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 散 数 学 第十五章一 阶 逻 辑1离 散 数 学 逻辑学中的三段论1 凡有理数都是实数2 1/3是有理数3 1/3是实数在命题逻辑中无法表示其推理过程因为如果我们用 P,Q,R分别表示命题 1, 2, 3则 , 按照三段论法, P Q R 可表示上述推理这就是命题逻辑的局限性三段论的论断显然正确,但在命题逻辑中 P QR并不是重言式。取 P=1, Q=1, R=0,就可弄假 P QR故其不能正确反映三段论的推理过程2离 散 数 学 原 因q 在命题逻辑中无法将所有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命题逻辑中描述的三段论,即 P QR ,使 R是与命题 P、 Q无关的独立命题。但实际上 R是与命
2、题 P、 Q有关的,只是这种关系在命题逻辑中得不到反映。q 要反映这种内在联系 ,就要对简单命题作进一步分析 ,分析出其中的个体词 ,谓词 ,量词 ,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及逻辑关系 ,总结出正确的推理形式和规则 ,这就是一阶逻辑所研究的内容 .一阶逻辑也称谓词逻辑 .3离 散 数 学 15.1 谓词与量词研究对象的全体所构成的集合 .又称个体域。一阶逻辑中论域中的元素 .又称个体词。定义 15.1.1 设 D是非空个体集合。定义在 Dn上取值于 0,1 上的 n元函数称为 n元命题函数或 n元谓词。其中 Dn表示 D的 n次笛卡尔积 .1.论域:2.个体:令 P(x)表示 x为质数,则 P(x)
3、为一元谓词。令 H(x, y)表示 “x高于 y”。则 H(x, y)为二元谓词。将 x代以个体 “张三 ”, y代以个体 “李四 ”,则 H(张三 ,李四 )就是命题 “张三高于李四 ”。 注意:P(x.y)与 H(x,y)为命题函数 .而 P(2)与 H(张三 ,李四 )才是命题。例子:3.量词 : 在命题中表示数量的词 .分两类 .即存在与全称量词 .4离 散 数 学 概念的讨论 谓词是用来刻划个体的性质或个体之间的关系的。v谓词如有 n个变元则称为 n元谓词 . n元谓词反映了n元关系 .v变元在谓词中的次序直接影响了谓词的取值 .如 :谓词 P(x,y)为 “x比 y高 ”.而张三为
4、 170cm,李四为 180cm.则 :P(李四 ,张三 )为真命题 .P(张三 ,李四 )为假命题 .v个体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实体 ,它既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 ,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用个体 ,谓词表示命题的例子 :5离 散 数 学 例子 : 1,武汉位于重庆与上海之间 .解 :个体 a,b,c分别表示武汉 ,重庆和上海 ,谓词 P(x,y,z)表示 x位于 y与 z之间 ,则命题表示为 P(a,b,c).2,如果王英坐在李洪的后面 ,则王英比李红高 .令 a:王英 ;b:李红 ;P(x,y):x坐在 y的后面 ;G(x,y):x比 y高 .则命题表示为 P(a,b)G(a,b).6离 散 数
5、 学 三段论基于谓词的符号化:A(x):x是有理数, B(x):x是实数,则三段论可表示为:P: A(x) B(x) Q: A(1/3) R: B(1/3). P (A(x)B(x) ( A(x) B(x)A(x) B(x)这样, P译为 “所有有理数都不是实数 ” 矛 盾 原 因仅引进谓词还不足以确切地刻画命题,例如 :日常生活中,上述命题 P为 : “凡有理数都是实数 ”。而命题 P的否定 P,应理解成, “有些有理数不是实数 ”但是7离 散 数 学 原因:命题 P的确切意思为: “对任意 x, 如果 x是有理数,则 x是实数 ”。但是,A(x)B(x)中并没有确切表达出 “对任意x”这个
6、意思。这说明, A(x)B(x)还不是一个命题。因此,在一阶逻辑中,除了引进谓词外,还需要引进语句 “对任意 x”, 以及与之对偶的语句 “存在一个 x”。8离 散 数 学 定义 15.1.2:当且仅当对任意 x D, G(x)均为真。当且仅当存在一个 x0 D,使 G(x0)为假。当且仅当存在一个 x0 D ,使 G(x0) 为真; 当且仅当对任意 x D , G(x)均为假。语句 “对任意 x”称为全称量词,记为 :语句 “存在一个 x”称为存在量词,记为 :设 G( x) 是一个一元谓词, D是论域。其 真值规定为 :其真值规定如下:9离 散 数 学 两个重要的式子:则,三段论法中的命题 P 及 P可 符号化如下:此时, P确实是命题 “凡有理数都是实数 ”的否定。 当论域 D为有限集时,如 D= a1,a2 ,a n,对于任意一元谓词 G(X), 都有即消去了量词,化成了命题逻辑中等值的命题公式。注意:x(A(x) B (x)至 P2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