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道路翻浆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94641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城市道路翻浆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议城市道路翻浆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议城市道路翻浆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议城市道路翻浆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议城市道路翻浆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浅议城市道路翻浆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城市道路翻浆产生的原因、影响翻浆的因素及防治翻浆的措施 关键词:翻浆;原因;防治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causes, influence of city road frost boiling boiling factor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frost heave Key words: boiling; causes;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

2、13) 一、翻浆产生的原因 我国北方季节性冰冻地区,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排水不良情况下,冬季路基开始结冻,不断向深处发展,上下层形成了温度差。在负温区内,土中的毛细水、自由水首先结冻,薄膜水逐渐移向冰晶体而结冻,于是该处土粒周围的水膜减薄而剩余了许多表面能,增加了从水膜较厚的土粒处吸湿的能力。土中温度高处的水分便向上移动,补充低温处土粒薄膜水的转移。在正温区内,下层水分向零度等温线附近移动,汽态水由于冷处比暖处气压小而移向冰晶体,凝成液态水而结冰;毛细水通过毛细作用上升移向冰晶体,部分冻结,部分转变为薄膜水以补给负温2区的水分转移。从而造成大量水分积聚在土基上层,随着气温的下降,零度等温线不断

3、下移,形成一层、两层或多层聚冰层。土基中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使路面冻裂或冻胀隆起。待到来年春季,气温回升至零度以上时路面结构层及路基开始化冻,由于路面导热性大,使结构层自身及其下路基土融化较快,路基中的水分不能迅速向下或向两侧排除,土基上层便呈现过湿状态,有时甚至超过液限。路基强度及承载能力显著降低,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发生“弹簧“、开裂、鼓包,严重时泥浆外冒,路面大量破坏,就形成了翻浆。 二、影响翻浆的因素 1.土质。粉性土是最容易翻浆的土,该土的毛细管水上升较高、较快,在以下水分聚流严重,且当土中水分增多时强度降低很快,容易失稳。粘性土毛细水上升虽高,但上升速度较慢,因此,只有在水源供给充

4、足、且土基冻结速度缓慢的情况下,才可能形成比较严重的翻浆,砂土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发生翻浆,它在冻结过程中水分聚流现象很轻,同时该土即使含有大量水分,也能保持一定强度。 2.气候。多雨的秋天;暖和的冬天;骤热的晚春;春融期降雨等都是加剧湿度积聚和翻浆形成的不利气候。例如,初冬时气温较高或冷暖交替,冻结线长期停留在路面下较浅处,大量水分就会聚流到距路面很近的地方,将产生严重翻浆。反之,初冬很冷,冻结线很快下降到距路面较深处,则路基上部聚冰少就不易出现翻浆。 3.水。翻浆过程就是水在路基土中转移、变化的过程。地面排水困难,路基填土高度不足,边沟积水,路基靠近坑塘、地下水位较高的路3段,提供的充足水源

5、是形成翻浆的重要因素。 4.行车荷载。道路翻浆是通过行车荷载作用最后形成和暴露的。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翻浆季节交通量愈大、车辆愈重,则翻浆就会愈多、愈严重。 三、翻浆的防治 1.提高路基,加强排水。城市道路与公路不同,它担负着交通与排水的双重功能,为此,在规划设计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抬高道路高程,使路基上部土层远离地下或地表水面。路基加高的数值,应根据当地冻土深度,路基土质和水文情况,以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及临界高度确定,一般应保证路基处于干燥状态。良好的路面路基排水可防止地面水或地下水侵入路基,使路基土体保持干燥,从而减轻冻结时水分聚流的来源,这是预防和处理翻浆的重要措施。 2.修隔温层。在路

6、面下铺一层炉渣、矿渣、碎砖等材料。因其小孔隙多,传热能力小,可使它下面的土层不冻结或减小冻结深度,起到预防翻浆的作用。隔温层的厚度一般为 20 至 50cm,其宽度要比路面每边多30 至 50cm。 3.铺设隔离层。当地下水位或地面积水位较高,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且又不宜提高路基时,可铺设隔离层。隔离层铺设在路基顶面以下 0.5 至 0.8m 处,目的在于隔断毛细管水上升进入路基上部,防止在负温差时的水分积聚,以保持路基上部处于干燥状态。隔离层按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透水和不透水两种。透水的隔离层是采用碎石、砾石、粗砂、无纺布等材料铺成的,厚度为 0.1 至 0.2m。不透水的隔离层可用4

7、沥青土(厚 2.5 至 3.0cm) 、喷洒沥青材料(2 至 5mm)或者铺油毛毯、塑料薄膜等做成。 4.降低地下水位。为了不让地下水大量上升到路基上部土层,可设法降低地下水,常用以下方法, (1)设置渗沟。当地下水位较高时或排除春融期路槽中的自由水,可在路槽底下设置排水渗沟,将地下水汇集至雨水排水管路中排除,以降低地下水位。渗沟应用渗水性良好的碎砾石填充,沟底宜做成至的坡度,渗沟出水口应高出排水面。 (2)利用雨水检查井。随着雨、污分流排水制的推广,可适当加密雨水检查井(2030 米一座) ,且不封闭砖砌雨水检查井内壁,使地下水通过检查井砌筑缝隙直接渗透进雨水检查井,经雨水管路排走,可降低地下水高度,防止翻浆产生。 5.改善路面结构。 ()铺设砂砾垫层。砂砾垫层采用砂砾、粗砂或中砂铺成,具有较大的空隙,能隔断毛细管水的上升;化冻时能蓄水,排水;冻融过程中体积变化小,可减小路面的冻胀和沉陷;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将荷载进一步扩散,从面减小路基的应力和应变。 ()铺设石灰土、煤渣石灰土垫层。石灰土的水稳性和冻稳性较好,能减轻路基的冻胀和翻浆。但在重冰冻地区潮湿路段不宜直接采用,须与其它措施配合应用,如石灰土下铺设砂垫层。 (3)换土。局部路段产生翻浆,可彻底挖除翻浆范围内的粉性土,换填砂砾、碎石或块石。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