及时处理杂菌局部,菌丝发满 5d 后进行出菇
4、管理。此时,适当延长通风时间,增加出菇房内湿度在 8595%。并加强光照,诱发子实体形成,以利提高平菇产量。 二、结果与分析 1.菌生长情况 母种菌丝生长差别不明显,热抗王、沙白、201 菌丝生长旺盛,爬壁力强。原种差异相对较明显,热抗王、沙白、201 等菌丝生长洁白、粗壮、浓密,菌整齐一致,侧 5 次之,茶平 39 号最差,其菌丝稀蔬不洁白,也不整齐。 3栽培种沙白、201、热抗王发菌快,菌丝长势均匀,抗杂力强,茶平39 号,菌丝生长缓慢,抗杂力弱,污染率为 10.9%,侧 5 最差,污染率在 14.5%。前 3 个品种污染率在 3%以内,菌丝在 20d 长满瓶,后 2 个品种菌丝在 23、
5、25d 才长满瓶。 2.发菌与出菇情况 各品种于 4 月 6 日拌料,第二天即(4 月 7 日下锅)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其生长历程不尽相同,发菌期为 2836d,菌丝长满袋最早的为沙白、热抗王、201,最迟长满菌丝的是茶平 39 号,从接种到现蕾期分别为30、31、32、35、38d,最早是沙白、热抗王,201;最迟的是茶平 39 号,采菇期分别为在菌丝长满后 5、7、7、10、15d。 3.菇形与产量 各品种出菇至 4 批,沙白头批菇产量最高,占总产量 60%。且菇形好,菌盖肥厚,其中热抗王 1 批和 2 批菇差别不大,有韧性,菌盖有光泽,仅以木屑为主料的培养基,单朵重有约达 0.5Kg 左右
6、,随着潮数增加,而产量逐批降低,201 出菇比沙白和热抗王稍为迟点,抗病虫能力较强,茶平 39 号最迟,产量低,难转潮,抗病力差,头批菇采收后,容易产生虫害,侧 5 出菇比茶平稍早点,但转潮之后第 2 批菇疏散,无产量,经济效益差。 三、结论 沙白品种是广温型品种,出菇早且整齐,菇形好,美观,抗杂力强,在龙川或河源地区可常年栽培;热抗王为广温偏高品种,出菇快,菇形好,产量亦高,商品性好,耐高温程度好,抗杂力特强,可以作为本地4夏季当家品种;201 属广温品种,产量不错,但不耐高温;茶平 39 号属高温型品种,菇质和形状都差,无韧性,不耐运输,转潮慢,寒露风一到就休眠,甚至死亡,在高温高湿时,最容易惹虫害,抗杂力也差,侧5 虽耐高温,朵形不齐,摘后易散,产量也不高,后 2 个品种不宜留用和推广,应及时淘汰。 参考文献 1贾身茂.中国平菇生产.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王增术.金福菇菌种培养基对比试验初报.食用菌.2004(1):29-23 3周振海.五个灵芝菌株的比较试验.食用菌.2004(1):15-16 4杏鲍菇菌丝营养特性的研究.食用菌 2004(3):7-8 5黄永红.花生壳栽培鸡腿菇研究初报.广东农业科学.2009(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