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施幸福工程 助力全省脱贫攻坚经过 20 年的努力,贵州省“幸福工程”项目点达 115 个,累计投入项目资金 4500 余万元,居全国第一位,共救助贫困母亲 5 万余人,惠及近 20 万人。 为帮助贫困地区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母亲及家庭改变生活现状,过上幸福生活,1995 年 2 月,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和中国人口报社共同发起创立了“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 (简称“幸福工程” ) 。同年,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将贵州省普定县列为全国四个试点县之一,自此开启了全省实施“幸福工程”项目的大幕。 经过 20 年的努力,全省“幸福工程”项目点达 115 个,累计投入项目资金 4500
2、余万元,居全国第一位,共救助贫困母亲 5 万余人,惠及近20 万人。 心系贫困母亲 打造精品工程 43 岁的张洪艳是紫云自治县白石岩乡新驰村人,双女计生户,过去曾是村里有名的“特困户” ,一家六口挤在不足 50 平米的破房中。在“幸福工程”项目资助下,她先后种植了经果林,办起了养猪场和木材加工厂,还开办了民族服装加工小作坊,现在她家建起了小洋房,年收入达 7 万余元,走上小康致富路。2010 年,张洪艳被全国幸福工程组委会评为“幸福母亲” ,在全国“感恩母爱?幸福传承幸福工程脱贫母亲事迹报告会”上讲述了她受助后成功脱贫的故事。 “要是没有幸福工程,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张洪艳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3、 贵州省计生协通过动员社会资源,关爱贫困母亲,提升发展能力,建设幸福家庭,在创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中,不断拓展和探索,将“幸福工程”作为省计生协服务民生和联系群众的一大重要项目,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成为计生协助推计生家庭圆梦小康的重要载体。20 年来, “幸福工程”已在全省 88 个县(市、区、特区)落地生根,在“治穷”的同时开展“治愚” “治病” 。累计为贫困母亲做健康检查 6 万余人次,治疗妇科病 2 万余例;举办各类培训班 1 千多期,培训 7 万多人次;免费发放药品和医疗器材价值 100 多万元。各级计生协严格按照“幸福工程”操作规程做好贫困母亲的救助工作,经“幸福工程”
4、救助后,贫困母亲家庭的脱贫率达 90%以上。被救助的贫困母亲不仅摆脱了贫困,而且文化水平、身体素质和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有了明显提高,获得最大实惠。 “幸福工程”实施期间,全省先后涌现出一大批通过“幸福工程”勤劳致富并带动其他贫困家庭脱贫的女能人和致富典型, “幸福工程”项目多次得到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肯定。2010 年在北京举行的幸福工程 15 周年纪念大会上,全国幸福工程组委会授予贵州省幸福工程组委会“爱心组织”荣誉称号,5 个幸福工程项目县获“项目示范点”称号,18 位同志获“爱心奉献者”荣誉称号,38 位受助对象获“幸福母亲”荣誉称号。2015 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幸福
5、工程 20 周年纪念大会上,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授予贵州省 77 家单位“爱心集体”荣誉称号;授予赤水、印江、普定 3 个县(市) “项目示范点”荣誉称号;授予李春秀等 3 位母亲“幸福母亲”荣誉称号。 开创“四化模式” 确保幸福工程出实效 在“幸福工程”项目资助下,织金县计生协同山东九丰蔬菜公司合作,在桂果镇小牛场村建立了千亩“幸福工程”项目大棚蔬菜种植基地,46 位贫困母亲加入了蔬菜种植合作社。九丰公司凭技术和销售占 20%股份,计生协集体和贫困母亲个人凭自建大棚占 80%股份,股份红利实行每季蔬菜销售分配和年终决算总分配,入社会员参与管理和生产经营另发工资。截至目前,入社贫困母亲已累计分红
6、 36 万元,承包大棚和务工收入 260 万余元。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葛振江在基地考察调研时说:“织金县幸福工程项目桂果蔬菜基地合作社的运作模式,找到了中国西部农村计生家庭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 “幸福工程”项目在贵州实施 20 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在项目点数量、资金投入、运行模式、项目管理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数量规模化。全省已实施的“幸福工程”项目点达 115 个,其中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项目点 26 个,对口援建和“一对一”帮扶项目点 4 个,省计生协项目点 38 个,各县使用“人口福利?生育关怀基金”自建“幸福工程”项目点 47 个, “幸福工程”项目点数量在全国位居第一。 资
7、金多元化。通过创新投入机制,项目资金结构多元,包含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安排项目点资金,互联网“一对一”结对帮扶救助资金,上海市、北京市计生协对口援建项目点资金,省计生协事业经费预算项目资金,市州计生协事业经费预算项目资金和各县“人口福利?生育关怀基金”六种形态多元注入,成为“幸福工程”项目资金的源头活水。 模式多样化。 “幸福工程”项目最初运作模式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小额资助直接到人,帮助贫困母亲发展传统的种养业。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地计生协积极探索,建立了不少项目好、风险小、效益高的项目运作模式,涌现出施秉、赤水等县(市)的“致富能人+基地+贫困母亲” ,西秀、金沙、荔波等县(区)的“公司
8、+基地+贫困母亲” ,普定、织金等县的“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母亲” ,以及纳雍县的“1+1 结对救助”等成功帮扶模式。 管理规范化。严格按照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管理办法贵州省计划生育协会项目操作规范对项目进行立项、申报、审查,省、市、县、乡、村、户层层签订项目协议书。项目所在市、县、乡计生协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项目村成立“项目实施小组”和“项目监督小组” ,明确专人负责“幸福工程”日常工作的管理,适时跟踪、了解、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省、市计生协不定期对项目县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项目周期结束后项目县收回项目款并返还省计生协再次滚动使用,帮助更多贫困母亲脱贫致富、圆梦小康。 围绕大扶
9、贫战略 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 当前,贵州省卫生计生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全省各级计生协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寻找新的增长点和突破点。各级计生协要以全省实施大扶贫战略、推进同步全面小康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卫生计生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幸福工程”项目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将其与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新家庭计划、生育关怀行动、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女孩行动等工作相结合,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 建立多部门长效合作机制。积极争取和协调有关部门,在与扶贫开发等民生普惠政策对接时,有效运用幸福工程这一载体,努力把对计生困难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
10、落到实处。各地要整合资源,创新“人口福利?生育关怀基金”募集方式,拓宽筹资渠道,不断为幸福工程注入源头活水,增强活力,切实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扶贫效果。 建立救助资金分配的招投标机制。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方式,选出准备更充分、试点阶段效果最好、最受贫困母亲欢迎、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更到位、按期还款更有保障的项目,做到平等竞争、择优扶持,杜绝救助款盲目投放和人情投放。 建立集约化、精细化的管理运行机制。逐步改变目前布点多、项目杂、管理弱、风险大的现状,选准适宜项目,集中投放资金,提供生产、加工、销售全程服务,促进“一村一品” ,形成产业带动。 建立社会化的考核评估机制。委托专业的咨询评估机
11、构,定期对幸福工程项目点的运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救助效果进行调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力求客观公正,指导整改提高,增强项目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建立项目运行奖励约束机制。对于项目运行效果好、社会评价高、还款及时安全的地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工作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效果差、风险大的地方不再投入或收回投入。奖优罚劣,切实维护资金安全,维护“幸福工程”的良好声誉。 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幸福工程”从选择对象、确定项目、发放资金、传授技能、推动脱贫到资金回收、再次滚动,工作环节多、周期长、要求高,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召开工作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专题学习班等方式,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加强“幸福工程”项目制度建设。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推动“幸福工程”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主动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让“幸福工程”在阳光下运行,让捐赠者放心、受助者开心、工作者安心。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