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界定.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88752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民收入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界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居民收入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界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居民收入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界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居民收入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界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居民收入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界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居民收入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界定摘 要:研究居民收入差距首先应对居民收入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行理论界定,在合理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其成因、机理,最终才能找到适合调节收入分配的策略。 关键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理论界定 中图分类号:F01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001-02 一、居民收入的界定 “居民收入”是指居民个人通过劳动、拥有生产要素(资本、技术等)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拥有财产或通过其他行为获得的全部收入(总收入) ,不仅包括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收入,也包括财富收入、财产收入,是对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总称。而居民收

2、入的水平一方面受制于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国家收入分配政策、消费政策的影响。一般而言,宏观经济越好,收入分配政策、消费政策越倾向机会公平,居民收入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一)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 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初次分配是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最终表现为劳动者获得的工资,货币资本获得的利润、利息,人力资本(表现为技术、管理、信息等)2获得的报酬(利润) ,土地所有者获得的地租。在市场经济中,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而要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

3、,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按收益多少进行分配,实际上是指该分配注重的是效率,是按贡献分配。该贡献是多种因素集合效益的体现,如资金、技术、管理、生产资料、劳动力、信息、市场、营销等。谁能利用这些要素作出更大的贡献,就能取得相应的报酬,在这种机制下(市场经济机制) ,效率便能够得以提高。 (二)再分配形成的收入 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是指国家的各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现代社会,再分配机制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社会公正的问题,更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同时也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实现其职能的需

4、要。 宏观上而言,我们把来自市场(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称之为“初次收入” ,把来自非市场因素引起的收入增减称之为“二次收入” ,与之相关的分配叫“二次分配”或“再分配” 。再分配的主体可能是个人(如朋友间的赠与) 、家庭(如亲戚间的接济) 、民间组织(如慈善捐赠)或政府(如税收或补贴) 。在传统社会中,再分配的主体主要是前三类,而在现代社会,政府变成了再分配的最主要的主体。 依据商品化的程度,再分配可分为五类, (1)援助性(救济、济贫)再分配,主要针对特殊困难的群体,如老、弱、病、残。 (2)补偿性再3分配,如工伤补偿、农产品补贴。 (3)保险型再分配,如国家立法规定的,旨在增加收入安全的保

5、险(包括疾病、伤残、失业、养老) 。 (4)公正性再分配,是指从公平出发,以公民权为基础的再分配,其目的是为所有公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包括收入和服务(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 。 (5)革命性再分配,以产权分配方式彻底根除不平等,如中国 20世纪 50 年代进行的土地改革。 总之,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是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 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界定 (一)收入分配差距理论分析 按照经济学家约翰?罗杰斯?康芒斯的理论,收入分配就是发生在国民收入领域中的分配主体分割、占有分配对象的过程,是一种“人与物”

6、之间的关系。因此从本质上讲是各个分配主体之间的权和利的一种交易。国民收入分配是由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三个层面共同组成的复杂系统和过程。第一次分配是在广义的企业中进行的初次分配,也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过程,市场是分配的主体,按照经济效率和经济公平的原则进行分配,即主要按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高效率获得高回报,初次分配属于微观分配行为,注重效率,必将促进经济迅速发展。二次分配即再分配,是对原始初次分配结果的补充和校正,因而崇尚“公平至上”即收入公平的原则,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手段来完成的,旨在通过税收实现4“抽肥” ,通过公共财政支出实现“补瘦”

7、 ,用以暗补穷人,形成富人纳税养国家,国家财政支出暗补穷人的稳定三角结构,从而实现富人和穷人在分配上的相对公平。再分配属于宏观分配行为,注重公平,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即社会的富人或企业运用捐赠、资助慈善事业等行为回报社会,实现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内的收入分配调整。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慈善事业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慈善事业发达的情况下,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捐助活动,使得富人或企业的财富,被直接或间接地回报社会,转移到穷人的身上实施共享,客观上起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因而被学者称为第三次分配。由于第三次分配是人们自觉自愿的一种捐赠,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

8、层次的表现,它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的,还有社会和政治的多重效应,因而发挥了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国际经验证明: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第三次分配所占比重越大;经济低迷,经济发展程度越低,第三次分配所占比重越小。国民收入第一次分配是在企业之间进行的,是依据市场法则的原始分配。第二次分配是政府用财政、税收政策调节来弥补市场分配的不足。第三次分配是对第二次分配的补充,以民间捐赠来弥补政府调节的不足。三次分配互动互补,互相促进,形成社会分配最终格局。在该格局形成的过程中,伴随着出现了收入差距的问题,尽管每一次分配政府都力争实现对公平与效率的最优选择,但还是没能阻止收入差距扩大

9、的问题。学术界也开始有不同看法: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目前差距是合理的,有些认为中国目前差距已经到了非常不合理的程度1。其实,研究收入分配问5题,首先应区分收入分配差距和收入分配公平这两个概念,收入分配差距属于实证概念,它是一种结果收入分配的结果,不包含价值的判断。换而言之,并不是所有的收入差距都意味着不公。由初始状态、个人努力程度、冒着风险找到新机遇等因素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是应该包容和鼓励的。那些个人无法掌控的因素,如环境因素(基础教育、卫生保健、工作技能等)造成的收入差距,才是政府要缩小的目标。收入分配公平属于规范概念,是对分配结果的判断,包含着价值因素。总之,有一定的收入差距并不意味着收入分配

10、不公;收入分配公平也一定对应着收入差距2。 (二)收入分配差距主要度量指标 收入分配的度量指标能够反映收入分配的差距,常用的指标有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 、收入均等指数、库兹涅茨比率(Kuzhnets Index) ,阿鲁瓦利亚指数(Ahluwalia Index) 、收入不良指数、泰尔指数等。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常用的反映居民收入差距(或平均分配程度)的指标。它是 20 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得出的,是用来判断一个国家分配平均程度的数量指标。基尼系数是指占人口总数一定百分比的社会成员,所拥有的收入额在全部居民收入额中的比重。基尼系数范围在 01 之间,基尼

11、系数越小说明分配平均程度越高,贫富悬殊(收入分配差距)越小;相反,基尼系数越大说明分配平均程度越低,贫富悬殊(收入分配差距)越大。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的规定标准:“若基尼系数低于 0.2,则表示该国居民收入绝对平均;在 0.20.3 之间表示比较平均;0.30.42 之间表示相对合理;在 0.40.5 之间表示6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在 0.6 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国际上通常把 0.4作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3 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体系中收入分配差别的总体状况。基尼系数的上升表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贫富差距程度加深。当政策作用使社会基尼

12、系数下降到公平性标准时,则说明该项政策有效。但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不能简单地直接套用基尼系数来和其他国家的收入差距水平进行比较。 收入均等指数是指将社会中的一定数量的居民按收入水平由低到高排序,并将这些居民依次划分为不同的组,使每组居民数相同。要看一个居民的收入地位,就可以看该居民的收入份额与其在总收入中的比重的差距,该差距越小,表明该居民收入越接近平均水平;该差距越大,则表明该居民收入越远离平均水平。通常使用居民收入分配均等指数(k)来表示该差距,该指数取值范围为 0k1,即它与基尼系数具有相同的值域,均介于 0 和 1 之间;而且 k 值越接近于零,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k 值越接近 1 表

13、明收入分配越不平等。不同的是,均等指数的计算要比基尼系数简化得多,而且它能非常明确地度量出各收入个体的平均收入份额离全体平均收入份额距离的总和的大小。 库兹涅茨指数是以最富有的 20%的人口的收入份额来表示的指数,该指数的最低值是 0.2,指数越高,表示收入差别越大。 阿鲁瓦利亚指数以 40%最贫穷人口的收入份额来表示的指数,这一指数的最高值为 0.4,指数越低,收入差别越大。 收入不良指数是以最高收入的 20%的人口的收入份额与最低收入的720%的人口的收入份额之比表示,这一指数的最低值为 1,指数越高,表示收入差别越大。 参考文献: 1 美康芒斯.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2. 2 万莹.缩小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书,2013:5. 3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数十倍 行业、区域方面表现突出EB/OL.http:/,2012-10-24. 责任编辑 刘娇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