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初探网络文化建设意义文章摘要:网络虚拟社会的产生促成了网络文化这一特殊文化,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下这一文化迅速发展,且对现实文化产生较大的影响,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引领未来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关键词:虚拟社会 网络文化 建设 继承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为人类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和全新的社会网络虚拟社会。由此也就产生了许多不同于现实社会的文化现象,他们便汇聚成了网络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种农耕型、精英型、血缘型文化,表现
2、出严格等级性、经验保守性、血亲宗族性等特征。网络文化是一种技术文化、信息文化、数字文化。因此,网络文化有明显的技术特点:虚拟现实性、自由开放性、平等互动性等等” 。这些特征都与我们传统的文化或是亚文化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网络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延伸必然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重任以及未来文化发展方向的引领,但是在虚拟社会这一特定的环境下产生了许多违背传统文化的思想潮流,而且逐步延伸到现实社会对其产生影响。只有建设好网络文化才能做到对传统文化的发扬、既有文化的2发展和未来文化的引领,更是虚拟社会管理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
3、一、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据一项调查表明,网上各种语言的使用频率的高低,依次为英语 84%,德语 4.5%,日语 3.1%和法语 1.8%”, “数字鸿沟,在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英语的内容约占 90%,据对互联网上的输入、输出信息流量统计,中国仅占 0.1%和 0.05%,而美国的这两项指标都达到 85%以上。显然信息输出的同时文化也输出,那么西方化的网上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世界观、价值观也就随之输出,显然互联网已成为西方宣扬价值观念和政治准则的重要渠道。网络文化的全球化促使“文化霸权”的产生,在我们失去“话语权”的同时,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在逐渐失去。 从网
4、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特性区别可以看出,由于两种文化的存在方式、依存的基础、目标指向和承载的时代价值不同,在语言、价值观念和民族文化上表现出了较大的冲突。这些冲突并不是因为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格格不入,而主要是当前许多不良的网络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僭越。网络文化的虚拟现实性、自由性以及个性化使人在网络虚拟社会里形成了虚无主义、泛自由化和极度的个人主义,表现在道德和人生的虚无,在虚拟社会里可以为所欲为,随意谩骂、攻击和造谣。经济利益的追逐和商业化的运作诱使网络行业从事者无视职业道德,大量的色情、暴力充斥着网络, “网络水军” 、 “网络推手”在利益的趋势下也失去了基本的道德伦理恶意炒作,网民在这样的
5、诱惑下失去理性,结果导3致网络文化同传统文化的背离。 解决网络文化和传统文化冲突的途经就是融合优良的网络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网络文化的发展大势所趋,不可阻挡,我们只有科学的建设网络文化才能保证在融合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使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二、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引领未来社会文化发展方向 网络文化将是未来社会文化的引领,建设好网路文化是未来社会文化好坏的关键。据 CNNIC 的数据,我国网民整体呈现“三低”:年龄偏低(1039 岁的网民占到了 80%以上),学历低(高中及其以下学历的网民占 75. 8%),收入低( 收入在 2000 元以下的占 69. 6%)。在当前我
6、国网民“三低情况”下,这些网民更多的是文化的接受者或者盲从者。只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为网络文化不断输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引领网络文化发展,争夺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才能占领网络文化的主要阵地。否则更多不良的网络文化的泛滥,将会使未来的文化发展失去正确的方向。 三、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网络虚拟社会管理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如同“世外桃源” ,所有的一切都表现的虚虚实实、若隐若现。网络空间的建成,网民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已经形成其规模并逐年扩大,网民的联系纽带通过网络特有的信息技术(E-mail、MSN、博客、BBS、QQ 群、微博等)被“链接”起来并得到全面的
7、升华。这样便形成一个要素完备、轮廓清晰的“网络虚拟社会” 。然而,网络虚拟社会在给我们带来便利、快乐、4自由的同时,越来越来多的问题也相继产生了而且许多问题还越演越烈,逐渐延伸到现实社会。从当前网络虚拟社会表现突出的问题是:网络犯罪、网络群体事件、网络失范行为,网络环境污染、网络舆论等。归纳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或是主要核心点是片面追求自我,追求经济利益,不顾及社会责任;片面追求低俗享乐,不讲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使网络从业者失去职业道德,网民失去理性。网络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的行为失范和道德紊乱会延伸到现实社会。如: 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加剧了道德冲突、网络的虚拟性正在制造感情的 “网络飘逸症” 、
8、网络世界的信息不平等性对传统文化造成威胁、网络隐私权受到挑战、网络对知识产权的侵犯。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通过网络文化的建设,规范从业者的行为,引导网民的思想,营造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的氛围。 网络文化的物质形态是网站、内容以及技术服务,通过倡导“文明上网、文明办网”的活动,净化网络空间,培养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健全建设网络文化传播的主流网站,精品网站和权威网站,掌握信息传播的话语权。通过健全网络道德规范,引导网络从业人员和运营商以社会效益为首位,在自约自律的前提下建设有社会责任的网络文化主体。通过网络道德教育,提高网民素质,把网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要在广大网民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要
9、广泛开展网络道德评议,组织开展文明网站、文明网吧评选活动,培养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建设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的关键是要通过网络文化精品的建设占领网络高地,起到示范作用。一是建设更多的像人民网、新华网等权威的精品网站,对各种权威的信息内容客观准确及时的发布,占领政策舆论的主5导权。二是把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在网络上传播倡导,占领价值伦理的主导权。三是建设中国元素的网络文化产业。把我们更多的文明以文化产品的形式推广,占领民族主义的主导权。在网络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许多违反文明道德的网站和内容能及时的发现和查处,为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提供了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曹学娜等.冲突融合中的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理论与改革.2011,5 2 张震.网络时代伦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7) 3欧阳友权: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第 31 页。 4 郭加书.论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山东社会科学.2010 年第 8 期。 张卫成讲师 ,1978 年,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管理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