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法医学尸检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29536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法医学尸检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法医学尸检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法医学尸检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法医学尸检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法医学尸检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法医学尸检分析摘 要目的:分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常见死因和法医学尸检鉴定要点。方法:选取 2015 年 5 月到 2015 年 12 月在我院太平间存放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尸体 42 具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性别、年龄、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现场勘查和尸检结果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现场勘查和尸检分析鉴定后,死者姿态正常,且面部表情自然;尸体解剖时,以胸大肌呈鲜红色较为明显,42 例死者的胃内容物提取中均未检出常规有毒物质;且体内血中 HbCO 浓度50%(致死浓度)的死者只有 25 例。结论:CO 中毒死亡原因复杂多变,且外界影响因素较多,准确及时检测体内血中 HbCO 浓度

2、,并结合现场勘查、尸体特征及血中 HbCO 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法医学临床鉴定上做出科学判断。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现场勘查;尸检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307-01 一氧化碳中毒(CO 中毒)死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多数情况下属于意外中度死亡事件。据不完全数据统计1:在各类中毒死亡案列中,由 CO 中毒引起的死亡率已高达 33.7%,且近年来其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2:在 CO 中毒死亡鉴定中,血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含量检测是鉴定死者是由 CO 中毒死亡的重要依据。然而,在具体操作中结合死亡现场、尸检

3、和分析已定性为 CO 中毒死者血中 HbCO 含量和尸斑颜色并不能佐证,为进一步分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常见死因和法医学尸检鉴定要点,本研究选取我院太平间存放的 42 具 CO 中毒尸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 42 例 CO 中毒死亡尸体均来源于我院太平间 2015 年 8月到 2015 年 10 月受理法医学检验的尸体,在同期法医学尸检案列中所占比例为 33.9%(42/124) 。其中,男 7 例,女 35 例;年龄 3-68 岁,平均年龄(31.266.37)岁,且各年龄段具数:3-10 岁 5 例,11-20 岁 13例

4、,21-30 岁 15 例,31-40 岁 12 例,40 岁以上 3 例;死亡时间:秋冬季42 例,春季 5 例,夏季 1 例;死亡原因:煤气 31 例,炭火取暖 15 例,汽车内取暖 2 例,且本研究已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42 例死者均经全面的现场勘查和系统的尸检分析进行鉴定,并取死者血样测定其血中 HbCO 含量的浓度,分析并总结其鉴定结果。 2 结果 2.2.1 现场勘查 在 42 例 CO 中毒死亡的事发现场中,卧室内 29 例,浴室内 11 例,孵化棚 6 内,汽车内 2 例。死者事发空间较小,门窗紧闭,且事发地带较为偏僻。在事发现场,可明显发现 CO 的来

5、源,例如刚使用过的煤气灶,正在燃烧的炭火等;事发现场门窗完好,并无撬痕,也无其他外部可疑人员进入室内的迹象,室内各种物品无翻动;死者姿态正常,且面部表情自然。 2.2.2 尸检分析 在 42 例 CO 中毒死亡的尸检结果中,并未发现致命性的机械损伤。死者尸斑呈现鲜红色,且以面部、颈部及大腿上段内侧隐私部位较白处最为明显,其中,睑结膜见小片状出血 17 例,死者出现呕吐 9 例,呕吐物以食物残渣为主,少数呈白色泡沫。尸体解剖时,以胸大肌呈鲜红色较为明显,42 例死者的胃内容物提取中均未检出常规有毒物质。取死者血样测定血中 HbCO 含量时,其中血中 HbCO 含量浓度50%的 25 例,浓度在

6、30%-50%的 16 例,浓度30%的 7 例,且死者血中 HbCO 含量浓度最高 63.1%,最低 20.7%。 经现场勘查和尸检分析,在本研究 42 例 CO 中毒死亡事件中,意外中毒死亡者 39 例,他杀引起 CO 中毒死亡者 3 例。 3 讨论 CO 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化学气体中的一种有毒气体,也是在含碳化石燃料不充分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由 CO 气体引起的中毒俗称“煤气中毒” 。经研究表明3:CO 中毒事件多发期在秋冬季节,以城乡结合部地带较为常见,CO 中毒死亡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且安全意识较弱,经济条件较为拮据,死者事发现场多在卧室内和浴室中。临床上 CO中毒机制4:空

7、气中的 CO 经人体呼吸道侵入人体后,由于 CO 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较高,解离力较低,90%以上的 CO 气体与体内血红蛋白结合成血中 HbCO,但是血中 HbCO 无携氧能力,同时抑制氧合蛋白中氧的分离和细胞内 CO2 的输出,使人体组织器官缺氧而产生 CO 中毒现象。CO 对人体全身的组织细胞均表现有一定的毒性,当人体的大脑组织处于缺氧敏感状态时,也即是人们意识到自身 CO 中毒时,人的手脚已失去大脑控制,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免于这场死亡灾难。 在 CO 中毒死亡的法医学尸检时,需要做系统的尸检分析,以死者心血做检验材料最佳,同时毒化分析其胃内容物,判定死者是否为 CO 中毒死亡,其重要依据是

8、死者体内血中 HbCO 浓度。然而,在实际事件中,也有可能出现血中 HbCO 浓度低于致死浓度的现象,这无疑给死者 CO 中毒死亡的判定带来很大困难。本研究 42 例 CO 中毒死者中,体内血中 HbCO浓度50%的死者只有 25 例,而 CO 中毒死亡体内血中 HbCO 的致死浓度为 50%5。究其原因,可能是由取血时间较晚,取血后血样未密封,检验时血液未充满整个容器,或送检不及时造成血中 HbCO 解离等这些因素使血中 HbCO 浓度降低。 综上所述,CO 中毒死亡原因复杂多变,且外界影响因素较多,对死者准确及时检测其体内血中 HbCO 浓度,并结合现场勘查、尸体特征及血中 HbCO 浓度

9、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法医学临床鉴定上做出科学判断。 参考文献 1 郑南晋,王国华.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法医学检验分析J.健康研究(双月刊) ,2012,32(04):249-250+253. 2 蔡博策,步有庆,王晖,等.一氧化碳中毒无樱桃红尸斑 2 例J.刑事技术(双月刊) ,2013,03:38-39. 3 金洪年,成明.一氧化碳中毒案件的法医学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5,30(06):657-658. 4 凌光昀,王庆红,杜宏,等.法医命案现场勘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4,26(05):65-68. 5 祝敏杰,邓海龙.多人一氧化碳中毒反常现场的勘查J.广东公安科技(季刊) ,2015,23(02):67-68+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