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博鳌的 “亚洲蓝图”两位中国领导人的博鳌论坛演讲构成一个整体,完整地勾勒出中国对亚洲乃至周边的思考,也可以看到中国“亚洲观”的日益浮现。 2016 年 3 月 22 日25 日,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海南召开。今年已经是第 15 届论坛年会了。随着博鳌论坛的国际影响力和关注度持续上升,尤其是这一论坛年会作为今年中国主场外交的开篇之作,受到国内外社会的关注。事实上,这一论坛也为今年 9 月将在杭州召开的 G20 峰会起到了预热的效果。 中国政府一直比较重视博鳌论坛这一发声平台。尤其是本届政府,都会选择在博鳌论坛上阐发中国对于亚洲整体形势的理解,以及中国对亚洲的外交。2013 年 4 月的博
2、鳌论坛,刚刚当选为国家主席不久的习近平就发表了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2014 年 4月的博鳌论坛,李克强总理发表了共同开创亚洲发展新未来的主旨演讲;而在 2015 年的博鳌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更是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2016 年的博鳌论坛,李克强总理则以共绘充满活力的亚洲新愿景为题发表演讲。 尽管习主席和李总理的演讲各有侧重点,前者侧重于亚洲的政治战略角度,后者则更侧重亚洲的经济形势与发展。然而,两位中国领导人的演讲构成一个整体,完整地勾勒出中国对亚洲乃至周边的思考,也可以看到中国“亚洲观”的日益浮现。 坚定中国与亚洲的信心 2016 年的博鳌论坛,
3、正处在国际社会对亚洲与中国经济存在普遍不确定感的情境下召开。这种焦虑感大致聚焦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整体走势两个方面。 首先就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2015 年中国 GDP 增长了 6.9%,尽管这一增幅仍处于中国政府设定的 7%左右的目标区间内,却是 1990 年以来中国经济最慢的年度增长率。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担心已经产生了震荡效应,国际资本外流,中国股市接连几次下挫,人民币汇率波动。这些似乎预示着,2016 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极为不确定性的一年,而一些围绕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悲观情绪也不时传来,像国际“投机大鳄”索罗斯在 1 月底的达沃斯经济论坛上扬言, “亚洲货币将会贬
4、值,2016 年对市场而言会是非常困难的一年” ,矛头直指中国的人民币。因此,李克强总理在 2016 年博鳌论坛的主旨演讲中,很有针对性的把主要篇幅用于阐述中国经济未来,以激发亚洲各国乃至世界对中国的信心。对于当下的中国经济, “各方看法有些差异是难免的” ,但他指出对一个 GDP 体量达到十万亿美金的经济体而言,6.9%的增长率已属不易,况且中国目前正处于调结构、促改革过程。从走势上看,中国内需拉动经济的能力在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也在改善;从长远上看,中国经济的内需有空间,发展有韧性,创新有手段,因此中国经济长期看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李克强除了要坚定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另外还要告诉国
5、际社会,中国将如何进一步搞好经济。因此,他又着重介绍了中国将要进行的各方面改革。 而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甚乐观,将严重影响亚洲的经济发展。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发达经济体日本、韩国、法国、德国的股市无一幸免。新兴经济体(特别是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更是笼罩在“褪色论”中,欧洲持续多年的低速增长与通缩,日本“安倍经济学”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这一切,都让世界经济发展陷入更不确定的担忧。2 月 11 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在美国国会听证会期间表示, “不排除未来全球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 。 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数轮量化宽松,加上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扩张,以及新兴市场和资源国的大宗商品交
6、易,成为了驱动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的动力。然而,这一发展动力所逐步积累下的弊端日益浮现,事实上也宣告了这一驱动力的终结。如何抑制新一轮全球经济下行?全世界都呼唤通过结构性调整重新释放出经济活力。而今年 9 月中国将在杭州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 ,这是中国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为解决世界经济难题拿出新方案,为完善经济金融治理谋划新路径的重要时刻。中国已经确定了“创新、活力、联动、包容”作为激活亚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钥匙。 亚洲经济发展对于全球经济大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2015 年, “亚洲经济的增速依然高于全球,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还有提升,贸易规模占世界贸易已达 1/3 左右,
7、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 。但是,正如李克强所言,目前“亚洲发展不足、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不少国家又面临着出口下滑、债务规模扩大、经济持续下行等问题,甚至还一度出现货币大幅贬值和资本加速外流等现象。也有人认为,亚洲经济正处于近年来比较困难的时期。 ” 中国给亚洲经济开出的药方是:亚洲经济要保持发展势头,就需要源头有活水,需要发掘新动力。 “从根本上还是要发挥充足的人力资源这个突出优势,激发人的潜力和创造力。有创新,有人才,亚洲才有新未来。 ” 而更加具体的稳定与发展亚洲经济的建议,则包括了总理提出的重要倡议, “筹建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中国愿与各方合作完善亚洲金融市场建设,共同避免再次发生大规
8、模地区金融动荡” 。在地区的融合发展上,呼吁地区国家及区域组织发展战略能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力争在 2016 年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谈判,同时将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首先服务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此同时,为了增加亚洲的共同认同感,中国还首次倡导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以追寻共同的“亚洲共识” 。 这就是 2016 年亚洲博鳌论坛的突出亮点,而这些亮点事实上都与中国的“亚洲蓝图”息息相关。 增长引擎和文明的推动者 随着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上不断增长的影响力,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其对亚洲格局的塑造能力将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中
9、国也将会寄托着更多周边国家对未来的期待和想象,亚洲各国都试图能够搭上中国快车走向繁荣。这两方面因素的结合,让博鳌论坛这个中国版的“达沃斯”成为了中国展示自己的重要舞台。纵观 4 年来中国领导人的讲话,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的“亚洲蓝图”亚洲命运共同体。 在 2015 年 3 月的博鳌论坛上,习近平主席作了题为“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从国际战略的高度,呼唤亚洲国家能够共同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并指出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虽然“亚洲命运共同体”是个颇为抽象的外交词汇,一如“人类命运共同体” 。但是,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是清晰的,即我们是“同呼吸、共命运”的群体,彼此利益相关、一荣俱荣、
10、一损俱损。 “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提法,表明中国将自己的发展命运与亚洲联系在一起。其实,早在 2013 年 10 月召开的史无前例的高规格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时,习近平就强调,要“突出周边在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 ,理由是“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互动空前密切” 。中国已经是亚洲绝大多数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从经济依赖层面上说,彼此已经是“共命运”了。而中国的“亚洲命运共同体”要实现的目标则是“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 。 对于“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11、中国提出建设的四个原则路径:(1)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客观理性看待别国发展壮大和政策理念,共同维护亚洲的和平稳定局面和良好发展势头;(2)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3)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4)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 换言之,中国所期待的亚洲,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也是“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者” 。 两个对中国有利的趋势 “亚洲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谋划亚洲的蓝图。事实上,这一“蓝图”的构建源于中国的经济体量和规模。中国开始清晰地认
12、识到,自身经济发展将给亚洲国家提供更多市场、增长、投资、合作的机遇,自身的经济力量是影响力的重要部分。 “一带一路”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 )都是中国主动谋划周边的方案,利用中国拥有的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来促进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即使中国经济在更加开放中实现产能转移与升级,给中国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同时将带领亚洲国家走向共同繁荣与发展。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地区合作倡议都积极地寻求结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的需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给地区国家带来切实的利益。 为此,可以看到,中国不断承诺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完善国内投资
13、环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要同亚洲各国共同驱动亚洲发展的列车。尽管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但是中国所坚持传递出来的积极信号是,中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仍将比世界其他地区要好很多,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的地位依然无可替代。 中国谋划“亚洲蓝图”主要来自其经济影响力,在政治、文化上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一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将越来越可能成为现实。如果按美国每年 2.5%、中国 6.5%、日本 2%、印度 8%的经济增长率来计算,到 2020 年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占美国的 85%。而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三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无法与中国
14、相匹敌。 事实上,当前我们已经看到了两个有利的趋势。 一是,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逐步下降。由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投行,被外界解读为是与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以及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形成竞争和制衡,美国的欧洲、亚洲盟友相继申请加入,就连韩国、澳大利亚也不例外。它从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中国在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上升,而美国的影响力则相应下降。 金融时报甚至批评起了美国所秉持的冷战思维,认为美国秉持的中国在亚洲影响力增强必然损害美国利益的思想,是违反历史的观点。美国应该承认中国对亚洲发展的重要性,而不是试图去否定中国的重要角色。 二是,日本在亚洲的角色将更加孤立。由于采取紧密追随美国的外交,导致了日本仍旧无法在亚洲发展大势上扮演一个关键性的角色。特别是在亚投行的问题上,日本事实上已经将自己孤立起来,脱离了整个亚洲的发展进程。 “一带一路”受到亚洲内陆国家的欢迎,也间接说明日本地区影响力的削弱。而日本一直不正视历史问题,否定对亚洲其他国家造成的伤害,这也影响了日本与中国、韩国的关系。 总而言之,博鳌论坛上所描绘出的中国“亚洲蓝图” ,仍是中国外交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但是要实现它也依然可能。道路曲折,前途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