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规矩(十五).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97586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老规矩(十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京老规矩(十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京老规矩(十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京老规矩(十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京老规矩(十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老规矩(十五)邀请与提拉 老北京人请客或者造访(拜访) ,讲究要打“提前量” ,也就是提前告知。通常请客吃饭或者参加其他活动叫邀请,登门造访叫约访,重要访客或者长辈叫约拜。 为什么要提前告知呢?除了有让请客的人有所准备的因素以外,这也是一种礼仪,或者说礼数。 按北京的老规矩:三天为“邀” ,两天为“请” ,当天为“提(读di)拉” 。既不能提前,也不能当天,以三天为好。 您也许会说,咱礼大点儿,提前个十天八天的邀请人家行不行?不行。为什么不能提前呢?因为您要请的人,也许有公务在身,也许有要事相扰,这叫“官身不由己” 。您通知他早了,有可能被他扭脸儿忘了。三天,这是约定俗成的“邀人”时间。

2、当然,您也许把被邀请的人给忘了,头两天才想起他来,这时,再约他也不迟,两天为“请”嘛。 但是,您如果请客的当天才想起他来,那您最好就不要“请”人家了。当天“邀”人家,就不是“邀请” ,而是“提拉”了。 “提拉”人等于寒碜人,给人添堵了。老北京人最忌讳请客“提拉”人。碰到这种“提拉” ,不但不能去,还要给您两句:“干吗?您这儿凑数儿呢?都这会儿了,您想起我来了。留着您的饭菜,打发叫街门的(要饭的)吧!” 您瞧,这不是自讨没趣吗?所以,您请客的时候一定要记着这个老规矩。 自然,也有碰上特殊情况的,比如被请的人,跟你是莫逆之交或是至亲至近。您请客或搞活动,想让他给您捧个人场,万不得已,当天把他“提拉

3、”过去。人家也不会不给您面子。老北京有“熟人不讲理(礼) ”这一说法。 至于说造访或拜访则一定要提前一天跟人家打招呼。过去是送“访帖” ,有了现代通讯工具以后是打电话约。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短信或微信约访。为什么?按老规矩,您要访谁不能提前见面也要提前说句话,这是起码的礼节。 请帖要亲自送 请客这个词儿,现在主要是指吃饭。过去,这个词包括所有活动,只要是请人来,都算请客。而所有被请的人,都是客人。 但是,人有长幼,客有亲疏。对不同的客人,自然要区别对待。按北京的老规矩,不管您是什么内容,只要是请客,对尊贵的客人必须要有请柬,而且这个请柬要亲自送到家。 请柬,北京人又叫请帖或“帖子” 。它可不是北

4、京人的发明。据说早在“上三代” (即夏、商、周)就有类似请柬的“帖子”了。 “柬”在古代跟“简”同义,就是刻在竹子上的书信。 那会儿,咱们的老祖宗还没发明纸,书呀、信呀都刻在竹子上。比如孔子的论语这类国学经典,最初都是刻在竹子上的,所以又叫“竹简” 。刻在木头上的书信叫牍。在古代,也有用木头“写” (刻)请柬的,一般称为“尺牍” 。通常刻在木头上的公文称“文牍”或“案牍” 。正因为古人的请柬是刻在竹子或木头上的,刻着费劲,所以最早的请柬非常简单,只写活动内容及时间、地点,最后是两句敬语。后来的请柬也延续了这种行文简单的方式,以至于形成了一种文体。 其实,请柬这种方式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美国的请

5、柬上,往往还要写着 R.S.V.P。这是法语的短语,意思是“敬请回复” 。美国人很实际,请柬送到后,要求接到请柬的人很快回复,以便确定座位。 老北京人送请柬,也是两种方式,一是让人代送,二是本人亲自送。通常是找人代送。假如请的人多,如果每个客人都要亲自送,那请客的人得累趴下。但是重要的宾客必须得本人出马,亲自把请柬送上门。用北京话说:得本人亲自下帖子。 什么是重要的客人?拿举办婚礼来说,按老规矩,起码您和未婚妻的直系亲属、双方单位的领导、有名望的朋友、父辈的老朋友,以及证婚人、主婚人等等,要亲自登门送请柬。 对重要的客人亲自送请柬,除了是一种礼节,表示对客人的敬重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跟客人确定

6、能否参加您办的活动。美国人要求客人对能否参加活动及时回复,是写在请柬上的;北京人则要求亲自登门,当场确认。由于人到礼到,通常把请柬直接送上门,客人也就不好意思推却了。正因为如此,北京人现在还认这个老规矩。 客情儿 客情儿,算是老北京土话。它是指某个活动或某种场合,以自己的身份或名望本不该露面(参加) ,但主人鼎力相邀,盛情难却,只好前去捧场。这儿的“客”字,有两个含义:一是做客;二是客气。 与客情儿相应的,还有一句北京土语,叫“客串” 。 什么叫“客串”?比如黄鹤楼这出戏,当天晚上就要演出,扮诸葛亮的老生突然病了。没辙,只好请“票友儿”李先生来“救场” 。整出戏,除了这位李先生,其他演员都是专

7、业。这位李先生能跟这些人同台演出,叫“客串” 。 “客串”也有客情儿的成分,但在过去,它专指京剧表演。从“客串”这个词儿的含义,您就会知道,客情儿也有“救场”的意思。 老北京人好面子,举办一些活动,喜欢请一些有头有脸儿的人来“压场” 。这么做,一是为了烘托气氛;二是显得体面,以此在众人面前露脸,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说起来,这是一种虚荣,但这也是俗例儿(民风) ,而且延续至今。 老北京人重视人情世故。人家登门拜访,请求您出面捧场,您自然不好驳人家的面子,只好如约前往。这就叫客情儿。 按北京的老规矩,客情儿是不能收谢仪(出场费)的。您给人家红包儿(钱)等于打人家的脸。为什么?因为您一动钱,大数儿您未准掏得起,小数儿您拿出来等于寒碜人。 比如,您儿子结婚,您请马连良马老板来捧场。人家马老板的出场费是两万块。那时的两万块,办您儿子的婚礼有富余。您掏得起吗?话又说回来,要是冲着这两万块钱,马老板绝对不会来,他丢不起这个人。所以,您千万不能动钱。在老北京是这样,现在也如是。动了钱,就丢了情,那也就不叫客情儿了。 但人家出于客情儿,这么给面子来了,自己不表示表示又觉得过意不去。怎么办?您可以送些小的礼品表示谢意。也可以事后设个饭局(酒席)请他吃顿饭以示感谢,并以此加深彼此的交情。 (编辑?宋冰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