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除重度脂血、溶血、黄疸对血清生化检测干扰的研究探讨摘要:本文在探讨人血生化检测中的干扰因素与干扰机制的基础上,对消除重度脂血、溶血、黄疸对血清生化检测干扰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借以为提高血清生化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血清生化检测;重度脂血;溶血;黄疸 脂血、溶血与黄疸是血清生化检测中的常见干扰因素,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因此消除脂血、溶血与黄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消除重度脂血、溶血、黄疸对血清生化检测干扰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1 血清生化检测干扰因素与干扰机制 脂血的发生是因为乳糜微粒增多造成的,由于乳糜微粒具有散射光,影响化学反应的吸光度与产物颜色
2、变化,因此在采用比浊法、比色法测定的过程中往往受到严重的干扰。并且这种干扰造成的误差会因乳糜微粒的增加变大,呈现出正相关关系1。 在临床生化检测中,血液标本溶血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干扰因素,主要可分为体内与体外溶血,体内溶血通常由疾病、手术、药物等因素所致;而体外溶血则是因抽血操作负压大、血液标本冷冻、强烈震荡、接触表面活性剂等物理或化学因素所致,其干扰机制在于:首先,红细胞高浓度的 LDH、AST 与钾等物质经溶血进入到血清,进而增加了血清中相应物质的浓度,造成检测结果偏高。其次,本身血红蛋白干扰,并且血红蛋白的干扰在不同的分析方法中干扰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另外,一些细胞成分也会干扰化学反应2
3、。 黄疸对血清生化检测的干扰机制可归纳为两点:一方面是因为胆红素本身是一种还原剂,能够对试剂中具有氧化性的中间反应产物、成分进行中和,消耗中间产物、影响试剂量,对基于重氮反应原理或者NAD(P)H 脱氢原理的生化反应造成负干扰。另一方面,水溶液中的胆红素的稳定性极差,易自行氧化成胆褐素或者胆绿素,同时也容易发生烯醇化,导致本底吸光度升高1。 2 消除重度脂血、溶血、黄疸对血清生化检测干扰的研究探讨 2.1 标本正确处理与保存消除干扰 由于脂血、溶血、黄疸对血清生化检测干扰主要是通过对血液标本本底的增加来干扰检测结果的,因此通过对标本的正确处理可消除这种干扰。例如,对血清样本、试剂空白通过稀释来
4、消除干扰物光吸收本底和吸收曲线漂移影响。如朱征等3在轻度与中度脂血样本的处理中提出了一点终点与两点终点法,即设置样本空白与固定时间法,前者可扣除样本本底吸光度,后者目的在于消除样本与实际样色、浊度等干扰物质的影响。 当样本为重度脂血样本可采用高速离心、超滤、PEG 或者磷钨酸-镁等措施消除干扰。但相关研究也指出,在消除脂血对 TC 与 TG 的干扰中,并不适合采用高速离心法,这是因为乳糜微粒中含有部分 TC(4%)与TG(86%) ,因此消除重度脂血的干扰,可通过对原血清稀释进行再测定。有研究指出,可将聚苯乙烯与血红蛋白抗体结合后加入到溶血血清中,然后经离心获得上清液,消除血红蛋白干扰。国外相
5、关报道指出,脂质清除剂 LipoclearR 能够有效的消除脂血对生化检测的干扰,而隆维东等4对正常与脂血样本的检测中,通过 LipoclearR 实际的处理,对18 项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干扰消除效果良好,各项常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改善较好。 2.2 干化学分析仪消除干扰 干化学分析仪是根据 Kubelka-Munk 理论为基础的多层薄膜的固相试剂技术,能够实现将液相反应物中的反应转移到固相载体上,利用基于离子选择电极(ISE)的差示电位法与反射光度法进行检测,第 1 层能够有效的对大分子进行过滤,使标本均匀分布,将脂血、溶血与黄疸的干扰降到最低,同时提高分析特异性;第 2 层对反应的
6、序列进行控制;第 3 层则为指示剂层,产生显色复合物。与是化学法相比,更适合除去脂血、溶血与黄疸对血清生化检测的干扰。在探讨干化学法对脂血标本的抗干扰能力的相关研究中发现,采用 Vitros-250 干化学分析仪能够有效的消除不同程度脂血(轻、中与重度)对血清生化检测的干扰,有效测定了 AST、GGT、AKP、ALT、TP、Urea、ALB、肌醉、Glu、LDH、CK、K+、Na+、C1-检测项目。 2.3 副波长消除干扰 脂血、溶血与黄疸血清样本在较宽的波长范围内吸光谱普遍较强,其中脂血样本中,脂质吸收光谱在 300600nm 均有吸收;在溶血样本中血红蛋白在 540nm 与 580nm 有
7、较强的吸收峰;而胆红素则在 400500nm 具有较强的吸收峰。由于干扰物质波长与检测波长部分重叠,因此为消除干扰可在充分考虑检测物质与干扰物质的特性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副波长进行检测,若副波长选择不当,则可能导致某些检测指标无法测定。相关研究发现,测定无机磷时采用 540nm 作为副波长能够有效消除黄疸干扰。在检测待测物时,同时采用两个波长来进行检测,将主波长吸光度减去副波长吸光度,进而计算检测物的浓度。 2.4 实验指数设置消除干扰 石玲玉等5研究发下按,血红蛋白的浓度变化值,即 H 指数与溶血后的 AP、AST、CK、LDH、Na+与 CK-MB 等指标目有关,因此将测得的 H 指数与检测
8、结果建立回归方程,然后对轻度与中度溶血标本结果进行校正,但该方法在重度溶血标本中结果并不理想,需要进行样本的重新采集。 3 结语 脂血、溶血与黄疸是血清生化检测中的常见干扰因素,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与准确性,因此消除脂血、溶血与黄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脂血、溶血与黄疸的正确处理,有效消除其干扰是获得较为准确检测结果的关键,进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明坤,李闻捷,张建荣.溶血、脂血、黄疸样本对生化项目检测的干扰机制及消除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 (16):2272-2275. 2孟凡超,赵宗玲,张梅,等.三酰甘油对临床生化检查的干扰剂量效应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 (18):2526-2528. 3朱征,丁显平,杨敏,等.消除高脂血对临床生化测定影响的方法研究J.西南军医,2013, (2):147-148. 4隆维东,黄冬悦,李坚,等.脂质清除剂 LipoclearR 消除脂血对常规生化项目检测干扰的效果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 (1):72-74. 5石玉玲,陈建芸,张亚松.应用溶血指数探讨溶血对多个生化项目的干扰情况J.生物技术通讯,2012.23(5): 722-726. 编辑/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