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信息生成和披露:路在何方.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95679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信息生成和披露:路在何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财务信息生成和披露:路在何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财务信息生成和披露:路在何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财务信息生成和披露:路在何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财务信息生成和披露:路在何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财务信息生成和披露:路在何方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财务信息生成和披露中理论和实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使传统会计学回归原位、财务会计学回归本位、管理会计学坚守己位,构建起会计学协力共存的模式,共同解决财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满足问题及其“可靠性”与“相关性”的选择问题。最后给出厘清会计学三分支学科间的关系等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 传统会计 财务会计 可靠性 相关性 会计伴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演进而产生,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已然成为拥有整套理论体系和分支学科的一门独立科学。但现行的会计理论、会计制度、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企业应当生成什么样的财务

2、信息、怎样生成财务信息及如何披露,取决于会计目标的设定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会计理论界对会计目标的理解和表述并不统一,财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需要改变思路,加大研究力度。 一、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不同需求 (一)所有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现代企业主要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不直接参加公司经营管理,而将公司经营管理权进行委托,使得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呈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所有者需要掌握公司财务信息,应当了解期末净资产等于或大于期初净资产的信息(即从数量角度反映资本保值增值2情况)以及资本流动性和稳定性的有关信息(即从质量角度反映资本保值增值情况) 。所有者投入资本的目的是追求财富最大化,即资

3、本的持续增值,但只有在资本的安全能够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追求增值,因而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对所有者更显重要。 (二)公司管理层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公司管理层不是所有权者,是受托承担经营管理责任的身份,表明其承担着必须切实履行的受托责任,只有实现了所有者财富最大化或高投资回报的需求,才能够解除或延迟受托责任,获得相应的薪酬,从而实现自身价值,这些都只有使所有者相信并确认其投资是保值增值的、管理层是尽职的和有才能的之后才能最终获得。因此,公司管理层更为侧重于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三)债权人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债权人主要关心其贷款及其相关利息能否及时足额收回、是否可能成为贷款等的代偿者,即重视贷

4、款的安全性,所以,债权人会监督公司借入资金的使用和再借入资金是否会对其贷款保障构成威胁等情况,着眼于公司的最终偿债能力,而能够体现公司偿债能力的硬指标是公司实际拥有的资产及其变现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公司资产的总量和流动性,资产总量越大,相应地公司偿债能力越强,贷款的保障程度越高;流动性越高的资产越多,公司偿债能力越强,偿付债务的可能性越高。因此,债权人注重公司所披露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四)国家及各职能部门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国家需要财务信息掌控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总体趋势,以便于及时3制定、出台合理的经济法规和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有效的调控,达到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的管理效果和提高社会总体经济效益

5、、加强资源的科学分配。可以看出,国家及其所属各职能部门对财务信息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准确、完整,即着重于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五)社会公众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社会公众信息需求和使用群体的主要特点是人数众多、层次复杂、信息需求多样,因为他们的投资动机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公司财务信息的需求情况(如数量、质量、时间、程度等)的不同,决定着他们对公司财务信息生成和披露的不同要求。社会公众的投资目的有两种:一是投机;二是投资。无论是投机者还是投资者(不包括所有权投资者) ,只有更为相关及时的财务信息才能方便他们及时做出合理、有效的决策,为此,他们更加强调公司所披露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二、当前财务信息生成和披露存

6、在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过分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各项资产在期末计价时大都采用“孰低法” ,这不是谨慎对待经济数据应有的态度,使得反映经济业务的数据没有确定性。各项资产减值的计价方法表面看起来无非是账面价值与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比较,却都隐含了不同的计价模式,且计价方法几乎所有的数据都是仅能依靠职业判断或估计的产物,所采用的折现率就有市场收益率、反映货币时间价值的市场评价和资产特有风险、实际利率等。基于如此高密集的职业判断和估计下的财务信息,4其相关性和可靠性将大打折扣。 (二)财务信息质量缺乏有效

7、的监督和保障 由于缺乏独立性,会计师事务所一般不会如实出具审计意见和审计报告,通常会选择指导被审计单位进行某些调整,然后再出具审计报告,如此产生的财务信息质量自然难以保证。 (三)财务信息过载、过界、报表缺陷等问题严重 1.财务信息过载严重。由于经济的繁荣,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利益相关者层次、动机的不同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也不同,准则将一些难以确认和计量(至少目前是难以确认和计量)的经济信息进行生硬确认和计量,或者是企业为了规避某些规定而将一些可以确认和计量的经济信息改为表外披露。不稳定的信息披露政策,加上管理层的披露选择行为,“表现在频繁的财务报告重述(Restatement)上” ,在我国表现为

8、“年报补丁”大量出现。因此, “不加区分地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每种需求,将导致财务信息过剩现象(Overload) ,使得财务信息过载和信息披露成本增加” (李晓东,2010) 。由于正式、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太多,检索有用部分困难,要读懂经过多维表述的财务信息,并能从中提取到对决策确实有用的成分不轻松,促使信息使用者转向与财务信息相竞争的“内幕信息” ,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包含有“其他与财务、会计不相关的报告” ,甚至要想将企业社会责任等进行确认和计量使其成为会计信息,从而纳入财务报告,财务信息的过载过剩将是必然的结果。 2.财务报告披露过界。会计系统有着源自于“在自然

9、界与社会进程中存在着的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 ,5同时也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系统缺陷,由会计系统产生的会计信息将这种系统缺陷具体表现为会计确认标准和会计计量属性两方面的局限性。(1)会计确认标准的局限性。会计确认和会计确认标准的局限性表现在如何处理所遇到的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业务问题。很显然,经济业务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的方面,有不少达不到会计确认的四项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如果不予确认可能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会计确认作为会计系统的基础性环节,始终贯穿于整个系统,是成为会计信息的门槛,带有不确定性的经济信息一旦通过会计确认,经济信息便转化为会计信息。若降

10、低会计确认标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提升,而这样的提升是依靠削弱会计信息的另一个重要质量特征可靠性换取的;相反,如果继续维持会计确认标准,保障的是可靠性,损害的是相关性。这两者之间协调和选择的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所以,会计确认成为了争论的焦点,并且这种争论在可预见的未来必将持续,得不出确定的结论。 (2)会计计量的局限性。不同的系统具有不同的特性,可供选择计量系统特性的类型有三种:基础计量、衍生计量和主观计量。基础计量是指数据能够根据自然状况将其分配到特性中去,而不必依赖于其他任何变量的计算和计量;衍生计量是指从基础计量中衍生出来,依赖于两个及以上的数据间的计算的计量;主

11、观计量是指运用主观建立的定义将一些可观察到的特性与概念建立某种联系,而这种联系并不一定要有理论支持的计量(李晓东,2010) 。会计学是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科学,可用于会计系统特性计量的类型中只有主观计量是适合的。会计计量的主观计量属性基6础决定了会计系统生成的数量关系信息只能做到相对准确,提供的财务信息只能达到相对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程度,也就是说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只能是相对性的、有限的,这点上是无关乎财务信息数量上的多寡的。财务信息的“历史量” 、 “现在量” 、 “未来量”三个维度,均对信息使用者是有用的,那么,最大障碍就在于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三个维度的“量”的协调问题。每个企业的信息会有很多

12、,其种类也绝非只是会计信息,甚至也不只是财务信息,对于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也很多,不会只局限于财务信息或会计信息,为什么偏要将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诸如社会环境责任、社会稳定责任、公共服务责任、社会福利责任、增加就业、增加税收和增加员工幸福感等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披露责任全部要由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来承担。笔者认为,那些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会计确认标准和会计计量条件的经济业务,最好不要以“估计之估计”来确认,还是先安排在相应的信息中披露,不以会计信息或财务信息来看待,等到其具备确认和计量条件时再进行此类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或许这样效果会更好。 3.财务报表缺陷。财务信息过载过剩现象,通常

13、是针对在原有财务报告体系上不加限制地增加生成和披露的财务信息数量而言,但基于变革财务报告角度来实现财务信息的增量,也是一种财务信息过载过剩现象的体现。 (1)两层次财务报告。基于对专业投资者和非专业投资者信息需求差别的主观判定,借助于通讯技术的先进,曾出现过正常财务报告和简式财务报告组成的两层次报告的提法。两层次报告之间除了人为地、主观地将正常财务报告中的信息作一番剔除形成简式财务报告外,7在其他(如确认标准、计量属性等)方面没有任何区别,这是简单、粗暴地剥夺非专业投资者的权利,也不免影响到人们对财务信息的信任度,因而,有西方学者通过数学论证,确认其是对非专业投资者的一种危害。现实中,非专业投

14、资者的人数众多,如中小投资者,他们在信息不对称中处于更为劣势的地位。 (2) “两分法”财务报告。 “两分法”财务报告的具体做法是:依据财务报告不同组成部分对相关性和可靠性予以区别和侧重,即对财务报表中的财务信息侧重于可靠性满足,牺牲其相应的相关性;对其他财务报告中的财务信息则是偏重于相关性,牺牲其所属的可靠性,以两种不同信息质量侧重的财务报告组成部分构成整体财务报告,期望达到相关性和可靠性可以平衡并满足信息使用者不同需要的理想状态。该思路的失误在于:第一, “两分法”依照对财务报告不同构成部分采取不同的信息质量侧重的方法,以此披露的财务信息会处于一种尴尬局面,即暗含了财务报表基于受托责任观、

15、其他财务报告基于决策有用观,也暗示了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需求应分别从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中获得满足。第二,财务报表才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才是企业向外界传输财务信息的主要手段。可见,该思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处理方案,也与 FASB 发布的 SFAC No.1(par.6)结论相左。第三,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提供的财务信息都需要或不同程度地依赖可靠性和相关性两层面的共同支撑和维护。目前的难点是在于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更应该侧重于谁,既能达到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又不损害财务报告的总体质量,即两者之间的相对侧重程度的问题,并不是互斥性问题,财务信息不能也不应该只具有可靠性或8只具有

16、相关性。第四,信息使用者决策所需信息中哪些是属于应当由财务报告提供,哪些是属于应当由其他财务报告提供,提供的信息是以需要可靠性的财务信息为主还是以需要相关性的财务信息为主抑或是两者兼顾,这些问题是不应该由财务信息提供者来回答的,对于信息提供者来说,这样的答案是不必要的、也是回答不了的。 (3)衍生财务报告。谢志华教授(2012)基于对现行会计报表自身的局限和使用实践结果,以及立足于信息使用者视角对会计报表缺陷进行全面认真、细致的分析,提出“按因果关系链形成覆盖整个企业的完整的信息体系” ,即通过对会计报表中各项目数量的构成和变动按因果关系链分析,直到寻找出基于各项作业和功能的最终原因,在分析查

17、找过程中不断生成各式各样的衍生报表,最终形成“以会计报表衍生体系为基础重新构造的企业信息体系” ,该体系需要进一步探讨。 (四)公允价值欠缺公允 无论是参照活跃市场的报价和采用估值技术所确定的公允价值,都是面向市场、用一种假想交易为参照对象的过程,其中就存在这样一个悖论:越被认为是公允的却越是不显公允,其产生过程决定了不可能是真正公允的。基础是估计,得来的公允价值也只是估计的价值,具有浓烈的主观色彩,只能是相对性的公允,其相对程度之高低还有待于所选择的参照系和估值时的判断水准,毕竟,不同的施行者所得出的结果是不同的,实不如称之估值价值。可见,现行的公允价值并不能体现出足够的公允性,只是用一种不

18、确定性去削减另一种不确定性的方法而已。 三、企业信息披露体系:轮毂法 9(一)企业信息披露体系之轮财务信息生成系统 财务会计学是传统会计学与企业理财学相互借鉴融合而形成的边缘学科。让财务会计学回归其边缘学科之本位,与同为边缘学科的管理会计学构成“一主外一主内”的格局和架构,同时重新回归传统会计学,三者共同构建起现代会计学的主体框架,形成倒“金字塔”骨架,使会计信息简明可靠、财务信息边界清晰相关、管理信息解析分明。三大学科各司其职,共同发挥效用,走出现代会计学指导下科学、合理的财务信息生成和披露系统之路。如果将整个企业信息系统比喻成一驾马车,而企业财务信息系统是车辆部分的话,那么企业财务信息生成

19、和披露系统将分别是其中的两只车轮。 1.传统会计学。司职基础会计信息的生成。传统会计学指导下从事核算的会计人员按照“会计核算”概念的界定范畴和方法,开展会计工作,直到最终生成会计信息。该会计信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只在很少的情况下使用其他会计计量属性,此阶段的会计信息称为基础会计信息,原因有二:一是生成过程是最基础的,可靠性高;二是该会计信息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利用以生成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基础。此外,有些项目可能还需要说明(如商业票据的贴现、资产抵押等) ,列作表外说明,形成会计报表的附注。会计报表与其附注构成会计报告。这样得到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报告,以“可靠性”为依重,能够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

20、,从而达到解除或延迟受托责任,同时,它也是第二部分财务会计生成财务信息和管理会计生成管理信息的信息源头。因此,传统会计学解决了一套表(财务报告)的第一层面(会计报告)和履行了第一司职10(反映) 。 2.财务会计学。司职财务信息的生成。财务会计学指导下的财务人员或会计人员使用传统会计生成的基础会计信息,运用专门的处理方法,以除历史成本外的会计计量属性,对经济业务按照“相关性”为重的原则对基础会计信息予以具体分析并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同时对基础会计信息中未能包含的经济业务中的不确定性予以适当的削减后进行会计处理,两部分结合生成基于不同会计计量属性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报表,并将依旧无法进入财务信息的信息

21、列作表外附注或补充资料、辅助报表、其他财务报告,而后共同构成财务报告。这里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报告是完全对外提供并以相关性为重,保障其决策有用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助推信息使用者从财务报告中各取所需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并辅助基础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解除和延迟。因此,财务会计学解决了一套表(财务报告)的第二层面(财务报表及其附注等)和履行了第二司职(预测、决策等) 。 3.管理会计学。司职管理信息的生成。管理会计学指导下的会计人员(也可能不是会计人员)利用基础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结合管理会计的方法,具体、详细地进行针对性剖析各个环节、各个项目、各个作业,生成管理信息和管理报告,该管理报告主要是向企业内部各层次提供,为企业经营过程提供决策所需信息或直接参与到决策中去,通常不必对外披露,即使有适合和应当对外披露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披露时应当列入其他与财务、会计相关的报告之内。因此,管理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