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城市绿地规划和建植简介: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频频出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成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分类及规划原则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过程中的具体建议。 关键字:城市 绿地系统 规划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用地构成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绿地” ,其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己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所谓“绿地” ,辞海释义为“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或指“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
2、,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 。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类绿地(包括城市规划用地平衡表中直接反映和不直接反映的),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 回顾现代城市运动历程,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始终是一对难以分离2的矛盾体。从田园城市到大地园林化,每一轮大规模的经济发展、城市扩张,都免不了要引发一场新的环境危机和保护运动。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 原始的造园思想:在工业革命前,那时城市规模比较小,环境污染问题不突出,用造园手段基本
3、可以满足居民对绿色游憩空间的需求,寄托了一种人类身心“回归自然”的本性。 (2). 理想城市的构想:从 19 世纪后半叶到 20 世纪初出现的关于城市绿地的基本构想和展望,如美国“城市公园运动” 、西班牙“带形城市”规划方法、英国“田园城市”等。由于这些构想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最终没有得到社会的反响。 2 城市绿地的分类 我国城市绿地的分类没有明确的规定,如国家的城市绿化条例和部颁文件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中将城市绿地分为六大类,即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及风景林地,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则分为两类: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经建设部批准,2002
4、年 9 月 1 日起由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主编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开始实施,其根据各地区主要城市的绿地现状和规划特点,以及城市建设发展尤其是经济与环境同步发展的需要,以绿地的主要功能和用途作为分类的依据,将城市绿地分为五大类:公园绿地(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绿地,市政设3施绿地,特殊绿地) ,其他绿地。 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要使城市绿地对城市发挥最佳效用,就要对其绿地系统的用地比例、布局方式和绿化效应进行研究。许多旧城市往往在建设过程中并未专门对绿地
5、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其绿地的布局常常是自发的,无组织的,导致绿地的功能和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考虑以下原则: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切忌生搬硬套,单纯追求某一种形式、某些指标。 3、城市绿地应布局均衡,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休息游览的需求。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即要有远景的目标,也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 4 城市绿地的树种规划 树种规划是城市绿地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种的选择将直接关系到绿化建设的成败、绿化成效的快慢、绿化质量的高低和绿化效应
6、的发挥等。我国土地辽阔,幅员广大,南方和北方,沿海和内陆,高山和平原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各地区土壤条件更为复杂。而树木种类繁多,生态特性各异,因此树种选择要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树种特幅员广大,南方和北方,沿海和内陆,高山和平原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各地4区土壤条件更为复杂。而树木种类繁多,生态特性各异,因此树种选择要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树种特性和不同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的进行树种规划。具体的树种规划原则如下: 符合本地区植被区域自然规律 选择观赏价值高的乡土树种 选择抗性强的树种 速生树与慢长树相结合 反映地方特色 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一些建议 5.1 要创建具有自然生态效应的城市绿
7、地系统 通过城市绿地来缓解城市气候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已成为大多城市科技工作者决策者的共识,但是仅把眼光盯在扩大绿地面积上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科技,对有限的绿地在生态类型、斑块群落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单位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地景观整体的生态效应。 5.2 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 景观生态学上认为一个城市本身可以看作一个景观单元,它是由内部不同规模性质的本底(Matrix)、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三种景观要素构成的。其中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的一部分,可以将城市绿地系统所构成的城市绿化景观看成是由各种绿地类型以不同方式形成的
8、绿地斑块廊道系统镶嵌于城市的本底之中。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就是优化城市景观要素的比例构成,建立各景观要素之间的有效联系。 55.3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合起来 GIS 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空间信息,用于管理和决策过程的计算机技术系统。自 1963 年诺基尔?汤姆逊(Roger F. Tomlinson)提出 GIS 的概念以来,GIS 已经在许多国家的多种领域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园林规划设计的领域中。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结合 GIS 可以建立如下的基于 GIS 的分析评价体系:景观格局的分析、用地的
9、适宜性评价、用地的敏感性分析、场所的景观视线分析等。 5.4 开展城郊结合的大园林绿化 通常郊区的绿化将随着建成区的扩大逐渐转化为城市内部用地,从而可以提高城市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等一系列指标,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另外郊区的绿化从补充市内缺氧的生态功能和为市民提供接触自然、享受自然的游憩功能来说都比较重要。因此,一个完善的绿地系统,就不能缺少郊区的绿化。 5.5 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应用生态规划的理论方法 所谓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就是将生态规划的思想方法应用于城市绿地规划,即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各种绿地的不同功能用途,合理布置,以获得更贴近自然的环境,进而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市民的
10、生产生活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环境。这是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环境,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最佳理论和方法。运用绿地系统生态规划原理来指导和制定绿地系统规划,对于促进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社会文明、经济高效、科技先进、生态和谐、环境洁净、景观6优美的生态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6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以人为本 城市绿化应强调以人为本,而且应以大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以服务于最广大的市民为着眼点,应尽可能考虑让最广大的人们参与到绿地规划的过程中来,使公众切身地感受到绿地对人的关怀。提高绿地的可观赏性、可参与性、可介入性,供人们休闲、游憩、娱乐、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并达到最大的防尘、降温、增湿、减噪的作用。 6 结语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涵盖面广,在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审定、实施的各个阶段都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力求其准确性、科学性和操作的有效性,为整个城市的绿地景观作出指导性的参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