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章中 药 药 效 学第一节中 药 的 基 本 作 用 一、扶正祛邪 1.扶正 素问 遗篇 刺法论 曰: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通常用补益药以增强机体防御致病因子侵袭的能力,扶正也包括对患者病后体能的恢复。如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补充物质及能量不足等。 2祛邪: 即祛除体内的致病因子。 中医的 “邪 ”含义较广,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 “风、寒、暑、湿、燥、火 ”为 6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如:外感风寒表证大多是病毒、细菌等引起的疾病初始阶段,宜用发汗解表之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等 ; 火邪,往往是细菌、病毒深入侵犯机体组织、释放内外毒素引起的病理变化
2、。清热解毒方药除有抗病毒、病菌作用之外,还有清除或减少内外毒素的作用。二、调节平衡 1调整阴阳 :利用药性之偏,调节人体阴阳之偏,从而达到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 (1)损其偏盛: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 。适用于实证。现代研究发现寒性药知母、石膏、黄芩、黄连等及其所组成的复方能抑制交感神经功能,并可使体内促甲状腺素的含量减少,耗氧量降低。 温热药人参、附子、干姜、肉桂等及其组成的复方能增强寒证患者低下的交感 肾上腺系统的功能,促进物质代谢,增加产热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 (2)补其偏衰:为阴或阳相对不足的病证,采用 “ 补其不足 ” 的治则。 如滋阴适用于阴虚不能制阳的虚热证。现代研究发现补阴
3、方剂六味地黄丸及天王补心丹等可缓解低热、烦躁失眠、心率加快等症状。 补阳适用于阳虚不能制阴的虚寒证,可防治 “阳虚 ” ,如补阳药鹿茸、巴戟天、淫羊藿、蚕蛹、冬虫夏草等均能促进性腺功能,表现为雄性激素样或雌性激素样作用。2调整脏腑功能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与现代医学内脏的解剖部位,生理功能有较大的区别)。 疾病是脏腑功能失常后反映出来的阴阳偏胜偏衰失衡的状态。 中药治病的基本作用:修复脏腑或重建脏腑功能的协调,消除阴阳不平衡的病理现象。 各种药物都具有不同的性能和不同的归经,即对脏腑的选择作用。 如热证有肺热、肝热等不同,治肺热咳喘,即选归肺经而善清肺热的黄芩、桑白皮等;治肝热或肝火证,即选归
4、肝经而善清肝火的龙胆草、夏枯草等。3 调理气血 气血是各脏腑功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调理气血关系的原则为: “有余泻之,不足补之 ” 。 气能生血,气旺则血生,气虚生血不足,可致血虚,或气血两虚。治疗以补气为主,兼顾补血养血,如当归补血汤。 对血行不畅或瘀滞之证,治宜补气行血或理气活血化瘀。如血府逐瘀汤、丹参饮等能扩张血管,增加组织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疏通血脉,恢复气血正常运行。第二节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 一、 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 中药四气(四性)是指中药寒、 凉、热、温四种不同的药性。 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总结出来的,与中药所纠正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
5、 神农本草经 云: “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 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之间及寒凉之间,作用性质相同,程度有差异。1.对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 温热药 (如附子、干姜、肉桂、鹿茸 ) 交感神经 -受体 -cAMP 系统功能 ; 寒凉药 (如石膏、知母、黄连、龙胆 ) 副交感神经 -M 受体 -cGMP系统功能 .2.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 温热药 (如附子、干姜、肉桂、鹿茸 ) 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皮质轴 功能 ;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功能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轴功能 寒凉药 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皮质轴 功能 ;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功能 ;下丘脑-垂体 -甲状腺轴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