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区场所精神的探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87536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校区场所精神的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校区场所精神的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校区场所精神的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校区场所精神的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校区场所精神的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大学校区场所精神的探析摘要:校园环境形象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环境,它承载着人文历史的传承。校园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场所精神” 。 关键词:场所精神文化学习社会交往 生态发展心理需求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体制的变化,校园空间呈现出复合化的发展趋势。现代教育环境需要更大的空间,人们需要大自然,如何能让校园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创造一个开放的,功能综合又具有一定艺术性的空间,能够维持生态平衡,对环境起到可持续发展作

2、用,新建校区与原有校区的文化传承和可识别性定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校园景观规划注重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性情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校园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舒缓压力、放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亦即校园的2“场所精神” 。 2现代校园景观规划的主要功能 文化:每所校园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把握校园历史的延续,保留文化的部份,应适当地考虑将校园的文化、历史体现在校园的环境设计中。 学习:景观设计

3、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在校人员提供一个赏、游、学习的完美空间。 交通:校园师生众多,要有效组织交通,又能让穿越其中的师生感受环境的美丽,使得在校师生能更高效率的工作学习。 社会交往: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使学生能够多方面方展,校园设计应考虑供学生、师生交流的场所和空间,像是彼得?沃克 为哈佛大学设计的唐纳喷泉以一种非传统的形式表现喷泉景观,呈现四季的变化,深深扎根在人们的记忆中。 生态发展:可持续、低耗能、生态环境是目前景观设计所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校园环境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生态的景观设计能保证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心理需求:通过道路、构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创造一个良

4、好、和谐的校园环境,会让身处此环境中的人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联想,对校园中的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身在其中的人犹如在大自然丛林中般,从而给师生带来内心的平静。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景观规划实例 331 工程概况 厦门大学于 1921 年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 工程”和“985 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厦门大学翔安新建校区将建设成以发展医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应用学科为主的校区,并将成为应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科学技术创新平台、中国孔子学院总部南方基地和对外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基地。 翔安校区地处厦门东北部,总用地面积约

5、243 公顷,总办学规模拟为全日制学生 30000 人,教职工 5000 人。基地内除了少量民宅外,其余基本为农田、山林和荒地,自然环境良好。基地北部现有三个水库,水面总面积达到 8.40 公顷。基地西部另有四个隆起的山包,山体总面积达到 27.34 公顷。基地南、东、西三边临路,地势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最大高差 52 米左右。 规划分区为“一心两圈” ,核心功能区是校园南部的“一主四从”主要建筑群及校前区广场 ,外围分为两个圈,内圈为教学科研功能圈,外圈为生活运动功能圈。 景观分区图 3.2 景观规划 本文拟从文化传承和环境感知建设两方面来探讨。文化传承是指对校园文化,学校历史文化和周边地

6、域文化的融合与传承。环境感知建设4从学习环境、交往环境、生态环境和心理环境四方面来阐述。 文化传承: 校园文化是所有师生员工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主要特征,注重与周边地域文化的融合,在各种活动中共同培育和营造,通过理想信念、群体行为、生活方式、校园氛围等体现出来,得到广泛的认同的精神物质文化总和。本案中厦门大学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有创办人嘉庚先生的爱国重教的校园精神,诚信为本的精神。 厦大校园本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已营造出浓浓的人文氛围,被誉为“中国最美校园” 。翔安校区地理位置优越,依山面海,地域文化兼具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特征。景观规划强调以生态环境为主导,传承

7、嘉庚文化,营造人文气息浓厚和鲜明地域特征的校园氛围。 A 主入口区广场北面为嘉庚风格的主建筑群环绕,南面可远眺大海,视野开阔,展现厦门大学学术文化中开放的姿态。设计中大量的运用“源”的意象,源起嘉庚文化, “爱国重教”精神,源起教育的文化使命,智慧源泉。中心景观为叠落瀑布圆形水池(高差 2 米) ,水为生命之源;中间为矩形树阵,种植嘉庚先生引进的南洋植物品种,有南洋楹、糖棕、柚木等,幽怀思源。周边满足人流驻留交往需求,为开阔的大草坪和硬质铺地。两翼种植厦门市树凤凰木,不仅增强了地域的认同感,也延续原有校区的浪漫场所记忆-凤凰花开的毕业季。在步道的两侧,设置厦大文化名人雕塑组,结合中心水景、条石

8、砌的铺地、石头柱墩、红砖矮墙等闽南常见场地元素,营造乡土氛围,与嘉庚风格建筑群相呼应,塑5造校园的场所精神。 主广场效果图 B 园区内设置场地纪念馆,命名“收获园” 。 通过收集翔安区常见的农家用具,如水车、石磨、古井、木质引水渠、条石砌筑、渔塘等与翔安有名的胡萝卜生产工艺相结合,形成带特定地域的纪念式景观。在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符号,譬如水车,渔塘,不是被抹去,而是被强化了,尺度放大凸显出来,体现着乡土生活的延续性,透过它让师生们获得更深刻的地域认同感。 环境感知建设。 校园景观规划通过营造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使得人们在其中生活和居住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和舒适感。本规划结合厦门大学教

9、学与科研并重的特色,注重空间的人性化尺度,通过营造多层次的学习、交流、对话空间,营造具有学术氛围,人文氛围的校园环境,以潜移默化的环境熏陶,增进学生素质提高与师生交流。 空间环境有三大层次,一类为自然的山水为主题的生态核心区公共开放公间,一类为建筑组团围合成的组群,园林空间,广场和中心绿地组成的校园副中心,为大型的集散活动场地。另一类为建筑单体围合而成的庭院绿地,人性化尺度。不同层次空间的山水、建筑、小品和植物景观相互穿插和渗透,庭院和建筑相互借景,形成了优美的山水校园特色。 A 学习环境,强调功能性,以建筑组群为单位,功能分区清晰,交通6人流引导顺畅。学习空间能满足师生们的交互性对话,提高学

10、习效率,促进学术交流和国际化合作。教学科研功能区内不同学院的景观设计,强调了对学院内涵的景观化解读和赋予了一定的教育意义。 孔子学院旨在培养全球的儒道老师,学员来自世界各地。景观设计寓意“仁” , “仁者爱人,智者爱水。 ”孔子一生传播儒道,从事教育。景观造景运用传统造园手法、步移景易空间概念来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采用古典元素,景石、曲水流觞,对环境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在环境中让异国学员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诗意与审美。在学院对面的山坡上,沿着石径,设置纪念台、石碑等,讲述孔子的游历之路,强化学院的文化定位。 生命医学院定位现代生命医学,提取抽象典型元

11、素,如中心雕塑水景墙以 DNA 螺旋线为元素,以道路、台阶、绿地的分隔形式形成丰富的交流休憩空间。 B 交往环境:规划注重空间人性化尺度,以步行 5 分钟6 分钟(400-500M)为组团规模的控制尺度。它以景观节点与重要公共建筑相契合,营造舒适的多元化交往空间,创造出独特的空间形态和宜人的校园环境。学生主要活动区域在学生生活区。草坪、山坡、庭院、楼前的绿地平台、几级台阶、观景平台或是水中的漂浮平台,都可以成为亲切舒适的交流场所。 中心绿地,将广场进行切割和重组,形成林下景观与草坪的鲜明对比,同时组合成一对景,坐在草坪看林下,坐在林下看草坪均能给予7人不一样的景观感受,诱发人的想象力,为学生提

12、供了一个环境静雅、自然清新而又富有情趣的等候、交流、休憩的场所。 学生公寓间庭院,场所特点是人群稳定、停留时间长。它是学生休息、学习停留的重要场所,铺地采用具渗水性的红砖,简洁宜人的交往空间。 楼前绿地,是学生课余饭后短暂停留、等待与交流的场所。 体育场区景观,提供灵活多样、功能齐全的体育设施场地,展现青春的活力绽放。 C 生态环境的营造着重在原有生物群落的维护和营造,生态护岸的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校区外围景观几方面。在校区的景观规划中,大尺度的建筑与山水有一种亲近的交接,人文气息与乡土文化相结合。红瓦、条石墙、挑檐、自然生长的蕨类植物、盛开的凤凰花、老榕树、林荫大道、卵石滩等景观元素的运用,

13、这一切都在蓝色的天空下塑造着清新的泥土芳香。 学生生活区平面 学生生活区生态护岸剖面 水岸设计结合场所,应景应情而变化。主要从场景、活动状态、高差利用等方面入手。 8学生生活区东侧临水库和自然植被良好的小山包,未来可设计为与厦大本部的“情人谷”相类似的幽僻的自然环境,曲径通幽,是学生最爱的天堂。护岸就利用自然植物放坡,结合滨水植物的自然过渡或山石的修饰勾边,形成自然的滨水岸线。自然的植物驳岸和植被让人能呼吸到自由的清新,木质驳岸营造乡土感。 “学生活动中心”的护岸结合建筑环境功能营造休息平台、滨水步道等,丰富岸线景观,同时满足人们亲水的需要。材质上选用卵石滩等自然材质能赋予更多的亲近感。图书馆

14、后设置大片亲水平台,与行政楼遥相呼应。平台采用木质平台和石质平台相拼接的方式,为师生提供了遮荫的室外交流空间。沿道路设计了条形树阵,把道路的动空间与亲水平台的静空间进行隔离。 校区外围景观采用生态立体的植物林带进行校园的围合,塑造生态校园的无边界;对边界的山体进行林相改造,使校园与周边环境成为自然的一体。林相改造树种以栾树、苦楝、凤凰木、三角梅等本土化品种为主。北面临香山,植被良好,环境清幽。为校园自然营造了绿色林带的背景。 区域原有丰富植物群落景观,在建设过程中,注意保护生态群落。在景观中,有意识的采用鸟类、动物喜欢树种,建立野生动物栖息地 ,形成多样性的动植物乐园。 D 心理环境关注使用者

15、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设计师对艺术空间的创造需要观赏者的体验和阅读来完成。空间的知觉,是在时间的向度上9完成的。景观设计在注重构图、比例、均衡、韵律等形式法则的同时,将对真实生活的关注体验和思考融入景观规划中。景观设计强调人的心理体验,与环境的互动对话。如在水景区局部可以利用两片水域高差做成跌水,并在活动区域设置一些不锈钢雕塑装置,透过反射来形成活动的景观,营造人与环境互动的动态感觉。多样变化的空间转换,营造校园生活的趣味性。 结语: 校区景观规划强调生态优先,文化传承和人性化的环境感知建设,它具有以下特点: 可识别性:传承校园人文气息,结合地域特色和原有地貌,营造个性化的校园环境。 功能性:

16、运用先进工艺,合理的功能分区,人性化的考量,组织步行和公共交通网。 趣味性:丰富多元化的环境体验,具备现代感、活跃性。 统一性:学校的规划与周边城镇规划、旅游发展相结合。 参与性:创造丰富多功能的交往空间,支持个体、家庭、大学和社区活动的互动。 生态性:尽量保留原有自然环境风貌,采取最低干预。材质和植物的选择强调本土特性和多样化。延续和保护原有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具弹性和多元化结构,适应未来的变化。 10场所精神的营造需要的不只是理性而是感受,需要设计师对场地很深的感情,深入的分析,精炼化的主题。 校园景观规划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它不同于一般的社区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学校的其他要素有密切的联系。一个好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不仅需要专业人员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构思立意以及严谨理性的思考分析,同时还需要学校的领导者富有远见的判断以及与设计师的良好沟通。校园的场所精神是在校园生活和校园空间环境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融合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