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压治疗对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气压治疗对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选取 84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预防组,每组 42 例患者。对照组术后采取被动的按摩方式,预防组术后采取主动的下肢气压治疗。结果 手术 1w 以后的预防组静脉血流高峰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下肢气压治疗可以加速静脉血液的流动。另外通过彩超发现,预防组有 1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却有 4 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其下肢静脉血栓出现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下肢气压治疗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下肢气压治疗;下肢静脉血栓;预防
2、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较常见的周围血管性疾病。通常会导致静脉瓣膜功能欠缺以及并发肺栓塞病,这类病况已经成为了影响人们劳动能力及生命的危险因素。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比较隐秘,不易被人察觉,治疗起来困难因素加大。所以通常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是对这类病预防的真实写照,因此预防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的主动或被动下肢活动训练都可以促进下肢静脉的血液流动速度,尤其是对术后的患者进行双下肢主动气压治疗对于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2 年 9 月2014 年 8 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术后患者 84 例。平均年龄为 42 岁,年龄为 40
3、80 岁。4 个月内没有发生血栓栓塞性类的疾病,没有血功能障碍。手术前通过进行彩超排除患有下肢静脉血栓将 84 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预防组与对照组。每组 42 例患者。预防组有男性 24 例,女性 18 例,平均年龄 60 岁,平均体重 67 公斤;对照组 42 例患者,其中男性 20 例,女性 22 例。平均年龄 61 岁,平均体重 66kg。经统计分析,预防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与预防组手术后都不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止血。对照组依照医生叮嘱每日按摩小腿,3 次/d,20min/次左右。通常是在睡醒、中午及睡前进行。预防组每天按
4、照医生医嘱都进行下肢气压治疗,20min/次,2 次/d。下肢气压治疗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下肢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促进下肢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下肢血液的回流,从而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1.3 检测标准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 1w 康复训练之后,进行彩色超声诊断仪的而检测,测量静脉血流的高峰速度以及平均速度。术后康复过程中每天进行指标的观察,看是否有肿胀、疼痛感。深静脉的走向是否有压痛感,浅静脉是否已经扩张,皮肤温度与色泽怎样。手术后进行的彩超,如果沿着静脉走行会出现低回声带并且紧接着有返流血
5、液而形成了五彩血流的信号,局部的血管也会扩张,血栓出的静脉不能够压闭,则表明有血栓形成。 2 结果 利用 SPSS 将对照组以及预防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手术前对照组与预防组的静脉血流高峰速度不存在显著差异。手术 1w 以后的预防组静脉血流高峰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下肢气压治疗可以加速下肢静脉血液的流动;另外通过彩超发现,预防组有 1 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却有 4 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其下肢静脉血栓出现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手术是现代医学治疗疾病的有效方式,但是往往手术容易造成血管内壁皮受损,静脉血流停止,血凝度高等症状,从而形成下肢静脉血
6、栓。早在 19 世纪,德国著名的病理学家就提出血流的改变、血管壁的损伤以及血液成分的不正常是形成静脉血栓的三要素。手术治疗的患者由在于手术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体位,且不能随意活动,时间较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或停止,就可以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患者早期由于需要监护生命体征变化,身体机能还在逐渐的恢复中,加上术后疼痛的刺激,患者不能进行有效的下肢活动,这也是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患者手术后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容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下肢静脉血栓通常症状表现为低热、水肿、小腿压痛。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严重时可导致手术后猝死。因此手术后,医生一定要每天检查患者
7、各方面的症状,如下肢是否有压痛感、皮肤温度是否过高,是否出现水肿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可能是下肢静脉血栓的前兆,所以就要高度关注,及时采用抗凝药物,并对其进行一些机械性治疗,紧急情况时,患者需卧床不动,抬高手术肢体,使它高出心脏 20cm 左右,让血液回流,避免肿胀过度。 目前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主要是停留在机械性预防以及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主要采取低分子肝素等抗血液凝滞的药物,低分子肝素能显著降低 DVT 的发生率,而这类药物容易引发并发症,如增加出血的危险,所以更多的人就采用机械性预防。机械措施预防 DVT 可获得与应用低分子肝素同样的疗效但并发症却较少。陈廖斌等人早期研究就发现,下肢的主
8、动活动及被动按摩能够有效加快静脉的血液回流速度。该论文在此结论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结合了下肢主动气压治疗,探讨其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发现进行下肢主动气压治疗的患者患有下肢静脉血栓的人数明显少于不进行下肢主动气压治疗的患者。气压装置的预防效果并不比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且麻醉前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的预防效果好。 该研究中,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都在 60 岁以上,主要都表现出小腿压痛、肿胀。为避免影响实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后都未采取任何药物进行抗凝疗效。最终结果显示下肢主动气压治疗对于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疗效。因此对于手术后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下肢活动不便的血栓易发的高风险
9、患者,我们要鼓励其术后早期积极进行主动气压治疗,结合有规律的足踝旋转、勾脚掌运动等,这些都可以促进静脉血管血液的回流,避免出现高凝聚现象,进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而且该训练方式无副作用,无需大型设备,安全、简单、容易且效果明显,不存在为患者带来经济负担,因此是一种值得普及运用的预防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廖斌,王华,昊静,等.深呼吸和足跺主动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185-186. 2陶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1,2:29-31. 3王华.康复训练对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
10、6,9. 4王芳,曹双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82. 5郭元兵,王荣茂,等.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1. 6Gillespie W,Murray D,Gregg PJ,et al. Risk and benefit of p rophy-laxis against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orthopaedic surgeryJ. JBone Joint Surg,2000,82( 4) :475-479. 7Chen Jp,Rowe DW,Enderson BI. Contrasting post-traumatic serialchanges for D-dimer and Pal 1 in critically injured patientsJ.Thromb Res,1999,94( 3) : 175 - 185. 编辑/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