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延迟退休是把双刃剑【编者按】 因为有关部门的一再提起。延迟退休成了不断牵动人们神经的每年一歌。延迟退休事关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要让公众接受这项政策的任何变动。公平原则不可或缺。在贫富差距不断加尉、养老双轨制不变、就业形势严峻等态势下,这一话题的展开就足以刺激国人的敏感神经,更别提尝试实行了。 养老金缺口巨大不该是延迟退休的借口。它的形成是改革遗留的问题,买单者更该是政府,而非缴纳者、纳税人。延迟退休决不是解决这个问题唯一且最佳的方式。 有关延迟退休的改革涉及面广,矛盾错综复杂。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有关部门应谨慎行事、慎重决策,开门纳谏才能有助于集思广益。 最理想的退休年龄是多少?这关系到所
2、有人的老年生活安排,也毫无疑问会影响到每一个家庭的生活状况。延迟退休年龄,是一个敏感话题。 2012 年 6 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首次明确提出延迟退休年龄已成“趋势” 。建议到 2045 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 65 岁。此言一出,旋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议论。 相较于此前对于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关注,此次延迟退休引发的议论和争议的持续时间及影响范围,显然是执政者们没有预料到的。 2延迟退休问题的提出 2012 年公众关注的延迟退休年龄一事,人们可以划分出这样四个阶段: 第一轮出场的是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吕井海和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他们的“武器”
3、是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然而,当吕井海和褚福灵遭到网民的批评后,人社部派出官员。答复网友时明确表示,对于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龄问题,还存在不同看法和意见,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第二轮出场的是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牵头的中银研究团队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他们所用的“武器”就是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 。他们预测,到 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 183 万亿元。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多措施以缓解压力。可以看出。尽管曹远征和马骏带领的是团队参战,但一样遭到网
4、民的痛击。灰溜溜地退场了。 第三轮出场的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他建议我国从 2016 年实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并每两年延长 1 岁退休年龄。到 2045 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 65 岁。而当时,因他的出场,因他的言论,延迟退休的争论升级到了白热化。尽管如此,何平一样遭到广大网民的反击。在鼎沸的民声下,人社部只好再次派出官员。再次澄清,说目前研究重点是阶梯式退休,并未具体到某一年龄。而且近期3不会推行,并称 65 岁退休系误读炒作。 第四轮出场的是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他说,目前人社部和老龄办对延迟退休问题正在研究。同样,他
5、的话也遭到网民的质疑。 对此有人建议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当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出面调停,以结束这场社会各界有关延迟退休的争论,稳定执政党的执政之基。 资料显示,我国现行退休年龄规定源于 1951 年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 ,其中规定,男职工退休年龄为 60 周岁。女职工为 50 周岁。1955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把女干部退休年龄提高到 55 周岁。1978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中规定,男工人退休年龄年满 60 周岁。女工人年满 50 周岁,女干部年满 55 周岁。为什么
6、90以上的人 反对延迟退休 从调查数据看,90以上的人都反对延迟退休。有人质疑这是给未来养老金缺口“填坑” ,有人提出这是给权力图谋“占位” ,有人认为这是加重民生负担。盘剥民生利益,还有人批评此政策将对就业市场形成压力。说法不同,理由各异,但态度如出一辙反对。 “延迟退休”更引发了网络上潮水般的反对声:“该领养老金的年龄领不到,是不是政府在推卸责任?” “到 60 岁已经干不动了,想多歇4歇,还让我干?” “如今工作本来就难找。老年人再占着不走,哪有年轻人的位置?” 其中,企业职工和体力劳动者的反对声,尤为强烈。因为年龄的增长,对白领而言是积累优势,对蓝领而言则是劣势。 社会学家刘植荣提出,
7、 “经济发展了。就应该延迟退休”这一论点,违背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符合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事实。与这一命题恰好相反,经济发展了,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财富积累增多了,应该缩短劳动时间,降低退休年龄,让人有更多的剩余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充分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增强幸福感。 改革退休年龄涉及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不同群体的意见往往很不一致。临近退休年龄的干部,不论男女。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可以适当考虑延长退休年龄。特别是其中职位、技术职称高的。据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此类人群工作强度不是很大,很多人虽然已到退休年龄,仍可胜任工作。一些特定行业,如医生、教师,往往是“越老越吃香” 。退休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一种
8、人才资源的浪费。 一线工人则多数认同目前的退休年龄规定,有的人甚至希望早点退休。因为一线工人大多体力消耗大,在职时收入水平偏低且不是很稳定,退休后则可以获得稳定的养老金收入。近几年,国家一直在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对一些收入不高的职工而言,早点正式退休。收入还能高一些。 不少民众担心:“依照工作性质、个人意愿等设定退休年龄标准,是否会让某些既得利益者赖着不走呢?”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的姜5卫先生就是持这一观点者。他说。现在单位里都是领导说了算,你哪怕技术再好。如果领导不赏识你那到时候你想多做几年也不行。而即使能力平平,但和领导打得火热。照样留住你。更有甚者,现在的领导都是高管,拿着高薪,到了年
9、龄一刀切,他无计可施。真的实行阶梯退休了,他便可以有 N 个理由不退休,这既不是贪污腐败,也不违反法律厂规。某种程度上还是国家退休政策支持的。怎么办? 反对者更大的担忧恐怕在于:延迟退休,是不是意味着影响了“本该拿到的”养老收入? 延迟退休,有人高兴,有人忧虑。高兴的无非是管理人员、从事脑力劳动者,忧虑的无非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收入较低、劳动很累者,如施工人员、重体力劳动者、三班倒的挡车工,他们恨不得快退休,能拿到千元左右的退休金。 延迟退休能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吗 “企业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年纪大的不退,年纪轻的怎么能找到工作?”在北京做快递的韩师傅对阶梯式退休很难理解。心里也很着急。原来
10、韩师傅的女儿大专马上就要毕业,对于就业方面的问题。老韩最近格外留心。 “孩子读了这么多年书,总比我们这些老骨头水平高。怎么能放着年轻的水平高的不用,反而要我们多干几年?” 调查发现,我国老龄化程度正在加剧,劳动力供给不足情况将日益严重。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态势加剧的同时,我国有效劳动力数量在急剧减少。有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从 2010 年的 97 亿人减少到 2050 年的 87 亿人。其中减少的拐点发生在 2015 年,将从6998 亿的峰值开始逐年下滑,年均减少 366 万人。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认为,长期的人口少子化导致未来年轻劳动力供应不足,人口老龄化又导致退休人
11、口增多,养老金支付压力放大,亏空将达到上万亿之多。 也有专家认为,虽然远期来看,我国劳动力将出现严重不足的局面。但当前中国就业形势总体仍是供大于求。延长退休年龄,可能会挤压岗位供给,进一步加剧就业紧张形势。褚福灵透露,如果在全国实行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政策。每年可能会涉及上千万人。并由此导致年轻人无法进入这些岗位的问题。这一巨量岗位很难通过新开发岗位等方式化解。对此他建议,我国应尽快着手建立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制度。通过制度设计,可以采取分地区、分行业、分人群,以不同的标准逐步推行的步骤。 劳动力不足与延迟退休是两个本质完全不同的概念。劳动力不足不可能用变魔术的方法去解决,延迟退休也无
12、益。世界罕见的养老双轨制尚且迟迟不见改革动静,不断鼓吹延迟退休的“必然趋势”完全没有道理。延迟退休意味着要求劳动者作出牺牲,如果政策制定者不能割舍自身利益,公众就要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 养老金双轨制何时破除 据人社部统计,2010 年,若剔除 1954 亿元的财政补贴,企业部门基本养老保险的征缴“缺口” ,高达 679 亿元。近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透露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 2010 年底。中国个人账户 1.9 万亿元的记账额里, “做实”的只有 2039 亿元。等于约 1.7 万亿7元处在“缺口”状态。 早前世界银行一份研究报告说,按照现有制度模式。在未来 60 年。
13、我国养老金的收支缺口将高达 9 万多亿元。 按照“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的测算,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收 40 亿元,减支 160 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 亿元。 虽然有关养老金缺口的说法各异,但缺口日益加大这一共识已不容回避。 中国目前的养老金缺口巨大,究其原因是制度本身的设计有问题。一般说来,养老金的缺口能够通过国家的财政补贴等方式给予解决,但问题是。中国的养老金缺口一直在不断扩大,有限的财政补贴无法跟上其扩张速度。背后的原因就是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我们现在之所以并没有发生现实的支付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口老龄化还不是很严重,人口红利还能够支撑一段时间。 不过,寄
14、望延迟退休来解决养老金巨大缺口并不现实。与备受争议的延迟退休相比。破除积弊已久的养老双轨制显得更为迫切。 中国现行养老体制存在多重问题,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但却不能根本解决这一问题。更迫切的还是打破现行的养老双轨制。建立公平的养老金交纳和支付体系,不然,任何有关养老的改革都会遭遇民意的强力反弹。延迟退休年龄在世界范围内或许是个趋势。但并非饵决中国现行养老体制的当务之急。 公务员和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在职时不用交纳养老保险,退休8后却能领取高于企业人员的养老金,他们的退休金多数由国家财政支付,而企业人员则只能依靠自己的养老保险账户。在养老金缺口加大的背景下,破除养老
15、双轨制已是群众共同的呼声。 必须首先进行养老并轨改革。像取消公费医疗一样取消机关养老,让包括公务员在内的所有人都一样地交费,并在退休后获取数额相对公平的养老金,以此来弥补养老金现有巨大亏空。 如何维护法律制度的刚性和公平 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政策。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障基金平衡等多方面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 延迟退休怎么延?人社部官员最近提出“差别化退休”的概念。这一提法受到一些专家肯定。认为退休时间“差别化”既能推迟实际退休年龄。又尊重不同人群的意愿。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但是,普通百
16、姓似乎疑虑颇多,最担心的还是那个老问题会不会越差别化,越不公平?经济学家孙飞认为,实现延迟退休的“小步慢走” ,要照顾社会各层面及各个不同年龄群体的相对平衡的利益格局。也有不少学者建议建立完善的弹性退休制度。弹性退休年龄,即劳动者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后,允许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在一定浮动时间段内提前或延长退休。弹性退休政策可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减轻就业和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 9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认为,延迟退休是我国未来养老保障的重大改革,它减轻了政府的养老负担,却可能损害了社会生产力,导致高龄劳动者在岗不出力现象的产生,同时也可能剥夺潜在退休者的养老权益。他认为延迟退休不
17、能局限在养老保险金交纳和领取的层面来讨论,还必须关注延迟退休对人口红利的影响。换言之,延迟退休的合适人选和合适人口。应是健康、有工作意愿还有合作精神的劳动者,避免不健康劳动者的红利漏损。 阶梯式退休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时很难说清。抑或是一柄双刃剑。不少专家认为,要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就应当因行业、岗位、人而异,在制度考量上周全审慎,兼顾公平,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台阶图” 。随着科技进步、工效提高、财富增多,人们必将享受到更多的休闲时光,这才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否“发挥余热”将会成为个人自愿选择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退休”或“被不退休” 。 当然,维护法律制度的刚性和公平,常常体现在
18、对所有公民的一视同仁上。目前退休年龄的一刀切,换个角度看,也是“一视同仁” 。而“因人而异” “弹性操作” ,如果没有足够完善的制度保障、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其公平性较目前的退休年龄规定只会有退无进。甚至演变成更有利于政策制定者、更强化现有养老保障不公平的状况。 有专家指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等问题上,只有把这些方面做好了,社会养老金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增量的保障措施来10缓解“缺口” ,而不是把解决问题的一切希望寄托在延长退休年龄上。 有关民生问题,还得多听听民声,制定政策要符合民意,要有群众基础。如果多数人反对。就是缺乏民众的支持,硬要实行,只会加剧社会矛盾的产生。也不会利于政策的顺利实施与执行。有分歧和观点的差异。实际上是反映了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人们利益诉求的差别。专家建议在出台相关政策的时候。通过听证或者其他一些形式让人们畅所欲言,进行观点交锋。 希望在听取了老百姓的话语后,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要考虑大多数人的意见,要多考虑几个实施方案。使政策更公平更合理地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 责任编辑:阮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