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重交通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成因及处治技术.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94841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重交通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成因及处治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议重交通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成因及处治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议重交通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成因及处治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议重交通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成因及处治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议重交通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成因及处治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浅议重交通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成因及处治技术【摘要】很多沥青混凝土路面呈现出一定的早期病害,如裂缝、拥包、坑槽、松散等。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都是公路工程质量常见通病。因此,如何保证沥青混凝土公路路面在早期不发生破坏,是很多公路建设业内人士所面对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处治措施 一、裂缝 1.现象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是路面早期破损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分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力下降,加速路面破坏。主要包括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两种。 2.成因分析 纵向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基和填土在横向不可避免的不均匀性所造成的;横向裂

2、缝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疲劳裂缝。 3.预防措施 横向裂缝: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充分压实横向裂缝;根据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92)要求,按本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用的沥青类型,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2层温度收缩裂缝。采用优质沥青更有效。 纵向裂缝: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如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避免前摊铺幅混合料冷却后才摊铺后半幅,确保热接缝;如无条件全路幅摊铺时,上、下层的施工纵缝应错开 15cm 以上,前后幅相接处为冷接缝时,应先将已施工压实完的边缘斜部分切除,切线须顺直,侧壁要垂直,清除碎料后,宜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之预热软化,

3、然后铲除敷贴料,并对侧壁涂刷 0.30.6kg/m2 粘层沥青,再摊铺相邻路幅;沟槽回填土应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必须达到要求;拓宽路段的基层厚度和材料须与老路面一致或稍厚。土路基应密实、稳定。铺筑沥青面层前,新老路面接缝宜用热烙铁烫密。 4.治理方法 缝宽在 5mm 以内,清除缝中杂物及尘土,将稠度较低的热沥青(缝内潮湿时应采用乳化沥青)灌入缝内,灌入深度约为缝深的 2/3,填入干净石屑或粗砂,并捣实,将溢出缝外的沥青及石屑、砂清除;缝宽在 5mm以上,除去已松动的裂缝边缘,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入缝中,捣实。缝内潮湿时应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 二、拥包 1.现象 在行车水平力作用下,沿行车方向或

4、横向出现局部隆起,拥包较易发生在车辆经常起动、制动的地方,如停车站、交叉口等。 2.成因分析 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高或细料偏多,热稳定性不好,在夏季气3温较高时,不足以抵抗行车引起的水平力;面层摊铺时,底层未清扫或未喷洒(涂刷)粘层沥青,致使路面上下层黏接不好,沥青混合料摊铺不匀,局部细料集中;基层或下面层未经充分压实,强度不足,发生变形位移。 3.预防措施 在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要控制细集料的用量,细集料不可偏多。选用针入度较低的沥青,并严格控制沥青的用量;在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前,下层表面应清扫干净,均匀洒布粘层沥青,确保上下层粘结;在人工摊铺时,由于料车卸料容易离析,应做到粗细料均匀

5、分布,避免细料集中。 4.治理方法 凡由于沥青混合料本身级配偏细,沥青用量偏高,或者上下层粘结不好而形成的拥包,应将其完全铣刨掉,并低于原路表,然后待开挖表面干燥后喷洒 0.3-0.6kg/m2 粘层沥青,再铺筑热稳定性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至与路面平齐,当拥包周边伴有路面下陷时,应将其一并处理。如基层已被推挤应将损坏部分挖除,重新铺筑。 三、坑槽 1.现象 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表现为路面表面出现局部松散,形成深度 2cm以上的凹槽,在水的侵蚀和行车的作用下,凹槽进一步扩大,或相互连接,形成较大较深坑槽,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成因分析 4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够,沥青混合料粘结力不佳,

6、沥青加热温度不高,碾压不密实,在雨水和行车作用下,面层材料性能日益恶化松散、开裂,逐步形成坑槽;进行摊铺时,下层表面泥灰、垃圾未彻底清除,使上下层不能有效粘结。 3.预防措施 沥青面层应具有足够的设计厚度,特别是上面层,不应小于施工压实层的最小厚度,以保证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有足够的抗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宜选用具有较高粘结力的较密实的级配。沥青混合料拌制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拌和时间、沥青用量及拌和温度,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严防温度过高沥青焦枯现象发生。 4.治理方法 确定所需修补的坑槽范围,一般可根据路面的情况略大于坑槽的面积,修补范围应方正并于行车方向平行或垂直;若小面积的坑槽较多或较密时,应

7、将多个小坑槽合并确定修补范围;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将修补范围内的面层削去,槽壁与槽底应垂直,槽底面应坚实无松动现象,并使用周围好的路面不受影响或松动损坏。 四、松散 1.现象 松散大多数发生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的初期。面层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或基本丧失,路表面可观察到成片悬浮的集料或小块混合料,面层的部分区域明显不成整体。干燥季节,在行车作用下可见轮后粉尘飞扬。 52.成因分析 沥青混凝土中的沥青针入度偏小,粘结性能不良;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少;矿料潮湿或不干净,与沥青粘结不牢固;拌和时间温度偏高,沥青焦枯;摊铺施工时,未充分压实,或摊铺时,沥青混凝土温度偏低;雨天摊铺,水膜降低了集料间的粘结力

8、。 3.预防措施 选用合格的原材料,特别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及矿粉掺量以增强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及压实效果。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降低与矿料的粘附性;温度过低会导致混合料压实困难,造成混合料内部空隙率过大。一般改性沥青在 175185 摄氏度。 4.治理方法 因低温施工造成的麻面松散,可以将松散料收集好,待气温上升到20以上,将松散部位清扫干净,重做喷油封层;由于温度过高,粘结料气化而造成的松散病害,应清除重铺;由于基层或土基强度不足、松软变形而引起的松散,要首先处理基层或土基病害,补强满足要求后再重做路面面层。 总之,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对以上常见高等级沥青路面病害类型及处治措施的论述探讨,在近几年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实践中采取了以上相应的处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做好处治措施,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规范施工,在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同时,也延长了沥青混凝土道路的使用寿命,更提6高了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