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国内外企业软实力研究现状综述【摘要】自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以来,世界范围内学者们对其的研究也与日俱增,我国学者也对“软实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延伸出企业软实力的概念,在企业软实力的构成要素、评价指标体系及作用机理等方面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 【关键词】软实力;企业软实力;构成要素;评价指标;作用机理 前言 在相关研究领域,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的学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通过对当时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家实力表现形式的研究,他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即“通过吸引而非威胁或收买他人,获得我们所需的能力,它以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政治思想和我们的政策为基础” 。软实力这一
2、概念的提出开启了学者们软科学的关注和研究。 一、对企业软实力概念的界定 较早把国家软实力应用到企业研究领域的是哈佛商学院 John Quelch教授,他指出“经济领域的竞争力量也可以与国家竞争的软实力理论联系起来,并且软实力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更有利于竞争” 。截至 2013 年 3月 9 日,CNKI 数据库上以企业软实力为主题的文章多达 5000 余条,有关企业软实力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的大力支助。 2国内学者对于企业软实力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范式,对于企业软实力内涵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主要列举国内对于企业软实力的研究颇具代表性的学者的观点。 裕国平,梅丽珍(2009)提
3、出,企业软实力本质上是“一种吸引力,是企业通过有效整合企业的软、硬资源,以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从而获取其价值认同,最终实现企业目的一种吸引力” 。邓正红(2009)认为企业软实力是“企业通过长期积累、并能在未来为企业生存发展持续发挥整合作用的能力和习惯” 。黄国群(2008)认为企业软实力是“企业主体通过对企业特定资源的占有、转化和传播,以吸引企业利益相关者等客体,获取他们的价值认同,使他们产生企业所预期的行为,最终达到企业目的的一种能力” 。郑仕杰(2008)在其硕士学位论文研究中结合约瑟夫?奈的观点将企业软实力定义为“企业主体通过企业特定的资源的占有、转化和传播吸引企业利益相关者等客
4、体,以获取他们的价值认同,使他们产生企业所预期的行为,最终达到企业目的的一种能力” 。 二、企业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及评价指标体系 近年来,学者们对于企业软实力构成要素的研究也有一些代表性观点。邓正红(2012)认为企业软实力由 5 个层级力和 4 个基础力组成的金字塔和 1 个价模公式组成。5 个层级力即“趋势预见力、环境应变力、资源整合力、文化制导力和价值创新力” ,4 个基础力分别是“学习力、专注力、协同力、执行力” ,这构成了企业软实力的纵轴,贯穿纵轴的是1 个价模公式“企业软实力=商业模式+核心价值” 。李金超,郭学英3(2011)专门对供电企业的软实力进行了研究。他们将供电企业的软实力
5、分为“学习力、思考力、创新力、策划力、执行力、管控力、亲和力和感染力”8 个要素,并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供电企业软式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各个因素对企业软实力的不同作用。 三、企业软实力的作用机理 企业软实力的作用机理也是研究中的重要方面,已有研究中,以黄国群、嵇国平等人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他们的观点也具有一定的共同性,都认为企业软实力要由潜在软实力转化而来并以企业硬资源为依托,需要建立有效的传播系统与企业利益相关者互为作用、影响。而其它不同观点中以孙海刚、罗高峰的观点较为有代表性。 赵妹(2011)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提出,区分企业潜在软实力和现实软实力的意义不大,潜在软实力更多地与企业占有
6、的资源即硬实力相联系,最终能够转化成现实软实力并在硬实力提升的同时增强软实力;同时,企业软实力的形成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影响,通过其帮助才能发挥作用,并经过组织规范的引导企业软实力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罗高峰(2010)认为企业软实力的作用过程可以分为 3 个阶段,分别是企业理念的塑造和转化阶段、传播阶段、价值认同实现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在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已有的企业理念进行修正、补充,确定核心理念,并逐步细化成具体理念和操作理念;第二阶段,运用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影响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促进企业理念的认知和识别;第三阶段,是企业利益相关者重新调整和定位自己的价值观念,实现价值认同的过
7、程。 4四、企业软实力的提升路径 对企业软实力提升路径的研究多是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出发。依据已有文献,可分为一般性研究和特定行业或企业的软实力提升研究。 肖鹏等(2013)从品牌价值的视角提出了企业可以从企业愿景与社会责任着手,通过良好的沟通平台以及产品渠道在提升企业硬实力的同时增强企业软实力。张杰等(2010)提出企业软实力提升的四个基本途径是“强化科学管理、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内聚力、培育企业文化”等。杨波(2010)认为企业公益可以体现社会责任感,提升企业公众形象,因而也是提升企业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徐金发等(2009)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软实
8、力提升作用机制模型。该模型指出,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促进员工的心理感知以期达到组织认同,进而提升企业三方面的企业软实力,即凝聚力、创新力、感召力。 王丹等(2012)通过案例研究,提出中国汽车企业软实力的提升要着重从技术创新、社会责任和企业战略。江帆(2010)从国有企业的角度提出了软实力提升的基本策略,他认为国有企业软实力的提升与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员工素质、资源整合以及战略网络体系的建设密不可分,同时国有企业还要建立起合适的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软实力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仕杰.IBM 公司软实力分析及其启示D.暨南大学.2008 52孙瑜纪超.国有企业软实力要素分析D.长江大学.2012 3邓正红.企业软实力的构成J.现代企业文化.2012 年第 Z1 期 4李金超,郭学英.基于 ISM 的供电企业软实力研究J.电力企业管理.2011 年 8 月 5张菡姣.企业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梁祖晨,温声誉.基于 AHP 的企业软实力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物业.2010 年第 9 卷第 1 期 7李杰.企业软实力及其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郭德,娟红.基于 ANP 的企业软实力评价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