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精神”在当代大学生卓越能力培育中的作用探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96049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军精神”在当代大学生卓越能力培育中的作用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铁军精神”在当代大学生卓越能力培育中的作用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铁军精神”在当代大学生卓越能力培育中的作用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铁军精神”在当代大学生卓越能力培育中的作用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铁军精神”在当代大学生卓越能力培育中的作用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铁军精神”在当代大学生卓越能力培育中的作用探析摘 要:大学生卓越能力培养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内容。文章从“铁军精神”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卓越能力”的构成要素,结合当代大学生卓越能力培养现状,探索“铁军精神”在大学生卓越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铁军精神;卓越能力;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5-0085-02 2010 年开始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工程教育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工程教育社会认知度,提升民众工程教育参与度采取的措施。调查数据显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已成为许多高校“十二五”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提

2、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卓越计划”强调人才教育过程中需要协调工业化发展与国家人才战略关系之间的平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工程型专业人才。 “卓越计划”的价值主要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工程应用能力等,要求学生在参与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1。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将“卓越计划”在为社会输送高新技术人才的基础上,还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卓越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培养大学生卓越能力原则,同时这也是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其中专业实践能力很多高校已经建立较为完善培养体系,但是对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起支撑作

3、用的社会交往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特别是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责任感等,没有被显性地列入专业实践体系,制约着卓越能力的培养。 一、 “铁军精神”的内涵 “铁军精神”对于大学生卓越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什么老一辈革命家能够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英勇杀敌,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正是因为老一辈革命家对革命战争的胜利有着强烈的愿望,对幸福生活充满了希望,这样才逐渐培养出为民主革命奋斗的铁军精神。新四军年代对于铁军精神的定义为:忠诚和热血,随着革命事业发展程度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铁军精神并不只是单一的革命热情,更需要有铁一般的意志、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信念以及铁一般的作风2。铁一般的信

4、念是新四军的灵魂,铁一般的团结是新四军力量的源泉,铁一般的作风是新四军的意志品质,因此铁军精神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新四军革命成果的先决条件。作为当代大学生,虽然早已经远离战争年代,但我国仍应该学习这种铁军精神,为自己的理想不懈拼搏,并将这种精神和职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供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程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 二、 “卓越计划”与卓越能力的构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中明确指出, “卓越计划”是国家工程教育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工程教育社会认知度、面向未来培养全方位的人才,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5、,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的输送人才。现阶段世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的竞争力,作为工业化发展的先决条件,人力资源管理直接影响着国家核心竞争力。 通常情况下,工程师卓越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管理时间能力,能够适应时代大环境,协调团队内部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进而提升工作效率。 三、大学生卓越能力培育现状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及国际竞争力越来越激烈,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相比之

6、下学生家长对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也有着殷切的希望,希望子女今后不会为了工作而烦恼。高等工程教育实施“卓越计划”就是为了挣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工程专业人才,迎合市场发展的需求,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高校学生卓越能力培养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偏重书本知识学习,忽略精神培养 从传统教育发展模式来看,仍然依赖于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并没有确立知识的核心地位,而是过度的强调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在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为了单方面的保证教学质量,会给学生灌输大量的基础理论以及专业理论。这样一来学生的精力就会被理论知识分散,从而导致

7、了社会普遍反映的高分低能问题。在遇到问题时,只会套用理论,缺乏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能力,且缺乏广泛而有效的沟通,导致目标不够明确,既没有宏远的理想,也没有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碰到实际的工程问题容易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 (二)团队协作意识不强,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差 工程项目的完成和科技创新,无不依靠团队的集体力量,仅仅依靠个人单打独斗、闭门造车难以实现。随着跨国交流、文化融合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就需要多领域、多学科的工程人员通力合作。然而,高校中能提供类似的跨学科交流的工程实践平台还相对较少,由于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一些学生之间对资源相互保密,暗自竞争,给自己和其他学生工程能力的提升制造人为障碍。

8、(三)岗位工作适应性较差,缺乏责任感与事业心 学生走入社会后,动手实践能力弱,不能很快适应本专业岗位的工作,大量毕业生首次就业后不满半年纷纷离职,这里面有些是因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期望出现了偏差,更多的是毕业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无法把所学专业知识加以应用,短时间难以适应企业,同时缺乏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达不到企业岗位要求。四、 “铁军精神”在当代大学生卓越能力培育中的作用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中流砥柱,卓越工程师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在于勇于承担时代发展的使命。因此卓越工程师除了需要具备“卓越计划”要求的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强烈的

9、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这是时代发展的召唤,也是对成为卓越工程师的本质要求。尤其在物质条件显著提高,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今天,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善于换位思考,发扬新四军“铁军精神” ,以铁军精神作为支撑,培养当代大学生卓越能力意义重大。(一)搭建知识传承平台,加强铁军精神传承教育 要重视和研究铁军精神知识在工科人才能力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实现对铁军精神的认知,将铁军文化教育内容纳入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强化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培养全方面均衡发展的大学生。将铁军文化与自然科学知识有机

10、结合,顺利实现学生的思想、态度、目标、行为的转变,让学生思想转变,培育铁军精神。 (二)搭建铁军精神与专业技能实践结合平台,扩大工程应用的适应性 现代化教育模式要求除了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工科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帮助工程师强化职业道德修养,将铁军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起来是培养工程应用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正是精英教育的具体体现。工程应用能力是学生卓越能力的综合表现,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初期,通过铁军精神融合到实训、实习,培养工程素养。工程应用能力主要通过推进学生在校内外开展各种工程实践活动中逐渐积累,学校方面需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强与

11、企业之间的合作,积极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3。通过和铁军精神结合,提高职业的适应性、敬业奉献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三)搭建铁军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的竞赛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教学工作来讲,检验教学成果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测试,在这个测试的过程中,学生们之间能够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客观世界与主管思维的碰撞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升学习效率的作用。融合铁军精神,让更多的工科大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举办一些大型的、全校范围内的、甚至校际联合形式的竞赛。学生通过参与竞赛进行磨炼、锻炼、打破思维定势,进而学生也能够在这种竞赛过程中明确自身的不足之处,

12、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起到团结协作,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搭建铁军精神第二课堂平台,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 工科除了专业技能的要求,还需要学生能够在就业过程中尽快地适应就业岗位。用人单位在综合考察人才的过程中更多地强调的是人才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在高等教育过程中需要融入一定程度的个人职业发展,迎合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比如团组织、社团、协会等等,开设铁军精神讲堂,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赛、讨论组的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解铁军精神,推动提升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协调组织能力。 参考文献: 1苏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的工科大学生 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 (2). 2陈海军.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 ,加快推进书香盐城建 设J.文教资料,2014, (3). 3阎小民.“预就业”实践培养视角下的工科大学生就业能 力提升J.继续教育研究,2014,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