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安徽省 2050 年经济社会发展情景预测研究摘要:科学预测当前到 2050 年内的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变化情况,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环境资源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发展阶段理论为依据,发达国家经验为参考,数量经济模型为手段,对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作出定性判断,对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消费方式作出定量预测。最后提出促进安徽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2050 年;经济社会发展;情景预测;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112-03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以来,安徽省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跃,
2、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进入了加速崛起新阶段。同时也应看到,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与全国和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随着环境约束的强化、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等传统资源优势的削弱,使得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如何确保实现2020 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2050 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宏伟目标,是摆在社会治理者面前的一项课题。科学预测从当前到 2050 年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变化趋势,无疑有助于政府和社会全面了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2场在资源配置中
3、发挥决定性作用,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研究综述 在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展望时,国内外机构和学者均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高路易(2010)利用经济增长核算框架,分析指出,未来资本深化仍将维持可观的规模,但随着劳动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放缓,未来十年潜在 GDP 的增速可能会放慢。李善同(2010)运用 DRCCGE 模型,对“十二五”时期以至 2020 年和 2030 年的经济发展情景进行了模拟分析并预测了各期的增速。李京文(2000)使用系统动力学、投入产出和经济计量三者结合的方法,对人口、GDP、产业结构、就业等
4、方面分别给予了判断。张延群等(2009)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模型实证分析了 19702007 年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和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对 20082020 年 GDP 平均增长速度进行分段预测。另外,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中长期发展展望预测 20112015 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并指出中国潜在增长率将继续缓慢下调。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各专项规划指出了 20112015 年五年间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从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目标。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分析安徽省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提出
5、未来十五至二十年经济发展的动力、支撑点以及新的经济增长点。 既有的研究文献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一个时期全国和安徽省经济社会3发展可能的图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然而,从文献分布上看,长期预测的研究成果为数不多。现存的文献大多运用传统的统计计量方法,从中短期的角度对经济指标进行展望,无法满足长期规划和决策的需要。从研究对象看,为数不多的长期预测类的文献几乎全是基于全国的视角进行研究论证,缺乏服务于省域经济发展的论证成果。从研究维度上看,预测类文献由于受到研究方法的制约,研究者更倾向于对单一经济目标进行研究,缺乏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研判。本文立足安徽的发展现状,以发达国家历史发展轨迹指导长期
6、的定性判断,综合组合预测和专家的研究成果进行定量分析,从省域的视角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不仅是对长期预测方法的尝试性突破,而且填补了国内关于区域长期多维度预测的空白。 二、研究思路 一般而言,时间在五年以上的预测称之为长期预测。长期预测之所以应用不多主要是由于其精确性难以把控。这是由于进行长周期预测将面临诸多障碍:一是不确定因素太多,新事件和新情况往往难以预料。二是无法捕捉难以量化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发生、国家政策变动等。三是模型选择及参数的估计技术不成熟,难以根据数据特征选择最合适的模型。四是历史数据往往无法提供与未来发展相一致的规律,这在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受到质疑时显得尤为重要。
7、同时,前人在长期预测时,往往认为经济社会预测就是运用复杂高深的计量模型,忽略了计量模型由于无法考虑难以量化的政治经济因素而带来的误差。尤其在政策主导型社会里,单纯的数学模型无法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长期预测必须建4立在经济系统运行理论和实际情况的框架内,以定性指导定量,以求提高预测精度。 综上所述,本文拟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手段,结合安徽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西方发展阶段理论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为依据,融合安徽省的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对未来发展的宏观指标作出定性判断之后,结合前人计量分析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根据数据特征灵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 模型、指数平滑
8、、ARIMA 模型等方法进行组合预测和推算。其中,Logistic 曲线描述的是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下,生物繁育的生长规律,能较好地描述有界增长现象。组合预测更能综合各单一模型具备的优势,有效集结更多有用的信息从而实现对研究对象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地预测。本文旨在为未来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供一种情景参考,实践中仍需不断进行检验与调整。 三、研究方法与结论 (一)经济总量 依据十八大提出的目标测算,到 2020 年安徽省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 1 万美元,届时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 3.6万亿元,20122020 年间增速保持在 10%11%左右。随着安徽省逐步迈入后工业化发展
9、阶段,经济增长速度也将有所放缓。预计 20202030 年期间,安徽省 GDP 增速将保持在 7%9%左右,到 2030 年人均 GDP 将超过3 万美元,达到同期高收入发展水平。依据“三步走”战略,以 2011 年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 GDP 46 万美元为基准,按照近年来发达国家平5均增速预测,到 2050 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增速维持在2%3%左右,人均 GDP 将达到 1215 万美元,届时安徽省也将同步甚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定量分析时,我们采用 Logistic 模型和指数平滑方法进行拟合,并按相对拟合误差最小的原则选取权重,将各单一模型预测值进行组合预测。实证可得:
10、预计安徽省 GDP 到 2020 年将达到 50 500 亿元左右(现价) ,2030 年为 146 000 亿元左右;到 2050 年有望达到 437 100 亿元左右。 (二)产业结构 依据产业结构理论可知,在工业化阶段,一产比重持续下降、二产比重先上升到拐点后下降、三产比重持续上升;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三次产业结构将趋于稳定。从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看,欧美国家工业化率峰值在 45%50%之间,日本、韩国分别为 44%和 43%,达到峰值后便逐渐下降。 根据上述理论及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经验,预计安徽省一产比重将继续延续不断下降的态势,2020 年有望降到 10%以下,2030 年降至 5%左右,
11、2050 年维持在 2%5%的水平。二产比重在“十二五”末、 “十三五”初达到峰值之后将开始下降,2020 年将在 50%左右,2030 年将达到 45%左右,2050 年比重稳定在 30%40%。三产的比重与全国的差距将会不断缩小,2020 年会在 40%左右,2030 约在 50%左右,到 2050 年预计在 60%左右。 (三)人口与城镇化 2012 年安徽省常住人口 5 988 万人,城镇化率为 46.5%,处于城镇6化快速提升阶段。未来一个时期,安徽省人口将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到 2020 年,全省人口将达到 6860 万左右。 “十二五”期间,随着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安徽省城镇化
12、将不断加速,到 2015 年城镇化率有望突破 50%;进入“十三五” ,城镇化进入减速阶段,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速,预计到 2020 年城镇化率将接近 60%,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另据国家卫计委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研究,到 2033 年前后,中国总人口达到 15 亿左右的峰值。届时安徽省总人口也将于 2033 年前后达到峰值。而城镇化在 20202030 年间仍将处于快速提升阶段,但增长速度会逐步减缓,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态势显现,预计到 2030 年达到 65%70%左右。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特别是在 2033 年人口达到峰值后,安徽省人口总量将出现负增长,城镇化也将逐步进入稳定状态,
13、到 2050 年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 75%左右。 对于人口,本文利用 Logistic 人口阻滞增长模型进行拟合,并将其最大的拟合相对误差控制在 2%以内,之后考虑单独二胎政策的调整修正预测数据。依据中国社科院专家预测的每年多出生 100 万人左右的结论和按近三十年安徽省总人口所占 5%左右的比例推算,安徽省的人口高峰期有望延迟的 2035 年,户籍人口峰值为 7 444 万人。考虑到未来安徽省将由人口净流出区转化为流入和流出基本平衡区,整体社会将呈现稳态发展。因此,未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将渐渐趋同。对于城镇化,本文利用 Logistic 模型和 ARIMA(1,1,3)模型对城镇化水平进行拟
14、合,之后同样按照相对拟合误差最小的原则赋权进行组合预测。实证结果与定性判断相符。 7(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工业化发展,住房、汽车、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对钢铁、水泥等需求旺盛,物质消耗快速增长,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将稳步上升并达到峰值。而随着工业化的完成,主要工业产品需求不断衰减,产量逐步下降并最终趋于稳定。 从钢铁来看,一个国家要完成工业化,人均钢铁蓄积量需要达到 8吨10 吨。2012 年,安徽省人均钢蓄积量为 4.2 吨,预计随着工业化进程的继续推进,2020 安徽省的人均钢蓄积量将达到 7 吨左右,产量约在3 000 万吨左右,2025 年前后将达到顶峰约 3
15、 100 万吨。随着重大基础设施的逐步完成,传统重工业产品需求进入平台期,2030 年人均钢蓄积量将达到 11 吨左右,产量在 2 600 吨左右。2050 年钢产量维持在 1 890吨左右,到时安徽省人均钢蓄积量与全国平均水平(19 吨左右)相近,将达到 17 吨左右。 从水泥来看,依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当人均 GDP 达到 1 万美元左右时(按 PPP 计算) ,水泥产量仍处于增长势头,当人均 GDP 接近或达到 1.5 万美元以后,工业化基本完成,水泥产量也达到峰值,其后产量将逐步下降。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安徽省水泥大约在 2025 年前后达到消费峰值点。定量预测时参照前人研究成果
16、,预计 2020 年水泥产量11 000 万吨左右,2025 年人均累计水泥消费量达 21 吨,水泥产量峰值为 11 454 万吨,之后产量趋稳并逐步下降,2050 年产量在 7 000 万吨左右。 对于其余的工业产品,本文参照中国能源和碳排放课题组的研究成8果,结合未来安徽省主要工业产品占全国的比重,建立预测模型,对铜、纯碱、烧碱、合成氨、玻璃、电石、铝及乙烯等高耗能产品产量进行预测。实证表明,该类工业产品均在 2030 年之后达到峰值,之后产量趋稳并逐步减少。 (五)城乡居民生活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对于家电的需求将不断提高,对室内居住的舒适度要求也将不断提升。从城乡来看,安徽省目前农
17、村居民的生活条件较城镇居民仍存有差距,但是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未来公共服务将实现均等化,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也将趋同于城镇居民。对于城乡居民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空调、热水器的预测,我们采用建立各种家电的年末平均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与城镇化率、人均居住面积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其中,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依据Logistic 模型进行预测。实证结果表明,未来城乡居民家电拥有量逐步增加,且农村家庭的增速快于城镇。2050 年前后,城乡居民家庭家电户均拥有量将大体相当。其中,洗衣机、电冰箱、热水器的城乡户均拥有量在一台左右,电视机户均拥有量则在两台上下。而城镇居民户均将拥有 3 台左右的空
18、调,较农村家庭约高出一台。 对于机动车,随着汽车的逐步普及,城乡的摩托车和助力车的保有量将会受到抑制。故而我们首先计算出安徽省摩托车和助力车总量以及汽车拥有量的变化趋势。之后按照助力车取代燃油摩托车的趋势确定摩托车和助力车各自拥有量,最后依据城乡居民拥有比重变化推算安徽省城镇和农村机动车的拥有量。结果表明:安徽省的汽车和助力车拥有量9逐年增加,2050 年二者的户均拥有量分别在 1 辆和 0.5 辆左右;摩托车拥有量逐年下降,2050 年户均拥有 0.05 辆左右。 总体来看,按照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总体部署,2020 年安徽省有望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人均 GDP 超过 1 万美元,工业化率达
19、到 45%左右,城镇化率接近 60%,进入发展新阶段。2030 年安徽省人均 GDP 将超过 3万美元,工业化率降至 40%以下,城镇化率超过 65%,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达到同期高收入发展水平。2050 年安徽省人均 GDP 达到 1215 万美元,工业化率继续降至 30%左右,城镇化率达到 75%左右的稳态,进入现代化阶段,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四、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省未来直至 2050 年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人口和城镇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城乡居民生活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展望和预测。可以看出,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要求更高。为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地健康
20、发展,安徽省一是应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切实转变发展理念,注重自主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真正将工作着力点引导到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二是坚持效益导向,促进科技型企业和新兴产业迅速做大做强,鼓励大型企业服务外包、主辅分离,推动服务业扩容提效。三是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进一步挖掘人口质量红利。四是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减政放权。深化国有企业和财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五是综合考虑要素产出效率、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生活质量等因素,调整政绩考核体系,力10促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牛文元,等.中国新
21、型城市化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90-192. 2刘世锦,等.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高路易.2020 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情景分析J.世界银行中国研究论文,2010,(6):1-21. 4李善同.“十二五”时期至 2030 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展望J.经济研究参考,2010,(43):1-27. 5李京文.21 世纪中国经济长期预测(20002050)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0,(3):4-7. 6张延群,娄峰.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分析与预测:20082020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2):137-145. 7郭熙保,文礼朋.从技术模仿到自主创新J.南京大学学报,2008,(1):28-35. 8杨海军,等.工业化阶段的判断标准:霍夫曼系数法的缺陷及其修正J.财经论丛,2008,(3):7-14. 92050 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2050 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32-786. 10王一鸣.当前经济形势和中长期发展展望J.新金融,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