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蔬菜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发展对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95295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水县蔬菜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发展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清水县蔬菜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发展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清水县蔬菜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发展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清水县蔬菜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发展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清水县蔬菜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发展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清水县蔬菜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发展对策摘要:针对清水县蔬菜生产中存在内部结构不合理,病虫害逐年加重,服务体系不健全,生产规模零散、市场管理差,缺少无公害绿色认证产品和检测体系等 5 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蔬菜产业化经营组织领导,统一规划、规模建棚,引进现代化设备,加快结构调整,引进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发展龙头企业,建设蔬菜生产标准化体系,加强信息服务等 8 条建议措施。 关键词:蔬菜;发展;对策;无公害农产品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部,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平均海拔在 1 500 m 以上,年日照时长 2 076.9 h,月均日照时长 173.1 h,年平均

2、气温 8.8 ,年有效积温 2 200 左右,年均降水量 580 mm,无霜期 67 d 左右,总土地面积 2 012 km2,耕地面积 2.7 万 hm2,其中水浇地面积 1.3 万 hm2。以牛头河流域为主的河谷川道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光照条件好,气候温和,蔬菜生产发展较快,已成为全县蔬菜主产区。 1 蔬菜生产现状 1.1 生产逐步规范化 2010 年清水县蔬菜种植面积 2 920 hm2,总产量超过 8 万 t,总产值5 800 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 15%以上,蔬菜产业化经营已初具规模,生产面积逐年扩大,两棚蔬菜建设已由中部河谷川垣区向沟台、浅山区2推进。以大白菜为主的绿色无公害

3、蔬菜面积进一步扩大,不但蔬菜的花色品种增多,而且品质有了很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已形成了以牛头河流域为中心,县城东关高科技示范园区为辐射带动,东西部浅山区为外围的生产格局,初步完成了由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向精细、无公害生产模式的转变。 在蔬菜生产的区域布局上,坚持普通性、实用性、效益性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辐射带动、规模发展。一是建立了以县良种繁育场为中心的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占地 30 多 hm2,建有日光温室 36 座,由具有专业技术特长,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员承包经营,以栽培反季节蔬菜番茄、菜豆、丝瓜、甜瓜、西瓜、黄瓜、西葫芦等为主,并且引进食用仙人掌

4、、百合等一些精细蔬菜进行种植推广,成为全县精细蔬菜生产的中心和农户培训实践基地。二是建成了以金集镇潘山村、松对乡松树村、左李村和黄门上、下成村为主的浅山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总计面积 1 200 hm2,有高效日光温室 21 座,普通塑料大棚 400 多座,主栽品种有黄瓜、南瓜、番茄、蒜苗等。三是建成了以牛头河流域为中心的红堡、小泉、永清、白沙等乡镇川区无公害栽培蔬菜 400 hm2,主体生产番茄、辣椒、黄瓜、西瓜等。而且该区位于张北和桐温公路两侧,运销十分便利。 全县已涌现出 34 个蔬菜专业村,4 000 多个专业户,蔬菜基地建设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蔬菜产业已逐步成为清水县农村经济发展的

5、优势产业。 1.2 生产方式科学化 3蔬菜生产已由原来的单作、粗放生产发展为一村一品,多种栽培模式共同发展的格局。日光温室以秋冬一大茬生产精细蔬菜为主,主要栽培黄瓜、番茄、辣椒、西葫芦等,占地 400 m2 的日光温室,年收入可达到 8 000 元以上。普通塑料大棚采用早春茬栽培,主要种植瓜类、番茄、茄子、西葫芦、莴笋、辣椒等,比露地栽培可提早上市 2030 d,一个占地 333 m2 的棚可收入 1 7002 000 元。露地栽培有 2 种种植模式,一种是麦后复种,主要分布在牛头河流域的白沙、永清、红堡等 2 镇 1乡,每年栽培面积 800 hm2,以麦后地膜栽培大白菜为主,667 m2 可

6、收入 500 元左右。另一种是粮菜套种,主要为地膜玉米套蒜苗、地膜玉米套甘蓝、地膜玉米套大蒜、地膜玉米套菜花,主要分布在陇东、草川、土门、远门、白驼、王河等乡镇,年栽培面积约 400 hm2,667 m2 蔬菜收入 400 元左右。 1.3 市场建设网络化 全县形成以县城西关、中山路、东关蔬菜综合批发市场为中心,乡镇农贸集市为依托,村头路口微型市场为基础的促销流通体系。这 3 处市场集中了全县 60%以上蔬菜交易量,日蔬菜上市量 300 t 以上,年成交额 0.5 亿元,据统计,清水县已建成县乡镇蔬菜批发市场 9 个,具备蔬菜交易、客商住宿、配套运输、中介服务的良好条件。在流通领域,活跃着 2

7、 000 名以上的经纪人和贩运大户,承担着蔬菜总产量 80%的外销任务。 1.4 蔬菜加工企业化 全县蔬菜有加工、贮藏、保鲜和个体作坊加工企业 50 多个,年消化4原料 2 万 t,有恒温库、冷库 3 座,贮藏能力 900 t,新建塑料厂、纸箱厂、包装厂、配肥厂、棚架加工厂等相关企业,提高了蔬菜生产、加工、包装、贮运能力。 1.5 服务体系社会化 现已形成以县农技中心为主力,县科委、科协参与,水利、扶贫部门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支持的社会化服务格局。全县共有各级职称专门从事蔬菜生产的技术人员 48 名,协会 18 个,有会员 296 人。并且有甘肃省农科院、天水市农科所和县农牧局技术人员常年进行

8、技术指导,保证了蔬菜产业的迅速发展。 2 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结构不合理 蔬菜生产以露地菜、大棚菜为主,反季节精细菜面积较小,夏季大量上市,春冬供应不足,常导致露地和大棚生产的部分蔬菜夏季滞销,价格偏低,而冬春精细蔬菜供不应求,价格偏高。 2.2 病虫害逐年加重 由于连作和大面积保护地周年生产,病虫害周年滋生,为害逐年加重,据调查,用药成本露地菜在 450 元/hm2 以上,大棚菜在 3 000 元/hm2 左右,日光温室蔬菜在 4 500 元/hm2 左右,而且因为防治时期掌握不准及防治技术落后,用药单一等因素,致使茄科蔬菜晚疫病、瓜类霜霉病及茄子、番茄、黄瓜、辣椒、莴笋上的灰

9、霉病严重发生,白粉虱、斑潜蝇、蚜虫等为害加重,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和品质下降,从而大大降低了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3 5服务体系不健全 尽管在蔬菜生产上已经形成了以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和社会组织扶持的社会化服务格局,但是按大市场大农业及产业化要求看,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一是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具备初级职称的人员多,而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少;二是能带项目、资金、技术进入高科技示范园区参与开发的人员少;三是信息渠道不畅,蔬菜种植供销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上网交流;四是生产经营缺乏宏观调控,农户自由种植,生产盲目性大,这些都给蔬菜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

10、4 生产规模零散,市场管理不善 全县传统蔬菜如大白菜、甘蓝、萝卜等面积较大,分布区域零散,栽培技术粗放,蔬菜的商品率低下,全县 3 000 hm2 蔬菜,除中部牛头河流域和一般山区 2 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栽培相对集中,形成连片规模外,其余均为分户零散种植。在市场管理方面,因受交通、通讯、信息和菜农文化水平、传统观念、经济条件的制约,市场发育相对迟缓,并且在市场管理工作中重收费,轻管理,市场交易混乱,交易纠纷不能及时处理,市场环境不宽松,服务质量一般,对客商缺乏吸引力。 2.5 缺少无公害绿色认证产品和检测体系 由于受资金、技术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无公害绿色蔬菜的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刚刚起步

11、,对无公害绿色安全蔬菜的生产、检测、销售、宣传示范力度不够,认证争取不力,从而导致大量蔬菜产品没有经过国家和省级绿色产品认证,缺乏市场竞争力。 3 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63.1 提高栽培水平 根据清水县蔬菜生产现状,合理安排茬口,设施蔬菜栽培茬口选择以早春一大茬为主,但往往因天气寒冷,菜农用于棚上的防寒设施较差,在棚内定植前育苗不能一次完成,定植后菜苗生产不均匀,影响了产量,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而且大多采用早春一大茬,蔬菜上市相对集中,价格低,效益不高。因此按照当地蔬菜市场需求均匀上市,在茬口的安排上采取早春一大茬和秋冬茬相搭配。 增加防寒设施。和邻县相比,清水县除年均气温略高于张家川自治县外

12、,均低于邻近其他县区 12 。冬季气温更低,采用早春一大茬栽培,育苗在棚内定植需近 3 个月时间,这段时间,正好是清水县气温最低时段(一般 10 月开始育苗,12 月棚内移栽,3 月开始上市) ,但农户采用的防寒设施,仅为单层草帘,棚内没有其他增温设施,早晚温度一般在 35 ,低于蔬菜正常生产的温度,根据近几年菜农经验,钢砖结构的大棚,墙体内填充干燥的岩棉废料,覆盖双层草帘,可有效地提高棚内温度,一般可提高 35 ,早晚达到 810 。 采用滴灌技术。采用滴灌技术不仅能节约水资源,而且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程度。目前,清水县菜农用的仍是漫灌方式,不但水资源浪费严重,而且棚内湿度很高,病

13、害发生严重。根据部分菜农经验,在棚内修建长 3 m,宽 2 m,深 1.01.5 m 的蓄水池,灌前一天蓄水,采用微滴灌溉,不但节水效果好,而且棚内湿度降低,与漫灌相比,病害发生较轻。 合理用药,及时防治病虫害,注意通风。从目前菜农用药情况来看,7一般对同一种病虫害,采用一种农药防治,只不过是每次防治农药用量增加,效果并不理想,而采用不同的药物,交叉防治效果较好。病虫防治要做到及时适量,尤其在病害初发期,灌水后棚内湿度骤增,病害蔓延相当快,要在防治的同时,及时打开风口,进行排湿。但要注意的是打开风口在春冬季不能一次打到位,应当逐渐打开到位,否则棚内外冷暖空气形成强对流,棚内温度猛降,菜苗因受冻

14、而出现萎蔫,严重时会冻死。 3.2 统一规划,规模建棚 计划 5 年内在适宜发展日光温室的永清、红堡、白沙、金集等乡镇通过申请项目、招商引资、政府补贴、个人投资等多种筹资渠道,建成二代温室基地 600 hm2,以形成规模,扩大市场,增强竞争力,不断招引客商,促进蔬菜产业外向发展。 3.3 引进性能先进的现代化设施 包括建立工厂化育苗生产线,蔬菜种子繁育中心,推广最新棚室结构等保护地设施等,实现蔬菜瓜果周年生产,四季上市,取得更佳经济效益。继续以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为载体,以无公害绿色蔬菜品牌认证为重点,使清水县蔬菜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 3.4 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积极引进适销全国的名

15、、优、特蔬菜品种。对传统种植的蔬菜实施更新换代,引进栽培技术,增强竞争力,实现主栽蔬菜品种良种化,坚决淘汰过时落后的品种,随时掌握品种信息,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优品种,提高综合竞争力。 83.5 引进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通过调控和优化温、湿、光和 CO2 等环境因子,引进适宜当地生产的抗病虫品种,采用工厂化育苗,改进棚室结构,设置防虫网,采用生物防治,并增施有机肥,保护环境,充分发挥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优点,为生产绿色食品,申请绿色食品基地打好基础。 3.6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针对蔬菜加工、保鲜、贮运的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大力发展一批龙头企业,促进产后服务的

16、同步发展,化解市场风险,以龙头企业带动清水县蔬菜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同时,要增强名牌意识,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出口优势。 3.7 建设蔬菜产业标准化体系,努力实现“三化”目标 按照“生产标准化,经营国际化、农民知识化”的要求,制定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逐步建立品质指标、保鲜贮藏、包装、计量等相关质量标准,建立检验体系,争取在全县蔬菜主产地和批发市场配备蔬菜农药残留、硝酸盐快速检测仪器,形成县有中心,乡有重点区域设检测站的农产品检测体系。树立蔬菜生产的优质、无公害意识,走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之路。实施农民现代化教育工程,建立一支懂科技、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队伍。 3.8 加强信息服务 积极创造条件,多方合作,创建清水县农副产品服务中心,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化信息服务队伍,在各大城市设立窗口,利用各种现代化传媒手段收发信息,县广播电视部门及乡镇广播电视部门要利用广播、9电视举办专题节目,及时发布信息,利用信息指导生产和销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