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社会建设新模式的探索之路.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7614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社会建设新模式的探索之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深圳社会建设新模式的探索之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深圳社会建设新模式的探索之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深圳社会建设新模式的探索之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深圳社会建设新模式的探索之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1 - 深圳社会建设新模式的探索之路 杨立勋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广东深圳 518028) 摘要 本文总结深圳 30 年社会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研究和探讨深圳未来 30 年社会建设新模式,从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构建社会建设制度化投入保障机制,优化社区治理结构,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加快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创新社会工作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民生幸福城市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建设 社会管理 民生幸福城市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1)01-0016-04 作者简介 杨立勋 (1963-),湖南沅江人,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2、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社会建设和社会问题。 30 年来,深圳社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初步探索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路子,其经验可为其它地区参考。 一、深圳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理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幸福城市建设取得较大进步。根据市有关部门测评,2008年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总指数高达 127.3。笔者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人均道- 2 - 路面积、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每 5 万人配 备急救车辆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数、万人医生数、万人医院床位数等 11个民生指标进行测评,结果是, 2000 2008年深圳市民生幸福指数年均递增 3.74

3、,各项民生福利指标连续八年保持正增长,说明深圳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 二是率先探索社会立法实践,尝试为社会行为立规,爱心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深圳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在全国开爱心立法之先河,市人大相继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无偿献血及血液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欠薪保障条例等法律 法规,构建了道德建设长效机制。 2005 年,深圳荣获国家首批文明城市称号。 2009 年,深圳蝉联国家文明城市。笔者对福利彩票销售额、法律援助人次、注册志愿者人数、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公共场所无障碍没施普及率、社会救助人次、百名老人福利床位数、刑释解

4、教人员安置率、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垫付欠薪员工数、办理收养登记、无偿献血人次、志愿无偿捐献眼角膜人数、志愿无偿捐献遗体人数 14 个爱心指标进行测评,结果是, 2000 2008 年深圳市爱心指数年均递增 18.15,高于同期 GDP 的增速。持续多年的关爱行动已经开花结果, 深圳已经成为极具精神感召力的爱心之城。 三是持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确保社会建设有序推进,平安城市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特区建立以来,深圳不- 3 - 断健全社会安全网络,着力构建大安全工作格局。在社会治安、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笔者对治安案件受理数、刑事案件立案数、交通事故发生教、火灾事

5、故发生数、甲乙传染病发病率、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率等 11 个安全指标进测评,结果为, 2000 2008 年深圳市平安指数年均递增 2.27,连续八年保持小步快跑的良好发展态势,平安深圳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四 是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着力提升城市软实力,文化强市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和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断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扶持文化精品力作,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文化人才。建立健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民基本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笔者对科教文卫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全社会教育支出占 GDP比重、人均科普经费支出、文化产业产值占 GDP比重、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高中毕业

6、生升学率、人均公共馆藏图书数、百人互联网用户数、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数、每万人口专利申请数、万人大专以上文 化人口数 12个人文指标进行测评,结果为, 2000 2008年深圳市人文发展指数年均递增 20.52%远高于同期 GDP 增速,说明深圳的发展资源从主要依靠有形资源向主要依靠无形资源转变,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硬实力驱动向主要依靠软实力驱动转变,转变发展方式成效显著。 五是率先构建征信评估管理体系,着力培育契约文化,诚信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深圳率先- 4 - 探索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征信评估管理办法,建立政府公共诚信服务平台,开通企业信用信息服务网,集成

7、 30 多个政府部门,涵盖 70 多万个市场主体。个人信用信息系统与 全国公民身份证查询中心、政府部门、商业银行、全国信用卡中心联网。出台深圳市阳光工程实施意见,深入持久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笔者对万人不正当竞争立案数、万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查处数、万人海关查获走私案件数、万人商标侵权查处数万人无征诊所查处数、食品卫生合格率、万人劳动争议案件仲裁立案数、欠薪案件查处数、追回欠薪、万人交通违法查处数、地税国税共清理欠税款等 11 个诚信指标进行测评,结果为, 2000 2008年深圳市诚信指数年均递增 6.80%,连续八年保持正增长。 六是建立健全反腐保廉预防体系,保证人民赋予的权 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

8、利益,廉洁城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深圳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实施责任风暴、治庸计划,出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 1+6文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在哪里;财政资金用到哪里,审计就在哪里;公共服务提供到哪里,绩效评估就到哪里。笔者对公职人员检察院立案贪污贿赂案件数、公务员检察院立案渎职侵权案件数、公务员法院受理行政纠纷案件数、公职人员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数、公职人员纪检监察机关政纪党纪处分人数、公务员行政过错和行政效能查处数 6个指标进行测评,结果为, 2000 2008年深圳市廉洁指数年均递增 8.02,廉洁深圳建设不断进步。 - 5 - 七是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9、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生态城市建设开创新局面。深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满,制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编制建设生态示范市规划,将全市一半土地划定为生态控制线严加保护, 30 年来,深圳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球环境 500佳等称号。笔者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 均公共绿地面积、环境保护投资指数、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空气质量达到同家一级二级标准天数占全年比例、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噪声达标率、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 10个指标进

10、行测评,结果为, 2000 2008年深圳市生态指数年均递增 2.37,生态环境年年有进步。 二、深圳社会建设新模式探索 一是积极探索指数化监测新机制,促进了社会建设的科学化、指标化和精细化。深圳出台了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通过 21 个指标对全市民生净福利进行测评,每年发布民生净福利指数,并把它与干部政绩挂钩 。深圳制定的文明指数评价体系,通过 7个一级指标、 75 个二级指标监测文明发展水平,促进文明创建活动可持续发展。深圳出台了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每年对政府各部门绩效进行科学测评,制定了和谐深圳评价体系。深圳实施社会建设指数化监测,是落实科学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社会建设科学化的有

11、- 6 - 效实现形式。 二是积极探索立法保障新机制,促进了社会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自从 1992 年获得立法权以来,深圳市不断推进社会立法工作进程,有力促进了社会建设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深圳率先为社会建设立规,为社会行为立法,为全国的社 会建设事业发挥了辐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积极探索基层管理新模式,筑牢了社会建设的微观载体。 30年来,深圳市不断创新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以社区工作站为主体的行政性服务体系,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的基层自治体系,实现了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推进了固本强基工程,夯实了社会建设

12、的基础。 四是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加快了公民社会建设进程。为了适应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的新形势,深圳市及时将居民委员会更名为社区居民委员会,将辖区流动人口纳入社区管 理服务范围,率先实行社区居委会成员全部直选,并且赋予辖区非户籍人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深圳积极推进社区集体股份公司与社区居民委员会脱钩,探索社区行政权与自治权的有效分离,专门成立了社区工作站,将行政权交给社区工作站,自治权交给社区居委会,服务权交给社区服务站。2009年,全市被评为省、市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分别达到55和 66,并涌现了一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 (街道、- 7 - 社区 )、国际安全社区、国家安全社区。 五是积极探索社

13、会组织管理新体制,促进了社会建设主体的多元化。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公民有序参与、扩大公共服 务、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都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参与。特区成立以来,深圳不断加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力度,不断拓宽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沟通平台,积极组织社会组织参加各种听证会、论证会。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和孵化实验基地,探索先孵化后登记管理模式。大力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政府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扩大了公共服务的供给,也拓展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发展,至 2009 年底,全市社会组织已达 3760 家。 六是积极探索促进社会平安和谐新机制,营造了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深圳构建了多层次的社会

14、安全网,健 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医疗保险体系,使百姓安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使百姓安心;健全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使百姓安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百姓安宁;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使城市安全;建立突发事件预警应急体系,使社会安稳。构建多渠道社会协商网,建立大调解机制、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社区协商机制、公共决策咨询机制、重大民生项目听证机制,突出从源头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构建全方位社会救助网,实现多层次跨部门联合救助。 三、未来 30年深圳应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经济建设把蛋糕做大,社会建设把蛋糕分好。深圳 特区成市 30 年以来,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但如今- 8 - 也面临不少新问题

15、新挑战:如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水平不匹配,公共服务体系与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不适应,社会管理体制存在薄弱环节,社区治理结构不完善,民主法制不健全,社会组织不发达,人口管理压力大,综治维稳面临新挑战,贫富差距扩大,某些社会群体的幸福感不高等。因此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步伐。 一是加强和改进社会建设,切实提高民生幸福水平,为再造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火红年代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 王荣提出大力提升民生幸福水平,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性推进,为深圳社会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与战略重点。深圳未来五年,要坚持追求好、力争快、坚持特、突出新

16、和立足干,这是深圳社会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要像当年抓经济建设一样抓社会建设,像当年抓经济体制改革一样抓社会体制改革,像当年争创经济建设的特区速度一样,争创社会建设的特区速度,实现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比翼齐飞、协调发展、良性互动。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社会建设工作新格局。学习借鉴北京等地经验,深圳需要在市委层面成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市政府层面成立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每年召开全市社会建设工作会议,建立深圳市社会建设网站,出台深圳市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深圳市社会建设中长期规划,每年发布深圳市社会建设白皮书 (官方- 9 - 版 )和蓝皮节 (民间版 )。按照整体规

17、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持续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健全社会工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建设工作新格局。 三是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社会建设制度化的投入保障机制。社会建设要立足于为群众提供更多更 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扩大社会建设投入。制定财政补贴、特许经营、贷款贴息等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社会建设项目。坚持政府、市场、社会互联互动,有效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交通、环境等问

18、题。建立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覆盖多层次需求的社会保障格局。加强社区服务网络建设,把政务服务、公益服务、便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健全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基本医疗服务网络、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群众自助服务网、,志愿服务网络,拓宽公共服务进社区渠道,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 四是优化社区治理结构,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夯实社会建设的基础。要坚持党的领导、居民自治与依法办事相结合,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民主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拓宽民主渠道,保障群- 10

19、 - 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提高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社区工作站要按 照依法、公开、高效、便民的原则,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健全社区资源共享机制,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内部生活服务设施和文化设施。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加强社区组织与社会单位的横向联系。 五是加快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壮大社会建设力量,增强社会建设的活力。要进一步改革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在行业协会民间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其他社会组织与主管行政部门在机构、人员、资产、财务等方面彻底分开。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支持发展公共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工商经济类、社会福利类、公民教育 类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基金会,培育社区组织,公益型、社区服务型社会组织实行登记备案双轨制。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等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以人民团体为骨干,确认一批枢纽型社会组织,构建一批新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拓宽党和政府与社会各界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积极支持民生性社会组织、调解性社会组织、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行业性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鼓励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公益性社会组织,积极培育社区民间组织。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推介、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培训交流等服务。落实税收优 惠政策,健全公共财政对社会组织的资助奖励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