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农民增收难问题.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82620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思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农民增收难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反思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农民增收难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反思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农民增收难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反思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农民增收难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反思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农民增收难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反思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农民增收难问题摘 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农民增收困难已经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而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抑制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下,一系列不均衡的政策和措施制约了农民增收。 关键词:三农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增收难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018-02 改革开放 30 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

2、。农民增收困难已经成为了三农问题的核心,而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抑制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一个完整的社会结构被制度分割为农村与城市,两者的发展未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从而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和农民收入水平过低。 一、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 13 亿多的人口中,农村人口大约有 6.7 亿,占总人口的 50.32%。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民收入由 4 部分构成,即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2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至 2011 年,我国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 2 963 元,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 3 221 元

3、,人均财产性收入 228 元,人均转移性收入563 元。农民收入持续低速增长,其中,以农产品生产为主的农民增收最困难,19972010 年期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增速约为 4%,仅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的一半左右。2011 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6 977 元,实现了自 2004 年以来连续 8 年的快速增长。 虽然从总体上看全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呈增长的趋势,但实际上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却逐渐拉大,由于不同农户家庭所拥有的生产资源有着很大的差别,加上政府的收入再分配机制缺乏有效的调整,农民内部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逐渐拉大。 二、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民增收难的原因 在计划经济体制

4、时期,国家在制度建设与实际管理的过程中把城市和农村分开而治,从而形成了城市与农村分开治理的这样一种格局。城乡二元结构制度的存在,导致了农民在有差异的社会环境中陷入了增收难的困境中。在改革开放 30 年的进程中,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与完善,城乡二元结构的局限逐步被打破,但是在当今社会中,城乡分治的弊端在很多方面依然限制着农民的发展。 (一)户籍制度的限制 新中国成立之后,户籍制度采用的是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两种制度,并且在管理上也区分开来。这个政策一出台就给予了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身份,也使得这两类人在社会上处于不一样3的地位,最终使得二者在就业机会、学习机会、创业机会、福利待遇

5、等方面承受着不平等的国民待遇。随着近年来相关政策的出台,政府逐渐放宽了对农民进城的管制,农民陆续进入城市工作。然而,由于户口的限制,农民一直是城市的边缘群体,无法真正地融入城市社会,在实际生活中也面临着诸如就业难、工资低、小孩上学难等问题,更谈不上享受与城市人群相应的社会权利与社会福利。王勇在他的文章中就提出这样一种观点,他认为,户籍制度将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给固化了,并且使得城乡之间的不平等越来越严重,进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1。(二)财政投入的不平衡 在城乡二元结构制度的影响下,国家财政在农村的基础设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上的投入远远少于城市,而这些项目又关系到农村的巩固与发展。 1.财政对

6、基础设施投入的差异 从总体上来看,国家财政在农业上的投入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对称。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却不受重视,基本上是由农民自己筹集资金去建设。这种差异的存在,间接影响了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基人力资本及其积累,因为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不仅能够去吸引那些人才来本地,而且还会相应地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以及技术水平,从而影响到居民的收入水平2。 2.财政对教育经费支出的差异 4目前,国家每年几百亿元的教育经费几乎全部用在了城市,教育资源向城市的严重倾斜,使得农村的学生得不到充足的教育资源保障,这种现象的存在也是由城乡二元结构

7、所引起的。以各级教育生人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增长情况为例,2010 年全国普通小学为 929.89 元,比上年的 743.70 元增长 25.04%。其中,农村普通小学为 862.08 元,比上年的 690.56 元增长 24.84%。全国普通初中为 1 414.33 元,比上年的1 161.98 元增长 21.72%。其中,农村普通初中为 1 348.43 元,比上年的 1 121.12 元增长 20.28%。虽然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增速明显,但是,结合全国的平均基础教育投入水平和增速来看,城乡还存在差距,而且城市基础教育投入增速仍然高于农村3。 由于城乡二元制度的继续存在,不仅造成了城乡

8、间贫富差距的扩大、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而且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 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农民自身的觉悟,不少农民开始学习调整资金的支出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拓宽增收渠道。但是,农村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农民很难通过贷款来进行技术的改造和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表现为农村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有限,合作金融的发展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民间金融管理混乱,中小企业贷款难农村金融组织资金不足,配置资金方面能力有限,规避风险方面缺乏风险转移机制等等。(四)农民自身素质的影响 农民的文化素质低、竞争意识不5强也是制约农民

9、收入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农民基本上被限定在活动空间狭窄的户口所在地,难以培养现代化的观念,阻碍了自身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农民自身无法创造机会来提高收入,也很难从外界获得机会来改善地位,在择业和获取收入时缺乏竞争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继续存在使农村居民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在今天这样的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社会里,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民无疑会沦为最底层的打工者,自身素质不高还会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如果这种情况不及时改善,就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一代又一代的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就业和收入上的不平等。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 (一)促进农村城市化建设 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进一步打破目

10、前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才能真正创造有利的条件促进农民增收。中国解决贫困化的最根本的措施不是西部大开发,而是取消户籍制度,实现人口全面自由的流动。人口的流动是对机会平等的一个前提4。不仅要改革户籍制度,由城乡二元结构所衍生出来的相关制度,如劳动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改革的推动下为农村城市化建设打好基础,铺设道路。农村城市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城市与农村的良性互动,有利于转变生产增长方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农村整体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二)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金融支农模式 6农村金融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11、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选择正确的金融支农模式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例如,广西龙州县,全县总人口 27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2 万人,65%的农户以种蔗为生。龙州县的农业银行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小额信贷+农户”的方式,发挥了间接扶贫的金融发展功能。这种支农模式通过将农户纳入蔗糖产业链,实现了农户增产增收,该模式推行以来共扶持贫困农户 14 016 户,2004 年户均增收 631.3 元,2005 年户均增收 1 200 元,2006 年户均增收 1 800 元,2007 年户均增收 2 500 元5。(三)加强农民现代意识的培育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一大

12、批知识丰富、技术过硬的新型农民。加强对农民现代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育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也是农民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必备条件。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者,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让农民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水平,让农民真正融入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队伍中来,切身感受到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对推动增收的成效之大、力度之深。发展职业教育,整合农村教育资源,筹建农民培训中心,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四、结论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阻碍农民增收既有制度的影响,也和农民自身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城乡二元结构制度的存在使农村丧失了与城市平等发

13、展的机遇,农村和城市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在 20 年左右的时7间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了 1.76 倍。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要想使农民变得富裕,就要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民的限制,推动更多农民从只从事传统的小农经济产业转向从事第二三产业,进而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中国只有实现了农民的小康,整个国家才会真正地步入小康;只有实现了农村的现代化,才会有全国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曾广录.城乡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均的消费差距效应J.消费经济,2011, (4). 2 杨娟.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评析J.才智,2009, (6). 3 罗春,孙阳.我国城乡基础教育资源投入现状分析及对策J.对外经贸,2012, (5). 4 邹恒甫.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OL.北大新青年中国学术城,2003-03-12. 5 常戈.论破解三农问题的正规商业金融路径选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王 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