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与内控措施分析【摘要】 本文基于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思路与对策,以期对工程项目管理效率与建设效率的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工程项目管理 信息不对称 内部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的风险因素日益增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风险损失也越来越重。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非常普遍。由于业主对于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及造价核算等专业知识不懂或懂得很少,而设计施工单位因拥有充分的专业知识而拥有大量的内部信息,因而极易造成
2、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因此,有必要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分析,以防范和化解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业主产生的风险。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息不对称所诱发的机会主义行为,即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是造成工程建设秩序混乱、参与者行为不规范,从而引起失信的主要原因。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内容 所谓“信息不对称”就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人”之间不作对称分布的有关某些事件的知识或概率分布。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微观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用来说明在不完全信息市场上,相关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分布对市场交易行为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市场运行效率2问题。在不对称信息对策研究中,通常将对策中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
3、人,而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称为委托人,不对称信息的所有模型都可以在委托人代理人的框架下进行。传统经济学基本假设前提中,重要的一条就是 “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实际上人们早就知道,现实生活中市场主体不可能占有完全的市场信息。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代理人为了自身利益可能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选择对委托人不利的行为,从而引发信息不对称理论中的两个核心问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研究事前不对称信息的博弈模型,指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利用对方对信息的无知而隐瞒相关信息,获得额外利益,客观上导致不合理的市场分配行为。 道德风险是研究事后不对称信息的博弈模型,指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自身利益而故意隐藏相关信息,对
4、另一方造成损害的行为。道德风险的存在增加了交易的风险性和成本。 二、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1、信息源占有不对称。信息已成为比能源、材料更为重要的资源,而且是可以共享的资源。运用先进的通讯工具,既能收集大量可靠、准确、及时的资料、数据,为进行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又能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大量的反馈信息,以调节各类社会活动的规模、方向和进程,对社会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但是在社会实践中,信息在社会各单元组织中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有的获得信息多,有的获得信息少,这种信息分布的不均匀性,就是信息的不对称,其结果是使当事者利益的获得极不均衡。比如,在建筑市场上,政府是信息资源3的最大制
5、造者和拥有者,政府在信息源的占有上比业主、承包商及监理等均具有优势;在项目招标阶段,业主在信息源的占有方面比承包商具有优势。 2、信息的时间不对称。在市场交易中,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合同的双方或者多方之间,由于在接收产品信息时间上的差异,往往容易导致较早获取产品有关信息的交易者,能够较主动或较准确、较早地做出交易决策选择而获取交易优势;而获取信息较迟的交易者则被动地在交易中处于劣势,甚至蒙受损失。另外,交易双方之间不对称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不对称度将逐渐变小,但是由于各自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又将制造一些不对称信息以达到谋取私利之目的。因此,在市场交易中,信息在双方之间的分布总是经历“不对
6、称对称不对称”的过程,人们也总是在不断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3、信息的不确定性。在社会市场各组织会尽可能地收集足够多的信息,然后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合理地整理、提取、加工并利用,就存在着信息的不确定性。因为在获取的大量信息中,由于收集信息的渠道、方式、时空的差异,将使信息在数量、质量等方面表现出不对称。由于在同一市场上获取交易对象信息内容的数量不同,以及获取交易对象信息质量的差异,势必导致交易者交易位势的差异和交易成本、利益的差异。 4、处理信息能力的不对称。人们获取、分析、加工处理和应用信息并形成策略的能力称之为情报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对称实际就是情报能力不对称,即在同一个市场上参与竞
7、争的组织之间在获得、分析、4加工处理和应用信息形成决策方面的能力的差异。社会各单元组织在对同一个事物的信息收集、整理、裁减、加工的过程中,因加工人员的技术素质以及最高管理者的观念、思维、决策水平的差异,最后得出不完全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从而做出相异或相反的判断和决策。比如,在建筑市场上,针对同一个项目由于开发商的开发理念、实力等信息的差异,使得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会不同,从而会做出不同的决策,信息不对称度将会随着处理信息能力的递增而呈下降趋势。 三、工程项目管理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 信息的不对称分布对任何市场主体都是存在的,也正是因为信息是不对称分布的,人类才会从事各种信息的收集、交流活动,
8、开展信息服务,进行信息的生产、消费。所有信息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使各方尽量掌握充分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分布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正在深深地影响着市场经济的每个方面和改变着许多重要的市场概念,信息不对称理论同样对工程项目管理产生着重大影响。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存在于两个行为主体之间,也可能同时存在于多个行为主体之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技术标与商务标相脱离。竣工结算直接牵涉到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施工单位工程量清单报价包括计算完成分部分项目工程量所发生的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的总和。技术标内的施工组织设计或工程方案确定的数量,由施工单位在商务标里以非实物形态竞争性费
9、用形式自主择项报价或包含在综合单价里,可结算时一些施工单位又往往把属于标内应考虑的一些技术措施费项目列入结算,计取工程费用。 52、施工图与竣工图相混淆。施工图是工程项目招标和工程施工的依据和基础,竣工图是对竣工工程的具体记录,包括了施工过程中设计、联系单等的变更,尤其在一些大中型复杂的工程施工中,两者会有很大出入,有些施工单位把已取消的施工图项目仍列入结算,计取费用。 3、虚报工程量。施工合同制定内容不够详尽、专用条款约定措辞不够严谨、表达不清楚,施工现场签证混乱,量、价计算误差较大,存在混淆工程界限、交叉工程重复计费的现象,结算造价水分含量较高。 4、更换变更联系单。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把
10、关不严,变更联系办理不及时,一些施工单位故意删改、省略内容,办理有利于乙方的联系单,为多计费用埋下伏笔。 5、套高定额。有些施工单位采用低套高、少套多等手段来增加工程费用。 6、提高材料价格标准。施工时用低等级材料,结算时却套用高等级材料价格,实际购买价高于招标时暂定价交于建设单位签证,而低于暂定价的就以投标暂定价作为结算依据。 四、工程项目信息不对称的内部控制措施 1、加强设计阶段的监督管理。很多单位重视施工阶段的审核,忽略了设计阶段。实质上设计阶段基本确定了建设项目 75%的造价,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设计阶段。我们对设计阶段可以重点审查是否采用限额设计、方案优化等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审查设
11、计合同中是否有对加强设计部门的责任感条款,明确设计人员不仅要对其所设计的方案负责,还应对设计的工程造价负责,因设计原因造成过多变更签证而造成大幅度6增加工程造价的,应由设计人员负相应的责任,从一开始就明确各方面的责、权、利,避免事后纠纷。 2、加强建设项目预算管理。强化工程预算管理,为防止因投标单位围标而导致中标价虚高,可以采取投标限价政策,即在预算的基础上下浮一定比例作为最高限价,投标单位报价超过最高限价的即为废标。在此前提下,预算便显得十分重要,预算太高无法达到控制目的,预算太低有可能导致“流标” 。因此,管理部门对编制的每一份预算都应进行认真审核,发现问题便要求其及时调整。例如某预算中几
12、种材料在清单中未有任何说明,单价奇高,管理人员询问预算部门或招标代理,其解释是按进口材料预算的。该预算若不调整,中标单位即使提供价高质次的材料,发包方也难以追究责任。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对标底进行二审。如某单位对建筑面积为 8202 平方米的办公楼委托招标代理编制项目预算为 2200 多万元,经委托咨询公司复审,定案金额为 1800 多万元;管理部门参照市场价格,把最高限价定为 1600 多万元,最后投标单位中标价为 1300 多万元。由此可见,全面细致的预算管理工作,可以为单位节约资金,控制工程造价。 3、重视对招标文件的审核及合同管理。审查招标文件时,招标项目不同,招标文件的要件也不同。重
13、点很多,管理监督工作很难面面俱到,因此应科学、合理地选择审计介入的内容,抓住对投资金额影响较大,且事后审计难度较大,甚至出了问题也无法挽回的内容作为审核控制造价的要点。注重在强制性标准的制定、评标方法、付款方式、工程结算原则等问题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尽量细化商务、技7术分的评分标准,以减少主观因素对打分的影响;尽量降低预付款比例,提高质保金的比例,清单外项目依据有关规范计价后,必须按中标价对预算价的下浮率下浮等。通过事前把关,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招投标的公正性,也能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减少合同洽谈中的分歧。确定中标单位后,管理人员对施工合同、补充协议进行审核,尽可能排除不可预
14、见的风险因素,规避工程风险。比如对意思含糊不清、有分歧的合同内容,合同与招标文件相背离,合同前后矛盾,价格中未包含全部费用等暗藏陷阱的条款等情况进行认真审查,通过完善合同把风险降到最低,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4、加强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签证的监督管理。建设施工过程中涉及变更和工程内容的变化都将引起工程造价的变化,这会给投资控制造成困难。管理部门应把工程变更签证作为建设项目全过程控制造价的重点。变更、增项是工程建设中难以避免的,但若太多、太大,会加重投资负担,使工程项目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特别是一些人为的随意变更,隐藏着诸多不规范行为。对于工程变更签证,应建立规范的变更程序,比如若确实
15、需要变更的内容应说明理由,监理单位和职能部门应对变更的工程方案进行论证,及时做出预算,报有关人员进行决策,对工程造价进行监控。同时变更设计必须在合同条款的约束下进行,否则任何变更都能使合同失效。由此规范变更程序,可以防止变更签证“满天飞”以及结算大大超预算的现象,控制建设项目造价。 5、加强工程结算的监督管理。竣工结算是控制建设项目造价的最后一道关口。首先,应该重点审核工程结算的计量与确定的合规性和准确8性。工程量的计算是工程结算中猫腻最多的地方,有的把已经算过的工程量改头换面,并计入其他工程量;有的把一个子目的内容进行拆分,再将拆开的部分重复计算;还有的只计算变更工程增加的部分,而减少的部分
16、却不扣除。管理人员在审核工程量时,一定要通观全局,思路清晰,不要被施工单位牵着鼻子走,要集中精神,确保工程量准确无误。比如某单位一条排水沟,监理签证为 173 米,管理人员实际测量长度为85 米,多签了几乎一倍。事实证明,在有监理的情况下,审计的作用依然不容忽视。其次,重点审核定额子目和取费标准。施工单位对于定额子目和取费标准一向都是就高不就低,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仔细研读相关的文件,随时掌握费率变化情况及定额的适用期限,准确地套用适用的定额。如某建设项目,结算时施工单位将全部钢筋按 2004 年第一季度的信息价计算价差,为钢材价格全年最高,而合同中的开工时间是 2004年 3 月底,甲方根据合
17、同中约定补付或扣减价差的条件是以施工期间与投标时期的市场价相对照,而第一季度只进行了基础部分的施工,经内审部门的审核,该项目核减了 30 多万元的工程款。 五、结论 控制建设项目风险的重要一点就是建立项目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 “信息不对称”的风险预警。项目风险预警主要是对项目运行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对项目影响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报;项目风险预警机制则是按项目风险因素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和经验性目标参数,经目标值与观测值相比较来决定项目风险程度的事前控制。建立项目风险预警机制有利于快速发现关键风险因素,将这些关键因素作为风险管理系统的风9险预警点并及时进行预警,达到提前控制、预先管理的目的。 企业应当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管理部门应重点审查工程量的计算、定额套用等是否真实、完整和准确。如何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充分发挥建设资金投资效益,避免损失浪费,是企业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重点之一。做好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工作,提高经济效益,对单位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月琴:清单计价对工程造价审计的影响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0). 2 刘丽丽:内部审计如何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造价J.中国集体经济,2008(6). 3 黄发勤:浅谈工程造价审计的操作程序J.现代审计,2004(6). (责任编辑: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