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就业视角下广西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型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把物流管理在区域产业中的应用贯穿到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形成环环相扣逐步加强的应用型教学内容体系。坚持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加强学生形成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型,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创新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8-0145-03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对物流人才尤其是应用型物流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在此背
2、景下我国高校陆续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合格的物流人才。但如今现实情况却是:一方面,由于物流业成为国家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行业之一,使得企业急需各类物流人才,出现“用工荒”的局面;另一方面,因为高校扩招,十多年来物流人才培养规模增大,使得大批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又出现“就业难”的困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解决物流人才供需矛盾也迫在眉睫。 1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研究 21.1 本科物流教育目标定位研究 发达国家主要是以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相结合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在欧洲 87 所开展物流高等教育的大学中,有 54 所设物流
3、管理或供应链管理硕士和本科专业,美国有 50 多所大学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国外课程着重战略类课程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而且兼具理论和研究,注重学生从战略高度思考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学者物流研究的思想和观点,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我国学者在比较国内外物流教育现状基础上,提出要从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三个方面培养物流人才,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1。事实上这种理念近年来一直为国内物流教育界所推崇。同国外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相比较,我国物流专业课程开设较多的是功能类课程、系统类课程和研究类课程,战略类课程开设相对较少。在物流人才的战略素质培养方面,众多学者一致认为物流人才应具
4、备四种能力要求,即企业管理通用能力、物流系统规划与决策能力、物流流程管理与控制能力、物流装备与技术的应用与设计能力2。 1.2 教学方式方法研究 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我国学者提出 KAQ 模式,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色,将知识(Knowledge) 、能力(Ability) 、素质(Quality)三位一体综合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浦震寰通过教学实践总结,认为在物流专业内部可以再细分,然后按专业方向教学,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有机结合,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3。 1.3 教学手段研究 3国外教育手段方法成熟,存在多样化发展,其相关理论知识和各种物流设施、实验室等已经健全,给物流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软硬
5、件条件,创造了良好的物流教育环境。邀请物流人士来校做报告,定期组织研讨会等形式与企业互动,使用交互式互动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将学生编组,用案例交换分析方式促进学生交流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高,效果则非常显著。交流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是物流专业学生在就业中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基于案例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个人交流技巧。 1.4 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研究 国外物流专业主要设在商学院,课程的设置一般是围绕配送和运输等物流核心要素展开,典型课程包括物流战略、配送系统设计、运输与仓储的规划管理,配送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同时,还注意相关的分析管理技术和方法在教学环
6、节上的运用,如仿真技术、统计学等交叉学科。在纵深研究领域包括配送战略与规划、配送管理等课程。而国外物流职业教育则有针对性让学员有选择地学习从事相关职业所需课程,课程设置更加具有实战意义。 1.5 关于教材内容研究 国内学者分析了物流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物流类本科专业的学科特征,提出了物流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的新思路,强调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专业的特色性、教材的规范性;同时还强调要提高教学手段,必须共享精品课程资源。 2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4目前关于就业能力的概念,国内外的学者既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也没有清晰地表述其内涵。比如综合能力、转移能力、通用能
7、力、可雇用能力、关键能力、核心能力等概念都曾被用来定义过个体的就业能力。从内涵上看,有些学者把个体的相关能力和就业能力联系起来,从而总结出就业能力概念;有些学者把个体的相关能力和影响个人获取就业机会的因素结合起来,从而归纳出就业能力概念。现阶段大家认可度比较高的就业能力概念是由 Harvey 在 2001 年提出的,他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人获得并保持工作机会的能力。 从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研究的文献看,国内外的学者提出了较多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观点,这些观点都试图去清晰地表述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构成要素。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是由世界著名的英国学者彼得?奈特和曼滋?约克
8、共同提出的,简称 USEM 模型,该模型是从认知和社会心理学两个维度构建的。该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结构由专业知识的理解力、通用和专业技能、自我效能和元认知四大要素组成,这四项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内专家认为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概念是指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有效地组织人力、资金、物资与设备、技术、信息等物流资源,协调物流的包装、装卸和搬运、运输、存储、流通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管理等环节,进行有效的指挥和控制,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继而完成物流任务
9、的活动。 综上所述,作为培养物流人才的地方5本科院校,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经济效益领先的今天,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方向必须与当地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而数量众多的地方高校,培养方案制订得过于宽泛,侧重点不突出,特色课程不明显,最终导致培养的学生缺乏特色,无法在就业中占有优势。 3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根据人才培养定位,优化专业培养计划,加强基地建设,建设教学资料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外部评价与“开放式”考核系统,不断优化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形成“计划+基地+资料+队伍+考核+制度”的“六位一体”建设思路。 3.
10、1 突出能力提升,构建“四层次”课程体系 (1)学校通识类课程涵盖以数理为主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等课程,旨在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 (2)学院平台核心课程由供应链管理 、 物流管理 、 物流系统工程和其他类基础课程组成,旨在建立专业思维逻辑和基础理论的知识体系。目前,供应链管理被认为是全世界普遍接受的课程,经对世界217 个大学的样本研究,供应链管理在美、英和中国香港均名列第一,在对 44 个大学的样本研究后,得出本科层次物流管理、物流系统工程与供应链管理分属前三门必修课。 (3) “能力本位”的专业基础课程把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作为其基础背景,强调在实践中构建学
11、生的能力体系。 (4) “做中学”专业课与专门化方向课程则按照“在做与用过程中6学习”的逻辑安排课程。学习时,学生主动自学和创新实践,教师整体策划,全程指导。 3.2 完善基地实践教育环节 (1)积极开拓实践教学基地,突出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积极与广西区内外的交通运输部门、保税区、港口和大型物流企业基地联系,开拓实践教学基地和毕业实习基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与技能训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管理和实践能力。 (2)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研,突出知识运用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养的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业发展现状,引导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12、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形成初步调研报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负责将调研报告整理形成该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业调研报告及南宁市物流业调研报告,为各级政府部门物流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突出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通过参加各类竞赛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检验学生对物流专业知识、物流方案规划设计,以及物流实际作业操作技能;通过任务分工,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 3.3 构建区域特色教学资料支持系统 (1)根据区域性特色,鼓励富有学术成果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编教材讲义,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优质教材,参加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编
13、写的规划教材,参加各类教材评奖,凡由本校教师主7编、参编和独立撰写获国家级规划教材立项的教材,以及由本校教师主编或撰写的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的教材给予重点奖励。 (2)推动高质量教材的选用,保证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优先选用获省部级以上奖的教材、 “十二五国家级精品教材” 、 “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 、国家重点教材和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推荐的教材,使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和主要基础课选用优秀教材率达到 90%以上;多渠道筹集资金,资助奖励多媒体课件和精品课程课件建设。 (3)构建科学的教材研究评估制度。对本校教师承担编写的教材进行必要的跟踪调查分析,收集广大教师和学生对该教材的意见,并请相
14、关专家进行评审,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不断增强教材选择的先进性和教材使用的实际效益。 3.4 强化教师队伍,注重教学团队建设 (1)建成优质高效教学科研创新团队,集成教学科研力量支持教学。对在职教师,一是采取更加优惠的措施,鼓励在职教师外出深造,提高教师的学历和实际教学科研能力。二是实行教师定期脱产锻炼制度,要求教师轮流脱产到企业锻炼,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2)以组建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的方式,强调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一方面鼓励科研水平高的学术带头人领衔组建教学科研团队,鼓励他们将学科前沿知识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给长期在教学一线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教师安排专门的进修机会,支持和
15、鼓励他们将丰富的教学经验转化为科研成果,在促进教学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科研水平。 8(3)优化师资,促进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持续性提高。一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把竞争机制引入师资队伍的管理中来,促进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聘请他们为本科生开设课程或讲座,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传道、授业、解惑。 3.5 开放式教学质量评估,共同完善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是由每个教学环节的过程质量来实现的,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符合广西产业需要,满足物流业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监控与评价,通过校园网,企业、家长、学生、教育厅、
16、用人单位等及时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对人才培养过程和质量进行全过程的有效监督与评价,以确保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另外,在制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按照教育面向社会、开放式办教育的基本思路,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需要,采用两种或多种方式进行复合,并组建外部评价系统。3.6 开展教学信息调查,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1)考核遵循客观性和导向性的原则,建立以教师本人教学和科研业绩为基础,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领导评价相结合的,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根据专业的教育目标和教师所承担的任务,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个体工作质量进行科学的判断,全面检验师资的培养效果。
17、 (2)建立师资管理系统,将师资考核结果纳入系统管理,形成帮扶9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的发展,为学校师资队伍的科学管理提供丰富准确的信息,作为教师聘任、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3)设计教学信息调查表和听课记录表,根据学生填写的调查表分析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效果,为教学研讨和教改指明方向。 综上所述,围绕“职业基础力+学习力+研究力+实践力+创新力”的培养目标,由“五核心要素”人才培养模式、 “计划+基地+资料+队伍+考核+制度”构建的教学指导与支持平台和“实践基地+社会物流调查+专业竞赛”构建的项目实践平台形成方案。 参考文献: 1胡亚娥,刘桂云.
18、多层次物流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水运(理论版) ,2006(12):158-160. 2王长琼,黄花叶.面向产业需求的物流工程专业培养体系优化研究J.物流技术,2008(5):53-55. 3浦震寰.物流管理专业分方向教学模式的初探J.物流科技,2007(12):122-124.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4JaA167)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项目编号:ZG0429) ;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项目编号:GXTSZY016) ;中国物流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3 年物流教改教研课题(项目编号:JZW2013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