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国有大中型企业党建科学化工作与经济改革的正确实施之间的辩证关系摘要: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为我们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理论硕果。但是,在经济建设中加强国富民的道路上,我党同样走过了一段曲折而艰难的历程,给我们的国民经济带来过沉重的教训。今天当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中国的经济也将跨上了新的台阶,在经济社会中我国将具备世界上最大最潜在的市场,我们的执政党必须把科学建党、合理执政、创建和谐、强国富民、振企兴邦放在首要地位,并将党建的科学化与企业的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这将成为我国国企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中型企业;党建;辩证关系 一 党建科学化应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是党执政
2、的主要任务 紧紧把握住经济建设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不断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必须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2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从机制上进一步推动“五个统筹”的落实,切实加强薄弱环节。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
3、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政绩观。通过科学的完善的政绩考评,建立能够综合体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状况、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真正使领导干部的政绩成为没有水分的政绩,群众需要的政绩,有利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三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实现形式,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深入研究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问题,在实践中真正解决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问题。深入研究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有机结合的问题,努力寻求效率和公平的内在
4、统一,逐步形成“橄榄型”的分配结构。 四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外开放的经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如何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提高水平,真正做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把握主动权,关键在于拥有尽可能多的自主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必须千方百计地增加教育和基础研究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同时要学会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游戏规则,保护国家和企业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五是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把握方向、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经济立法、营造良3好环境、加强和改进
5、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各级党委要支持政府充分履行职责,推动政府加快转变职能,在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国有大中型企业党建科学化与经济改革有机结合成为必然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及社会生产资源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旧体制的不断磨合中,很多在改革初期中没有出现的矛盾日益凸显,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党建和经济改革科学化推进过程中,对这些矛盾必须科学分析认真解决。 1、必须正视和切实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质性矛盾 在商品市场取得重要进展、解决了一些问题的同时,它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越来越显而易见。这些问题有些是根源于传统体制的老问题,在新的形势
6、下趋于明朗和尖锐,有些是随着商品市场发展而引出的新问题。概括地说,它们集中表现为几个重要矛盾。 第一个矛盾是国有企业“所有者虚置”与市场竞争对所有者作用要求提高之间的矛盾。 第二个矛盾是国有资本事实上的部门、地区所有与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之间的矛盾。 第三个矛盾是国有经济战线拉得过长与随着市场竞争的扩展而出现的“市场失效”问题之间的矛盾。准确地说,在改革前和改革初期,这个矛盾不可能突出,甚至不足以成为问题,因为当国有经济一统天下时,不存在其“战线过长”的问题,当市场经济未得到大的发展时,也不可能存在“市场失效”的问题。这个矛盾一旦突出起来,一个隐含的前提4就是市场经济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近
7、来强调国有经济缩短战线、调整结构,就是以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资源配置中开始发生基础性作用,特别是竞争性行业的市场竞争加剧为背景的。在这一背景下,国有经济在竞争性领域并无确定的优势可言,虽然也可以找出具有竞争力、表现优秀的国有企业,但大多数企业却陷入困境。在另一方面,仅靠市场力量管不了、管不好和不愿管的事情大量增加,矛盾逐渐突出,如何把有限的国有经济资源按照优先顺序转移到最需要从而也是最能发挥作用的领域去,就成为紧迫的问题。 上面述及的三个矛盾相互交织,不完全处于一个层次,但仍然可以由统一的逻辑加以解释。不难理解,第三个矛盾是基本的,它需要通过国有经济的职能转换和战略重心的大幅度调整才能解决,其结果
8、很可能是多数或大多数国有资本将会转入非竞争性领域。在理论上则要求摆脱把国有资本参与的企业看成一般企业的局限。对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处在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本来说(尽管随着时间推移这部分国有资本将呈现递减趋势) ,第一个和第二个矛盾是无法回避而且必须解决的,其基本途径是在引入资本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企业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现代化” ,其核心是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机制。 三个矛盾的出现和解决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或者说只有当转轨“转”的一定程度后才会发生。如果没有商品市场的发展,这些矛盾或者缺少发生的依据,或者虽然存在但不会尖锐。也就是说,商品市场
9、在解决了一些问题以后又提出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商品市场本身无法解决的,必须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培育和5发展。这样我们对前面提出的问题就有了答案: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取向改革同样遵循了由商品市场到资本市场的顺序,这一点完全是由市场化进程的内在逻辑决定的。 2、从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角度看,国企改革期待资本市场解决的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经济收缩战线,支持国有经济收缩战线,重点是从竞争性领域的退出。当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目标确定以后,也就是国有资本在某些领域“要不要退出”的问题确定以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退出” 。我们不排除某些国有资本直接以实物形态上改变用途的方式“退出”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由
10、于资产专用性存在,首先要解决国有资本变现即由实物形态转化为价值形态的问题,否则仍然无法实现“退出” 。例如,国有资本要从一个纺织厂退出,该厂的机器设备、厂房、存货等显然不适合国有资本新用途的需要,所以首先要适当的交易者,通过拍卖、股权转让等方式将国有资本变现,而且在变现的过程中应给出合理的价格,不能发生低估国有资本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一个资本市场,通过这个市场解决国有资本退出过程中的“寻找交易者” 、 “定价” 、 “变现” 、 “转让”等问题。 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推动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核心是大企业的成长和新分工协作体系的形成。近年来出现的产品和企业两极分化,将导致两个重要结果。一个结果是
11、大企业的成长,特别是一批按照国际水准衡量的大企业的逐步形成。商品市场的竞争胜利,给企业“长大”在生产、技术、销售、管理、品牌诸方面打下了一个初步基础,但没有6资本市场的支持,企业扩展的速度将相对缓慢,有的企业可能就停滞于既有水准。国际上知名的大企业大都有良好的金融支持系统,比如几乎都是上市公司。这一点也可解释在发达国家上市公司通常只占公司总数的很小比例(如千分之一、二) ,但大公司却很少不是上市公司的。另一个结果是占到企业总量多数的、在竞争中失败或至少未占到优势的企业,将与大企业之间有一个分工协作关系重新组合的过程。新的分工协作关系包括横向关联(如成为大企业生产体系中的最终产品生产者) 、纵向
12、关联(如原材料、另部件供应商,产品推销商)以及混合关联(如跨行业纳入大企业多元化的经营结构)等。现在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对中小企业持一种蔑视态度,认为这些企业,没有规模优势,因而没有竞争力和发展前途。其实,在合理的经济体系中,大中小企业有适宜的比例关系,大多数企业仍然是中小企业。至于“规模经济”问题,按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勒得到大量实证经验支持的观点,所有在竞争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都有其规模上的合理性。我们过去的问题主要并不在于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而在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率的联系,如一个行业中大中小企业都生产最终产品。在这种状况下,出路只能是通过收购、兼并、破产、托管
13、等方式重建大中小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不仅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最具优势的。 企业产权制度化,有助于企业产权制度和内部治理结构中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解决。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企业改革的目标已经明确,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组织结构的变化,追求组织形态上7与国际经验的相似性,如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高级经理组成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国有股本的持股机构等,而容易忽略作为其基础的资本市场的作用。然而,离开了资本市场,产权边界的确定、股东作用的发挥、对经理阶层的监督、经营业绩的评价等都根本性的解决办法。以人们谈论很多的产权问题为例,如果缺少资本市场上的“交易” ,资产的价格将无从
14、确定,产权的价值边界也不可能清晰。其次,在存在市场交易的条件下,资产将向对其评价高的主体流动,进而产生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结果。如果不出现由于流动而产生的效率改进,所谓的“产权明晰”也不会有多大意义了。尽管我们无法断言有了发育良好的资本市场,长期困扰我们的产权和企业组织结构方面的诸多难题一定能够解决(可能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 ,但若没有资本市场的作用,这些难题肯定是无法解决的。 三、国有大中型企业内党建和改革的科学化进程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如果说十几年来产品市场的发展使国企经济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且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而对前面分析过的诸多矛盾的解决
15、,将使我国国企体制转轨发生一个质的进步,从一定角度看,它将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基本确立。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下指导方针: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 82、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 3、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构造产业结构
16、优化和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5、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加强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重视科技人才,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技术创新机制,走集约型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6、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推行科学管理,强化基础工作,改善经营,提高效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7、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依靠各方面力量,扩大就业门路,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8、协调推进各项配套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法制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帮助企业增资减债、减轻负担。 9、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9企业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素质,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10、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