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叶问 3票房造假: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互联网+金融+电影”模式没有带来预想中的辉煌,换来的却是快鹿集团上百亿的兑付危机以及董事局主席施建祥的黯然离场。在票房遭受质疑后, 叶问 3成了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引发了快鹿集团旗下理财平台一系列的兑付危机。对于投资人,最关心的是购买的金鹿财行等快鹿系公司的理财产品能不能兑付。没有人知道快鹿集团能不能挺过去,因为没有人知道快鹿的窟窿到底有多大。 必须要的假票房 3 月 4 日, 叶问 3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票房一路狂飙:16 小时破亿元,34 小时破 2 亿元,60 小时破 4 亿元。作为一部耳熟能详的功夫巨制,再加上甄子丹、泰森这样吸睛的对垒,票
2、房飘红似乎是理所应当的。然而,伴随着高票房的却是“假票房”的质疑。 中国的电影市场已经是数据比较成熟的市场,对于票房的统计大致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中国票房最高的前十影院基本都是被北上广深的几个地理位置好的影院牢牢把持着。如北京五棵松的耀莱成龙、UME 国际影城(双井店) ,上海的万达五角场、深圳的橙天嘉禾等。偶尔会有其他影院进入排名,但是并不常见。 而叶问 3排片之后,几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影院突然进入排名,叶问 3一天 9.6 万元的票房几乎是不合逻辑。而之后几天叶问 3的效益越来越怪,大量叶问 3涉及的票房不正常,甚至原本无人知晓的盐城影院都爆出 50 万元。 而订票信息也显示,第一排最后一排这
3、种原本不好的位置被预订一空,这种非常离谱的现象自然引起质疑。 “票房造假在电影圈不算新鲜事,只不过以前大部分电影用的方式比较老实。 ”电影制片人袁冰涛告诉本刊记者, “制片方、合作方、出品方都可以包场,为的是制造声势。电商兴起后,会在首映日先买下一部分电影票屯着,之后低价让大家抢票,其中的差价通常由电商或片方补贴。虽然票价低,但是销售面广,造成票房火爆的假象来吸引更多观影人群。后来发展出半包场,制片方或者发行方买下部分场次,占上座,然后大量送票,造成大量空场。比如之前有一部跟传销有关的电影,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 但是, 叶问 3的票房造假以一种离谱而尴尬的方式将行业的潜规则完全暴露在公众面
4、前。 在发行领域,有种手法叫“过数” ,也就是做假场。一般院线会选择观众最少的早场和晚场来操作,在购票系统中,这些场次都已经售罄,但没有观众。发行方拿不到钱,电影院拿少部分好处费,倘若是发行方和院线属于同一家公司,那么好处费也可以省下了,最后的成本只有 5%的专项基金和 3.3%的营业税。 1. 电影叶问 3剧照 2. 叶问 3电影海报宣传单 3. 3 月 5 日,张晋、甄子丹现身杭州为叶问 3做宣传 “叶问 3除了做假场,还做了大量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场。比如一些开在大型商场里的影城,商场早上 9 点才开门,而影城订票系统显示,早上 8 点放映的场次已经满座。另一种是恶意做高票价。比如武汉光谷某
5、影城票价 203 块钱的场次显示满座。 ” “最后成本并没有那么高,大概 1 亿元的票房,最多花 4000 万到5000 万元就能买到。 ”袁冰涛分析道, “一方面,片方本身还会从票房中拿到分成;另一方面,谈包场时候,一般给出的价格会低于市场价格,而没有观众的幽灵场成本更低。并且,制片方兼发行方快鹿集团前期通过金融操作,已经获得大量资金。 ” 以可承受的成本,提高排片率,提高票房成绩,虽然没有直接收益,但其带来的间接收益却很难量化。做出一个更漂亮的数据,提高电影热度,进而提高真实的排片率,带动观影。此外,万一包场真的有人买,那也是赚了。更何况, 叶问 3与普通电影还有所不同, 叶问 3部分投资
6、是众筹的,众筹的收益与票房直接相关。而叶问 3背后的投资方快鹿集团的股价也与票房相关, 叶问 3热度提高,快鹿集团控股的两家上市公司香港的十方控股和内地的神开股份股价也有望随之上涨。而且,通过击鼓传花,也避免了资金沉淀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投资方经营的金融业务金额巨大, 叶问 3票房出问题,很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所以叶问 3票房不能不要。 但是, 叶问 3的票房造假出现了一个容易引发众怒的事情。 “三八节的时候,百度糯米推出了3.7 元看电影活动,只需要 3.7 元,就可以买到一张电影票,能看且只能看叶问 3 。 ”中国电影协会电影产业研究中心研究院刘浩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这就造成发
7、行方补贴的票价远高于实际卖票的钱,那么影院还不如将早上、中午等非黄金时间的场次包下来,这样本来卖不出去的票,反而可以从发行方那里赚钱。而发行方给影院的补贴不是一次到位的,这也造成了发行方和影院之间的矛盾。 ” “大量的票通过电商卖出去,操纵了影院,也操纵了市场。 ”刘浩东说,问题的关键不在票房,在于资本, “快鹿做的这些,别人也做过,只是快鹿做得更彻底。资本的投机行为,让问题更突出。 ” 叶问 3上映第 15 天,电影票房已达 7.7 亿元。据来自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的消息,电影局已分别约谈了该片发行方及相关机构,并通过全国电影票务综合管理系统和有关省级电影主管部门对存疑场次进行了核查。
8、经查, 叶问 3确实存在虚假排场现象,查实场次7600 余场、涉及票房 3200 万元,这部分票房将从原统计数据中扣除。 保底发行 “2014 和 2015 年电影产业最大的两个变化,一是资本的进入,不仅参与影片制作,还参与到发行中来,二是国际化趋势严重,到美国和欧洲拿项目,在中国找投资,再回到中国找市场。 ”刘浩东说,资本参与发行始自宁浩的电影心花路放 ,基本都遵循保底发行的模式,而快鹿集团则把电影变成了金融产品。 电影并非低风险旱涝保收的行业,相反,某部大片投资失败甚至可能导致制片公司破产。加上制作周期长,在中国又受到市场和政策双重制约,潜在风险不小。因此,像万达、光线这样大公司的发行为主
9、要掌控点,发行公司的排名以发行票房为评价标准。 “保底发行模式一半来自好莱坞,一半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发行公司为了赚发行代理费,都希望抢到好的片子,而好片子资源有限,为什么给 A 而不给 B 呢?”袁冰涛说, “于是有发行公司提出保底发行。比如周星驰的美人鱼就开出了 18 亿元的天价保底发行费用。也就是说,周星驰这部片子无论最终的实际票房是多少,发行公司都要按照 18 亿元的票房跟周星驰的制片方阵营结算。一般来说,实际票房除去影院分成、税、政府的电影专项基金、发行佣金等,片方最终可以分到三分之一的票房,即:18 亿元的票房,制片方可以拿到 6 亿元。然后各家出品方,按照投资比例以及合同约定的收益
10、计算方式,来分 6 亿中扣除成本外的纯利润 。而签订了保底发行协议后,无论最终实际票房卖到多少钱,片方都可以保证拿到 6 个亿。如果超过 18 个亿,则可以按照合同约定,从中继续分成。 ” 看起来,制片方稳赚不赔,电影资金的回收周期缩短了,风险被转移到了发行方,但实际上这并不是只对一方有利的赌局。 周星驰上一部西游?降魔篇和发行方华谊兄弟签下协议,保底票房为 5 亿元。这就意味着,就算西游?降魔篇的内地最终票房低于 5亿元,华谊兄弟也必须按 5 亿元和投资方结算,而华谊本身除了拿到约为票房 5%的发行代理费外,拿不到一分钱票房分账;相反,如果电影票房超过 5 亿元,那么华谊不仅可以回收所有的先
11、期投入,还能跟投资方以73 的比例分账超出部分的票房收益。结果西游?降魔篇的最终票房为 12.48 亿元,华谊赚的盆满钵盈,导致周星驰和华谊闹翻,对簿公堂。周星驰方面称,在保底协议之外,他和华谊还有另外的补充协议,要保证他的利益。 博弈背后,自然是巨大的利益。就像心花路放 ,制片方和北京旅游公司签的保底协议,只有 1.25 亿元的分成,对应的票房仅为三四亿,而它最终的实际票房是十几亿元。发行公司赚大了。 2015 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官方公布的数据是 440 亿元多一点,按照平均 20%的发行分成,发行的总盘子是 88 亿元。但是,由于其他行业投资回报率低,很多资本都涌进了电影行业,想共同做大这
12、个蛋糕,所以,只赚发行佣金这么点收益, “大佬们”是不放在眼里的,他们在谋求更多的利益。 使用保底发行协议,分得更多的票房收入,是其中的一个利益点。但是,这虽然看起来是个新现象,但仍然是传统发行渠道的新玩法而已。“随着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加入,保底发行已经成了竞争的一种手段众多发行公司,为了争夺发行权,竞争激烈,发行的费用正在快速下降,可能降低到 10%甚至更低,长期趋近于零,甚至会倒贴。这样做,是为了抢夺资源,比如抢得网络版权、衍生品开发、IP 运营、导演的优先拍片权等等。 ”一位资深发行人员告诉本刊记者,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小投资的片子,被极度看好,发行公司也愿意先砸钱把它炒热,以小搏大
13、赚大钱。 ” 一般来说,签订保底协议的发行方式,双方都会有个起码的信心和认知,会给出一个理智的保底价格。但是美人鱼给的保底价格,有点超乎想象毕竟,它同档期的对手都堪称强大,而它自己的口碑还未发酵。为什么?因为发行公司不是传统发行公司。 据刘浩东分析,此前西游?降魔篇的保底发行方都是传统影视公司,但这次美人鱼的保底发行方名不见经传,作为主保底方的和和影业,一年多前才开始运营。这家公司有基金公司的背景,投资速度快,擅长金融运作。 “现在实业不景气,基金公司没地方可去,把电影当作了投资方向。 ”刘浩东说,资本是投机的,而基金公司的钱又不是自己的,拿来“豪赌” ,输赢都没关系。 在刘浩东看来, “票房
14、保底”容易出现商业上不道德的行为。比如片方与发行公司会相互勾连,进行各种票房造假。发行方会买票房,也就是自己花钱购买首日或首周末的票房,造成票房虚高、排片率高的假象,用假口碑误导观众。特别是如今电商预售泛滥,发行方很容易和电商合作,一起操纵影片的首周排片场次和票房。 事实上,包括基金公司在内的资本方,现在越来越把电影市场当成一个能带动他们资本拉升的“催化器” 。将电影未来收益预期拿到资本市场运作,则成为另一个利益增长点。 港?濉飞嫌城埃?徐峥把自己的票房收益权以 1.5 亿元的价格卖给了香港上市公司 21 控股,而就在 2015 年 5 月 13 日,香港上市公司 21控股发布公告称,将向 9
15、 名认购方发行约 17 亿股(平均每股 0.4 港元) ,认购价总额约 6.8 亿港元。其中,导演宁浩和导演(演员)徐峥将分别以 1.75 亿港元认购 21 控股扩大股本后的各 19%股份,并列第二大股东,同时出任非执行董事。 港?濉反舐糁?后,拉动了 21 控股市价,有人估算,借助一系列资本操作, 港?濉肥沟眯灬可砑郾?20 亿,被业界人士称为资本界和影视界相互借力的经典之作。 互联网+电影+金融 快鹿集团并不是第一个试图介入电影圈的金融人。然而,在对项目的操作过程中,快鹿集团试图用金融思维去挑战影视圈已有的一些规则,这多少引起了电影人士,以及内部人员的争议。去年刘浩东参加过一个电影行业的论
16、坛,上海快鹿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施建祥在论坛上提出“互联网+电影+金融”产业模式,刘浩东很不以为然, “这是拿电影忽悠”。可是对于施建祥而言,这是快鹿集团发展战略的指南针。 去年 10 月 10 日,快鹿集团召开了一场持续 9 个小时的会议, “互联网+电影+金融”这一商业模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 “快鹿只做两张票:股票(资本市场)+电影票(互联网+电影+金融) 。快鹿不进入资本市场没有未来,快鹿不走互联网+电影+金融这个模式也不会成功,更不会发展。 ”施建祥在发言中这样说, “只要心里有票房就有天下,我们要反弹琵琶谱新曲,有票房就有盈利,有盈利就有交易量,有交易量就有转化,有转化就有大数据、云计
17、算,最终有在册用户。 ” 在快鹿集团的整体版图中,电影看起来只是一个起点。快鹿集团内部人士表示,快鹿旗下已经搭建了电子票务、互联网金融等多个平台,并且希望实现从电影到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到电影的双向导流, 叶问 3就被赋予了这样的使命。 去年以来,多项关于叶问 3的融资类项目在市场上相继出现,其中包括在苏宁众筹平台以消费权益加增值收益形式融资的 4000 余万元,和在关联平台趣逗理财、当天投资、菜苗网络、当天财富等平台发起的融资标的。在苏宁众筹平台上线时,20 分钟筹资额就破 1000 万元,短短一天时间内筹资额突破 4000 万元,参与者达 5100 人,人数和金额都刷新了行业纪录。 如果说这
18、是借助众筹和 P2P 平台吸引散户进场,那么在二级市场上,发行方快鹿集团控制的两家上市公司,也在以近 1.6 亿元倒腾资本操作。首先是 H 股上市公司十方控股与合禾影视订立电影投资协议,以约 1.1亿元人民币收购叶问 3中国大陆地区 55%票房收益权;紧随其后,A 股上市公司神开股份以自有资金 4900 万元认购叶问 3票房收益权投资基金。根据公告,这份票房收益权投资基金的预期年化收益为 8%,若电影票房超过 10 亿元,投资可获得超额收益。票房保底公告发出当天,神开控股股价涨停(不过后来连跌三天) 。 概括来说,快鹿集团打着这样的如意算盘:“在融资端,依托多个平台卖出的电影收益权转让理财产品
19、而获得资金;在资产端,投拍电影买断内地发行权,并提前布局相关上市公司投资,票房大卖则可能带来股价大涨。 快鹿系一众关联公司穿梭其中,等待最后的高票房来点爆这场资本盛宴,也活络资金链还本付息。 ” 然而,在大手笔投资的电影叶问 3上映之前,快鹿集团旗下融资平台金鹿财行和当天财富已经饱受质疑,随着叶问 3票房造假被处罚,快鹿系股价暴跌, 叶问 3票房保底背后的一系列金融风险逐渐被揭示出来。 “包括设立多个融资壳公司、涉嫌超额担保、针对单个电影项目重复募集资金、将电影票房收入多次重复抵押筹集资金等等,这一系列金融操作的核心,是电影票房的资产证券化 。随着相关金融产品的不断出现,一部票房预期 10 亿
20、的电影,可能会撬动几十亿甚至是上百亿的资金。 ”某金融行业专业人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解释, “如果电影能够达到票房预期,相关的金融产品对赌协议都会实现;但如果影片票房达不到预期,相关担保公司又因为资金问题而出现违约,那么可能整条资金链上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问题。 ” 快鹿集团究竟为叶问 3的拍摄与发行募集了多少资金?至今没有确切统计。但有数据统计, 叶问 3的资金方来自至少 18 家 P2P 平台,不少为快鹿集团的关联公司。 “互联网+金融+电影”模式没有带来预想中的辉煌,换来的却是快鹿集团上百亿的兑付危机以及施建祥的黯然离场。在票房遭受质疑后,叶问 3成了多米诺骨牌,引发了快鹿集团旗下理财平
21、台一系列的兑付危机。 3 月 31 日,逾千名投资者聚集在位于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的金鹿财行公司总部要求兑付。金鹿财行的客户代表表示,此次事件涉及30004000 个员工和 30 万人以上的投资者,这部分投资者甚至有杠杆的性质。 “资金总量可能过百亿了,希望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 4 月 6 日的投资者见面会上,快鹿集团承诺对出现问题的各合作方及产品进行兜底,兑付工作最快 7 月 1 日启动,并即刻启动对金鹿财行、当天财富等平台的全资并购及重组工作,接任快鹿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的徐琪向投资者表示,快鹿集团整体应兑付款超过 100 亿元,而该公司总资产为 87 亿元。随后,4 月 8 日,快鹿集团在其官网发布声明,本阶段公司唯一的工作重点就是兑现承诺, “努力拼还款” 。而漩涡中的施建祥,3 月份奔忙于叶问 3的首映礼后便一直在香港。 截至 4 月 8 日,金鹿集团、当天财富、当天金融、魔环金融和东虹桥在线 5 家 P2P 平台因参与快鹿叶问 3以及后续大轰炸等项目遭遇兑付风险,影视圈名人杨子的火传媒发行公司解散。 一位圈内人士的点评倒是简单明了:“本来想羊毛出在猪身上,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