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作物栽培总论期考复习题.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600861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栽培总论期考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栽培总论期考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栽培总论期考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栽培总论期考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栽培总论期考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作物栽培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绪论1、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性质: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生产理论和技术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任务:作物栽培学的任务是通过良种良法相配套、充分发挥作物品种的潜力。2、作物的起源:水稻、大豆、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烟草等1、种植野生植物人工选择栽培作物2、起源中国的主要作物:水稻、大豆、谷子、大麦、荞麦、裸燕麦、桑、茶叶、白菜等。3、起源于中亚西亚的主要作物:小麦、蚕豆等。4、起源于中南美洲的主要作物:玉米、陆地棉、甘薯、马铃薯、烟草、花生等。3、作物的分类:植物学分类、生物学特性分类、用途与植物学相结合分类(1)植物学上的分类:科、属、种(2)生

2、理生态学特性分类:1、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喜温作物、耐寒作物2、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3、作物对 CO2 同化途径的特点:三碳作物和四碳作物4、播种时期不同: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东播作物5、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管理方式不同:密植作物、中耕作物(3)用途与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三大部分、8 大类):1、粮食作物: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2、经济作物:纤类作物、油料作物、糖科作物、其他作物3、饲料和绿肥作物:第二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1、生育期和生育时期生育期:作物出苗至成熟的天数生育时期:作物生育过程外部形态出现明显变化的时期作物生育期时

3、具有很强的时间性。作物的生育时期:(1)稻麦类: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2)豆类:出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2、生育期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生育期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温度(光合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没有太大变化、呼吸作用加强) 、光周期、养分(氮素延长生育期、磷肥提前开花成熟) 、水分。作物生育期长产量高。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生殖生长:作物生殖器官花、果、实得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1)营养生长时生殖生长的基础(2)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在一定的生育阶段

4、相制约(主要是营养竞争)第三章 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形成1、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概念(1)作物产量即是作物产品的数量。通常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产生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总量(计算生物产量时通常不包括根系) 。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2)品质:产品的质量2、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禾谷类: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豆类:株数、每株有效分枝数、每分枝荚数、每荚实粒数、粒重薯类:株数、每株薯块数、当薯重棉花:株数、每株有效铃数、每铃籽棉重、衣分油菜:株数、每株有效分枝数、每分枝角果数、每角果粒数、粒重甘蔗:有效茎

5、数、单茎重烟草:株数、每株叶数、单叶重绿肥作物:株数、单株重3、作物产量形成的库、源关系作物产量的形成,实质上是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行的。因此,源是指生产和输出光合同化物的叶片。就作物群体而言,则是指群体的叶面积及其光合能力。从产量形成的角度看,库主要是指产品器官的容积和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从库与源的关系看,源是产量库形成和充实的物质基础。作物在正常生长的情况下,源与库的大小和强度时协调的;源与库的功能是相对的,有时同一器官兼有两个因素的双重作用;从库、源与流的关系看,库、源大小对流的方向、速率、数量都有明显影响,起着拉力和推力的作用;源、流、库在作物代谢活动和产量形成中构成统一的整体,三者的

6、平衡发展状况决定作物产量的高低;源、库的发展及其平衡状况往往是支配产量的关键因素;分析不同产量水平下源、库的限制作用,对于合理运筹栽培措施,进一步提高产量是十分必要的。4、作物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作物品质性状,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食味素和蒸煮品质等,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基因的控制,如稻米香味、粘糯性等质量性状受单一或少数基因控制,不易受环境影响;蛋白质含量、垩白率等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易受环境影响。(2)环境因素:气候(温度、光照、雨水等)土壤(有机质、矿质元素、土壤质地、土壤结构等)栽培(任何植物增势有机肥都有改善品质的趋向,氮肥能增加作物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增施钾、

7、磷肥对各种植物都有提高品质的效果。 )第四章 作物与环境的关系1、光与作物的关系(光照强度、光周期、光谱成分)1)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值单位面积上锁接收的光通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所能选择吸收的可见光强弱光照强度的测量单位:勒克斯(LUX)作物的喜光与耐阴特性:(1)根据不同作物对光照度的基本要求:大致分吸喜光作物和耐阴作物两大类(2)喜光作物:玉米、甘蔗、甘薯等(3)耐阴作物:多数豆类、魔芋等(4)水稻既喜光有耐阴,具有双重特性(4)生产上耐阴作物往往与喜光作物搭配种植,构成不同的间套方式,如玉米与大豆间作栽生产上分布十分广泛。(5)作物喜光是绝对的,耐阴是相对的,没有光就不可能有

8、光合作用和物质积累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1)作物对光照度的要求通常用“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表示(2)光补偿点:弱光下,随着光照度提高,光合作用增强:到定光照度是,光合与呼吸平衡,表观光合强度为零,此时光照度即为光补偿点,群体基部光照宜接近光补偿点。(3)光饱和点:随着光照度继续增强,光和强度继续上升,当到一定值后,光和强度不再上升而趋于稳定,此时的光照度就是光饱和点。(4)喜光作物的光补偿点,饱和点较高,耐阴作物的光补偿点,饱和点较低。光照度的调节:(1)根据不同作物的光照适应性,可以通过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的调节,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光照度的要求。(2)对于个别不耐强光的作物如魔芋

9、等,必要时可以采取各种耐阴方法。(3)多数作物结实期间要求充足的光照,生产上应通过合理的拨期调节,安排光照充足的时候满足结实过程的需要。2) 光周期光周期的反应:(1)光周期指白昼与黑夜时间长度的交替(2)光周期反应指作物生育过程因光周期变化而引起生育期长短变化的现象(3)不同植物的开花对日照长短有不同的要求。对开花起重要诱导作用的不是日照长度,而是黑暗长度。光周期的反应类型:(1)长日性作物:对日照长度的要求有最低时限(临界日长) ,日照短于此时限就不能正常开花,而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如麦类、油菜、马铃薯、蚕豆、豌豆等。(2)短日性作物:对日照长度的要求有最高时限(临界日长) ,日照长于此时

10、限就不能正常开花,而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如水稻、玉米、高粱、大豆、花生、烟草等。(3)中日性作物:对日照长度要求不严格,只要其他条件适宜,一般司机都能开花,如菜豆,荞麦等。(4)长日性和短日性作物中如小麦,油菜,水稻,大豆等也有对日照长度要求不严格的品种类型,他们实际上也可归属于中日性作物。光周期反应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1)引种:从远地引进新的作物或品种时,首先要了解被引种作物的光周期反应特性。(2)短日照作物南种北引,一般表现开花期推迟,生育期延长;北种南引,则生育期缩短,开花期提早。(3)长日照作物正好相反,南种北引,生育期缩短,开花期提早;北种南引,开花期推迟,生育期延长。(4)栽培:

11、要根据作物品种的光周期反应特性确定播种期。如福建双季稻区,早、中、晚稻品种类型都可作晚季稻(双晚)栽培;但典型晚稻品种不能作早季稻(双早)栽培。(5)育种:作物育种实践中,不同亲本材料的生育期可能一致,往往需要调节拨差期,或者采用人工光周期诱导,促使亲本花期相遇。如在甘薯杂交育种是,应用短光照处理,能够诱导甘薯大量开花,以便进行有性杂交。3) 光谱成分(1)光质指光谱成分。(2)作物群体顶部接收的光谱室完全光谱。(3)不同光谱成分中,红、橙光和蓝、紫光是叶绿素的吸收光谱(4)绿光对作物意义不大(5)紫外光有矮化作用,也有伤害作用(6)远红光能引起伸长效应和光周期反应(7)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

12、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紫外线能促进果实成熟和增加过时糖分含量2、温度与作物的关系(基本温度要求、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基本温度要求:(1)温度是表示热量的一种指标(2)不同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3)根据作物对温度的不同要求,生产上通常概分为耐寒作物和喜温作物。(4)耐寒作物:麦类、蚕豆、豌豆、菜豆等,适宜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5)喜温作物:水稻、玉米、大豆、花生、甘薯、甘蔗、烟草等,适宜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6)有的将马铃薯称为喜凉作物(7)温度三基点(8)作物对温度的基本要求通常称为温度三基点,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9)耐寒作物 (10) 喜温作物生育进程:(1

13、)作物感温性与积温(2)低温春化作用:温度对作物生育进程的影响还表现在低温对花芽分化的诱导作用干物质积累:(1)作物干物质积累主要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两大生理代谢过程的结果。(2)极端温度的危害3、水与作物的关系(作物种类、生育时期:适应性、抗逆性、敏感性)作物的水分适应性(1)作物多属于中生性类型。 (水稻属于湿生性类型)(2)中生性作物的根系比较发达,能够在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条件下,满足作物的水分需求。但不能适应较长时间的土壤积水和缺氧环境。(3)中生性的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也有很大差异(4)不同作物的耐旱性很耐涝性。(5)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适应性有很大差异作物的需水量(1)作物的需

14、水量通常用蒸腾系数表示(2)蒸腾系数值作物没形成 1G 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克数(3)不同作物的需水量(蒸腾系数)(4)影响作物的环境因素作物需水临界期(1)需水临界期就是指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这一时期如果缺水,对作物生育和产量影响最大。(2)作物需水临界期一般都出现在生殖生长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至开花期这段时间。(3)一些作物需水临界期大致是 (4)有人根据水稻的需水规律,提出三个水分敏感期的概念:第一敏感期是孕穗期,第二敏感期是抽穗开花期,第三敏感期是分蘖期。4、氮磷钾养分与作物的关系(喜氮、喜磷、喜钾)从生产角度,根据不同作物对养分需要的差异性,可以大致将作物分为喜氮、喜磷、喜钾

15、三大类喜氮作物 包括禾谷类,如水稻、小麦、玉米等,这些作物对氮素反应敏感,生产上应増施氮肥喜磷作物 包括豆类、花生、油菜等,其产量形成对磷肥反应较好,生产上应増施磷肥喜钾作物 包括淀粉、糖料、纤维作物,如薯类、甘蔗、棉花、麻类,还包括烟草、向日葵等,这类作物増施钾肥对提高产量和品质都有良好效果。此外,水稻对硅油大量吸收;豆科、茄科作物需要较多的钙;油菜对硼反应敏感第五章 作物耕作与栽培1、作物布局、复种、间作、套作、轮作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面积及其配置。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绿肥作物的面积、比例。复种:指一年之内在同一地块上种收两季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间

16、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地块上同时或同季节成行间隔种植。套作: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种植后作物的种植方式。轮作:在同一地块上,有顺序的轮种不同的作物类型或轮换不同的种植方式。有一年一熟轮作和复种轮作。2、土壤耕作:基本耕作、辅助耕作基本耕作:翻耕、旋耕辅助耕作:表土耕作(耕地、中耕、镇压、做畦、开沟)3、种子处理、播种期稳定、育苗移植、中耕培土、施肥、病虫农药防治种子处理: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各种不同方法的处理,这一操作过程总称为种子处理。包括:晒种,石灰水浸种,药剂浸种,拌种,包衣,浸种催芽。病虫鼠害的防治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和应用技术可分为:植物检疫,农业防治,化学

17、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育苗方式:露地育苗,保温育苗,盘式育苗,纸袋育苗,漂浮育苗,工厂化育苗。移植:移栽可以带土或不带土,移栽前线浇水湿润,以不伤根或少伤根为好,移栽质量要求按规格,保证行、株距,深浅一致,最好将大小苗分级移栽,栽后需及时施肥浇水,以促进成活和幼苗生长。施肥:是为了培肥土壤和供给作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施肥时应综合考虑作物的营养特性,生长状况,土壤性质,气候条件,肥料性质;经济科学施肥应遵循用养结合的原则、需要的原则和经济的原则。播种期稳定:第六章 作物安全生产1、作物安全生产的概念所谓作物安全生产就是在作物生产过程采取的

18、一切农事操作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国家或相关行业标准,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者安全和生产环境安全2、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有机食品:指来自有机农业体系,根据有机农业标准要求生产,通过合法认证,允许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绿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认证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第七章 水稻栽培1、栽培稻种的五级分类2、水稻生育时期的划分(关键时期)水稻一生:种

19、子萌芽-新种子形成生育过程:营养生长期(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 生殖生长期(包括长穗期和结实期)整个生育期 90180 天,经历:发芽、出苗、分蘖、拔节、长穗、抽穗、结实等阶段3、早稻、中稻、晚稻品种的三性特点感温性:水稻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生育期变化的特性感光性:水稻因光周期变化而引起生育期变化的特性基本营养生长性:在最有利于发育转变的高温、短日条件下,水稻品种具有一个最短营养生长期的特性(最基本的营养生长过程)4、水稻种子发芽、长苗与水、温、氧的关系1)、水分干燥稻种含水量 1213稻种吸水量达种子重量 40左右发芽最适宜种子吸水速度与温度有关,早季浸种时间比晚季增加一天左右吸水速度与品种类型也

20、有关系,粳稻比籼稻浸种时间可延长一天发芽和幼苗生长表现对水分较强的适应性:耐湿性和耐旱性2)、温度发芽最低温度 1012,最适温度 35左右幼苗生长最低温度 1214,最适 2632随幼苗生长,耐寒性变化,三叶期耐寒性低苗期低温引起生理失调,病菌入侵,烂秧死苗温度明显受到水分的调节3) 氧气水稻发芽对缺氧有很强的适应性氧气充足有利于根、芽协调生长水分和氧气是一对矛盾,催芽时要注意“干长根、湿长芽”现象5、湿润育秧的施肥、管水湿润育秧又称半旱育秧,介于水育秧和旱育秧之间的一种育秧方式一般在二叶期前湿润管理,增加氧气供应,二叶期后建立水层,护苗促长我国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开始推广湿润育秧

21、,逐步代替了传统的水育秧目前湿润育秧是水稻生产上主要的育秧方式6、大田施肥、管水原则1)、需肥特性三要素需求需要量以氮、钾较多;氮、磷、钾吸收比例为 2:1:3;钾素增产效果日益显著铵态氮效果好于硝态氮不同生育时期三要素增产效果:磷素增产效果有一个高峰期分蘖期钾素增产效果有两个高峰期分蘖期、长穗期氮素增产效果高峰期不明显2)、施肥原则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早季增加用量钾肥作基肥穗肥两次施用,或穗肥一次施用氮肥根据产量构成因素形成规律分次施用:基肥、追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氮肥要求促控结合:有效分蘖期和长穗期促进,无效分蘖期控制水稻不同施肥法实际上就是施氮技术,如:前促施肥法、稳头控中保尾施肥法、V 字型施肥法管水:1).水层、晒田、湿润三结合:有效分蘖期、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是水稻三个水分敏感期,保持水层管理分蘖后期至幼穗分化初期:对水分较不敏感,可以不保持水层,或进行晒田灌浆结实期:以湿润为主,采取间歇灌溉2).不同生育时期管水的一般要求浅水插秧,深水返青,薄水分蘖,适时晒田,足水养胎,有水抽穗,湿润灌浆,适时断水。3).不同稻田类型的管水特点:冷浸田(烂泥田):湿润管理沙漏田:漏水漏肥,肥力低,可以不晒田黄泥田:土壤僵硬瘦瘠,不宜晒田盐碱稻田:全程保持水层,避免返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