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摘 要:从教学目的来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乃是借助有效的教学内容组织,使学生在手脑协同过程中实现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并能够在实践中有效利用其所掌握的信息技术,从而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从而解决其所遇到的各类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呢?本文将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24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目的认识模糊,上机操作实践较为僵化,缺少融会贯通的能力,表现为其只能够将教师所讲授过的操作方法机械再现,无法实
2、现知识与技能的活学活用,因此造成这部分学生学习效度较低。有鉴于此,小学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应秉承创新教学思维,藉由有效的知识与技能传递,使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素养得以切实提升。 一、依托趣味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度 基于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以及提升教学效度的现实考量,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多样化的灵活教学方式,诸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热衷电脑游戏的爱好,在教学中借助游戏操作方式实现对计算机性能与操作技巧的讲解。计算机操作系统通常会预先安装一些容量较小的游戏,教师可以借助组织学生操作扫雷等游戏,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计算机程序的了解。依托此种趣味化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将学生兴趣爱好同知识学习的有效联
3、结,进而实现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兴趣养成。诸多研究文献均指出兴趣对于学习者学习效度的正向推进效用,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用新鲜的事物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将教学环境转变为学生容易理解的情境,将知识点变得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驱动下有感而发,而且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掌握电脑的基本技能。 二、依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升教学效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惯常会出现因外部刺激不足因而学习主动性下降的情况。基于此种情形,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在教学环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其目的在于依托学生彼此之间的学习
4、激励,意见的交流以及观点理念的碰撞,实现对学生个体学习投入度的外部刺激,同时使学生之间能够形成知识与技能的参照、模仿。从小组合作学习的特质来看,此种教学模式真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学生本位主义,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参与度,并藉由“教师旁观指导、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获取了彼此之间的观点交流以及自由表意的契机,同时可以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彰显个性。所以,随着新课改标准的出台,教师应注重教学环节依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不得不指出的是,教师应正确把握和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避免出现背离教学目的的状况发生。在实践中,笔者注意到一些教师在组织学习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因未能有效的进
5、行教学秩序掌控,造成课堂教学秩序失序,因而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还有一些教师未能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注意到不同层级学生的合理分组,因而导致在部分小组中只有组长个人进行观点表述,其他学生或者置若罔闻,或者神游海外;甚至还出现个别学生低头摆弄手中物件的情况。当教师宣布讨论环节结束,进入以小组为单位的观点汇报时,一些小组的汇报或者完全是组长的个人见解阐述,或者表述内容条理不清、逻辑混乱。针对前述情形的出现,笔者认为原因在于部分教师未能实现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目的及其内涵的真正理解,因而所进行的教学组织活动完全陷入了“为合作而合作”的误区,故而根本无法收获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也背离了开展小
6、组合作学习的初衷。基于对前述误区的思考,笔者认为,应从下述方面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第一,教师应注重对讨论问题的精准分析与把握。对于较为浅显易懂的问题,没有必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讨论;对于学生无法独立解决、同时存在多种解决途径的问题,方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便实现学生之间的知识与技能良性互动与短板互补,唯有如此,方才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第二,教师应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组织。具体而言,教师应首先对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进行任务分配,使之不至于因没有学习任务而处于旁观者的境地,进而使每一位学生藉由特定任务的设定,充分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其次,教师应使小组成员形成集体凝
7、聚力。让每一位小组成员意识到自身的参与对于小组绩效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见解,进而实现对自身知识见解的有益补充;最后,教师应以引导者的身份,对小组合作学习进程进行实时干预,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引。 三、依托对新生问题的关注,实现良性知识循环 大纲(2013 年修订) 明确把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目标之一,课堂上教师通过设置一个个与学习、生活有关的任务,真正落实了“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无形之中将传统说明书式的教学方法,变为学生在“用”中自觉地掌握相应的工具软件,此时,学生关注的已不再是信息技术本身,而是信息技术应用。
8、如此一来,学生进入了“问题产生-问题解决-新问题产生”的良性求知进路中,学习的目的不再是满足于对问题的解决,而是藉由新问题的发现,实现对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升,进而使学生借助问题的不断提出,实现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认知。 笔者任教班级的学生曾向笔者述说其所遇到的问题,该生在计算机上下载的 MP3 歌曲无法找到。笔者藉此为切入点,在讲授文件大管家时将这一问题作为教学导入部分,从而使学生在现实中所遭遇的计算机技术问题得以通过课堂学习化解,因而提升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同感。 总体而言,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只要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课程改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更高。 参考文献: 1 韩秋明.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手段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2). 2 张瑞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引与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6(8). 3 朱慧.浅议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策略J.科普童话.2016(02) 4 李霞.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探究以“微课程”为例J.新课程导学.2016(02) 责任编辑 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