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生鲜蔬菜供应链合作 推动产业健康发展.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80006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生鲜蔬菜供应链合作  推动产业健康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促进生鲜蔬菜供应链合作  推动产业健康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促进生鲜蔬菜供应链合作  推动产业健康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促进生鲜蔬菜供应链合作  推动产业健康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促进生鲜蔬菜供应链合作  推动产业健康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促进生鲜蔬菜供应链合作 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特约栏目主持:李崇光 男,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与岗位科学家;曾赴美国作访问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农业部软科学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20 余项;出版农产品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整合专著及国家规划教材农产品营销学等多部;发表论文 70 多篇。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1 项、国家

2、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 近年我国生鲜蔬菜已实现跨地域流通、周年供应,全国目前已形成华南冬春菜、黄土高原夏秋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等六大蔬菜重点生产区域。生产布局呈现南菜北运、北菜南运和西菜东运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蔬菜供应总体满足需求,但同时存在价格剧烈波动、农户收益在全产业链收益中所占比例过低等突出问题1。 在这种供求波动过程中,种植户与市民双向受损。蔬菜供求呈现剧烈波动,体现为一周期内供应量远大于需求,价格低至成本以下,导致“菜贱得跟草一样,几乎每隔一年就要发生” 、 “多地菜农自杀”2等现象;而另一周期内供给又远不能满足需求,价格高涨3,如生姜 20102年 7 月售价为 16 元

3、/kg,引发大量农户盲目跟风种植4,导致 2012 年7 月生姜价格狂降约 50%5,价格的快速下降使得前期跟进农户遭受异常巨大损失。同时,无论处于哪种波动周期,终端零售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6,市民利益受损严重,从社会各类人群角度看都属“帕累托低效”,是社会福利的损失。近年来在通胀背景下,生鲜蔬菜流通问题愈发引起全社会关注,故有必要对此作深入探讨。 1 蔬菜小生产与大流通矛盾的来源 长久以来,政府和学者将生鲜蔬菜流通问题归因于小生产与大市场间的矛盾。由于农户种植规模很小,其在生产资料采购、产品销售方面不具备规模效应;又由于千千万万小农户在市场销售方面是“第二职业” ,在应对专业的、实力相对更雄厚

4、的流通商时,市场博弈能力较弱,收益也就偏低。十几年来,蔬菜流通格局快速变化,大宗蔬菜品种形成了全国生产、全国流通的新局面,各方协调与衔接能力尚处于摸索培养阶段,这同样也造成了蔬菜流通中的过山车式、市民与农户双向受损的局面。但总体看来蔬菜流通问题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1 源于蔬菜种植的农业特殊性 农业的本质是劳动者控制下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这要求劳动者能够全心全意、认真负责地对待种植过程,或者管理者能够对劳动者进行准确的劳动监督或即时检验。但中外历史已反复证明,集体农业种植过程中很难进行劳动监督和即时检验,因而集体农业劳动是低效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只有让农民种自己的地、打自己的粮,他才

5、会尽心尽力” 。著名农村农业问题专家陈锡文指出这不但是我国农村改革基本经验,也3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7。 蔬菜种植过程劳动密集,劳动量大。露地蔬菜种植周期一般为 90 天,期间要经历土地翻整、播种(栽苗) 、幼苗期养护、浇灌、病虫害防治、中耕除草等,其中每一生育期田间管理、肥料及农药等使用量、种苗选择等都高度依赖于劳动者的技巧和责任心。大规模经营无可避免地要采用公司化,劳动监督比较困难。因此,中国蔬菜种植更具有陈锡文所指的农业经营特点,更适宜以家庭为单位来经营。 1.2 源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 中国蔬菜消费生鲜性要求高、品种多样,与美国少数几种蔬菜吃一年且蔬菜本身又易于种植管理的情况完全不同。中

6、国蔬菜生产消费习惯不适应欧美蔬菜单品种主产区模式,美国的主要蔬菜按品种集中分布于少数几个州,例如全美消费的甘蓝基本由加州一地供应,同时美国最主要的蔬菜为马铃薯、甘蓝、莴笋等耐贮品种8,这些菜货架期很长。美国人吃蔬菜比东亚人少得多,人均日消费 100120 g。而欧盟国家蔬菜消费量位于前三位的为番茄、胡萝卜和洋葱9,同样也是耐贮品种,且均以生食为主。反之,中国的蔬菜主产区大多是混合种植,特别是在设施蔬菜主产区以多品种轮作、精耕细作,消费以生鲜绿叶菜为主,喜生鲜炒制,不喜蔬菜酱、罐头等制成品,人均日消费 300600 g。欧美与中国在蔬菜消费习惯、消费品种、人均消费量方面的差异导致欧美模式不适合中

7、国。 我国蔬菜消费模式更类似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其特点集中体现为:蔬菜消费品种多且集中度不高;喜欢生鲜绿叶菜,生鲜炒制;4蔬菜占食物摄入总量高,人均日消费量大。 1.3 源于农业的非效率目标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为大多数中国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2010 年中国 13.7 亿人口中常住农村的仍然有 6.7 亿,这些人非农收入较少,以农业为生存依靠。但是,在农业发达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很低,如美国农业人口已降到总人口的 3%以下,日本农民占总人口比重也下降到 5%以下,另外,我国绝大多数农业从业人员的年龄超过 65 岁。如果我国将从事农业的人口总数降低到

8、8%,则全国最多需要农业人口 1.1 亿人。那么剩余的 5 亿多人就要转为非农业人口,考虑到城市化面临的社保、住房保障、收入来源、户籍等问题,短时期内,是无法将这么多农民成功转化为城镇居民的。我们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及土地集约化进程不会在短期内完成,而在这一进程没有完全结束之前,农业还必须继续承担农村人口收入来源、就业需要等非效率目标,中国农业生产目前仍然不能以效率为第一目标。 就目前国内蔬菜主产区来看,仍然主要由大量小农户聚集而成,以家庭经营为主。从宏观看,是集中连片主产区;从微观看,则是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每户 2 个大棚,每棚约 1 666.7 m2) ,种植品种多、调换快、精耕细作、劳动

9、强度大10。这一点从近年来在环渤海、黄淮海等地进行大宗蔬菜产业体系的调研结果可以得到确认。这种模式,部分原因确实来自于促进农民就业、农户增收等需要,另外,农业部门的相关扶持、支持政策也促进了家庭蔬菜种植的发展。 2 主要解决途径 出现小生产与大流通问题,本质上是市民与农户对供应链没有控制5能力,控制能力弱导致其在最终利润分配中受损严重。因此,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是蔬菜流通问题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根本上是要壮大农户市场行为能力,增强生产者对全供应链的控制与影响能力。 学术界目前提出解决这一矛盾的途经主要有 3 条:一是试图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但这遇到农户土地

10、权属、土地流转的法律规范化、城乡社会保障均衡化等一系列问题11,仍然处于改革试验阶段;二是在现有的超细碎家庭承包基础上,推动建立类似日本农协、中国台湾共同运销协会的合作组织,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博弈能力;三是以上 2 种途径之外的尝试途经,比如有学者认为公司农场是有别于合作社、现有经营权流转方法之外的可选道路,还有学者提出如反租倒包等各种土地创新方法(有人认为这属于第一条途径) 。 其中,第 1 条途径属中国独有土地产权延伸来的特色问题,正在研究推进但未达成最终共识,可预见国内多样化混合型农业发展模式、经营形态将长期存在;第二条途径是借鉴欧美专业合作社和日韩农协成功经验而来;第三条途径只是

11、在承认中国土地问题复杂性、持久性前提下的过渡方案。经过近年持续研究,通过建立各种合作社促进农业组织化经营已成为共识12。在我国农业资源禀赋、社会发展背景下,无论农地确权后实行何种土地权属流转,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市场参与能力都一定是重要的解决途径。 3 以促进纵向一体化合作提升农户市场能力 针对生鲜农产品流通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现有的主要做法是发6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 全国蔬菜产业规划 2011-2020

12、年中也明确指出要鼓励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产品销售规模和议价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蔬菜流通与其他农产品流通的不同,注意一般农户合作社理论在指导蔬菜合作上的不足。因为同样是市场自发选择的结果,同样存在土地权属、流转问题的中国粮食主产区,却在合作社发布后几年内迅速自发形成了大户、超大户模式。这表明在提高蔬菜流通组织化程度时,一般合作组织理论成果不能直接用于生鲜蔬菜合作,必须注意蔬菜与其他农产品的差异(种植周期、品种转换难易度、劳动力密集度、市场流通) 。要从政策层继续引导、鼓励、支持和推动蔬菜合作社(特别是纵向一体化合作)发展,哪怕是各地自由探索式发展也行

13、。 其次,要注重对实际操作方法等微观层次的研究。目前已有的这些措施本质上都力图通过促进农民合作、提高农户市场博弈能力来壮大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但是,对于如何具体促进农户合作行为、提高合作效率并没有微观操作层文件。实际中,2007 年合作社法颁布后各地合作社运行状况不尽如人意,合作社发源的草根性、亲缘和地缘性对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民主决策、促进深层合作、服务农户都具有一定影响。实际中如何对这些微观问题进行具体引导?目前,各地均自行摸索尝试,尚7不存在有普适意义上的做法。因此,在明确了“促进农民合作,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的宏观目标后,需要蔬菜供应链流通人员、学术界、政府部门等人员进一步研究相关微观

14、科学规律、构建操作方法。 4 意义 生鲜蔬菜流通问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波及面广,社会影响力大。本文指出生鲜蔬菜流通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蔬菜生产的特殊性、蔬菜消费偏好、国内农业的非效率目标等,并认为推动蔬菜供应链合作特别是纵向一体化合作,是解决我国生鲜蔬菜流通问题的首要途径。促进蔬菜供应链合作须重视中外蔬菜生产消费差异,也要注意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尚存在非效率目标;在推动生鲜蔬菜合作中,还要研究和重视微观层次落实政策的具体操作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崇光,包玉泽.我国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J.中国蔬菜,2010(15):1-5. 2 新华网. 新华视点:“要命”的菜价EB/O

15、L.2011-04-222012-12-10.http:/ 3 新华网.低温雨雪致产量锐减 黄瓜 7 元一斤成“皇瓜” EB/OL.2013-03-062013-03-07.http:/ 4 人民网.广州:“蒜你狠”卷土重来 “姜你军”声势渐大EB/OL.2010-07-292012-12-20.8http:/ 5 郭爱民,苏万明.全国生姜价格明显下跌N.北京日报,2012-7-22. 6 李崇光,包玉泽.我国蔬菜价格波动特征与原因分析J.中国蔬菜,2012(9):1-7. 7 陈锡文.农业和农村发展:形势与问题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1. 8 USDAon l

16、ine.http:/www.nass.usda.gov/Publications/Ag_Statistics/2011/index.asp,2012-12-20. 9 凌振春,李岳云,卢中华.欧盟蔬菜市场与中国欧盟蔬菜贸易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1):86-90. 10 李连英.蔬菜营销渠道合作关系与合作绩效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11 黄祖辉,徐旭初.中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制度安排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5-20. 12 孔祥智,史冰清.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基本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2009(1):3-9. 13 张晓山.中国加入 WTO 与中国农民的组织化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0(1):1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